查看原文
其他

劳动法行天下7周岁了! 18.56万粉丝、438篇原创和1本专著 ...

刘秋苏 劳动法行天下 2023-01-07
_

者暨本公众号创始人 | 刘秋苏

简介: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律师协会实习人员管理与考核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律师协会面试考核考官南京审计大学兼职法学教授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京市江北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南京市律师协会江宁分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市优秀劳动与社会保障业务律师江宁区十佳律师江宁区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全国首家劳动法庭特聘专家江苏省社会法学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仲裁法学会第十届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员,新浪十佳法律公众号“劳动法行天下”创始人。专著《劳动争议案件35个胜诉策略及实务解析》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发行并5次印刷(点击加粗字体均可打开链接)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劳动法行天下”7周岁了(2557天)。
2015年7月25日,“法行天下刘秋苏”(一年多后更名为“劳动法行天下”)微信公众号问世了,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影响了我,也影响了许多人。

从0到100——学好劳动法要靠热爱和专注

1997年7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江苏省丰县。当年8月携带丰县人事局的公务员录用通知书前往丰县人民法院报到,直到工作12年后离开丰县。2010年1月,经过法官选调考试的我被调到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13年3月,通过全国法官遴选考试的我又被选调到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工作,离开了徐州。期间,于2003年参加司法考试,并于2004年3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2014年10月国庆节后,我从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研究室调整到新成立的民三庭,从综合部门的法官转为敲法锤的法官。其实我念念想的是去少年庭审理婚姻家事案件(我曾在基层人民法庭工作过三年,婚姻家事案件占法庭案件的一半左右,婚姻法是我曾经最熟悉的法律)或者去民二庭审理合同案件(我对经济类纠纷感兴趣),但既来之则安之,组织安排要无条件服从!从此,开始“被迫”专注地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和房地产案件。

我大学不是法律专业,原本大学毕业那年在北京是有留京指标的(北京会给成绩较好的本地高校应届毕业生以指标,没有指标的就算找到工作也没有北京户口),但彼时老家的丰县人民法院有文秘的公务员岗位,文科的专业都可以报名,家人也希望我回老家工作,于是我就报名了,以第一名考入丰县人民法院,从此误入法律深似海。关于劳动法,我几乎一片空白,除了司法考试备战时有点印象,但已全部还给书本,十几年中最不懂的基础法律应当就是劳动法。

伊始,我对领导说劳动争议案件我不懂,能不能少分点这类案件,可以多给给点房地产案件。领导说劳动争议案件好办啊,不是有劳动仲裁前置吗?仲裁委怎么裁决,调解不成的话你就按照仲裁裁决判决就行了。我一想,嗯,还真是那么回事呢。没过半月我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分到手头的劳动争议案件,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实体劳动仲裁裁决,也就是没有裁决事项,基本上是不予受理的案件,也就是仅仅在程序上过了一下劳动仲裁前置。

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不会就学。我发挥钉子精神,努力钻研起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四个司法解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仲裁部门的文件等,边审理案件边学习,边调解边学习,边判决边学习。

令人意外的是,到后来,我竟然热爱上了劳动法!对,是热爱,而不仅仅是兴趣,劳动法逐渐融入到我的血液中。

更加想不到的是,劳动法成为了我辞职的重要理由,因为辞职了我就可以只做我喜欢的劳动法了。后来我做律师后,劳动法自然成了我最重要的标签。

回想起来,我的被迫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却是我受益最多的!这一结缘,之后再也不分离,可谓一误误终生。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时调往民二庭或者少年庭,是不是就不会辞职?就没有劳动法律师刘秋苏?机缘,真的很奇妙。

感恩培养我19年的法院,感恩把我调至民三庭让我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尽管当时我极不情愿。

劳动法,在国家司法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属于放弃的法律学科,每次仅占4-6分,因为就算你觉得学的差不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结果一考试还是全错!所以放弃是策略。劳动法究竟为什么那么难?主要是知识点太琐碎,冷门知识点也容易混淆。

劳动法知识学的如何?检验的机会到了!2016年9月26日,司法部网站公布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卷一到卷四的考试题目。我和徐旭东(当时是宿迁市人社局仲裁管理处副处长、仲裁员,后来也辞职做律师了)联合做了劳动法试题并公布在公众号上,此后司法考试答案出炉,本公众号三题答案全部正确!》;2017年司法考试试题出来后,我做了当年的司法考试劳动法试题并公布在公众号上,此后《又是全√!司考劳动法一题不错的秘诀找到了!》。连续两年先做题并敢于公开接受全国检验,在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参考答案出炉后第一时间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参考答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所幸连续两年全部正确。那两年,也有很多劳动法公众号公开了答案,但全部正确的,唯有“劳动法行天下”一个。特别遗憾的是,从2018年更名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司法部就不再公开试题了,那两年做劳动法题目也就成了最后的绝唱。

