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处全《晦庵词》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李处全(1131—1189),字粹伯,号晦庵。少年时期随南迁的父母生活在浙江江山县卒于安徽潜山,葬于江苏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九《儒雅传》载其为:“徐州丰县人,邯郸公淑之曾孙。后迁居溧阳,天资超轶,贯串古今。忠诚许国,宽大好贤。慕刘杼山之为人,文章闳肆,诗体兼众长,字画遒丽。”
李处全的高祖即丰县人李若谷,北宋宝元元年(1038)任参知政事,曾祖李淑,仁宗时历官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二学士。祖父李寿朋,神宗熙宁三年(1070)任工部郎中,后入直舍人院。父李传正,字端初,官大理少卿,建炎初年任中大夫淮南盐铁转运副使。
也就是在李传正任职时期,金兵南侵,李传正、李执柔兄弟举家南迁,寓居衢州江山县(今浙江江山市)。李处全有一弟,即李处励,先处全进士及第,官衢州知州,李处励任衢州知州时,李处全“寓须江(江山古称)仙居僧舍。择林壑之胜,与兄弟家焉。(《康熙江山县志》卷九·流寓‘李处全’条)。”同书“德勋录”又收有延佑元年(1314)江山主簿陈恕可撰《重建白岩院记》,云:“时南渡衣冠多侨寓东南,邯郸李公处全爱其林壑之胜,为园以居,名之曰‘日涉’。与让九朝奉柴公瑜邻居相善。李公擢侍御史,柴公之子卫第进士,首主御史台簿。又同朝甚睦,逮去位,遂偕隐而游息于斯宇,缮治赖以完美。”可见,李处全青少年时期多在浙江衢州一带游学,而与当时以理学著称的柴氏家族成员交好。而与当时的音韵学家毛晃为姻亲。
在李处全入京师临安会试之前,曾寓居金陵溧阳县,南宋著名学者诗人赵蕃,就是其时拜其门下为生。另处全有一堂兄弟李处端任镇江军节度签判,故其尝游于镇江,而结识诗人曾协、王景文等。
绍兴三十年(1160),李处全与王景文同擢梁克家榜进士。及第后,授宗正寺主薄,迁太常丞,乾道元年(1165)五月十二日,为程叔达污言放罢。是年,撰《吴江县敕书楼记》,今存于钱毂《吴都文粹续编》卷九。乾道三年,为吴江主薄高炳儒撰《曾程堂记》,原文存宋郑虎臣《吴都文粹》卷九。四年,起为沅州知州,提举湖北茶盐。乾道六年(1170)六月,除秘书丞,九月迁殿中侍御史。与时任中书舍人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以及周必大等在重阳节同登高,并有诗词唱和。
乾道七年(1171),李处全母亲去世,诗人吕祖谦写悼诗曰:“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叮咛刘子翚,□事一时编。”此后三年,于衢州江山县丁母忧。
淳熙元年(1174),服除后复任侍御史。二年,放知袁州。赵蕃有《次韵李袁州绝句七首》云:“山僧见客苦多惊,问我何时复此行。笑指壁间旧留句,继题曾辱老先生。”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又因奸言与黄州知州辛坚之同罢官。
罢官后,暂归隐浙江衢州,后流寓建业(南京)数年,潜心学问。赵蕃有送李袁州泛舟入浙诗句:“晦庵无处著,泛宅又吴淞。载月初寻棹,看山不藉筇。听渠猿鹤怨,心喜鹭鸥逢。遥想题诗处,枫桥半夜钟。”淳熙四年(1177),诏起知处州,淳熙六年(1179),上奏:“昨准本路提举常平司给降下度牒四十道,官会二万贯,遂行措置。”诏许。七年,撰《茅山凝神庵记》。八年撰《忠肃刘公祠记》。后移知赣州,未赴任,改任舒州(今安徽潜山),淳熙十六年(1189),卒于任。享年59岁。阶朝议大夫。因其在溧阳有别墅,后裔将其葬于溧阳西南大石山麓。
