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为何称为Macao?
《七子之歌》(澳门回归20周年官方MV)
就拿澳门的名称来说,为什么叫做澳门?澳门的外文为什么叫Macao而不叫Au-Men? 澳门的中外名称为何会有所不同?澳门报章上曾有不少热议和探讨:有“妈阁”说、“马交”说、“妈口”说、“舶口”说,还有不登大雅之堂的“乜尻”说等林林总总。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此之多的说法,至今也没能获得令人信服的共识,这是澳门历史研究的难处,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现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妈阁”说,即:葡人首次登岸向当地人询问地名,当地人以庙名响应称“妈阁”。
其实,此地最早的地名叫“蚝镜”,缘因本地出产蚝,同时又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海水波平如镜,故被称为“蚝镜”或“蚝镜”。但因此名不雅,后人又改称“壕镜”或“濠镜”。后来因有蕃船停泊,被称为“濠镜澳”。“澳”原本是海湾停舶(航海大船)之地的意思。但根据清人屈大均的说明:“凡番船停泊,必海滨之湾环者为澳。澳者,舶口也。香山故有澳,名曰浪白,广百余里,诸番互市其中。”屈大均在此说明了称之为“澳”的两个条件:一是能停泊外国商船,二是能让外国人在此地互市贸易。因此,明代早期的濠镜虽渐成为港口,但还未能称之为“澳”,当时香山县的对外贸易舶口是浪白,因此称为浪白澳。到后来濠镜因地缘优势,逐渐取代周边各港(包括浪白)而升格成为香山澳,此乃后话。这便是“澳”作为开放口岸的第二层含义。
在同一时期,濠镜所在的内港名称叫“阿妈港”(也写成“亚妈港”、“妈港”或“亚马港”)。我们可以透过万历时期的地图找到答案。葡人将之对音译为Amação(葡文发音有鼻音,因此和中文发音相同)并以此作为地名。早期葡文文献均用Amação,或简称Mação(妈港),而欧洲其他国家没有葡文符号,传抄之下成为Amacao 或Macao。这便是Macao的由来和为何中外文地名不对应的原因所在。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和葡人关注点的不同之处:华人重视地名,而葡人则重视港名,并把港名当成地名。
而“澳门”这个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濠镜何时改称澳门,史书上记载不详,但至明末崇祯元年(1628) 澳门议事会上呈崇祯皇帝的《报效始末疏》中仍称澳门为“濠镜岙”,到南明永历元年的1647 年(此时北方已是清朝,但广东还是南明),两广总督所上呈的奏疏仍称“濠镜澳”,而到清初已改称澳门,因此澳门作为地名比较可能是在明末至清初期间形成。由时间来看,阿妈港名称在前,澳门名称在后,因此澳门的中文名称便未能与葡文Macao相对应。
前文已说明澳门之所以称“澳”的原因;至于“门”,最早讲述澳门史的清人专著《澳门记略》称:“其曰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踪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或曰澳有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作者是前后两任澳门同知的印光任和张汝霖,此处所述原因是有十字门,以及东西望洋山的南台北台,形状如门,故称澳门。
其实澳门的“门”还有另一层含意,即江河入海之“海门”,珠江口地区有多个入海海门,如虎门、磨刀门、崖门、鸡啼门、十字门等等,都是珠江的入海口。加上自明后期到清代中期,澳门已成为所有舶口中最为重要的外贸口岸,以“澳门”相称,说明了当年的澳门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独特地位。
本文节选自《艺文杂志》2016年第三期。
作者陈迎宪为澳门博物馆原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