从劳动法小白,到办理很多劳动争议案件,期间两次做题全部正确,几乎就是从0到100,浸透的心血和汗水,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从0到438——坚持原创是办好公众号的灵魂

从2014年10月开始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后,我越来越关注劳动法的动态、热点和专业文章。随着办理案件数量的增加,我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就产生了创办微信公众号的想法,把在劳动审判中所学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发在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把热点、优质的劳动法文章也都放在上面,期待读者阅读、分享并有所收获。
作家和编辑是我中学和大学期间曾经多次展望的职业,前者极难实现,后者却有着广阔的舞台。学生时代,我很喜欢写作,喜欢看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和故事会、童话大王等杂志,仰慕作家和编辑,中学时语文考试中,作文多次得满分。印象中一次高三模拟摸底考试中,作文得了60分(满分即60分)让很多同学津津乐道。大学的时候编辑过班刊,2012年时作为法院的法官甚至编辑过两版《人民法院报.法周刊》。而创办作为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相当于自己既做编辑又做作者,凭着我的热情我也相信能坚持下去。
微信公众号问世后的第一篇,是2015年7月25日的《学历与能力——兼谈虚假学历下的劳动合同和薪酬问题》。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劳动法原创文章。此后,一篇篇原创文章不断出炉,我将这些原创文章全部通过公众号发出来。到年底一统计,不到半年居然写了37篇!
为了更利于公众号的传播,更加体现“劳动法”主题,一年后的2016年8月,我忍痛不再保留自己的姓名,正式将“法行天下刘秋苏”更名为“劳动法行天下”并延续至今。
经统计,2016年在公众号上发了81篇原创文章,2017年70篇,2018年62篇,2019年62篇,2020年53篇,2021年49篇,2022年上半年21篇。以上总计435篇原创文章,请查阅刘秋苏全部435篇原创文章汇总(截至2022.6.30)》。另外前几天写了两篇突发! 国务院同意优化法定节假日!八大猜想: 延长春节假 恢复五一长假 取消拼假 每月大休...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 诉讼管辖和执行管辖的4个规则 (涉5个法院和2个仲裁委)》 ,再加上本篇,截至目前共计438篇原创文章。
原创文章的积累,为公众号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底气。
从0到18.56万——离开了粉丝公众号什么都不是
办好一个自媒体,除了自身内容外,关注的人数和文章的阅读量尤为关键。其中关注人数俗称“粉丝”是公众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粉丝,公众号必然不长久。
2015年7月公众号创办之后的最初阶段,除撰写原创文章、编写和转载劳动法文章外,我把如何拓展关注人数作为最重要的突破点。第一篇原创文章出炉之后,我转载到几乎所有微信群里,并发红包恳请大家关注和扶持这个刚刚成立的公众号。同时私发给很多微信朋友。感谢所有朋友对我的包容、鼓励和支持,有的不但自己关注,还转发、推荐给其他朋友和微信群。2015年是全民偷菜、全民发红包抢红包热度最高的一年,那时候公众号的数量已达825万个,但我总觉得自己也算吃到了公众号发展的红利,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办公众号,面对几千万个公众号的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20天后,粉丝超过1000人。60天后,粉丝已达2000人。对于法律专业化公众号而言,这个速度在当时而言算是非常快的。2016年7月25日一周年粉丝达7910人。当年9月21日终于突破1万人。
2018年3月7日,新浪司法2017优秀法律类微信公众号评选名单揭晓,当时评出10个优秀法律类微信公众号,除了劳动法行天下外,还包括 CU检说法、法律人那些事、海坛特哥、法客帝国等优秀法律类公众号。此时粉丝人数3.5万。
2019年4月12日,粉丝超过5万。2020年7月4日,粉丝正式成为10万+ 公众号。2021年7月25日六周年粉丝达140360人。今天七周年,粉丝18.56万余人
公众号做了七年,主要有四点感受。
第一,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万事怕坚持。哪怕一路寂寞沙洲冷,哪怕孤独站在这舞台无人喝彩,哪怕一路布满荆棘,都要执着坚持下去。记住,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你坚持了才可能有希望。犹记得2013年到2016年,也有很多个劳动法方面的公众号,好几个比我创办的还早,但如今很多不见了踪影。
第二,公众号要坚持原创和热点。原创是源泉,热点是活力。离开了原创,就容易失去自我;远离了热点,就容易乏味。我见过几个只有原创的劳动法公众号,效果都不太好,影响了公众号的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公众号的文章要持续更新。建议养成每天都更新的习惯,并且每天更新数篇篇,做到内容广泛、兼容并蓄,甚至发一些与劳动法完全无关的内容,照顾读者主体的多方位、阅读兴趣的多样性,更好的吸引大家的关注。我几乎每天在思考,数量多达几千万的公众号,劳动法公众号也有数百个,别人为什么关注你的公众号?只有创办的有特色,坚持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的发展。
第四,推广公众号脸皮要厚。大学时读了一本当时的畅销书《厚黑学》,其实是人生的哲学,研究成果为:“古今成大事者,皆心黑皮厚而已”,阐述了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将“厚黑”发展至一门学问。刚开始的时候,为了涨粉一定要舍得发红包,脸皮要厚,要在多个场合推公众号,包括酒场、会场、浴场,包括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包括在谈案件时、在讲课时,多种方式推广你的公众号。正所谓成功的秘诀:一是要坚持,二是要不要脸,三是要坚持不要脸。
一路上,粉丝是我坚持下去不竭的动力。离开了粉丝,劳动法行天下就什么都不是。很幸运,公众号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的鼓励,很多人的支持,很多人的推广,让我经常生活在感动、感恩之中,也给了我继续坚持继续做好公众号的信心和决心。
还有一点最深刻的感受,很多人做着做着公众号就辞职了。譬如劳动法领域“新榜”每次排名都在前四位的其中的三个人:
“劳动法行天下”南京的我在2016年3月底从法院辞职做律师;
“子非鱼说劳动法”重庆的“子非鱼”在2020年5月从法院辞职做律师;
“劳动法研究”北京的"大肚"在2021年1月从纪委辞职(此前在劳动仲裁委工作)做律师。