李处全年少时期与其从兄李处权即以文名,与后来南渡的陈与义、朱敦儒等被誉为“洛中八俊”。正如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襄的五世孙蔡戡对其评价所言:“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陈飞扬翰墨场。”随父南渡后,世家子弟的优游生活因为家国的改变而发生了改变,后来的宦游以及官场的险恶,让他的诗词后期更加成熟。其诗词大部分表现出他对山林野趣的向往,词句雅丽。但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词句慷慨激昂。
曾协称他:“初收雨脚万丝悬,妙手谁人补漏天。佳月素华迷夜旦,好诗余味满中边。裴徊无奈谢希逸,齁齁总输边孝先。见说百篇酬一斗,高门重见酒中仙。”
他的学生赵蕃对他更是五服投地:“先生句法从江夏,今代词人孰比肩。戏出小诗还会否,要收万斛作泓泉。”又诗云:“崧庵(李处全堂兄)已老杜陵树,家世斯文属晦庵。我是两翁门下客,未传活法且深参。”又诗句云:“道大谁能与,才难圣所叹。浮云虽蹔掩,宝气不终蟠。走卒称司马,苍生起谢安。纵无临贺送,当有翰林观。”又诗序云:“十二月初六,夜梦客溧阳,半月而未见晦庵。梦中以见迟为愧,作诗谢之。首句云‘平生知己晦庵老岁晚方怀见晚羞’。寐而诊,日羁于一官,久去师门,精神之感形见如此耶!用其句赋诗一章寄上。”亦可见师徒二人情义之真。
李处全著有《晦庵词》传世,今存其词47首,唐圭璋先生收入《全宋词》。诗5首。李处全代表词曰:“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龟。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李处全的诗句用韵老练,运典贴切,而字句清新,如其诗《深静堂》:“连筒接水下横塘,漫祓尘襟引兴长。喜有一枝安静境,闲看九曲泛流觞。凉生客枕秋将老,月上纱窗夜未央。满眼诗材皆可赋,惜哉无计脱官忙。”李处全在南宋时期,当时名家赵蕃、曾协、范成大、周必大、吕祖谦相唱和,他卒后,他的诗文同道纷纷哀辞以悼,足见其生前学行风范。
赵蕃的挽诗有多首,听说恩师李处全去世的消息后,就写到:“时时闻说故人死,日日自悲垂老身。白发不生应不得,青山长在属何人?”随后又以诗当哭:“忽报舒州逝,深同海内伤。平泉无草木,北海漫文章。要作人琴叹,空怀道路长。临风为之恸,发色变苍苍。一跌竟不起,两州空复更。台纲元振举,物论甚分明。遂绝朝天骑,空传跨海鲸。遥知流涕者,岂但一门生。”之后,他多次梦到恩师,并以诗寄怀:“一夕安能再与俱,话言宁觉死生殊。帜书更识埋轮志,生有不忘如是夫。谁云死别已吞声,此恨何年得遽平。林响风声雨萧瑟,败人残梦欲残更。弟过江东得附辞,奠犹乖往冲奚为。情真未觉幽明负,贫病牢人甚絷维。梦回始觉死生分,愁咏江东日暮云。安得分明再如昨,并须示我玉楼文。”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九《李粹伯侍御挽词二首》云:“奕叶邯郸后,乘骢第一人。交情多旧雨,到处有阳春。磊落功名意,摧颓梦幻身。黄垆高可隐,何地著经纶。公昔参敷纳,人期到辨章。珠光空月皎,玉气忽虹藏。岁晚东方骑,生平北海觞。玳簪风雨散,几客奠楸行?”
蔡戡《定斋集》中也收录《李粹伯侍御挽诗》,而且定论较高,诗云:“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陈飞扬翰墨场。白简空余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逸气不应埋宿划,会看千丈吐光芒。犹记当年玉笋班,凛然风采动朝端。壮怀漫拟麒麟阁,直气曾缨獬豸冠。太白风姿图像见,卫公英爽梦魂寒。四州巷哭多遗爱,留取甘棠勿翦残。”
南宋著名学者、高邮陈唐卿先生的挽诗,可谓是情真意切,而且评价李处全十分中肯:“今代论时杰,如公未易量。冰壶钟器质,绣段粲文章。遂郁鸾台望,俄成马鬣藏。忠贤如此尔,天意竟茫茫。病酒漳滨久,传闻信复疑。为郎真地下,哭友漫天涯。雨绋何由挽,风松想助悲。自今思有道,时展蔡邕碑。”


