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 濒死体验研究书籍(3) 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美)赵蔚扬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摄影:爱之莲


《死亡另面》▎《越过黑暗》▎《回家旅程》▎《我们不死》▎《生命之间的生命》▎《死亡之后的生命》▎《从光返回》《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作者:(美)赵蔚扬

 

《死亡另面》

 

杨·普莱斯(Jan Price)是一位健康、幸福、成功的知识女性。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她在夸斯特基金组织任总裁兼执行官。

 

1996年,美国公众通过普莱斯的著作《死亡另面》(The Other Side Of Death)了解了她的一次非常深刻的濒死经历。

 

普莱斯和丈夫约翰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彼此在心灵上常有沟通。她和丈夫合写过许多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著作。《死亡另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对夫妻共同的作品。

 

普莱斯在她的濒死经历发生以前就有过离体经历。

 

非常令人吃惊的是,她丈夫约翰能够看见她离开身体。约翰本人也有离体经历。他曾看见自己和普莱斯的躯体躺在床上,而他自己和普莱斯却在躯体之外。

 

1993年12月30日,普莱斯发作了险些致命的心脏病。事情的起因似乎是邻居一条从不咬人的狗在普菜斯脚上咬了一口。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我们已经在本书第一章里作过简述。

 

在这本书里,普菜斯表现了高明熟练的写作技巧。

 

她对自己濒死经历发生过程中在她生活圈子里发生的事情采用多人称、多视角的方法非常客观地记述出来。这样显然使整个事件的报道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尤其有助于填补她本人失去意识时她对现实世界的记忆中留下的空白。

 

在普莱斯发病的那段时间里,她丈夫约翰看见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赶来的救生人员是如何描述她的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派出救护车和救生直升机的急救中心关于这件事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录?医院里的大夫们和护士们如何诊断她的病情,采取了哪些医疗措施?她的两个女儿闻讯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然后,最重要的是,她本人在整个过程中有过怎样的经历?你能想象到,那是一个完全真实而且精彩无比的故事。

 

在普莱斯被抬到担架上以后,救生人员一度宣称她已死亡。那时候,她丈夫约翰看见她离开了躯体。与此同时,他看见5个人,3男2女,出现在普莱斯身边。那是来帮助普莱斯的光明使者。普莱斯在濒死经历结束返回躯体时也看见过他们。此后生命迹象重新在普莱斯身上出现。

 

普莱斯的濒死经历在她临床死亡时发生。时间是下午1点35分。

 

救生直升机把普莱斯送往医院的同时,约翰独自驱车前往医院。他在途中看到的心灵视像告诉他:妻子会度过危险。

 

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如他预见的一样。医院请来了全国一流的心脏病医生为普莱斯做手术,成功地治愈了她突然发作的疾患。她的病况由她的同事们传播给全世界参加治疗祈祷活动的人们,许许多多人祈祷着她的康复。于是,普莱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普莱斯显然在亲身体验濒死经历前后曾对人们的心灵经历作过大量研究。她在记述自己的濒死经历时不时插入很有见地的议论。她引用别人的濒死经历事例,还引用许多学者的观,点,为自己和读者理解她的濒死经历提供依据。她认为,一切物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本质上都是由光波或频率组成。在这个意义上,石头也是有生命的,也是生命的一种外表。她自己的濒死经历是生命在较高频率域的意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只是物质密度较高的世界。在较高的频率域中,生命的外表可以随意地变化。万物在较低频率域中的存在只是短暂的,最终都要进入较高的频率域。色彩是频率,音乐是频率,色彩就是音乐,音乐就是色彩。她认为宗救对于死亡的描述是人造的、功利性的,不符合死亡的实际情况。

 

普莱斯有自己明确的死亡观。她说,如果死亡只是就人们的肉体而言,那么可以说它意味着肉体的消亡。但是生命不等于肉体,因此死亡并非生命的消亡或结束。人们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死亡”一词,其实这个词只是针对肉体而言的。死亡过程的真实情况是:就意识而言,它转化到了另一种状态,进入了较高的频率域,或者暂时进入较低的频率域,而后再转向较高的频率域;就生命而言,它仍在延续,但表现方式不再是肉体,而是无数种外表,也可能是新的肉体。因此,撇开肉体不谈,死亡的意义是“转换”或“新生”。当人们懂得了死亡的深远意义,“死亡”一词就会由“新生”所取代。一个人的生命和“新生”,具有因果关系。

 

那么,世上万物,即意识的不同外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不是家庭?是不是血缘?是不是利害?都不是。万物的关系是爱,无条件的爱。家庭成员之间可能有爱,也可能没有。家庭成员如果彼此深爱,他们的亲密关系会延续到较高的频率域,否则他们在“新生”之后只是普通关系而已。

 

普莱斯在濒死经历之后也有了鲜明的生活观。她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一个人,一条狗,一朵花,都是某个生命在尝试一种具体的生活,目的在于享受其中的乐趣。普莱斯背负着与生俱来的罪咎感走过了一大段人生旅程,她在死经历中获得了解脱。她在出生时就看到一群愤怒的人,她从此在潜意识里有了罪咎感,以为人们是为她的出生而生气。她在濒死经历中看到,那群人原来是她的亲戚,他们生气的原因是接生的医生差一点没有救活她的母亲。她来到世上是受到热烈欢迎的。母亲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原来这罪咎感是虚幻的。而她在过去几十年里总是为别人的不幸谴责自己。她觉得对不起早逝的母亲,对不起辛劳的丈夫,对不起自己的两个女儿。她不敢尽情地享受生活。她错了,罪咎感使她耽误了大好的生命时光。濒死经历解放了她的生命。

 

普莱斯强调个人与宇宙同为一体。如果说宇宙中有最高的智慧,如果把这最高智慧称为“上D”或另外某一个神,那么你自己就是“上D”的一部分。“上D”之中有你,你自己身上有“上D”。读到这里我们自会想起令博士的假说:“光的生灵”就是濒死经历者自己。普莱斯在濒死经历中见到一个美丽无比的女人,她在对方眼睛里看见了自己的“LH”。她在知识殿堂的中心看见的是空无一物,到了那里她就知道自己与宇宙同为一体。她在那里感知到最高的智慧,她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

 

