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数学3.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精讲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
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队,叫做有序数对。
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第一象限:x>0,y>0
第二象限:x0
第三象限:x0,y
纵坐标轴上的点:(0,y)
4、距离问题:点(x,y)距x轴的距离为y的绝对值
距y轴的距离为x的绝对值
坐标轴上两点间距离:点A(x1,0)点B(x2,0),则AB距离为x1-x2的绝对值
点A(0,y1)点B(0,y2),则AB距离为y1-y2的绝对值
5、绝对值相等的代数问题:a与b的绝对值相等,可推出1)a=b或者
2)a=-b
6、角平分线问题
若点(x,y)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若点(x,y)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x=-y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2,-3),△EFD是△ABO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且原图形与它位似比为2,则点F的坐标为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分△EDF和△ABO在位似中心O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根据位似比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
∵B(2,-3),△EFD是△ABO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且原图形与它位似比为2,
∴△EDF和△ABO在位似中心O的同侧时,F(1,-1.5),
△EDF和△ABO在位似中心O的异侧时,F(-1,1.5),
∴点F的坐标为(1,-1.5)或(-1,1.5).
故答案为:(1,-1.5)或(-1,1.5)
填空习题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记作( , );
注意:a,b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影响。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历史:法国数学家______最早引入坐标系,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定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_____且有______的数轴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坐标的定义:过点作x轴的____线,垂足所代表的实数是这点的____坐标;过点作y轴的垂线,垂足所代表的实数,是这点的____坐标。点的横坐标写在小括号里______位置,纵坐标写小括号里的第______个位置,中间用_____隔开。如图点P的坐标可表示为_________。
(3)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②用坐标表示移。
2.平面坐标系内特殊位置点的特殊坐标:
3.平行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1)平行于x轴(或横轴)的直线上的点的_____坐标相同;点A,B的_____坐标都等于______;
(2)平行于y轴(或纵轴)的直线上的点的______坐标相同。点C,D的_____坐标都等于______。
4.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1)点P(m,n)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_______,即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__________;
(2)点P(m,n)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_______,即纵坐标________,横坐标__________;
(3)点P(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_______,即横、纵坐标都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点分布情况平面图过程如下:
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坐标系内的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P(a,b),则
(1)点P到x轴的距离为_______;
(2)点P到y轴的距离为_______;
7.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若点P(m,n)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______,即横、纵坐标_______;
若点P(m,n)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______,即横、纵坐标_______;
8.用坐标表示平移:见下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将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将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________。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BC∥x轴,则( )。
A. 点B与C的横坐标相等
B. 点B与C的纵坐标相等
C. 点B与C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相等
D. 点B与C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不相等
2.若点P(x,y)的坐标满足=0,则点P必在( )。
A. 原点 B. x轴上
C. y轴上 D. x轴或y轴上
3.点P在x轴上,且到y轴的距离为5,则点P的坐标是( )。
A. (5,0)
B. (0,5)
C. (5,0)或(-5,0)
D. (0,5)或(0,-5)
4.平面上的点(2,-1)通过上下平移不能与之重合的是( )。
A. (2,-2)
B. (-2,-1)
C. (2,0)
D. (2,-3)
5.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分别减去3,纵坐标不变,得到的△相应顶点的坐标,则△可以看成△ABC(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B.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C.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D. 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
6.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
A. (2,9) B. (5,3)
C. (1,2) D. (-9,-4)
7.点P(m,1)在第二象限内,则点Q(-m,0)在( )
A. x轴正半轴上
B. x轴负半轴上
C. y轴正半轴上
D. y轴负半轴上
8.若a>0,b<-2,则点(a,b+2)应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二、填空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一定在______象限。
2.已知点P(,)在x轴的负半轴上,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
3.已知x轴上一点A(3,0),y轴上一点B(0,b),且AB=5,则b的值为______。
4.点M(2,-3)关于x轴的对称点N的坐标为______;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______;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_______。
5.若(2,4)表示教室里第2列第4排的位置,则(4,2)表示教室里第_____列,第_____排的位置。
6.如果点M,N的坐标分别是(,3)和(,-3),则直线MN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7.已知B(-2,b)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b=______。
8.若点A(a,b)在第三象限,则点C(-a+1,3b-5)在第______象限。
9.P(-5,4)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到y轴的距离是_____。
三、简答题。
1. 这是某市部分简图,请以火车站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分别写出各地的坐标。
2. 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0,0)、B(6,0)、C(5,5)。求: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如果将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三角形,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分别画出三角形和三角形。并试求出的坐标。
3.如图,你能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吗?