  水调歌头(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


  水调歌头(送王景文)


  上马趣携酒,送客古朱方。秋风斜日山际,低草见牛羊。酩酊不知更漏,但见横江白露,清映月如霜。平睨广寒殿,谁说路歧长。醉还醒,时起舞,念吾乡。江山尔尔,回首千载几兴亡。一笑书生事业,谁信管城居士,不换碧油幢。好在中冷水,击楫奏伊凉。


  水调歌头


  明月浸瑶碧,河汉水交流。偏来照我,知我白发不胜愁。客里山中三载,枕上人间一梦,曾忆到瀛洲。矫首蓬壶路,两腋已飕_。记扁舟,浮震泽,趁中秋。垂虹亭上,与客千里快凝眸。看剑引杯狂醉,饮水曲肱高卧,鹏鷃本同游。起舞三人耳,横笛唤沙鸥。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龟。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水调歌头


  春事已如许,柳眼早依依。故园桃李何似,芳蕊想团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梦_绕洢。扶杖欲行乐,还使我心悲。对琴书,歌一阕,引千卮。昔曾系楫,今日投老叹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绿,便拟作春衣。搔首长吟处,此意有谁知。

  水调歌头(咏梅)


  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水调歌头(前遍既出,诸君皆有属和,因自用韵)


  飞雪已传信,端叶未分枝。莫嫌开晚,前月曾付小春期。谁道梳风洗雨,不许调脂弄粉,容易涴天姿。眼界未多见,鼻观已先知。昔西湖,今北客,各从宜。要渠烂熳,趣得暖律为渠吹。犹记石亭攀折,浑似扬州观赏,清兴欲寻诗。三嗅不离手,如得和遍时。


  水调歌头(除夕)


  今夕定何夕,今夕岁还除。团栾儿女,尽情灯火照围炉。但惜年从节换,便觉身随日老,踪迹尚沈浮。万事古如此,聊作旧桃符。任东风,吹缟鬓,戏臞儒。韶颜壮齿,背人去似隙中驹。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水调歌头(处州烟雨楼落成,欲就中秋,后值雨)


  楼观数南国,烟雨压东州。溪山雄胜,天开图画肖瀛洲。我破瀛洲客梦,来剖仙都符竹,乐岁又云秋。聊作幻师戏,肯遗后人愁。趁佳时,招我辈,共凝眸。君侯胸次邱壑,意匠付冥搜,刻日落成华栋,对月难并清景,千丈素光流。老子兴何极,小子趣觥筹。


  满江红(镇安女兄生日)


  清晓高堂,春晚处、旧红新绿。耸曩昔、蟠桃初种,更并潭菊。强健老人松下鹤,森荣孙子霜中竹。看共持、寿斝祝期颐,倾_醁。烘晴书,炉烟馥。连永夜,笙歌簇。喜一时欢意,何人兼足。早愿诸甥成宅相,便从明岁开汤沐。向年年、今日度新腔,调仙曲。


  临江仙(木犀)


  畴昔方壶游戏地,群仙步履相从。明黄衫子御西风。佩环金错落,羽葆翠璁珑。骑鹄翩然归去路,吹箫横度青峰。夜深河汉冷秋容。前驱香十里,飘堕月轮东。


  念奴娇(京口上元雪夜招唐元明)


  一天春意,趁东皇幽赏,重飞端叶。造物有心成伟观,来伴红蕖开彻。桂魄初圆,梅腮全放,节物俱奇绝。冷官门巷,望中北固楼堞。遐想篷底高人,拥衾无寐,九曲肠增结。我亦低窗翻蠹纸,失喜瑶花盈尺。拥鼻孤吟,搔头危坐,所欠惟佳客。须君来此,脸纹相对生缬。


  满庭芳(初春)


  乳燕将雏,啼莺求友,江南梅子黄时。欲晴还雨,烟外看成丝。迎袂风来麦陇,吹饼饵、香入书帷。行吟处,溪翁说我,不似去年衰。方池。荷出水,朱榴倚槛,粉_穿篱。有吾曹我辈,把酒寻诗。醉去黑甜一枕,炉烟袅、花影斜晖。家山乐,南窗寄傲,唯有晦罨知。


  鹧鸪天(社日落成烟雨楼二首)


  烟雨溟溟趁落成。只应天欲称佳名。万丝明灭青山映,匹素浓纤氵录水萦。民亦乐,美能并。酒杯莫惜十分倾。要知社下平生志,觞政聊须为主盟。


  鹧鸪天


  缥缈危楼百尺雄。淡烟疏雨暗帘栊。偶妨清赏中秋夕,为忆名言玉局翁。贤达意,古今同。凉天佳月曾相逢。老蟾一跃三千丈,却唤_娥驾阆风。


  柳梢青(茶)


  九天圆月。香尘碎玉,素涛翻雪。石乳香甘,松风汤嫩,一时三绝。清宵好尽欢娱,奈明日、扶头怎说。整顿秃山,殷勤春露,余甘齿颊。


  柳梢青(汤)


  余甘齿颊。酒□半酣,漏声频促。月下传呼,风前掺别,无因留客。丁宁玉_磨香,为料理、十分醒著。后会何时,前欢未尽,明朝重约。


  朝中措(夜坐有感)


