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1916—1985)是抗日战争时期应运而生的“时代的鼓手”,他在3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受到文坛的关注,但真正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还是抗战爆发后。田间在特殊的战争年代把握住了战斗意志和时代的战斗节奏,创作了《给战斗者》、《抗战诗抄》等一系列的诗歌。
第一,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作者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生活,紧紧贴近时代的最前沿,关心时代,关注人民,以诗的形式反映了抗日战争的精神特征。写于1937年底的长诗《给战斗者》,是他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诗人通过想象,使读者看到了敌人的凶残与狠毒,看到了人民的怯懦与坚强,号召人们“在斗争中胜利或者死”,指出“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长诗表现了田间诗歌的重要特征,富于现实性和战斗性,表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感受力与把握力,其情绪的饱满、精神的高昂、人生哲理的深广,都是那个特定时代诗歌的突出特征。
第二,将民族化、大众化与时代精神密切联系在一起。对诗歌民族化、大众化的探索是田间一直努力和实践的,他把古典诗歌与民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起来,形成了质朴、干脆、真诚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与战争年代的精神特征联系在一起,既体现了时代的需要,而又是田间个人艺术追求的成熟标志。在田间的诗歌中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欲望,“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这也就是田间诗歌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第三,创造了鼓点式的诗歌形式。这一艺术形式是与田间所追求的时代与艺术相结合的结果,他往往将一些铺垫和过渡全部省略,而只留下几个特写的画面,同时又利用诗句的分行特点形成特有的节奏,一个字、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就是一行诗,利用汉语双音节词或单音节词的组合,以突出强调其击鼓的节奏特点,形成了与抗战时期的时代精神相吻合的风格。如《给战斗者》中“人民!人民!/抓出/本厂里/墙角里/泥沟里/我们底/武器/痛击杀人犯!”《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中,本来可以是一行诗,被作者分拆为两行,以增强其节奏感。“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看,这是奴才”。闪电般的、跳跃式的、急促的、强烈的句式,体现了鼓点节奏的强烈的震撼力。
田间还有一些长篇叙事诗,如《戎冠秀》、《赶车传》等,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在艺术上却缺乏必要的个性,思想感情有些空泛、肤浅,诗歌意象、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也较为随意和粗糙。
推荐阅读:
尼娜·凯瑟诗9首
考什布克诗2首
多伊纳什诗5首
阿列克山德里《爱》
阿尔盖齐诗2首
阿拉乌若诗28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30首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诗28首
布罗茨基诗19首
扎加耶夫斯基12首
布洛茨基诗10首
约翰·阿什贝利诗11首
马雅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阿门斯《柯森斯海边小湾》
安妮·塞克斯顿诗21首
谷川俊太郎诗24首
大冈信诗22首
柴田丰《人生别气馁》42首
图象与花朵
狄兰·托马斯诗20首
蒙塔莱诗20首
萨巴诗18首
萨拉蒙诗25首
小野小町:短歌21首
索菲娅·安德雷森诗8首
辛波斯卡诗40首
辛波丝卡诗25首
卡蒙斯诗14首
奥里维拉诗4首
肯塔尔诗4首
萨拉马戈诗5首
希尔·维森特诗4首
蒲宁诗7首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32首
保罗·马吉诗20首
杰弗里·威廉·希尔诗10首
安德拉德诗63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50首
詹姆斯·赖特诗66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26首
琳达·帕斯坦诗10首
露易丝·格丽克诗14首
洛尔娜·克罗奇诗45首
马克·斯特兰德诗13首
佩索阿诗28首
路易斯·史蒂文森诗24首
克拉辛斯基《等候太阳升起》
鲁热维奇诗3首
密茨凯维奇诗8首
罗兹维克诗8首
申切斯卡诗6首
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诗作
赫伯特诗12首
卡波维兹诗4首
卡缅斯卡诗7首
阿多尼斯诗选
科诺普尼茨卡诗6首
米沃什诗选①
米沃什诗选②
米沃什诗歌100首
米沃什诗18首
米沃什《礼物》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哈尔斯基《随时随刻》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36首
柯尔律治诗选
爱伦·坡诗14首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