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养心——调情志以“养心”

2017-12-18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导语:对于如何养心、养精神这个问题,我国著名胃肠病专家李恩复老师认为要调情志以养心,那么什么是调情志,我们又该如何调情志来养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因而忧思、焦虑、忿怒、大喜、悲伤、或病或伤而生出许多疾病,折磨,痛苦,情志一伤,百病全来,尤其是抑郁症,越来越年青化,大学生、博士生、中学生都有。要想无病,无灾,无苦,需自我调适,这即是“调情志”。中医理论“情志”有七种“喜、怒、忧、思、悲、恐、惊”与五脏六腑联系密切,心喜悲,怒惊肝,忧悲肺,思脾,恐肾。喜则心肺病也;怒肝胆病也;忧肺脾病也;忧思抑郁心脾病也;悲者心肝病也;恐,心肾肝胃病也;惊伤胆,惊者恐怖之谓,又说:“惊者,心与肝胃病也。”

 

       调情志,不但是健身、防病、防老的法门,更是入道的阶梯。“无忧自寿”“无忧成圣”“无虑成仙”“无相成佛”。

 

       调情志,儒家叫“涵养功夫”。《书经》:“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乃济。”“养吾浩然之气”;道家叫“修真功夫”“绝思虑”能“祛老全形,身安无疾”;佛家叫“禅定功夫”转烦恼为菩提,无相无我、法喜充满、往生极乐。

 

       心为君主之官,统帅人之精神、情志、意识,心不可伤,心伤则人五脏六腑皆受影响而致病、致死,儒、道、佛、中医均认为调情志重在养心。

 

       人生七情是有生即来的,无事也动,触之即发,人如果能控制它“动之有节”,不乱想、乱动,有节制,就能无灾无苦,享受其中乐趣,长生久视。无节制、乱想乱动,就会有灾有病,甚者伤生害命。调情志就是让七情听命于我,不使其致病伤生。人的念头、烦恼,无时无刻不在,就是睡着了,还做梦呢,仍然喜怒忧思与白天一样在活动,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没有不做梦的人,只有“至人与痴人”无梦。因此,中国人用七千年的智慧和实践,儒、释、道、中医歧黄家一起团结奋斗,总结出许多经验和办法,克服七情不利的方面,用“养浩然之气”“修真养性”“禅法”“戒、定、慧”、中医的“独立守神”来祛病,延年,益寿,首先教人们调情志“修心”“养心”“治心”“净心”“洗心”“清心”,调情志或曰养心的关键,或根本要做到“绝思虑”“转烦恼为菩提”“独立守神”。

       

       绝思虑就要静下来,无忧无虑,无忧就可长寿,无虑就可成仙了。我喜欢《清静经》。一句话:“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需静心,清心,将烦恼放下,这就要“养心”。

 

       烦恼、一切不如意事来了怎么办,有些人想不开折磨成病,精神病、糖尿病、抑郁症、癌症,有的干脆不愿受煎熬,一死了之,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后遗症!怎么办?怎么绝思虑?怎么“养心”?有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

 

1.转化法

“转烦恼为菩提”转移走:

①但“黄、赌、毒”,不可取;

②要忘情声色;

③更不能借酒浇愁;

④电视、电话损人(让人痴呆、手机病),学书、学画益人,跑步、爬山累人(冠心病、骨关节病);

⑤玩物不能丧志。

△我寓情于医,寄情于山水。我的诗里写道:“云水我自怡怀”“医行鹿泉人不老,我今朝朝踏歌行”。

 

2.克化法

       利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方法来移情、除烦、治病、养生。

△我以喜胜忧,以思胜恐胜怒,胜悲。

 

3.书化法

       找几本好书读,如佛经中的《心经》《金刚经》让你不争,放下、看破、随缘;道书如《老子》让你修心养性,清净内守;儒书如《论语》让你学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仁者寿”。用读好书来化解忧愁思虑。

△我读书(老子、庄子、易经、内经、法律书),读医书、做卡片,以转化不利的情绪。

 

4.忍化法

       忍就是耐,凡事忍耐,“忍者为言耐也”“忍则身无辱,耐则身无害”“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以忍化解忧愁、思虑、忿怒。”“人之七情,惟怒难制,制怒之药,忍为妙剂。”

 

5.渐化法

       彭祖说:“凡人不能无思,当渐渐除之”“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杂念一起,立即警觉将其除掉,久久便达到真如境界。

 

6.调气法

       用调气功夫来“止念”“绝思虑”。

△我以调气止念,如“叩齿”“调气”“咽津”不做剧烈运动,以静为主。《抱朴子》有调气法。

       或做太上老君“六字诀”呵、呼、呬、嘘、唏、吹。

 

7.为善最乐

       要心存善念,以善念清心、平气来化解烦恼。我的诗中也写道:“行善布德日月长”。

①如我打官司不是为了“羸钱”。我有“合同”“专利”有理,最主要是为真理正义,为利益众生,没想到为自己,始终不急、不怒、不忧、自上公堂,大义懔然,我的诗就是我的心境,“笑说胜利在眼前”、“应信正气在人间”、“谈笑胡沙扫靖”、“堂堂正气贯长虹”。

②办医院不是为“赚钱”,我有技术,有仁心,为救患者,敢于负责任,不急,不烦,不畏,治愈许多疑、难、重症。

③虽然能力有限,仍力所能及予老山边穷人员减、免、省其医药费用。

 

8.安神粥与中医药治疗

       必要时要辅以我研制的“安神粥”“胃粥”及摩罗菩提方药加以调正,以养心、安神、解郁、除烦,调和气血,与精神调养相辅相成。我所用中药方有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在我治疗的病人中也出现了某些“返老还童”的临床现象,我的中药能解除忧虑、失眠、悲观、惊恐、恶梦等的作用,使面斑消失、白润、卵巢功能恢复,胃变成三十岁的胃等,现我仍在进一部观察总结、研究之中。

 

       总之,无病时要淡泊宁静,精神内守,有病时要安常顺变,平气净神;无病要达观,即为防病神药,有病要怡情,才是不老良方。要根据自身体质特点及阴阳虚实选用养心方法,同时也要辨证选用食品、药品、补品以補偏救蔽,救死疗伤。我有一句诗:“不病不死何所俟,摩罗胃宝与粥食。”粥者,“安神粥”也。心藏神,“安神粥”实是“养心”妙品!

 


︱作者简介︱

李恩复,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胃肠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全国第九届人大代表,曾任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现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中医学院最高荣誉顾问、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在胃肠病、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来源:李恩复的博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