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之后的生命?▎尾声 透视死亡:人类的执着 ▎序言《神秘的生命灵光》
第五章 生命之后的生命?▎尾声 透视死亡:人类的执着 ▎序言《神秘的生命灵光》
作者:(美)赵蔚扬
第五章 生命之后的生命?
提要:濒死研究给人类以无穷遐想,净化人们的生活和心灵。
1 濒死经历小结
回顾前面的章节,我们可以获得下面的印象。
① 濒死经历是什么?
濒死经历可以在下面的各种情况下发生:外科手术,心搏停止,过敏性休克,昏迷,发烧,麻醉,无意识,意外事件,身体伤害,心律不整,疾病突然发作,自杀,严重过敏反应,肉体的物理创伤等等。
没有任何两例濒死经历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一组经历中却有明显的模式。这模式(以及任何单个的经历)包含下列情况或情况之一:
☛ 感觉“自我”离开了躯体,飘浮在躯体上方。当事人事后能够说出某某人在某某位置,以及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时能够说出细节。
☛ 穿过一个黑暗空间或一条隧道。
☛ 遭遇一种光。它通常被描述为金色或白色的,有吸引力,很慈爱。
☛ 接受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息“你的时候未到。”
☛ 遇见别人,可能是已故的亲人,是在生活中认识或未认识的。
☛ 生活回顾,看见并重新体验人生中的大小事件,有时是从有关人的视角,并且得出若干结论:人生应该是怎样,需要怎样改变。
☛ 有顿悟一切的感觉,知道宇宙是怎样运行的。
☛ 到达某个疆界:一座悬崖,一道篱笆,一片水域,一个关卡。如果要返回生活,就不能越此藩篱。在某些事例里,进入一座城市或一所图书馆。
☛ 在少数事例中,接受当事人生活中以前没有得到的信息,如继父母和隐藏的父母,已故的兄弟姐妹。返回生活,可能是自愿或不自愿的。如果自愿,通常关系到没有履行完的责任。
☛ 返回躯体。
② 濒死经历具有哪些性质?
濒死经历是一个人所有经历中影响力最强的经历之一,一个人不论是否接近死亡都可能发生这种经历。它能够永久地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什么是真实的、重要的。
濒死经历一个最特别的方面是其根本模式似乎不以当事人的文化或信仰体系、宗教、种族、教育或其它已知的可变性背景为转移,尽管对濒死经历的描述因为当事人的背景和用语范围不同而存在差异。没有证据显示经历的类型与当事人从习惯上而言是否度诚有关,或者与当事人按照其所在社会的标准而言所过的生活是“好的”还是“坏的”有关(但是濒死经历通常强烈地影响其在经历之后怎样生活)。
一次经历可能包括脱离肉体的感觉,穿过一片黑暗或隧道,遭遇已故亲爱者和其他实体以及一种难以描述的光或吓人的黑暗。许多人说他们得以对生命和宇宙的模式及意义投去一瞥,或者被给予普通人无法得到的信息。对于大多数人,这种经历愉快得无法形容,但有少数人认为它是不愉快或可怕的。各种类型的濒死经历,在得到恰当理解的时候,揭示了对个人生命乃至对整个人类具有深层意义的问题。
③ 濒死经历是真实的吗?
医疗技术可以把人救活,但是科学无法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像所有的人类经历一样,濒死经历无疑具有生物基础的触发机制,但人们常常感到它是心理的或心灵的事件。对于那些相信只有物质事件才是真实的人们而言,濒死经历,甚至单单关于这类事情的想法,都是令人不安的,或者显得荒唐。
然而我们不能只是因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就无视它的存在。1982年,“盖勒普民意调查”估计,单是美国就至少有800万成年人有过濒死经历。这个数字现在有人估计接近1300万。许多世纪以来,许多不同文化和宗教传统的人们报道了这种经历。不管濒死经历是什么,它并非最近才有的,也不是区域性的。肯定有某种事情发生了,并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④ 濒死经历意味着什么?
许多人认为濒死经历确切地证明了死亡之后还有生命。对于另一些较为谨慎的人而言,这种经历不是“证据”,但它暗示着人类意识的某些方面可以独立于肉体并在肉体死亡后存活。更有一些人认为濒死经历明确了建立在关心他人、求知和服务基础上的价值体系。人们究竟把濒死经历的意义视为宗教的还是世俗的,尚有许多东西值得探讨。
⑤ 濒死经历能否复制?
