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贴士 | 生态语言学的传统经典研究模式是什么?

黄国文、赵蕊华 思飞学术 2023-03-04


RESEARCH  TIPS -



顾名思义,“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研究的是语言与生态之间各种各样关系的问题;进一步说,就是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实例)。就这一术语的语法结构而言,“生态”是修饰语,“语言学”是中心词。


生态语言学存在两个传统经典模式,即豪根模式韩礼德模式,这两个模式是目前学界普遍接受和认可的。






豪根模式





Einar Haugen

豪根(Haugen)模式常常被理解为“语言的生态学”,也被称为“机构生态语言学”(institutional ecolingustics)(Halliday 2007) 。早在1964年,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卡尔·沃格林(Carl Voegelin) 等就使用了“语言生态学”一词,不过豪根(Haugen 1970)对语言生态学的阐述被视为生态语言学的基石。豪根模式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是隐喻的,他把语言和言语社区的关系比喻为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语言生态学要研究的就是“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s between any given language and its environments)(同上)。豪根在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使用某一语言作为语码的社会”(the society that uses a language as one of its codes)(同上),而非生态自然环境。其实,语言学界普遍所说的“语言是工具”和“语言有结构”也是隐喻,因为相关学者假定语言本身没有生命,也没有一般生物所具有的“实在特性”(tangible qualities)。


豪根提出语言生态学概念的动机之一,是要引起人们对语言与语言环境的关系的重视。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包括所用语言的社会以及语言使用者的态度。语言的生态环境是语言发展和语言保护的基本保障,而语言作为载体又肩负着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任。当语言生态实现了平衡,文化生态的平衡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因此,语言生态学通过研究向人们呼吁:人类要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必须实现生态平衡;同样,人类要顺畅沟通、传承文化、和谐发展,也必须重视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生态平衡是人类和平和谐相处的有力保证。


生/态/语/言/学





韩礼德模式





M.A.K.Halliday

韩礼德(Halliday)模式下的生态语言学研究是非隐喻的,通常被称为“系统生态语言学”(systemic ecolinguistics)(Halliday 2007)。生态语言学的非隐喻模式将人类本身视为大自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一样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由我们与其他群体的关系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的生态位)所决定,反之,也对这些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语言是人类生存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用语言来传播知识和表达想法(描述世界)、进行社会交流(人际互动)、组织信息(谋划话语)。换句话说,语言使我们能够相互沟通、传递信息、继承文化。语言反映现实,建构世界(Halliday 1990/2001:179),作用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并引导人们的行动。因此,语言是人类作用于生态的一个基本工具,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在人类社区中的角色是由生态因素决定的(Garner2004:33-34)。


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在各种生态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提醒语言学家要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该模式把语言的体系和语言的发生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认为语言体系、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必须以维护人类社会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韩礼德模式的追随者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部分研究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话语,揭示话语中的非生态特征;一部分研究尝试通过改变语言系统模式和语言使用方式,寻求更适合生态描述的语言,使语言的发生和使用都更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还有一部分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来展示(生态)话语中的和谐因子,在反思生态现实的同时,寻找现实带给人们的启示。这三个方面分别就是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绿色语法与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


根据我们的理解,因为韩礼德模式把语言(语言系统、语言使用、使用语言的人)看作整个宇宙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研究范围所涉及的因素比豪根模式要宽广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豪根模式的部分研究内容。


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的这两个研究模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补充。从目前的情况看,在进行生态语言学研究时,研究者虽然受到本身的主体判断、研究目标、研究兴趣、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等因素的制约,难免会有所侧重,但是最终应该可以实现两者的有机整合。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中,语言和语言使用者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言语社区环境也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语言和言语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上升到对语言、人类、非人类有机体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本期来源

(点击封面进入小程序可购书)


本期内容选自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第i、ii、31—33页,略有改动。




丛书推荐

外语学术普及系列


外国语言文学知名学者讲座系列·语言学十讲



END


新书推荐  | 《型式与意义:语料库驱动的英汉高频名词对比研究》

2021-12-10

学术普及 | 翻译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是怎样的?

2021-12-03

外教社博学文库 | 胡筱颖:《英语世界〈唐诗三百首〉英译本研究》

2021-11-26

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三):从文化交汇到全球化

2021-11-19

新书推荐 | Ryuko Kubota: 《二语教育的批判性方法》

2021-11-12

新书推荐 | 黄国文、陈瑜敏:《系统功能语言学十讲》

2021-11-05

新书推荐 | 刘国辉:《名词化动态整合研究》

2021-10-29

新书推荐 | 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

2021-10-22

科研贴士 | 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如何提出问题?

2021-10-15

外教社重点学术图书目录 | 202111

2021-11-05


思飞学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学术事业部

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运作)


欢迎留言

转一转赞一赞看一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