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照片场| 大清帝国最后岁月里,有一个抗旨的年轻人……

蒋荣耀 西葫芦 2020-02-19



著名老照片收藏家仝冰雪在个人推特账号发出了一张老照片,这样介绍:

Newly discovered portrait of  Tan Yew Fun谭耀勋(left), a member of first Chinese Educational Mission to the US in 1872,he was one of two to escape CEM in 1880  refused to return Imperial China ,and graduated at Yale College in 1883, but died of  pneumonia the same year。


看到这张照片我非常惊喜,因为这是谭耀勋的照片。


1

在钱钢的留美幼童一书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寻找到的唯一一张谭耀勋的照片,是在耶鲁1883级同学录上,这是一册1910 年为纪念1883级毕业班学生毕业四分之一个世纪而制作的同学录。

纪念册中其他的同学都有两张照片,其一是当年毕业时候的照片,其二是毕业15年 之后的近照。

早逝的谭耀勋只有一张1883年大学毕业时候的照片,照片下面附有很短的一段文字:生于1861年3 月1 日,中国  香港:死于1883年11月13日,康涅狄格州  库布 鲁克镇毕业后获职于纽约中国总领馆,希望日后能到加州为自己的同胞工作。1883 年秋因健康原因回到库布鲁克镇。很快因肺病死亡。葬于库布鲁克。

新发现谭耀勋的照片的背面是:


关于背面的文字,有网友作了解读(网友真是牛逼去了):


The tricolon trio of English names handwritten on photo's reverse "Tom, Dick and Harry" is the translation of "#张三李四".  "Tom" rhymes with the Cantonese pronunciation of his surname:谭.  (He was born in Hong Kong)  The 2 friends are unidentified;they could be any Zhang or Li。


Tom, Dick and Harry,在英语里是“张三李四”的意思,而Tom和广东话的谭读音押韵,网友推测,另外二位应该是姓张与李。(第一批留美的学生还真是有文化啊!




2


关于谭耀勋,书内称此人和其家庭的情况“不详”。

其实这个谭耀勋的故事也是很精彩的,他两个妹妹,嫁的都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其中一个妹妹谭菊珍嫁给了詹天佑,就是中国铁路第一人,也是耶鲁的才子。詹天佑还有一个很信任的朋友,出生在深圳的布吉,也是耶鲁毕业的,他设计了广九线的内地段。(参见发现深圳|香港大学的创建,原来与这位深圳人有关……

谭耀勋和两位妹婿都是第一批留美幼童,这一段佳话还与他爹谭伯邨有关。谭耀勋是香山人。当时珠江西岸包括香山、新会的广东人,有不少是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近代史上熠熠闪光的名字可谓恒河沙粒。谭伯邨本身是一名商人,先后在广州、香港经商,所以档案记载谭耀勋出生在香港,表明那时候他父母正好在香港生活。

1871年,他准备去澳门开辟新的事业,正好就听闻了容闳在招生去美国留学。那条件十分苛刻,不仅十五年不能归国,家长还必须和政府签订生死状,所以读书人家一般都是不大可能让孩子去应聘的。不过谭伯邨却对此事大家赞善,不仅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还跑到广州找到了昔日经商时的好友詹兴洪。

詹兴洪就是詹天佑的老爸,当时天佑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詹兴洪就很犹豫,毕竟在广州经商多年,他的家境在当时中国已经是富裕之家。

谭伯邨怎么能劝服好友呢?从帝国前途说到民族命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是。他对天佑的劝说很直接:你要能成行,我把闺女给你做媳妇。


詹天佑和家人合影。




3


因为有这样的爹,我对谭耀勋抗旨就不那么奇怪了。

但是谭耀勋去教堂是很自然的,他当时寄居在一个美国家庭,这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家庭之一员。

钱钢和胡劲草联手后来在美国拍摄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纪录片。他们找到了谭耀勋寄宿的美国家庭,在那个小镇上,谭耀勋的笔迹,日记等居然都有保留:

钱钢老师简单提到了这起抗旨事件。当时还有另一名抗旨者是容揆。容揆大家可能更熟悉,他是容闳的侄儿,关于大清留美学生的史料整理保存,他贡献最大。

谭耀勋和容揆跑路可能是临时起意。目前发现的谭所寄居的美国家庭克林顿夫人的日记证明,她在1880年先后为谭耀勋准备过生日宴会,回国的准备,并没有对回国以及谭的反应有过别的笔墨。

还有材料说谭耀勋和容揆是临时从船上跳下来的,不知道是否可信。不过,我知道的是回国的学生都纷纷解囊,鼓励谭耀勋和容揆在美国好好生活。

谭耀勋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位,却因病辞世。



钱钢和胡劲草联手后来在美国拍摄了第一批留美幼童的纪录片。他们找到了谭耀勋寄宿的美国家庭,在那个小镇上,谭耀勋的笔迹,日记等居然都有保留。图来自胡劲草博客,胡是留美幼童纪录片总编导。



来源于胡劲草博客,胡是留美幼童纪录片总编导。



4



再说几句多余的话。谭伯邨还把三女儿嫁给了第一批留美幼童,这个人叫钟文耀。

钟文耀也是耶鲁的。也就是说,谭家在1880年代就出了三个耶鲁毕业生。

钟文耀瘦削,却是耶鲁的划船队的舵手,而且,他创造在他当舵手的几年里,耶鲁都赢了哈佛大学划船队。

后来,钟文耀在伦敦遇到一位哈佛的学生,当他们谈起划船比赛,对方疑惑地问钟文耀,“你见过哈佛队吗?”钟文耀承认,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会儿,他说,“在我当舵手那几年,他们总是在我们后面。”

中国人都知道晚清帝国积贫积弱,民众普遍自卑心极强。当中国幼童拖着长辫子来到美国,多数人并不看好中国人。但是几年之后,多数中国孩子都考上了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回到中国后,他们都成为政治、外交、工业和教育等领域的杰出人物。

钟文耀的故事出自他的美国同学的回忆,而谭耀勋的“张三李四”则掩埋于故纸堆140年了。我说到这两个非常小的“梗”,想说的却是另外的东西。





更多阅读


深圳乡愁

回望深圳

本土访谈

发现深圳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