一些研究科学家正在采用一种名叫克他命的分离药品诱发研究对象的濒死经历。
一些科学家提出一种理论,认为濒死经历是死亡时大脑化学物质的泛滥所引起的。在这时,由于缺氧,促发了内因性吗啡和相关的化学物质,致使研究对象看见光,感觉爱,并且经历其它类似濒死经历的事件。当对象返回生命之后,大脑化学流被记忆为濒死经历。而克他命这种药品似乎也使对象看见光,感觉爱,并且经历死亡。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对象身上用克他命诱发濒死经历。这种理论在几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雷蒙德,穆迪博士、梅尔文·莫斯博士和其他濒死研究者们排除了大脑化学物质导致濒死经历的可能性。他们搜集了濒死经历自述的情况,表明经历者们带着他们在死亡时不可能获得的信息返回生命。简言之:一个病人心脏病发作,脑电图和心电图都成了一条直线,医生们努力抢救无效,宣布这病人已经死亡。这时候,不可能有大脑化学物质的活动。生命不存在了。病人已经死亡。在几分钟到几个小时的一段时间以后,病人恢复了生命。他能够给医生们讲述在他死亡时他们在千什么,在外面的过道里发生过什么事情,有谁坐在等候室里。这些信息在死亡时不可能源于大脑化学反应,因为病人恢复生命时带来的信息不可能在死亡时获得。由于病人是在获取这些信息的同时沐浴着光、感到爱,也可以合理地推断不是大脑化学物质导致这些经历。总之,答案是否定的:克他命这种药物不可能、也没有诱发濒死经历。
2 科学探索中的濒死经历
濒死经历无疑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发生的。许多世纪以来,流传下来了见诸文字记载和艺术表述的考据。在欧洲和中国的古典哲学著作中,都可以找到记述濒死经历的片段。
由于先进的现代医疗抢救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有过濒死经历之后存活下来,得以报告这种经历。搜集到的报告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有工人和农民,也有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拘老幼,其中包括许多10岁以下的孩子。
此外,近年来,许多著名机构中的国际医疗人员和科学家参与了濒死研究活动,这些机构包括美国的康涅狄格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儿童医院、佛罗里达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尼德兰的奥尔特雷切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以及瑞士的日内瓦大学。他们在全世界的医院病历中发现了无数的证据。
在欧洲、印度和非洲存在广泛的跨文化研究。例如,研究人员在印度把调查问答卷发给700位医生,得到的回答与在美国所作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濒死经历者的人数本身不再显得十分重要。它只是一个确切的证据,表明经历过这种现象的人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不再成立。由于人们从事的所有研究直接表明濒死经历是全人类共有的,与独特的地理区域或文化无关,而与人类生存的普通条件相关,我们可以假定在世界各国都能找到大致相当的濒死经历发生比。
濒死经历的起因不是大脑缺氧、药物作用或恐惧死亡导致的心理焦虑。20年来的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经历是自然的、正常的过程。大量离体经历的自述说明,濒死经历是绝对真实的,并非精神幻觉。它们和人类的其它能力一般真实,跟数学和语言一样实在。
早期的濒死研究主要聚焦于这种经历的心理方面。大量研究分析了濒死经历的内容和进程,以及显著发生在经历者生活中的深刻而持久的改变。
近年来,科学家们认为濒死经历不是纯粹的心理过程。它是事物真实性质的启示。为了探索这种复杂现象的所有方而,现在的研究更注重生理学的方面。研究活动已成为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医生、生物学家、物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协同工作,以探讨这种奇异的现象。
这种研究浓缩到问题的关键“生命”。
从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生命是一条链子,把一个物种与另一物种串接起来,就像通过躯体传递一样。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亲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这两个细胞还能变化,一个成为雄性,另一个成为雌性。然后它们结合,形成一个新细胞。观察到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说基本生命构成是不朽的。个体细胞会停止生存,但链却继续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生命本身不朽,而个体将维持其唯一性。
现代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们在解答许多问题时,相对于物质而言越来越多地探索精神。近年来,生物科学家们认为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遗传码中包含信息。量子物理学家们倾向于相信物质中存在某种形态的智能,连基本粒子或原子中都是如此。一些学者认为人的大脑所做的事情莫过于计算机解码器。它解译由意识发送的消息或信息,使之能够被肉体所领会。如果肉体不活动,独立于肉体存在的意识完全能够继续起作用。
