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百家谈》第二十四期:中央文献英译研究需要理论创新
本期主题:中央文献英译研究需要理论创新
主持人:田海龙
田海龙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采取的翻译方法较之以往灵活了很多,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的理念也越发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体现。然而,尽管在实践上“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这种翻译的“异化”方法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种翻译的“归化”方法在中央文献英译中都有运用,在理论层面中央文献英译研究还没有摆脱在“忠实”与“灵活”之间摇摆的格局,还没有把中央文献翻译与社会文化历史语境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我们的研究团队试图在理论层面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路径。我们从话语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思想中汲取营养,提出一个中央文献英译研究的新范式,倡导中央文献英译研究不再纠缠于“忠实”与“灵活”孰重孰轻的争辩,不再用科学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具体讨论哪一种翻译方法更忠实原文、哪一种方法属于灵活表达,不再讨论哪一种翻译方法正确,哪一种翻译方法不正确,而是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中央文献翻译的历时变化、译者能动、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对外传播的建构作用。
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基于对中央文献英译研究的超学科思考,注重翻译研究与话语研究之间的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使两个学科中的理论框架彼此将对方的逻辑和原理内化吸收,以形成自身发展的资源。换言之,超学科的研究不是导致一个学科被另一个学科吞噬,也不是改造另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从另一个学科汲取营养,以便丰富自身,发展自身的理论。
这一研究范式认为中央文献英译研究可以从话语研究和社会语言学中吸取一些有用的概念、理念和框架。这些概念包括权力关系、机构话语、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语言选择,等等,理念如意义形成的动态特征,框架如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分析框架,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中央文献翻译研究中作为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尹佳从译者对原文意识形态的认知与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意义商讨与选择、以及译者在译文中运用的话语建构策略三个方面,讨论译者在中央文献英译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一个方面体现出翻译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特征。
田海龙提出的分析“作为社会实践的翻译”的分析框架,以及“再情景化”分析框架,已经在中央文献翻译研究中得到应用。例如,陈勇曾运用再情景化的分析框架,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进行研究,发现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并不体现在对原文文本的“忠实”上面,而是体现在原文文本所在的语境上面。据此,他认为,译者发挥了一定的主体性,对原文进行了适度的“改写”,将原文演讲的语境移植到新的语境,让目的语读者能像源语的交际参与者那样感受到演讲的氛围,达到“等效”。这个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不仅表明译者放弃文字上的“等值”来实现语境上的“等效”,进而更忠实地体现原文的语境,而且体现出中央文献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范式,更多的考察中央文献翻译的过程和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翻译技巧的优劣。
我们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在本期公众号发表观点的刘春梅和刘璇,也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她们的论文。
本期《文明互鉴、文明互译》公众号刊发的一些观点是我们中央文献英译研究团队已经发表的部分成果的择要。后序还有成果发表出来。欢迎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批评指正。
嘉 宾 简 介
尹佳
尹佳,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对外传播与外宣翻译研究,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经文综组)一等奖,天津市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综组二等奖,入选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一项,主持校级课题三项,主持横向课题一项,参与省部级项目五项,参与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课题一项,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高水平期刊论文奖,获得天津外国语大学劳动竞赛示范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刘春梅
刘春梅,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和话语研究,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出版译著一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参与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陈勇
陈勇,博士,天津工业大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和话语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在外语类期刊发表论文5篇。
刘璇
刘璇,天津外国语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英语),已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书评1篇;参与两项市级科研项目。
排版:孙昱峰
审核:周和军 杜树标
主编:王铭玉
副主编:田海龙 姜龙范 郭太 刘宏伟
相关链接:
第四期:学悟齐进,译研相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感悟
第二十三期:中俄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聚合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