普莱斯是一位自觉性很强或者说悟性颇高的濒死经历者,她的著作不单是记述她本人的濒死经历,而且较为注重从逻辑上解释濒死经历现象并阐述濒死经历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越过黑暗》

 

无数的濒死经历者报道,濒死经历的特征是光明,而且是格外灿烂的光明。很多人向从事濒死研究的学者提问:有没有暗无天日的濒死经历?我们已经看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是否定的。但是濒死研究中关于阴暗、恐怖事例的报道依然可见,而且往往与自杀性濒死事件有关。

 

安吉·菲尼莫(Angie Fenimore),一位曾在自杀未遂的过程中有过濒死经历的美国妇女,在1995年发表名为《越过黑暗》(Beyond The Darkness)的著作,成为第一个通过大众传媒公布濒死经历阴暗成分的证言人。但是根据书名我们知道,安吉的濒死经历不完全是消极可怕的,因为她在其中越过了阴暗的阶段。她本人认为自己的濒死经历和那些充满光明的经历一样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安吉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已婚并做了两个男孩的母亲。但是她在童年受过心灵的创伤,少女时代备受虐待,成年后仍然无法摆脱那些梦魇的纠缠。她因此而对生活绝望,在精神上不堪重负。1991年1月8日,她最终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指望以此逃脱痛苦。

 

她是否如愿以偿了?她是否像贝娣·伊迪、克拉克·夏普或杨·普莱斯一样进入了一个无比美好的境界,然后得到了有益的启迪?

 

她的经历和我们已经多次见过的濒死经历记述大不一样。她没有见到一派和平的景象。她的经历非常可怕,充满噩梦般的景象。

 

安吉的濒死经历发生在日本冲绳的美军基地。她丈夫里查德是一位空军军官,当时她作为随军家属和丈夫一起生活在日本。当她回到美国时,她发现大众传媒把濒死经历宣传得有声有色,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经历,因此有些政治要人、摇滚明星、医生甚至儿童在他们的生活中一时找不到出路时,竞然采用自杀的方式来寻求“英雄式”的解脱。她认为把自己的濒死经历写出来,甚至不惜暴露自己个人生活中的许多隐私,将有助于人们认识到不论濒死经历多么美好,用自杀方式来寻求这种经历是绝对错误的。

 

安吉的这本书前半部分真实而详细地记述了她的成长历程。后半部分则是记述她在冲绳发生的濒死经历,其中很大篇幅表达了她从中得到的启迪。

 

安吉在出生后的几年里其实是个幸运的孩子。她的父母是在各自离异后结合,都很疼爱他们的第一个小女孩。她父亲对她甚至十分溺爱。安吉在书中回忆了一些表现父女情深的感人情节。安吉和妹妹之间也有很多亲昵的往事可以回忆。此外,祖孙之间、表亲之间和同父异母的手足之间,都有美好的亲情点缀安吉的童年。

 

但是她的儿童时代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她母亲在接受某种心理治疗之后离家出走,在小安吉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父亲开始酗酒,并寻找女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代替妻子对菲尼莫姐妹的成长负责。安吉受到恐怖的性虐待,并且开始饮酒、吸毒。父亲再婚之后,安吉成为继母的眼中钉,心理和生理上受到很大的摧残。她放学回家,想到要面对继母就会胃痛,因此落下严重的病根。这使她后来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位继母在车祸中有过美好的濒死经历,这对安吉成年后采取自杀方式逃避无法面对的现实有所影响。

 

安吉的继母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她经常服药自杀。她在安吉17岁那年终于和安吉的父亲分手了。但是她在安吉后来的心路历程中投下了很难摆脱的阴影。

 

不久,安吉爱上一个也有童年不幸遭遇的男孩。他当时在学院念书。他们很快就决定结婚。安吉指望婚姻能够帮助她摆脱往事的缠绕。

 

他们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新家的早年岁月是十分艰难的。丈夫的侄儿来和他们同住,立刻成为安吉最头痛的敌人。她在自己心里发现了继母传染给她的坏脾气和消极心理,但她无法克服。经济问题也困扰着这对年轻的夫妻。安吉生下孩子后在家里做工贴补家用。她手头据到不得不节省孩子的尿布。

 

丈夫毕业后,进入空军服役,他们的经济条件明显改善。但是安吉一直紧锁心扉,不肯把自己的心理重负和任何人分担。她在每年的1月和6月周期性地发作精神抑郁。她会回忆起早年所受的性虐待,觉得无法面对自己和亲人。她开始离家出走。丈夫把这归咎于她母亲的影响。这件事成为夫妻争执的一个话题。

 

第二个男孩的出生也没有能够弥补安吉和丈夫之间的裂缝。她甚至很久没有上教堂。她觉得自己不是受到上D恩泽的那种幸运者。她参加了要求严惩性虐待未成年人的政治团体,但这也不能扫除她心中的阴霾。

 

安吉内心不愿步母亲和继母的后尘。但她似乎没有办法脱离她们的生命轨迹。丈夫里查德极富爱心和耐心,但是他也无法补救他们婚姻中日益加深的危机。

 

里查德调任冲绳军事基地是这家人摆脱危机的一个机会。远离美国,搬迁到充满异国情调的海滨,结识许多新朋友,或许有助于安吉埋葬过去岁月的噩梦。

 

希望的曙光是升起了,但安吉的周期性抑郁仍然按时到来。在这里,她没法离家出走,没法向家人和朋友掩藏自己的病态。

 

怎么办?

 

她想到了自杀。

 

她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一天夜里,她待孩子和丈夫就寝后,到浴室里用剃刀划开手腕上的动脉。但是刀子太钝,切口太小,血流得太慢。于是她去吞服大量药片。但是吞服太急导致呕吐,药片又吐出了许多。她开始慢慢地、持续地服药。早晨,她称病送走了丈夫和孩子们,继续服药。药性发作越来越厉害,濒死经历开始了。

 

起初,她发现自己能够控制濒死经历的开始,并且马上令其中断。她闭上眼睛,便感到自己脱离躯体而去,进入一片温暖的黑暗。她又睁开眼睛,便感到把自己拉回了躯体,然后看见身边的物件。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她终于离体而去。

 

安吉有了离体经历,并且在一个强大生灵的陪伴下回顾了她过去的全部生活,从出生直到她进入那片黑暗。但她没有看见光,那种人们在濒死经历过后纷纷描述的神奇的光。因此,接下来她没有进入光的世界,她的遭遇在死经历中是罕有的。