量子物理学家们认为有一种非世俗的空间,其中存在绝对的同时性一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再存在。许多国际物理学家还相信精神王国,或者说思想的功能位于另一时空,在那里时间不会流逝,并且存在所有现存信息和数据的有效同步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间是由时钟的滴答声计数的。然而时钟并不生产时间,我们可以观察到指针在刻度盘上的移动,但是时间本身是完全相对和主观的东西。濒死经历确实包含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眼界来看完全不可理解的内容。最明显的矛盾就是有关时间的。常识把时间视为物质世界的直接特征,它以线形方式永远流淌。
可是濒死经历者们坚称“时间静止不动”。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在濒死经历状态下,时间的确不复存在,或者说不是按照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存在。换言之,我们精神活动的存在别有一个次元。
由爱因斯坦首创的相对论已经清楚地定义了能量和物质、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空间不能没有能量而存在。是能量创造了空间。而没有空间,也就没有时间。用科学术语来说,“时间”是“相对论的时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爱克勒斯(John Eccles)认为有两类时间存在:世俗的时间和对应于精神世界的时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两个宇宙。世俗的时间是指肉体在其中变化和发展的时间。另一种类型的时间是所谓的‘古老的时间’,它特别对应于超世俗的实体。这类时间位于意识的时空里。”
在无数离体经历的自述中,濒死经历者们能够翔实地说出,在他们的大脑、心脏和呼吸停止作用时,在肉体的所有感觉系统已经关闭的情况下,现实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证据表明意识脱离了肉体。在西方和中国,都有人报告其它许多通向本质上是同一意识状态的途径。在气功实践和瑜伽默想的过程中,许多人还报告他们与光的遭遇,感到难以言喻的快乐、幸福,以及大彻大悟。
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物理学研究者相信思维或意识也是一种能量形态,能够产生不同种类的时空。按照能量转换定律,就像电能或光能一样,思维能量是不可毁灭的。它只能通过改变形态而转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细胞间存在能量转换,甚至存在于相隔一定距离的细胞之间。
对于濒死经历的研究还会继续,因为现在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存在很多争议,远未得出任何结论。传统的科学理论仍然无力解答包括濒死经历在内的神秘现象。
但是,对于濒死经历的研究具有明确的性质,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实质、命运和超越已知限度的进步。濒死经历立刻代表了无限的希望和可怕的挑战。科学家们感到有贡任继续他们的研究,尽管他们目前并没有试图得出“生命之后的生命”存在的结论。
一些现象需要解释,另一些现象需要探索。探索濒死经历的过程是丰富和改造我们的过程。重要的并非答案本身,而是我们追踪它所走的道路。解答很可能是与濒死状态相关的意识特殊状态所固有的,而且只能在这种条件下吸收。这个谜的最后难题无疑最终将在那个关键时刻自然水落石出。这里提到的少量发现,意味着还要作大量的探索。可以想象,濒死经历者们体验了整个经历,但只有部分经历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对于濒死经历的研究现在仍是一个谜,并且会在未来许多年内仍然神秘莫测。它总是容易出现多种多样的解释。而濒死经历现象还会继续存在,提供各种线索和暗示,但决不会提供明确的答案。正如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肯尼斯·令所说“一些神秘现象需要解答,但还有一些神秘现象需要探索。我认为濒死经历属于后一种神秘现象,是需要探索的神秘。”
3 可爱的雷蒙德
我在最近得知,现代濒死研究创始人雷蒙德·穆迪博士已经退休。他有一部新著将在1999年春季问世,书名为《最后的笑》(The Last Laugh)。
最后的笑。这个书名使我想到的是一句俗语:笑得最后的,笑得最好。
除此以外,我无法猜测穆迪博士的这部新作会有什么内容。
但是根据雷蒙德以前的所作所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新作带给读者的将是欢乐。
穆迪博士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他很严谨,很勤奋。但他给人们带来的竟是欢乐,胜过任何喜剧演出的效果。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以科学家的身份对死亡挑战,我们永远感激他为自己的第一部濒死研究著作写出书名的那几个字:生命之后的生命。
这几个字,不是科学的结论,却是人类与生俱来最强烈的愿望!
