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师大版七下册数学4.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知识点精讲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视频精讲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汇编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图片

第1章 整式的乘除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3同底数幂的除法

1.4 整式的乘法

1.5 平方差公式

1.6完全平方公式

1.7 整式的除法

2.4《用尺规作角》

3.4 用尺规作三角形

4.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4.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整式的乘除》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如:C=2пr中的r与C,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化的,所以r、C就是变量。

2.在某一变化当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其中一个变量x在一定内取一个数值,另一个变量y也有唯一一个数值与其对应,(简单说变量y随另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即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或主动发生变化的量,而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

如:C=2пr中的r与C,r=1,C=2п;r=2,C=4п…,r取不同数值时,C跟着发生变化,而且当r取某个数值时,C对应变化的值是唯一的,所以r就是自变量,C就是因变量。

3.常量: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如:C=2пr中的“2”和“п”,在r与C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所以,“2”和“п”就是常量。

二、变量间关系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

采用数表相结合的形式,运用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列表时要选取能代表自变量的一些数据,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列出,再分别求出因变量的对应值。列表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可以直接从表中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值,但缺点是具有局限性,只能表示因变量的一部分。

例1: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法设置:

(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第6排的座位数为______;

(2)写出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3)按照上表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90个座位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路分析:

题中有两个变量:排数、座位数,用表格的形式来描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这就是列表法。依规律探究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①把数字转化成算式;②寻找算式中的数字与序号间的关系规律)即可解答:

解题过程:

(1)第1排的座位数:50个;

第2排的座位数:(50+3×1)个;

第3排的座位数:(50+3×2)个;

第4排的座位数:(50+3×3)个;

∴第6排的座位数:50+3×5=65(个);

(2)由(1)中规律可得:座位数y与排数x之间的关系式为:y=50+3×(x-1)=3x+47.

(3)某一排是否有90个座位,即y是否可以等于90,假设代入解方程即可,当y=90时,即3x+47=90,解得x不是整数,故某一排不可能有90个座位。

〈二〉关系式法。

1.关系式是利用数学式子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等式,利用关系式,可以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也可以已知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2.用关系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解题关键------先找准两个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等式

例2.小明现有存款200元,为赞助“希望工程”,她计划今年每月存款10元,则存款总金额y(元)与时间x(月)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

解析:

用关系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如此题,两个变量:“存款总金额”、“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存款总金额=原有存款数+每月存款数×时间,依这个等量关系式,即可找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200+10x.

点评:

在三种表示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中,关系式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初中函数关系内容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但它的解题方法却是单一的,紧盯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式,是解决初中函数关系的唯一解题方法。

〈三〉图象法。

1.用图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的解题关键-----①明确横纵轴表示的量;②读懂图中的信息,特别是拐点所表示的意义。

例3.如图表示一位骑自行车者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骑车者9时离开家,15时回家,根据这个图像,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反映了(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自变量,( )是因变量.

(2)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答:________________

(3)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次休息时,离家多远?答:________________

(5)11:00到12:00他骑了多少千米?答:________________

(6)他在9:00—10:00和10:00—10:30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在何时至何时停止前进并休息用餐?答:________________

(8)他停止前进后返回,骑了多少千米?答:________________

(9)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反映了出发时间、离家距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间是自变量,距离是因变量.

(2)由线段EF可知,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2—13时;

(3)休息时离家距离没发生变化,在图上表现为平行于横轴的线段,即线段CD描述第一次休息的情景,故10:30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30分钟;

(4)第一次休息时即在线段CD上,离家17千米;

(5)找到11:00到12:00这条线段所对应的纵轴数据,即可得出:在这段时间内他骑了30-17=13千米;

(6)他在9:00—10:00行驶的时间为1小时,路程由0到10千米,故速度为10÷1=10千米/小时;

他在10:00—10:30行驶的时间为0.5小时,路程由10到17千米,故速度为17÷0.5=34千米/小时;

(7)平行于横纵的线段表示他在休息,休息用餐休息应是线段EF,即时间为12时---13时;

(8)他停止前进后返回,即线段FG,从30千米直到家,所以骑了30千米.

点评:

用图像法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重点在图像,能否从图像上阅读出它隐藏的信息,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所在,所以需要一定的数学理解能力,拓展开来,这类题的难度要远大于前两类题型。


导学案

§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一、预习

(一)、预习书:P103~P105

(二)、思考: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什么?,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

(三)、预习作业:

1、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C ,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C;

(2)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C;

(3)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C

(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C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

(5)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6)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0C吗?

二、学习过程:

(一)要点引导

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二)例题

例1、某山区今年6月中旬的天气情况是:前5天小雨,后5天暴雨,那么反映该地区某河流水位变化的图像大致是()

A B C

D

变式1、为节约用水,利民学校冲厕水箱经改造后,当水箱水满后就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的一半水,随后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注水,等水箱的水满后,又立即按一定的速度放掉水箱一

般的水,下面的图像可以刻画水箱的存水量v(立方米)与放水或注水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的是()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