 

她遇见了一队穿着邋遢、行动迟缓、目光空洞的人。这是些十几岁的年轻人,其中只有一个女性。安吉知道他们都是自杀者。

 

安吉发现,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沟通无须通过说话。你想到什么,对方就会知道她向那个女子提出问题,对方却不予理睬。

 

安吉突然以飞快的速度前进。她来到一个幽暗的地方,那里飘着阴冷的灰雾。成千上万的人挤在一起,却感觉不到丝毫生气。这里的一切都是灰暗的。有人在这里已经呆了数千年。安吉发现自己身处围栏之中。这里似地狱而非地狱,没有硫磺火焰。她认为这是赎罪区。她讨厌这个地方,她想回到丈夫和孩子们身边。

 

她开始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她提出一个问题:“你是否真的决定要留在这里?”她看到头顶上出现了一点灿烂的光。她感到强烈的爱和温暖。

 

她不想留在这里。但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回去。她知道,这里所有的人之所以得不到那光的惠泽,是因为他们拒绝接受那光的感召。她不能拒绝。她接受了光的拯救。

 

安吉和光进行迅速的交流。她立刻领悟了许多人生真谛。现在她知道她一直是受到关怀的,只是她坚持把痛苦封闭在自己心里,把博大的爱拒之于心扉之外,致使自己的创伤无法治愈。她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她的心灵一旦为强大的光所拥有,她便有了重返过去生活的勇气。

 

她返回了自己的躯体。丈夫回家发现了她的异常。她向丈夫袒露自己的心怀,并且承认了自己所做的蠢事,并陈述了自杀以后的离奇遭遇。她现在能够敞开心扉接受丈夫和孩子们的爱。

 

随后她向亲密的女友倾诉了一切。

 

她开始变化。但她的生活并非从此一帆风顺,她仍需克服重重困难。她依靠祈祷的力量和心理医生的忠告,越来越接近在濒死经历中拯救了她的光明。她开始享受生活的乐趣,并且逐渐发挥自己的各种潜力和才

 

她通过濒死经历认识到:精神领域存在善与恶两种力量,是否能够从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努力。死亡只是一种过渡。人们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或者从有缺陷的生存中自拔,或者背着世俗的包狱走下去。无论选择什么,人们都要学习艰难的生活课程。但是我们都应该有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因为光明永远和我们同在。

 

为这本书写序的著名频死经历者贝娣·伊迪说:“安吉·菲尼莫接触到许多真相,对这些我在自己的濒死经历之后已经坚信不疑。”

 

 

《回家旅程》

 

1972年春天的一个日子,在洛杉矶港湾,一艘帆船翻覆在海里。这艘船由一个16岁的小伙子独自驾驶。现在他被盖在船下。他在水下恐慌地挣扎,意识到自己将要死去。他失去意识之后,发现自己浮在船的上方。接着他回顾了自己的生活。大约5分钟后,他挣扎着浮出了水面,随船漂到了附近的岸上。

 

这个小伙子后来受过哈佛大学教育,成为一名神学家,并且是美国3项图书奖得主,还曾担任现代信仰研究中心主任。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年轻时学过的死亡课程。

 

他的名字是菲利普伯受(Phillip L.Berman)

 

1996年,他发表濒死研究著作《回家旅程》(The Journey Home)。他从哲学与神秘学的角度,以一个普通人和学者的双重身份,对既有过濒死经历又有过神秘体验的人们及其遭遇进行既严肃又通俗的研究。他认为,这些具有深刻改造力量的人类经历,不是空洞的哲学或神圣观念,它们的全部信息对我们的整个生活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他告诉人们怎样从这些经历中汲取教训,用之重新塑造对于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评者认为他的研究有助于揭开美国文化中死亡与死亡过程的神秘面纱。

 

伯曼在这本书一开始介绍了濒死经历的几个典型事例。

 

第一例的当事人是美国北达科他的一位家庭主妇。她在医院里濒临死亡,离开躯体,遭遇光的生灵,穿过一条黑暗的隧道,体验到感情和心灵的狂喜,然后返回自己的躯体。

 

第二例的当事人非常特别。他是在1989年从苏联移民到美国的神经病学家。196年,由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出面邀请他访美,他被克格勃的汽车撞倒在街上,然后在停尸间里呆了3天。医生在尸体解剖时发现了他的生命迹象,立刻抢救,使他恢复了生命。他在遭到车撞后发现自己身处一片黑暗,没有痛苦。然后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到了一个不同的次元。他想到光,便立刻看见了灿烂的光。他看见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四处飞舞。他从无序中发现了协调,从协调中感到了美和快乐。他看见了生命和自然的字宙形态。他不再关心自己的肉体。随后他经历了生活回顾。光给了他积极的影响。接着他感觉到肚子里有东西刺入。这是医生开始解剖他的尸体。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他推回躯体。他感觉到了剧烈的痛苦。他在濒死经历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他曾经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但此后他倾注全力从事对心灵的研究。

 

第三个事例,当事人是俄亥俄州的一位女性计算机教练和技术服务代表。她的濒死经历特色在于对和谐感、从属感和整体感的深刻体验。

 

第四个事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加拿大的女医生。她的濒死经历不是“经典性的”,但包含濒死经历的一些共有成分。她护送一位印第安病人乘坐一架小飞机前往一所大医院,飞机在途中失事,撞到一片冰湖上,机头撞破冰层沉入湖水。她的濒死经历发生在得救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飞机坠落时,她感到平静安宁。她后来看见自己游向冰岸,同时感到沐浴着神秘的光。直到她在医院里暖和过来,她的意识才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接下去,作者简要地回顾了濒死研究的历史,着重介绍了穆迪博士在这个领域里的贡献。

 

伯曼考察了古今濒死经历的一些共有成分,如脱离躯体、通道经历、向导等。接着他饶有兴味地探讨包含消极成分的濒死经历。他以较长篇幅例举一位当过艺术教授的男子有过的濒死经历,其中可怕的遭遇使当事人哭喊求救。但他最后还是感到了光的力量。关于濒死经历中消极成分的客观存在,伯受同意布鲁斯·格雷森博士和南希·伊万斯·布什的看法:有些人在濒死过程中害怕自我的丧失,因此在濒死经历中总是抗拒而不愿服从,致使不断增强的恐惧蔓延到整个经历之中。他认为西藏的《亡灵书》中早已记载着这种观点。

