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制造:或许至少要理清两个边界

雕刻师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今天的话题从对专家的盲从谈起,专家的责任是巨大的,你们任何一次公开的演讲或者文章,都要公正、都要担负起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昨天写了一篇小文《我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其中提到碎片化知识的积累在某种程度上能使我们养成独立思考、不依赖于权威的好习惯。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这是一个高度盲从的江湖,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缺乏辩证思维,甚至连一个why都不愿意提问,盲从于三个凡是:1. 凡是老外讲的都是对的;2. 凡是专家讲的都是对的;3. 凡是领导讲的都是对的。

原计划今天要好好玩石头的

结果计划泡汤了

因为一大早某群就开始了

关于一位专家演讲的热烈讨论


昨晚我在该群看到一篇文章《安筱鹏:“新概念雾霾”影响我们视线,如何看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本质》,起先,我不知道安先生是谁,只是觉得这个题目很好,因为最近几年,有些新概念忽悠比较严重,新概念雾霾的确比较多(例如有媒体宣传某某工业互联网链接的多少加工设备等等)。所以,我就把文章认真读了1.2遍,剩下的0.8遍,还真有点看不下去了,读了之后,感觉味道儿不对啊,就在群里留言如下:不行啊,一看就是不懂制造业,也不懂ERP。有朋友回复到:ERP只是一个局部!我补充到:对,ERP是一个很重要的局部。

其实在之前的讨论中,我和这位朋友都认同,不应该把数字化与信息化对立起来,更不应该把数字化成说成能取代ERP的一个什么新时代的东西。今天上午,在跟我们敬爱的龙员外讨论他们家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PPT时,我很赞同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SCM)的后市场。即:设备交付后的运行维护阶段,传统EAM的延伸这一块;而SCM的前市场,一般是不公开的,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会把自己的研发、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和制造计划open到工业互联网上让大家都能看到(公开招标例外),除非脑子进水了。而这一部分,都在ERP的管理范围之内,所以,很多不懂ERP、也不懂制造业的人,看不到这些信息的公开,就以为ERP没用了。这是一个巨大而可笑的悲哀。安博士所讲的『五个正确』,在ERP推广的早期阶段,我们一直都在讲,的确是一个老掉牙的说法,现在我们做ERP的老鸟们都不好意思再说这些东西了,为什么呢?因为早已经变成了制造业最基本的常识了。如果我们再去企业讲这些小儿科的东西,没准就会被人家用棍子赶出来的。当然了,对于著名的专家,企业会手下留情的。

其实ERP也不是万能的,例如龙员外上午就提到ERP缺少必要的信息反馈机制(下面我们会看到,ERP的信息反馈机制是要靠MES来完成的,而且早期的ERP既便得到了反馈,也没有办法,因为做一次生产计划的展开,就需要好几个小时呢),另外,制造业的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例如上面这张图片所讲的,诸如杀猪场、石油冶炼等制造业的倒三角BOM问题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杂的不能再杂的杂谈:ERP到底还行不行了?

一、第一个边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界面

群里同学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智能化包含了自动化,自动化是智能化的一部分或者一个阶段;二是认为自动化到智能化有一个发展和过度,比如有专家指出工业4.0有6个阶段。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观点,以自动化为基础,局部可以搞搞智能化,如果全部用智能化替代自动化,我担心的是,智能化未必在制造效率和成本上,就一定好过自动化。

不能片面强调智能化,更不能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我在文章《制造业的ATO、定制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和《从工业互联网看工业背后的效率和成本因素》中,初步阐述了我的看法与观点。各位看官,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更好的见解,请留言、请讨论。

关于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区别,今天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专题访谈,是网易新闻主持人曹丹丹女士主持的一汽红旗轿车制造的产业访谈《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新红旗让人刮目相看!》,感兴趣的各位看官,可以从这个比较专业访谈中,找到自己的判断,什么是自动化制造什么是智能化制造


二、第二个边界:管理和机器的界面

安博士说『我们判断一个主体,是不是智能,车间是不是智能,工厂是不是智能,组织是不是智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这样的一个主体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响应的能力有多高』 ,我觉得吧,安博士的这个观点和他所讲的NIST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虽然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层面上,安博士所讲的『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我认为其层面是高于NIST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而且实现安博士的目标,措施很多,智能化仅仅是一个方面,不能完全寄托于智能化制造。如果把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寄托于智能化,就有点机械和教条了。


另外,我不知道安博士所讲的、他对NIST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智能制造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差异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更。』表述是不是正确的?如果安博士的表述是正确的,那么我认为:NIST关于智能化制造的定义有问题:没有理清楚管理和机器的责任边界,或者就像群里的同学所讲的,没有搞清楚人和机器的边界在哪里?机器如果真的有了智能,它们会很不高兴的,会很生气。

中午在群里讨论时,我提到:各专业的协作,首先是管理的问题,就像交通一样,智能化要把管理和机器的边界梳理清楚,属于管理的问题,不要强加于机器,机器可能无法承担这样重要的使命。

就像日本丰田几十年前搞的JIT,JIT的背后是供应链管理问题、是上游企业零部件质量问题、是企业信誉问题、是物流问题等等。物料到了丰田工厂,还有一个内部管理机制问题,例如零部件直接到生产线,车间要有足够的库存位置,要有上线的自动化设备,ERP内部还要有计划排程的支持、在制品管理和产成品倒冲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这就是为什么20多年前,国内很多企业学JIT,学不来,最后变成看板管理的主要原因。


NIST所讲的『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更』,是一个内部管理和外部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属于管理范畴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在管理层面解决,不能把问题留给制造环节、甚至留给机器。

于老师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企业学不来小日本JIT在企业执行力等文化层面的原因。

捎带手儿,隆重的更正一下,安博士的PPT很有可能把MES职能讲错了。MES不能、也没有必要做【计划排程】、【设备管理】、【物料管理】、【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些东西统统的在ERP和EAM里头,MES做的是对这些事儿的监控和报告,是计划、管理层面和机器执行层面沟通的桥梁。在电厂大致叫SIS,在化工厂大致叫SCADA。传统意义上MES是针对离散制造业的。请不要把MES随意的滥用到非离散制造业,因为人家那边有DCS、SIS、SCADA等系统在不同的位置站岗放哨呢。


制造业的ATO、定制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工业互联网看工业背后的效率和成本因素


工业互联网:GE Predix失败了,我们怎么才能做的更好?


创新是一回事,能否盈利则是另一回事


特斯拉两个动作悄然改变了充电桩市场格局


杂的不能再杂的杂谈:效率、成本和质量将长期是制造业的核心问题


科普:用最简单的方法,讲解统计分析、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之间的差别


数字化转型:企业在什么时候才需要转型?


制造业的管理和质量


有些事儿,其实根本算不上人工智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