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香

2017-05-11 中医宝典

丁香 / Dīnɡ Xiānɡ
CARYOPHYLLI FLOS


别名: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药材类别:花类
性味:味辛;性温。①《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②《纲目》:辛,热。
归经:入胃、脾、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
入药部分:以花蕾和其果实可入药
产地和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采收加工: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
性状鉴别: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主治病证:(1)中寒呃逆、呕吐、泄泻,脘腹冷痛。(2)肾阳虚之阳痿、宫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感想末敷贴。


注意事项: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郁金。②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③《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功效与作用
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呃逆;脘腹冷痛;食少叶泻;肾虚阳痿;腰膝酸冷;阴疽。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⑪《药材学》: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充气及子宫疝痛。
 
附方
①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②治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一两。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③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④治霍乱,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⑤治久心痛不止:丁香半两,桂心一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⑥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⑦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五分。(《证治要诀》)
⑧治鼻中息肉: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故事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由于其形状像钉子、有强烈的香味而得此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曾握有丁香。



更多中药

牡丹皮 厚朴 肉桂 黄柏 白鲜皮 秦皮 地骨皮 侧柏叶 牛黄 雄黄 朱砂 鸡血藤 沉香 钩藤 铁皮石斛 桑白皮 益母草 苦参 麻黄 当归 款冬花 淫羊藿 鹿茸




中药的升降沉浮

中药的四气五味

中药的归经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经络学说【文章目录】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