 

伯受考察了濒死经历中神秘的灵光。他发现,在古今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发生的濒死经历中都有相同特征的灵光出现。首先,他认为濒死经历者们不是经历而是遭遇了神秘的灵光。“经历”可能是被动的,“遭遇”却是双方的沟通。他认为濒死经历中的情况表明当事人是与灵光有了遭遇。其次,不同宗教信仰的当事人把光指认为不同的神,实际上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这种光对当事人的赋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摆脱肉体痛苦:使之相信神的存在:相信死亡之后的生命:强烈的生命和谐感:感激和快乐:回顾生活的机会:精神改造。作者在考察频死经历中的生活回顾之后,着眼于这种经历对当事人的改造。他看到,频死经历中的美好成分不是引人向往死亡,而是增强了当事人在现世生活的欲望。他们有了新的自尊和新的自信。他们对物质价值的兴趣有所淡漠。他们追求心灵和精神生活,而这与宗教上的追求刚好是相反的。他们更加富有同情心,强烈地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并且以大管家的姿态对待整个世界。

 

伯曼在这本书里热心研究各种神秘经历与濒死经历的关系。通过分析一些很有影响的神秘经历,他在两者之间找出了下列共同点:人神一体,自我超越,时间丧失,心醉神迷,精神转变。他还考察了二者的治疗作用,指出这两类经历有益于当事人的心理健康。

 

然后作者进入总结阶段。他指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就是回家的旅程。这种追求应该表现在行为上。人们应该尊重生活,而这会导致神圣的行为:对他人的关心和热情服务。我们要懂得感激,要有惊奇赞叹的愿望,要仁善般勤,热中于交流。成功、幸福是不可追求的,它只是在人们为大于个人的事业做出奉献的时候才会得到的副产品。

 

 

《生命之间的生命》

 

濒死经历和人类其它神秘经历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在濒死研究的热潮中,精神治疗学、神秘学和心灵学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作出了强烈的回应。

 

一位医生告诉我们,他用“催眠回溯”的治疗技术,得到了一些惊人的发现。

 

在催眠的混沌状态中,他的病人迈克发现自己曾经是一名蒙昧而孤独的条顿武士,统治着3世纪西伐利亚一个被遗忘的公国:另一位病人珍妮记起她自己曾站在法官们面前,聆听他们评议她的“上一世生命”还有,他的病人盖里被带回到二次大战中,进入在意大利被击落的一名英国飞行员的躯体。

 

这位医生是玖尔·慧通博士(Joel L.Whitton,M D.)他是加拿大神经精神病学专家,曾任教于多伦多大学。

 

1986年,他与玖·费歌尔(Joe Fisher,Ph.D.)发表《生命之间的生命》(Life Between Life)。这本书记载了他在13年间所作的研究和30多例医案史。

 

用“催眠回溯”方法把患者的意识带回“前世”,达到治疗和研究的目的,如今在美国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催眠状态下,患者把自己看见或经历的事情告诉医生。患者通常自述自己生存在以前的某些年代,处在不同的国度和社会之中,身份与现在大不相同,性别也可能有异,遭遇更是各有千秋。患者返回正常状态后,认为自己访问了“前世”生活。很多人相信“前世”生命确实存在。但是科学没有证明这一点。所谓“前世”很可能只是患者的精神产物。

 

不论“前世”是否存在,“催眠回溯”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是医学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无法证明“前世”是否存在的情况下,医生们并不在意“前世回溯”神秘现象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继续用这种方法为意者治病。

 

慧通博士的一项研究使这种情况有了改观。

 

在这次研究中,一位妇女在催眠状态下自述到了“天空中”。这不是慧通博士希望她到达的地方。博士要求她到达“以前的某一世”,但由于博士的引导语言稍有失误,她所到之处显然是“两世之间的生命”。

 

这使慧通博士非常吃惊。但他没有马上作出反应,在研究报告中也没有提及此事。

 

1975年,穆迪博士发表《生命之后的生命》。慧通博士阅读这本书,发现濒死经历的特征如离体经历、隧道经历、进入光明等等与“生命之间的生命”相互映证。如果“前世回潮”能够使所有的催眠对象进入这种境界,那么采用这种方法便可以探讨“生命之间的生命”所具有的一般特征。

 

慧通博士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对自己的催眠技术作了改进。他发现催眠对象在适当引导下都能进入“生命之间的生命”。他归纳出这种境界的特征是:离开俗世,遇见发光的生灵,个性由思想实现,无形疆域,与永恒融为一体,裁判团,生活回顾,规划下次生命,返回俗世。

 

基于这样一种发现,这本书大量地引经据典,说明历史上已有对于“生命之间的生命”神秘现象的记载和研究。但是,读者并不能从中找到对它的科学解释。

 

 

《我们不死》

 

乔治·安德森(George Anderson),美国一家电话局的普通接线员,在一夜之间声名大噪。80年代,他在美国著名深夜广播人玖尔·马丁的陪伴下出现在广播节目里。他们开通听众电话热线,使电话局抱怨电话线路不堪负荷。不久,他和玖尔一起在电视节目里露面,他的声望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不得不认真研究“安德森现象”。

 

从乔治出名的第一天起,便有许多人约他私下会面,求助于他解决自己深为关注的问题。警察局也经常请他参与侦破一些辣手的案件。他的会见预约很快排满,日程安排到了两年以后。

 

乔治显然具有某种了不起的能力。简单地说,他似乎能够和一些已经去世的人沟通。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不是真的接触到了已经去世的人们?这是他本人一生中困惑不解并且致力于了解的问题。

 

广播人玖尔把乔治的这种能力公布于众,使之能够为公众服务。他自己一开始就谨慎地研究“安德森现象”,接着又请各行专家研究乔治,其中包括物理学家、医生、魔术师、教师、作家、心理学家、心灵学家等等,并且不厌其烦地让公众检验乔治的能力。他越来越确信乔治与已故的人们接触是真事,但他仍然无法解释这怎么可能发生。

 

玖尔第一次约见乔治是经人介绍。他的目的是要揭穿一个骗局。他因为揭穿过一些“灵媒”的把戏而享有盛誉。

 