劳动法行天下:劳动法领域排名第一了!

于是,是否可以调侃一下:直播的尽头是带货,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公号的尽头是辞职?所以,编制内如果有人办法律类公众号,很可能想辞职做律师了。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劳动法行天下公众号已经进入到良性发展态势,阅读量超过1000万次/年,发文量超过1500篇/年,在全国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我最初创办公众号的时候无法想象的。

从0到1——专著的出版让我感恩和更明白坚持的力量
喜欢写作的人,都有出书梦,我自然也不例外。正如2018年7月13日我在给老乡孙远辉《股权的秘密》序言中所写的:“2016年3月,我开始进入律师行业,做公众号(“劳动法行天下”)并撰写了多篇法律专业论文。大多数律师会有一个出书梦。于我而言,每年有七八十篇原创文章出炉,却苦于琐事缠身,于出书一事,常找理由退缩,着实惭愧。很欣慰看到远辉兄付诸了行动,一边工作,一边沉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码成了一个个跳动的文字。当梦想变为现实,他的坚韧与执着就像一道彩虹靓丽多彩。”

1997年8月进入丰县人民法院以来,一直笔耕不辍,写过案例、通讯、论文、报告文学等,除广播电台、网络发表和转载外,我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法学杂志》《长安杂志》《法律与医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倡廉》《江苏法制报》《江南时报》《天津日报》《老年周报》《山东科技报》《深圳女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都市晨报》《徐州日报》《徐州审判》《徐州党建》《徐州风纪》《彭城晚报》《丰县日报》等各级报刊杂志等书面媒体发表过五六千篇文章(以上媒体凭我的记忆,还会有很多遗漏)。从创办公众号开始,全部原创文章都通过该平台发布,期间也有十几篇文章发在报刊上。

我曾幻想出书,一本属于自己的专著。但也是想想而已,我知道写书的难度,需要体系,需要积累,需要升华,而自己的积累一直不足,时机一直不成熟;更知道出书的难度,听说要花好几万元,买书号、包销等。这些让我偶尔想想,当然也有将来积累够了后出书的一丝丝念头。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

我还记得,2005年8月9日,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年文明号文化作品大赛的通知》,组建了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面向全国举办“首届全国青年文明号文化作品大赛”。我对这类命题作文本身就不感冒,所以没放在心上。但上级法院领导指名让我参加,逼得我绞尽脑汁交差,完成一篇报告文学类征文《青春在奉献中闪耀光芒》。事后也就淡忘了,毕竟是全国性的征文连幻想都懒的有。

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留下汗水,说不定就有收获。于是乎,2006年2月的结果既是意外也是水到渠成!“首届全国青年文明号文化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出炉,其中“报告文学类”(共17件)全国四级法院(从基层到最高人民法院)共获奖两件,我写的《青春在奉献中闪耀光芒》赫然名列其中。详见:https://www.gdcyl.org/qfb/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373  后来,因为这是江苏省法院系统唯一的中奖作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专门发文对我嘉奖一次。我也连续三年立功:2005年度个人三等功、2006年度个人三等功和2007年度个人二等功。

机会,又来垂青了。

插注:以下的内容,就是我如何出版专著《劳动争议案件35个胜诉策略及实务解析》的过程,所以诸位看到这里已经是完整的7周年纪念内容了。如果对写书出书感兴趣的,可以付费阅读。

2019年10月11日,有人找到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