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雨果诗13首

法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维克多·雨果( 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诗作方面: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境界。




小说方面: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剧作方面: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盾的戏剧效果。
画作方面:作品包括名著插画、人物画、风景画。描绘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内心的思绪,而以水墨画西方山水。十九年流亡期间,海成了雨果绘画的主题。
雨果的作品冗长,在他巨大的作品中,有的是离题、重复、无用的发挥,例如《悲惨世界》预计写六卷,最终却写了十卷。全面兼顾也是他的特点。语言方面,形容语往往出人意外,或者雨果将具体的形容词与抽象的名词相结合,或者相反,或者形容词具有新含义,而是人则是这种含义的创造者。名词具有新的作用,他有损于动词的作用:抽象名词用来描绘;反过来,思想和概念通过比较和具体意象的中介表达出来。由此产生新的双字和闻所未闻的连接。这种词语由于构成作家的基本词汇并被反复运用而变得纠缠不休。
雨果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特点:描写经过夸张的、非凡的人物和非凡的情节。他的主人公或者是作出了极其英雄的行为,或者是做出了极其残暴、卑劣的行为。他们的性格特点都经过夸张。情节也是非凡的。矛盾一个紧接一个而来,又充分运用巧合、偶遇等手法,曲折有致,引人入胜。雨果的创作是他关于对比的美学见解的实践。他喜欢显著的对比。作品的环境描写就离不开这个原则。



推荐阅读: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希尼《阳光》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阿赫玛托娃诗54首

罗伯特·哈斯诗9首

尼扎尔·格巴尼诗65首

菲利普·莱文诗2首

特德·库塞诗10首

凯·瑞恩诗17首

霍华德·奈莫洛夫诗12首

查尔斯·赖特诗43首

丽塔·达夫诗8首

斯坦利·库尼茨诗9首

罗伯特·品斯基诗8首

比利·柯林斯诗13首

唐纳德·霍尔诗15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23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14首

罗伯特·潘·沃伦诗32首

尼娜·卡西安诗2首

奈古列斯库《多瑙河的歌声》

托马诗3首

马林·索列斯库诗8首

斯特内斯库诗9首

聂鲁达诗42首

巴科维亚诗70首

尼娜·凯瑟诗9首

考什布克诗2首

多伊纳什诗5首

阿列克山德里《爱》

柯尔律治诗选

爱伦·坡诗14首

阿伦茨诗9首

耶可布森诗3首

阿斯内克《呼声》

易卜生《索尔薇格之歌》

普希金诗12首

保罗·穆尔顿诗13首

弗尔克·布劳恩诗11首

戈特弗里德·贝恩诗29首

波波夫斯基诗5首

豪格诗9首

林德纳诗5首

里斯·安德森《致心灵》

埃弥尔·伯依松《晚年》

惠特曼《草叶集》1

惠特曼《草叶集》2

惠特曼《草叶集》3

翁加雷蒂诗11首

梅热拉伊蒂斯诗13首

亚·达·托迪《欢乐的心声》

R·S·托马斯诗30首

狄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约翰·弥尔顿《哀失明》

赫塞《梦》

马丁松《三月的夜晚》

曼德尔施塔姆《干草堆》

扎加耶夫斯基《房间》

叶赛宁《我记得》

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云》

张枣译史蒂文斯诗13首

张枣译马克·斯特兰德诗5首

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托马斯·哈代《对镜》

张枣译希尼诗6首

米沃什《第二空间》

休姆《秋》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暮春三月晴 维扬吴楚城 城临大江汜 回映洞浦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