但是这一次,玖尔非但没有看出乔治有任何破绽,反而被乔治征服了。这位乔治不像一般的通灵者,他不装腔作势,甚至有些胆怯,言行举止小心谨慎,愿意接受测验者提出的任何条件,并且声称他也想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此后,玖尔满怀兴趣地请乔治反复接受实验,乔治很积极地配合那些目的在于考察其能力真伪的安排。

 

末了,玖尔不得不花费很大的力气说服乔治在他的节目里露面。乔治安于做一名电话接线员,他根本没有打算出名。他很担心自己有没有本领单单通过电话线接触当事人就能为其沟通有关的已故者。

 

当然,玖尔最终成功地说服了乔治。他走进了播音室。

 

于是他一举成名。

 

此后几年里,千百万美国人从全国性电视和热线广播中得知乔治的超异能力。

 

1988年,玖尔·马丁(Joel Martin)与另一位作者发表著作《我们不死》(Ve Don't Die),记述乔治与灵界沟通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乔治曾通过数千次表演和数十次科学实验显示他的力量,使信服者和怀疑者同样为他与“灵界”沟通的准确性而吃惊。

 

直到这本书问世,人们才知道,乔治为了他的这种能力自小吃尽了苦头。他的童年,他的成长历程,是一个辛酸的故事。

 

乔治于1952年8月17日出生于纽约长岛。

 

他在6岁生水痘,两周后体温骤升。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脊髓炎。他全身麻痹,母亲把水送到他嘴边,他都没法抬头去喝。大夫和家人都无法预卜他的生死。

 

他完全靠自己活了下来。但他仍然只能痛苦地爬动。但是几周后,他突然好转,能够下床走动。不久他完全恢复了健康。

 

小乔治变了,大大地变了。别人起初发现不了他的变化,但他自己很快就能感到。他经常听见已经去世的人跟他说话,或者看见他们。一位身着白衣的年轻女性经常出现在他身边,好像他的护卫天使。

 

童言无忌。一天,小乔治告诉邻居的小伙伴:他的祖母很快就会“上天”,因为“天上”的人们告诉乔治,他们会来迎接这位祖母。小伙伴的家人们都认为乔治“想象力过于丰富”。但是一个星期后,小伙伴的祖母去世了。

 

自然,人们认为这是巧合。人们没有对小乔治的特殊能力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他的幸运。但是在他开始念书之后,教会学校的修女们没有忽略小乔治的异常。

 

小乔治在学校里继续说出他怪诞的所见所闻,包括常有一位“仙女”来找他。他遭到老师们的呵斥与讥嘲,尽管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他的父母常被学校召去,老师要求他们对乔治严加看管,具体的理由说不出来,反正乔治就是“有问题”。修女们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乔治的同学,他成为大家攻击、欺侮的对象。

 

乔治的父母是虔诚的教徒。他们迷信教会学校的权威。他们叫小乔治不要胡思乱想。

 

但是这都不能阻止乔治和已经去世的人们沟通。这种经历是不由自主的。他在肯尼迪总统和肯尼迪参议员被刺前10天左右都得到过警示,他忍不住把自己看到的预示告诉老师。修女先是叫他少做白日梦,等到她们发现乔治预言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她们用恐惧的眼光看他,好象这小孩是个妖怪。乔治还纠正历史老师关于路易十四的女儿被绞死的说法,他从和已故者的沟通中知道这位公主被同情她的人送到了奥地利。老师后来从文献中查明乔治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她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乔治所受的待遇越来越糟。学校里最富有同情心的修女充其量只能够容忍他的“幻觉”。一位好心的修女认为他患有孤独症,叫他的父母送他到精神病医生那里去治疗。乔治的父母虽然同情自己的孩子,仍然对学校和医生言听计从。乔治也服从大人们的要求。他很想摆脱自己的异常能力。于是他开始服用一些药物。他吃的药有时让他24小时昏睡不醒。

 

乔治和他的父母都没有如愿以偿。他的异常能力依然如故,并且越来越强烈。16岁那年,父母遵从医生的劝告,试图把他送进一家成人精神病院。坐在候诊室里,乔治感到精神病院的生活将非常可怕,他不愿住在这里。白衣女子出现了,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两位大夫先后对乔治作了检查,其中比较有权威的那一位在检查后生气地说:这个孩子完全正常,即使他有幻觉,那也是对他有益无害的。他要助手立即把这个结论告诉学校、教会和乔治的父母。他还说,如果把这孩子留在这所医院里,会毁掉他的前程。

 

乔治的父母这时才如梦初醒。他们发现自己误信了教会中某些人对自己孩子的偏见与歧视,这么多年来他们听任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摧残,他们感到十分内疚。尽管学校同意孩子复学,他们宁愿请家庭教师来教乔治。

 

此后,乔治考进了一所学院。毕业后他开始工作,当了一名电话接线员。

 

乔治的母亲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异常见闻。乔治开始和母亲讨论心灵方面的问题。他母亲还把他领进一个由拥有超常能力的人组成的社交圈子,他得以和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们聚会,共同探讨和研究大家的异常能力。

 

乔治的生活就这样走上了正轨。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

 

广播人玖尔进入他的生活,成为他一生中的转折点。

 

玖尔这本书一开始就讲了一个与乔治有关的精彩故事,把读者的心紧紧攫住。

 

1982年2月20日,芭芭拉的小儿子大卫去参加一个聚会深夜未归。凌晨3点15分,两名警探前来通知:当晚12点零5分,大卫和一名同伴在路上行走时,被身后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上,同伴重伤,大卫当即身亡。

 

芭芭拉闻讯痛不欲生。此后几个月,她没有从失去儿子的悲痛中恢复过来。一天,她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建议她去找一个名叫乔治·安德森的人,也许他能够帮助芭芭拉与死去的儿子沟通。这个女人既不认识乔治也不认识芭芭拉一家人,但她有感于大卫的生平和他的猝死,在大卫生前所在的学校里建立了一个以大卫命名的足球基金会以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她认为自己是在大卫死后才通过乔治与他认识的。

 

芭芭拉几经踌躇,终于下定决心,在丈夫约翰陪伴下去见乔治。他们期待见到的是一位身着长袍、莫测高深的高人,但他们实际见到的是一个身着便装的年轻人,家里的摆设与气氛跟普通的美国家庭完全一样。

 