想查看答案的同学可以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坐标系”获取,注意是在消息对话框回复,不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哦。
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详案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根据坐标指出点的位置,并且已知点的位置写出它对应的坐标,初步培养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之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
教学难点: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以及它们特征的简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例:我们的教室共有5 6个座位,自前向后分为7排,自左向右分为8列,每位学生对应了一个座位,我们来玩个“点将”游戏,你们是“将”,由我来点,点到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座位号几排几列。同时演示“点将”游戏,游戏规则:(1)老师报到学生姓名,学生起立并说出座位号;(2)老师说出座位号,对应的学生起立。
再提问你如何来确定自己的座位?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学生可以归纳出:要确定一个学生的座位必须有两个数,一个是排数,一个是列数。
那么再问2排3列与3排2列是否是同一个座位?由此你认为表示座位与两个数的顺序有关吗?
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可以发现:一个“将”的座位应该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构成的。
(二)师生共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
由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学生的座位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构成的,那么就我们已有的数学知识而言,我们能否将其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呢?
教师在这个时间可以先提问一个数是如何来确定它的位置的,学生马上可以想到有关数轴的知识。再利用教室的座位安排情况,同时特别要注意排与列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学生可以有如下的发现:
1、排与列之间是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2、每个座位都可以是排与列的交点。
由此教师就可以总结如下:
学生的座位是由看成是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再简单一些呢?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
教师板书: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简介: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创立了直角坐标系) 然后教师结合图形介绍:坐标轴,原点,坐标平面,象限等相关概念。
(三)解决相关问题
问题1:写出图中P,B,C,D,E,F各点的坐标。(如图1)
以P点为例进行讲解,如图1-1。
从P点分别向x轴与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N,点M、N在x轴与y轴上所的对应的数,就是点P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由此得出的有序实数对就是点P的坐标P(3,2)。
以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处理,可以交流。
问题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
A(-3,0)、B(-2,1)、C(0,-4)、D(2,1)、E(3,0)。
以A点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课件---成功的“点”进行讲解。
可以先在X轴上找到-3,再在Y轴上找到0,(或先在Y轴上找到0,再在X轴上找到-3),描出这个点。
接着,让学相互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学生自行操作得出答案。
得出结论: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四)应用探究特征
问题3:象限内的点有什么特征?坐标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结合课件--教室“点兵”演示。
教师利用教室内的座位特点,先在教室里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作一个简单的点的坐标的小游戏,把教室当沙场,玩“点兵”游戏。教室“点兵”游戏规则:(1)把学生分成六组:第一象限组、第二象限组、第三象限组、第四象限组、横轴组、纵轴组;(2)有老师点出每一组的代表;(3)有这组代表讨论出本组点的特点;(4)最后每组代表陈述;(5)处在原点处的学生可同时参与横轴组与纵轴组的讨论。奖励:来自本组的掌声。动作要求:每组全体同学起立动作整齐,协调统一。
(老师分配任务,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
概括出相关特征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结论:
1、象限内点的特点:
2、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反之亦然。
3、强调: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象限内,原点既在横轴上又在纵轴上。
再做几个相关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点A(2,-3)在第 象限。
(五)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巩固
1、必做题
2、选做题
WORD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或扫码进入下载课件: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