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上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全套视频+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课本目录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洋务运动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6. 戊戌变法

7.抗击八国联军

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9.辛亥革命

10.中华民国的创建

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2.新文化运动

13.五四运动

14.中国共产党诞生

15.北伐战争

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8.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19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正面战场的抗战

21.敌后战场的抗战

22.抗日战争的胜利

23.内战爆发

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全册识要点归纳

期末复习试卷汇编下载

知识点整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加上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短暂的春天”: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保护工商业,奖励实业发展,发展实业的热潮出现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战争,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再度受挫:

一战后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加上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晚清民国的著名企业家:张謇(大生纱厂,“实业救国”)、荣氏兄弟(荣氏企业)、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卢作孚(中国船王)

补充: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总体特征:总体落后。(具体体现在)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作用:①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③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装束上——剪辫、易服、劝禁缠足

礼节上——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称谓上——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

3.饮食、服饰、婚丧、休闲娱乐等——日益开放、崇洋逐新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等

服饰——时装、烫发;旗袍、中山装

婚丧——文明婚礼、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

休闲娱乐——公园、咖啡馆等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补充: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③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推动;

④清政府和民国政府推动。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①变化是不平衡

②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同步练习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6、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汉阳铁厂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当时西方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

材料三:

(1)介绍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张謇,列举你所知道的其他近代中国著名企业家。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原因。


(3)识读材料三中的图1和图2,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识读材料三中的图3,谈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生存状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C  5.C  6、D

7、(1)周学熙、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2)民族企业家个人能力修养;宽松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3)近代民族工业总体落后,规模小。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

3、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学习重点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难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

(1)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2)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和他创办的大生纱厂

3、热潮: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6、夹缝中顽强挣扎: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7、特点: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艰难曲折

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总体上比较落后;

(2)从行业上看,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3)从地区上看,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9、民族工业落后的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直接原因:三座大山的压迫

10、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进步

(1)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装束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礼节变化:废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3)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4)饮食变化: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5)服饰变化:洋布、旗袍、中山装

(6)婚丧变化: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出现

(7)休闲变化: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1)是不平衡的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2)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拓展延伸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口号的刺激

(3)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4)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根本原因)

练一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1)阅读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


BACCCC

7、(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导学案2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2)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3、“短暂的春天”


(1)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2)原因:

     内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萧条发展

(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著名企业家

张謇;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的大城市。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2)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趋新的趋向。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不平衡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在衣、食、住、行生活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资料、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让学生感受到张謇、侯德榜等人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和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曲中国梦把我们带回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难忘岁月。当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后,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民族复兴》展览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感受一下,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教师讲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学生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的发展阶段有:甲午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时期。

3.教师出示:《张謇》《大生纱厂》

 

提问:张謇原来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后来为什么又转向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在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实业家张謇积极发展本国工商业,以抵制列强对中国的剥削,以挽回中国的利益。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主义,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③各种实业团体和个人、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创业;④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5.教师提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战后继续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40年代却为什么陷入了萧条?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6.教师展示材料:《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说一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学生回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小。

教师提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总体发展滞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等。

教师强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诞生起就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造就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特点。

目标导学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讲述: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船,之后又出现了电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包括火车和轮船在内的近代化的产物也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

2.教师引导: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哪些?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学生回答:新式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

学生回答: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3.教师过渡: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了深刻变化。

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剪发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易服饰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改礼节

废除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称呼。

习洋俗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烫发流行

5.教师出示:《中山装》、《旗袍》

讲述:中山装和旗袍是民国时期主要服装,人们穿着中山装尽显男人本身,身穿旗袍展现女性窈窕身姿,将女人的妩媚典雅、山水韵律尽情体现,在绚丽的色彩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走进了百年前的中国,目睹了我们的祖先,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年代,不断求新求变,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改变以往社会中的陈规陋习,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生产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回顾过去,细看今朝,使我们再一次感悟了:生活原本是一支不和谐的歌,有痛苦有寂寞,有幸福也有欢乐;生活同时又是一支和谐的歌,但需要你努力追求、不懈追求和奋发开拓。同学们,加油吧,期待着你不平凡的人生演绎精彩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