  晦庵四至似天宽。生计有心田。闲弄炉薰茗碗,困寻纸帐蒲团。商山橘隐,须弥芥纳,容与湖天。谁笑先生贫窭,东篱无数金钱。


  朝中措(初夏)


  薰风庭院燕双飞。园柳啭黄鹂。是处蜂狂蝶乱,元来绿暗红稀。衫笼白_,琴推绿绮,满眼新诗。好个江南风景,杜鹃犹自催归。


  菩萨蛮(续前意,时溧阳之行有日矣)


  杜鹃只管催归去。知渠教我归何处。故国泪生痕。那堪枕上闻。严装吾已具。泛宅吴中路。弭棹唤东邻。江东日暮云。


  菩萨蛮


  云,三秋桂子,山名载于图经,余顷为郡掾,尝见之,晦庵老子修行久。问禅金粟曾回首。截竹是禅机。吹破粟玉枝。西湖秋好处。承得昭阳露。香透月轮低。来薰打坐时。


  菩萨蛮(菊花)


  四时皆有司花女。杪秋犹见花如许。想得紫金丹。工夫造化间。春莺留弱羽。更渍蔷薇露。莫取落英餐。留供醉眼看。


  浣溪沙(儿辈欲九日词而尚远,用“满城风雨近得阳”填成浣溪沙)


  宋玉应当久断肠。满城风雨近重阳。年年戏马忆吾乡。催促东篱金蕊放,佳人更绣紫萸囊。白衣才到共飞觞。


  西江月(重阳再作)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阴晴寒暑总无忧。几事不如重九。落帽何羞种种,看山都付悠悠。黄花已作醉乡游。梦觉黄花在手。


  西江月(芍药)


  婥々妆楼红袖,亭亭将阃青油。东皇天巧世无俦。定有司花妙手。十里香风晓霁,千家绮陌春游。竹西路转古扬州。歌吹只应如旧。


  西江月(二月旦侍女兄游高斋)


  南国一分春色,东窗八面光风。女兄欢笑酒尊同。满眼儿孙群从。但愿年愈百岁,何妨时醉千钟。朱颜绿发照青铜。要看如龙如凤。


  生查子(拒霜花)


  庭户晓光中,帘幕秋光里。曲沼绮疏横,几处新妆洗。红脸露轻匀,翠袖风频倚。鸾鉴不须开,自有窗前水。


  生查子(正月十六日周仲先劝酒)


  温柔属东南,和冷经三五。几夜德星明,果应荀陈聚。分虎屈雄姿,展骥淹遐步。除诏已涂芝,便看朝天去。


  减字木兰花(预作菊词,俾歌之,至时以侑酒)


  今年菊早。想到重阳花正好。玉冷金寒。全似东篱挹露看。色庄香重。直与梅花堪伯仲。待唤渊明。三友相从盖为倾。


  减字木兰花(咏木犀)


  谁将翡翠。闲屑黄金摅巧思。缀就花钿。飞上秋云入鬓蝉。一枝斜倚。披拂香风多少意。午镜重匀。娇额妆成宫样新。


  减字木兰花(甲午九月末在婺州韩守坐上和陈尚书韵李处全)


  更生观尽。双璧蒹葭那敢并。四海无人。笑语从容许我亲。平生此客。复与太丘登醉白。病里颦眉。贪看惺惺骑马归。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


  新凉襟袂冷然。乍晴天。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江城子(重阳)


  一番风雨一番凉。炯秋光。又重阳。潇洒东篱,浑学汉宫妆。今日且须开口笑,花露_,鬓云香。泼醅新取淡鹅黄。趁幽芳。趣飞觞。落帽当时,□发少年狂。万事破除惟有此,尘外客,醉中乡。


  阮郎归(了生朝)


  佳人偏爱菊花天。玉钗金附蝉。歌声缥缈紫云边。博山沈水烟。须斗酒,泛觥船。乃翁能百遍。高堂此会看年年。夜深人醉眠。


  忆秦娥(海棠)


  春山寂。佳人凝笑山南陌。山南陌。东风寒浅,绛罗衫窄。阑干倚处云如幕。晚来雨过胭脂滴。胭脂滴。啼妆难劝,且须欢伯。


  忆秦娥


  莺花寂。为渠游冶长安陌。长安陌。今朝风景,酒肠宽窄。锦茵闲把薰笼幂。嫩红倚绿娇如滴。娇如滴。古今高咏,老泉仙伯。


  好事近(茶_)


