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穆旦《智慧之歌》

穆旦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智慧之歌》作于穆旦晚年时期,可以说是他生命晚期的对人生之路的回顾。他既表达了对生命有所企望的智慧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苦难,同时也承认在生命的“幻想尽头”,只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他骄傲于“唯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却无情地“诅咒它每一片叶的滋长”。这种“诅咒”,并不只是由于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由于它的获取所付出的高昂代价。还在于“我们的智慧终于来自疑问”——对于“理想”、“智慧”的必要和可能的怀疑。




Song of Wisdom

Mu Dan


I have reached illusion's end

In this grove of falling leaves,

Each leaf a signal of past joy,

Drifting sere within my heart.


Some were loves of youthful days—

Blazing meteors in a distant sky,

Extinguished, vanished without trace,

Or dropped before me, stiff and cold as ice.


Some were boisterous friendships,

Fullblown blossoms, innocent of coming fall.

Society dammed the pulsing blood,

Life cast molten passion in reality's shell.


Another joy, the spell of high ideals,

Drew me through many a twisting mile of thorn.

To suffer for ideals is no pain;

But oh, to see them mocked and scorned!


Now nothing remains but remorse—

Daily punishment for past pride.

When the glory of the sky stands condemned,

In this wasteland, what colour can survive?


There is one tree that stands alone intact,

It thrives, I know, on my suffering's lifeblood.

Its greenshade mocks me ruthlessly!

O wisdom tree! I curse your every growing bud.



穆旦《智慧之歌》


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

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

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

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


有一种欢喜是青春的爱情,

那是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

有的不知去向,永远消逝了,

有的落在脚前,冰冷而僵硬。


另一种欢喜是喧腾的友谊,

茂盛的花不知道还有秋季,

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

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


另一种欢喜是迷人的理想,

它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

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笑谈。


只有痛苦还在,它是日常生活

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

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

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


但惟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

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

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

我诅咒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智慧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诗题为《智慧之歌》,其实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对灵魂的诗性拷问。全诗共5节,结构谨严。第一节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幻的想象境界,将思维的原点设定于“树林”这个核心意象。一、二句劈空而来,透露着一派萧杀之气。“我已走到了幻想底尽头/这是一片落叶飘零的树林”,以“落叶飘零的树林”来喻指“幻想底尽头”,象征生命之临近终结。即这是一次对人生历程的回顾。“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现在都枯黄地堆积在内心”。“叶子”与“树林”是解读这首诗的核心意象。以我之心观物,则物皆着我之情绪。“欢喜”本应于明丽、清朗、生气相联系的,而这里“欢喜”的颜色是“枯黄”,这就流渗出某种感伤。“堆积在内心”表明这样的一种终结性的回顾与思索是沉重的。二、三、四三节是对第一节中“每一片叶子标记着一种欢喜”的分述,将人生之百般滋味作一形象概括,并引发读者的反思。

第二节是对“青春的爱情”的浪漫的追忆。“那是遥远天边的灿烂的流星”这个明艳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青春爱情的转瞬即逝、难以善终。“永远消逝”与“冰冷而僵硬”这两种结局都给人以失望和痛苦。第三节是对友谊的冷峻的反思。以“茂盛的花”来比喻“喧腾的友谊”,写出友谊的美好;然而“不知道还有秋季”,就委婉地表达出对某种天真与幼稚的嘲讽。秋风凛冽的季节,花是容易凋谢和夭折的。为什么?形象地诗意描写不足以充分展露理性的思考,诗人就情不自不禁地要夹以形象的议论了。“社会的格局代替了血的沸腾/生活的冷风把热情铸为实际”,这两句道出了一种身不由己的突变,在“社会的格局”的桎梏下,在“生活的冷风”的吹刮下,所有高涨的“热情”消退,所有绚丽的梦想落空,友情的质变当然无法挽回,正所谓“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喧嚣的社会中,不被同化是多么困难!
第三节是“迷人的理想”的重温。“它使我在荆棘之途走得够远”这个形象的语句,告诉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路程充满艰辛。“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于成为笑谈”这两句仍是议论,尤其精警,它使我们鲜明地感到诗人批判的刀锋。若说前两句是讲为实现理想而实践的过程,那么这后两句则是其结果。“成为笑谈”,是多么地荒谬!所有的艰辛的努力、痛苦的奋斗,到头来却毫无价值,这分明是一种信仰的失落!是人生最大的悲剧。由此,这“迷人”一词是蕴涵了多少辛辣的自嘲和讽刺!
第四节是诗人的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追问。“痛苦”成为“日常生活”的主题;而更痛苦的是,“每天在惩罚自己过去的傲慢”,过去对生活的本真、对理想的定位,对自我的估价可能与现实背离太远,因此才招来“惩罚”。“那绚烂的天空都受到谴责,/还有什么彩色留在这片荒原?”从本诗的上下文语境看,“绚烂的天空”这个意象应该是对二至四节中“青春的爱情”、“喧腾的友谊”、“迷人的理想”的概括,与“日常生活”构成对照,而启发人们去思考造成这片现实“荒原”的症结之所在。这一质问,是深刻而悲壮的!诗人经历过政治的磨难,理想曾经崩溃过,因此,痛之愈切,才知之愈深!
末尾一节终于揭示了题眼——“智慧”,“但惟有一棵智慧之树不凋”与上文照应,又与“一片落叶凋零的树林”构成鲜明的反差,启发人细细琢磨其中之深意。“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形象地说明“智慧之树”不凋的原因:人生的痛苦历程所沉淀所过滤而成的智慧的结晶——对爱情、友谊、理想,对社会、现实、人生的反思之所得,将是后来者的思想之资源。“它的碧绿是对我无情的嘲弄/我诅咒它每一片叶的滋长”,比之于智慧或说思想、精神的生命,肉体的物质存在的时间太短暂了;当“智慧之树”越发蓊郁、葱茏之时,你可知道这是由多少生命之树横遭刀锯斧伐,风摧雷劈之后的生命的留言?
让我着迷的是诗人在敷色上的所投注的思致:结尾的“碧绿”与开头的“枯黄”的对照之中,可以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情绪曲线的变动。从“欢喜”至“诅咒”,情绪的节奏由舒徐转而激切,由和缓而亢奋,由内敛而奔泻,卒章如响鼓重锤,如同受难者的呼号,试图击起读者的思想回音,引领人们与他一起去思考,去探寻!这首诗是穆旦晚年的作品,可以说是诗人生命与心灵历程的总结性观照,是自我灵魂的痛叫!“穆旦也许是中国能给万物以生命的同化作用(Identification)的抒情诗人之一,而且似乎也是中国有肉感与思想的感性(Sensidbility)的抒情诗人。”①这首诗不是在自然而单纯的抒情里歌唱日常生活,而是融入了“自觉的精神”“超越的或深沉的思想力”,因而显得特别凝重而有冲击力。



推荐阅读:

穆旦诗选1 2

穆旦《春》

大解《百年之后》

陈敬容《雨后》

何其芳《夏夜》

唐祈《女犯监狱》

欧阳江河《最后的幻象》

穆旦《春》

李金发《弃妇》

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伊沙《车过黄河》

废名《十二月十九夜》

冯乃超《苍黄的古月》

王小妮《风在响》

昌耀《紫金冠》

昌耀《斯人》

昌耀《回忆》

苏金伞《夜巷》

俞平伯《孤山听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