乔治要求来访者不要提供任何信息。他自己说出芭芭拉的姓,然后与已故者沟通。他看见了大卫,并且和大卫对话。他说出了芭芭拉、约翰与大卫的关系,说出了大卫是被车撞死的,也说出了肇事者的姓名。他说大卫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他说大卫向所有的家人问好,而且提到他们家养的狗。大卫通过乔治告诉家人:他现在很好,生活在光里,他还在学习他死去时有亲戚接他,现在和他们在一起母亲的祈祷对他很重要他已经原谅了撞死他的肇事者,并且请哥哥也原谅那个人,因为他知道哥哥至今还耿耿于怀。

 

显然,芭芭拉从乔治这里找到了安慰,原来持怀疑态度的约翰也不得不相信乔治的确是从大卫那里获得了所有与他们家有关的准确信息。此后,芭芭拉一家人经常求助于乔治与大卫沟通,并且以各种方式考验乔治的能力。

 

乔治为完全陌生的委托人提供服务的方式是:只要和委托人见面,或者通过电话线打个招呼,他就能进入状态。他要求委托人不要提供任何信息,甚至不要说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对他说出的情况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他能准确说出有关对方及其家庭的许多事情。他说这些情况都是委托人的某个或某几个已经去世的亲人、朋友告诉他的。他还向委托人转达已故者的问候、嘱托或其它意思,有时甚至是某个已故者请乔治的委托人向另一个人转达信息。

 

乔治说,他自己没有任何本领,他是被动的,他不能主宰局面。他能不能够说出与委托人有关的信息,能够说出多少信息和什么样的信息,都取决于已故的人们怎么做。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5种:看见已故者,听见已故者说话,看见某种象征或符号,感应不同频率的震动,或者他自己身上某个部位有痛感,标志对方身上的相应部位受伤或有疾病。有时这5种途径同时有效。他看见已故者,使他能够了解其容貌、姿态和穿着。他听见已故者说话,使他能够直接了解对方的意思。他所看见的象征或符号需要他自己加以诠释,已故者认为他是能够看懂的,但他有时感到非常费解,他认为这表现了已故者的幽默感。例如他在委托人头上看见一个“5”字,他会断言对方曾经是一名纳粹军人。又如他在委托人身边看见装在瓶瓶罐罐里面的鲜血,而他又没有感到危险的频率,他会猜想对方是在血库里面工作。他常通过感觉到的震动判断已故者与委托人的关系,如他能够感应到“父辈震动”“兄弟震动”、“母子震动”等等。已故者向乔治表达死亡原因时,常使他感到自己身上某个部位的不适或痛苦,于是他会知道对方患过什么疾病,受过什么创伤。

 

乔治不喜欢催眠状态,他一般不在昏迷或半昏迷状态下与已故者沟通。他用的是另一种技术,即所谓“自动书写”。他在与已故者沟通时需要一支笔和一些纸,其间不停地写出一些单词、句子或画出一些符号。据笔迹学家鉴定,他在这种时候写的字和他平时的字迹完全是不同的笔迹,只可能出自不同的人之手。他说,用笔写画的好处之一是给他自己作为备忘录,因为有时候几个已故者抢用一个频道与他沟通,信息杂乱,他一时无法理解,要稍后才会逐渐明白。但有时他也会把画出的图形给委托人看,请其认证有什么含义。总之,那些文字和图形是他在某种力量驱使下“自动书写”出来的,他可以向任何人出示,无须保密。

 

和许多有特异能力的人不一样,乔治非常乐意接受公开检验,特别是在他通过广播节目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之后。他对怀疑他的人们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自己也怀疑自己。他让医生们检查身体。仪器检查发现,当他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生感应痛苦时,那个部位会在仪器上显示亮点。对他的听力进行检查,发现他能听见比常人所能听见的频率更高或更低的频率。自从濒死研究的成果公布以后,人们认为他的异常能力是他6岁时患那场大病时获得的。无论如何,玖尔看到他所通过的公开检验使相信他的人和怀疑者都对他的异常能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乔治和玖尔都在继续对乔治的异常能力进行研究。一些科学家也在积极地寻求对这种现象的解释。

 

 

《死亡之后的生命》

 

玛丽·布朗(Mary T.Browne)是一位精神治疗师。不仅美国人非常熟悉她,她还在全世界拥有顾客。1982年以来,她声称自己有“通灵”天赋,可以用它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问题。她从此为世界各地的委托人排忧解难。像她这样的精神治疗师,实际上就是为人们提供治疗服务的灵媒。她常常出现在美国的许多电视节目里,她的名字也常见于报章杂志。

 

1994年,她发表了一部与她的职业密切相关的著作。这是一本畅销的奇书。作者在神秘主义领域的知名度使它受到热烈的欢迎。书名《死亡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Death),使人想到是否模仿穆迪博士那本名著的书名。《死亡之后的生命》和《生命之后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达。你可以想象,这本书的问世与濒死研究的兴盛多少有关。

 

如果说穆迪博士的那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名不副实,灵媒玛丽撰写的这本书却没有半点离题。她明确地告诉人们:死亡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但这只是一位灵媒的断言而已。这与科学毫无关系。

 

灵媒的断言也需要证明,或者说比任何人的断言更需要证明。玛丽从事的这种职业,倘不能随时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就没有生意可言。因此这本书绝不放过任何能够证明“通灵”现象及其功用的机会。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读到似曾相识于死经历之中的一些事情。你无法分辨是濒死研究结果影响了作者,还是她自己看见了濒死经历现象。你不能在这本书中去寻找濒死研究体现的科学价值。

 

这本书里到处都有证明“通灵”有效的常见模式:一个人去世了,灵媒与这个人沟通,向这个人的亲属或朋友说出只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秘密。由于灵媒只可能靠“通灵”了解这个秘密,灵媒靠这一点来证明“通灵”是有效的。

 

作者用她自己拥有的整个一套观念体系,告诉人们“天堂”“地狱”和“轮回”是存在的。她清晰地描绘出“天堂”“地狱”是什么样子,“轮回”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人死后会“进天堂”,什么人死后会“下地狱”。

 