  香雪弄春妍,柳外黄昏池阁。要看月华相映,卷东风帘幕。更倾壶酒伴芳姿,名字胜桑落。直与岭梅兄弟,是醍醐酥酪。


  蓦山溪


  梨花过雨,已是春强半,花恼欲颠狂,兴浑在、秋千架畔。搔头无语,斜日上帘栊,飞上下,语呢喃,又见双双燕。鱼吹细浪,镜面摇歌扇。藉草倒芳尊,衬香茵、落红千片。追奔蜗角,回首醉初醒,逢节物,且欢娱,莫待流年换。


  卜算子


  春事忆松江,江上花无数。一枕匆匆醉梦中,芳草臞庵路。携手度虹梁,洗眼看渔具。盐豉莼羹是处无,早买扁舟去。


  卜算子(即席奉女兄寿)


  芍药斗新妆,杨柳飞轻雪。著意留连不放春,已向东皇说。况是谪仙家,自有长生诀。方士呼来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诉衷情


  疏烟明淡雨膏如。青入烧痕初。开到无言桃李,春事喜敷腴。随杖履,有琴书。酒盈壶。风前花下,睡起醒时,着我篮舆。


  醉蓬莱(毛氏女兄生朝三月二十八日)


  政余春眷眷,首夏骎骎,清和时候。晓色曈昽,瑞霭凝轩牖。著子青梅,袅枝红药,物物俱情厚。绿绮朱弦,檀槽铁拨,华堂称寿。季父高怀,庆钟吾姊,富贵长年,自应兼有。更看诸郎,谢砌芝兰秀。蚤晚成名,雁行亲膝,无忌胜如舅。沆瀣朝霞,蓬莱弱水,酿为春酒。


  贺新郎(和俞叔夜七夕)


  秋意生何许。对玉钩、微云避舍,素风吹暑。银汉桥成天路稳,乾鹊声声媚妩。送仙仗、年年须度。离合悲欢多少话,想今宵、缱绻难深诉。千古恨,无新故。聊须作意成欢绪。为佳时、金针戏把,翠觞频举。莫念匆匆轻掺袂,天上元无间阻。况好是、新凉庭户。倦客天涯嗟老大,趁珠帘、绣额高楼处。乞些巧,调儿女。


  贺新郎(再和)


  心事知谁许。政吾曹、摛辞弄翰,邀凉蠲暑。节物於人俱可喜,今夕渠媚妩。笑曝腹、书生风度。河鼓天孙非世俗,纵惊云、急雨休轻诉。忆倾盖,便如故。良辰欢意宽离绪。称仙家、瑶台缥缈,霓裳掀举。应想尘寰空怅望,月路谁曾隔阻。是处有、绮窗朱户。我爱五湖烟水阔,待扁舟、寻到支机处。访婺女,共_女。


  四和香(立春)


  香雪新苞偏胜韵。领袖催花信。华节良辰人有分。看士女、_垂鬓。莫向春风寻旧恨。乐事随方寸。眉寿故应天不吝。浮大白、吾无闷。


  玉楼春(守岁)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南乡子(除夕又作)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推荐阅读:

明朝皇帝诗集

张翥词133首

张之翰词69首

吴灏《闺秀百家词选》

吴文英《梦窗稿》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行路难》三首

赵可词11首

赵秉文词10首

关锳《梦影楼词》

魏谦升《二十四赋品》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Ⅰ》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Ⅱ》

杨慎《二十五史弹词辑注Ⅲ》

纳兰性德词9首鉴赏

都穆《南濠居士诗话》

余丙照《赋学指南》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还朝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归田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崇祯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桑林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霖雨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试帖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丙舍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移居诗集》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东山诗集》

徐琪《俞楼诗记》

赵孟頫词37首

赵雍词17首

王勃《王子安集·辞赋》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周权词34首

袁士元词7首

沈宜修《鹂吹词》

钟筠《梨云榭词》

司马相如《琴歌》

郦炎《见志诗》

王惟一词12首

王庭筠词12首

纳兰性德词30首赏析

全魏晋诗

吴镇词29首

吴景奎词11首

咏荷诗300首

七夕词300首

潜真子词10首

钱应庚词6首

王安石诗全集1-13卷

王安石诗全集14-29卷

王安石诗全集30-41卷

王安石诗全集42-51卷

咏花诗词千首⑴

咏花诗词千首⑵

咏花诗词千首⑶

范仲淹诗集

柳永词33首鉴赏

刘仔肩《雅颂正音》

王灼《碧鸡漫志》

李符《耒边词》

蒲道源词34首


饯子西南望 烟绵剑道微 桥寒金雁落 林曙碧鸡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