玛丽说“灵界”需要一些人向人类传达来自“灵界”的若信息,而她正是人类中的这些少数分子之一。她在7岁时就有了第一次超视经历。此后30多年中,她透视“彼岸”,与导师们沟通,这既是精神上的,也能够在世俗空间进行。这帮助她形成了对死亡的理解和她的生命哲学。她说了一句话,形象地反映她的生死观“地球是为LH发展而设的一间教室。我们的躯体就像一只盛有礼品的蓝色蒂法尼匣子。一旦其中的礼品取出,匣子就被扔弃。珍宝仍然存在。”

 

她还说:服务生涯是通向巨大幸福的途径。

 

非常有趣的是,玛丽对“天堂”和“地狱”的描绘,她对人们死后去向的解释,似乎受到死研究结果的影响,因为她自己似乎不曾有过濒死经历。

 

玛丽说,只有极少数十恶不赦并且死不悔玫的人才会进“地狱”。“地狱”是绝对孤独和无望的黑暗,而从“地狱”解放出来虽然不是毫无指望,却是非常渺茫。绝大多数人都能进入的“天堂”是什么样子?那是一个层次由低而高的世界,居住在较高层的“LH”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地狱”和“天堂”之间有一个中间层,那些死后仍然无法解脱人世牵挂的人,会暂时停留在这个过渡层,因而可能为活着的人看见或进行沟通,这就是人们有时能够看见已故者“LH”的原因。

 

这些纯粹神秘主义的解说,丝毫不以科学发现为依据,却可以看到一些濒死研究结果的影响。例如“下地狱”的人如此稀少,是不是解释者从科学家报道的濒死经历现象中得到的印象?又如“天堂”的居民以获取知识的多寡区分层次,是不是濒死经历中强调知识在“通灵”解释中的反映?这似乎不像“通灵”解释与濒死经历互相映证,而更像灵媒从颜死经历中借用了一些内容来解说“LH世界”。

 

濒死经历现象在美国的广泛传播也许是灵媒热兴起的背景。但是“通灵”现象出现在民间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由于这种现象没有科学的介入,它只是作为生死大观园中神秘主义的一景保留下来。

 

 

《从光返回》

 

有些人不愿意乘坐飞机,有些人害怕乘坐飞机。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有个人从小就相信自己会丧身于空难,因此想方设法逃避乘坐飞机的安排。

 

这个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作家,名叫布拉德斯泰格(Brad Steiger)

 

在30岁以前,布拉德一想到飞行就会出冷汗,头晕目眩,心跳过速。

 

他在6岁时开始做一种恶梦:他从天上往下掉,穿越云海,然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此后,这可怕的情境老是出现在他的梦中。

 

自然,布拉德的交通工具中没有飞机。他开汽车,坐火车。

 

起初,他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似乎没有什么不便。但是在他成名以后,麻烦事就来了。

 

出版社发现他写的书很畅销,很有必要请他亲自出马,到各地去促销他自己的著作。这种巡回宣传活动节奏很紧张,必须用飞机作为交通工具。

 

布拉德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只好硬着头皮坐飞机。可以想象他的每一次航程是多么痛苦。

 

接着事情有了好的转机。此后布拉德成了一名愉快的飞机乘客。

 

1972年的一天夜里,布拉德醒得很早。他在卧室的墙壁上看到一些图景,好像观看电视一般。他看到的事情发生在1912年。他看到一个人的一生经历。他确定那个人就是他自己。事实上他是从那人的角度看到身边发生的事情。只有在那人对着镜子一类的东西时,布拉德才能看见他。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加入了德国空军。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他驾驶战机在法国上空遭遇空战,被英国空军击落。他身上带着火球坠落,摔在地上死去。

 

这就是布拉德恶梦的根源。

 

布拉德知道他今生不会死于空雄,因为他已经死于空难。他一直预感的灾难其实是已经发生过的。

 

布拉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灵视像?值得注意的是,他自称在11岁时有过一次濒死经历。

 

1996年,布拉德发表一部新作,名为《从光返回》(Retum From The Light)。这本书讲述的主题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前世回溯”。布拉德本人的那次经历就是“前世回溯”的一个事例。这次经历治好了布拉德对于飞行的无名恐惧。作者在这本书里讲解如何运用“前世回溯”了解现世,并提出塑造“来世”的设想。作者介绍了自己掌握的“前世回溯”技术,他运用这些技术研究过数十例别人的“前世经验”他认为,人们的恐惧、欲望和生活选择可以联系到人们在“前世回溯”中经历的事情,而释放这类记忆,也就是通过“前世回溯”,有助于人们彻底消除现在的痛苦或恐惧,容许人们塑造并掌握更积极、更有创造性、更平安的未来,也就是说,达到治疗人们的效果。

 

“前世回溯”是西方已经开始流行的精神和心理治疗方法。不论人们对于“前世”的记忆是纯粹的幻觉还是确有历史上的对等物,这种疗法的疗效是确定无疑的。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这种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用它来治疗瘤症一类的绝症。这种疗法辅以游戏、按摩等治疗手段,能够收到很好的疗效。这一类的医疗机构,目前也已经出现在中国内地。

 

布拉德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些“前世回溯”治疗大师的病案、疗法和理论,结合每一位治疗师的特点针对病案作了大量的剖析。

 

其中的一个病案十分有趣。

 

一名当代美国男子,离婚后十分清闲,在湖上泛舟,突然有了一次“前世回溯”。他发现自己在18世纪初由法国来到加拿大,偕同一个伙伴来到他现在泛舟的这个湖区推销捕兽器。他救了一个印第安酋长的性命,成为酋长的至交。酋长有个养女,当时12岁。有一天,酋长把养女托付给他的救命恩人,请他把养女带到山上的树林里藏起来,因为这女孩的亲生父亲,一个白人赌徒和醉鬼,已经回到这个地区,扬言要把女儿夺回去。

 

一名当代美国女子,在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之后,发誓再也不嫁男人。她也曾有过一次“前世回溯”。18世纪初,她幼年失母。父亲无法照料她。他整天赌博酗酒。后来父亲把她卖给了一位印第安酋长,自己离开了家乡。由于她的肤色和长相与印第安部落的人们相似,她在这里如同生活在自己人中间,如鱼得水,十分快活。后来她听说父亲回来了,要把她抢回去她很害怕,于是跟随养父的救命恩人,一位从法国来的商人,躲进了附近山上的林子里。

 

这两个当代的美国男女互不相识,但是他们的“前世回溯”中都有下而这一段故事。

 

酋长的救命恩人带着酋长的养女在树林里过了7年。他们相爱了,然后结为夫妻。他们在湖边修了一间小屋,很少与外界来往。有一次,丈夫从前的生意伙伴前来探望,他们在小屋后面被一头熊吃掉了。妻子伤心欲绝,她发誓决不会比丈夫多活一年。她不再离开小屋,不久在他们的爱巢里死去。

 

这两个素昧平生的男女,一次在邮局里偶然相识,彼此留下了电话号码。他们彼此的唯一共同点是喜欢桥牌。女的一再告誡自己:不应该跟这个陌生男人来往。但她忍不住约了对方到一个熟人家打牌。牌局散后,他们又鬼使神差地到外面去喝咖啡。两人的生活都不如意。男的漫不经心地说出自己在湖上有过的那次神秘体验。他把“前世回溯”中的故事说了一半,女的把他打断,自己说出了故事的后半部分。说完以后,两人瞪眼望着对方,好像看见了鬼似的,好一阵说不出话来。随后两人抱头痛哭,热泪纵横。那一夜,他们在汽车里呆到凌晨4点。

 

后来,男的用自己掌握的“催眠回溯”技术,让女的重返“前生”,挖出了更多的细节。他们深信自己就是那酋长的救命恩人和养女,“前世”生离死别,今世终于团圆。他们结婚了。他们说,他们婚后经历了许多足以使一般夫妻关系破裂的危机,但是他们挺过来了,因为他们都把团圆看作今生最重要的使命。

 

布拉德在书中列举了许多动人的病案。但是,布拉德最注重的似乎是弗吉尼亚海滨著名的“睡眠预言家”埃德加凯斯的一系列“前世回溯”。那是一些气势宏大的场景,表现了凯斯所见到的关于传说中沉在海底的“大西洋城”的历史过程。

 

在凯斯的“前世回溯”中,人类的进化过程是由无形的“LH”创造有形的人类。“LH”们为自己创造各种形体,耽迷于其中,以至于不能自拔。这些有人类形体的“LH”居住于“大西洋城”。他们迅速地进化,滥用高科技成果,制造出大规模破坏的设备,把另一些有形体的“LH”当作机器人加以奴役,越来越脱离自己的本性,导致“大西洋城”3度毁灭。第一次是轻度破坏,发生在距今50000年前,第二次程度较重,发生在距今28000年前,第三次是彻底毁灭,发生在距今10000年前。“大西洋城”在那时分裂成5个板块,幸存者随着板块漂到了埃及的位置。“大西洋城”居民不加控制的盲目发展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布拉德根据凯斯在睡梦状态中口述的这些内容,考察了“人类整体轮回”的假说。有人认为今日的美国与当年“大西洋城”的居民有些相似。一些“前世轮回”治疗大师和研究人员,包括布拉德本人,发现许多美国人在“前世回溯”中发现自己是“大西洋城”的居民。是不是“大西洋城”的居民现在都生活在美国?如果是,他们会不会重蹈覆辙?现在美国已拥有足以毁灭人类的力量,例如一小把细菌就可以置全人类于死地。但是,布拉德认为,如果人类已经从“大西洋城”的覆灭中汲取了教训,应该不会再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布拉德考察的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所谓“频率典型”。“前世回溯”领域的专家们发现,一些人在“前世回溯”中发现自己是马克·吐温,另一些人则发现自己是圣女贞德。既然历史上只有一个马克吐温,也只有一个圣女贞德,这么多马克·吐温和圣女贞德从何而来呢?布拉德认为,马克·吐温的意识频率是一种“频率典型”,圣女贞德的则是另一种。如果某个人高层意识的频率与马克·吐温这种“频率典型”相当接近,那么在“前世回溯”中就有可能发现自己是马克·吐温。不仅如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使人感觉到他具有马克·吐温的一些特征。

 

布拉德的这部著作对“前世回溯”现象作了多方面的考察。他围绕这种神秘现象提出或考察了许多有趣的假说。但是,这本书除了令人信服地指出了“前世回溯”作为一种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以外,没有向读者提供可信的科学解释。

 

 

绝大多数濒死体验(NDE)者抵达的境域


18 濒死体验研究书籍(2)《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17 濒死体验研究书籍(1)《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16 拥抱自己 ▎理论与假说 ▎爱因斯坦和濒死经历 ▎实验室里在做什么?《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5 盖勒普…调查 ▎大脑漫游 《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4 他们不再沉默 ▎研究方法:科学,准科学,非科学 ▎前人说了什么《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3 爱心与求知 ▎科学的良知《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12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J人的预见《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返回:自定生死?《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良心与良知:生活回顾《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会见:生离还是死别?《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进入黑暗《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安宁和幸福感 ▎脱离身体:离体经历(OBE)《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现代医学发现了新大陆 ▎什么是濒死经历?《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美国退休女工玛利亚濒死体验(NDE) ▎美国社会工作者夏普(NDE) ▎洪都拉斯种植农夫 拉夫(NDE)

法国小男孩斯比罗德·内尔(NDE) ▎美国越战士兵詹姆斯(NDE)▎普莱斯夫人(NDE)

丹尼恩·布林克雷濒死经历(NDE) ▎澳大利亚大学生玛格丽特(NDE)▎美国货运司机鲍勃(NDE)

小姑娘凯娣的濒死体验(NDE) ▎中国军官许铁城的濒死体验(NDE)

修证心得: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西藏生死书》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序:探索未知领域 《看见生命:关于濒死体验的科学 一个医生的濒死体验报告》


妓女智赈灾民|狐妾自辩|清朝的濒死体验(NDE)《阅微草堂笔记》因果故事266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合集(二)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我如何遇见我的师父 全集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嘉噶·辛格·马哈拉吉诞辰138周年 附故事二则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专业打破修行的天花板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灵性的芬芳》全集  (圣.嘉噶.辛格 作品)


静坐问答(圣.给乐葩.辛格 作品)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禅定述要》上篇(精要集)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什么是中观?(全集)▎什么是唯识?(全集)


白话《楞严经》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隐士:透视孤独》精选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全集


《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不说,就Z来BJ了》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大成就者之歌》全集 附:本书术语


《灵心小史》全集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全集


《玛尔巴传》全集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上


《一梦漫言》白话版 卷下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5品鉴艺术 ▎6侍弄芳华 ▎7不朽茶人《茶之书》(下)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道教史话》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