生命之后的生命?谁不为之怦然心动!
生命之后的生命?一个充满希望的疑问。
生命之后的生命?人们会对此穷追不舍。
生命之后的生命?如果只是幻想而不是科学话题,提不起人们多大的兴致。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哪怕只是非常暖昧地暗示人在死亡后可能还有生命,都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有人简单地推理说,对应于人类每一种欲望,都有某种东西实际存在。例如人类有食欲,与之对应就有食物存在:人类有性欲,与之对应就存在着性伙伴;人会口渴,水和饮料就是它的对应物。照此推理,既然人有长生不死的欲望,与之对应就应该有生命的无限延续。这种理论恐怕比最悦耳的音乐还要动人。
科学崇奉现实和理性,而非人们的一厢情愿。科学至今还没有向我们证明,人的生命在死亡之后会以任何形式继续存在。
既然如此,人们不免会更加关心另外一个问题:科学是否已经证明了人的生命在死亡之后不可能以任何形式继续存在?
雷蒙德举起了一个问号。其他科学家紧随其后,把这个问号越举越高。
问号从来是人类求知欲的亲密伙伴。我们为它出现在死亡跟前而欢欣鼓舞。
死亡也许不是生命的毁灭?
既然自然总是不断朝着更高级的复杂性进化(这是可以在所有方面得到证实的结论),那么从笛卡儿学派的逻辑观来看,对于人这样复杂的生灵,具有高度进化的意识,却注定要因死亡而毁灭,岂不是荒唐?根据生命有机体的一般功能,我们可以假定人会通过改变状态而进化为成熟。他的物质注定要分解,将被地弃,而他的实质将会有完全不同的命运。
热力学领域有一项研究,提出熵和负嫡的观点。它告诉我们,有序是从无序之中产生。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死亡是其生命功能瓦解的结果,也就是最大无序的结果。当一个生命体系经历深刻的变化时,这通常会导致它进化到更高级、更自主、更有效的功能水平。在人死亡时的无序因此就是一个预定的过程,注定要将人的意识——人的实质,引向状态的变化。
自有文明以来,人类便试图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真实远远超过了我们理解的范围。以穆迪博士为先锋的濒死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正是因为它提供了通向某一次元的途径,不再停留在纯理论的概念,而是能够在更多经验的水平上从事研究,因为濒死经历是由千百万经历者亲身体验和亲口自述的。哲学家们总是从时空的眼界研究真实。然而,在濒死经历中,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和时间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时空,它类似于量子力学提出的时空。我认为这样的说法并不过分:濒死研究会进一步证实量子理论的真确性,并使某些狭隘的古典哲学观念变得黯淡无光。
生命,按照我们现在的定义,是由时间管制的。生命现象是由时间要素区别于非生命现象,时间是生命的尺度。我相信濒死研究会驱使我们去思考是否存在一种反射性的、情绪化的、超能力的意识(因此具有生灵的所有性质),在一个永久次元里进化这会不会使生命必须与时间结合的法则失去效力?还有,由生命必须存在于一个躯体之内的观念所统治的所有哲学思想,是否也会不再成立?濒死经历者的无数证词声称他们在濒死经历中是有意识的,甚至有过敏的意识,但是脱离了他们的躯体。听过这些证词以后,我想,我们是不是完全不应该考虑一下生命从物质和时空中解脱的观念呢?
现代社会对死亡的法律定义是:脑电图呈平直曲线的人已经死亡。但是,医生们不仅发现在这种定义下已经死亡的人可能救活,而且知道其中有人在医生检测不到他的脑电波时正在体验濒死经历。因此死亡的法律定义不等于科学对死亡的定义,而科学对死亡的定义目前还存在困难。
死亡已经不等于绝望。
躺在濒死经历的铺垫上,我们可以任由自己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游思遐想。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无畏地接近死亡,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对死亡的思维中感到乐趣。
这一切,源自雷蒙德为他的书名所写的那几个字:
生命之后的生命。
当然,还有那个不肯下结论的问号。
4 现世福音
濒死经历不仅仅是在生死之间画上了一个问号,不仅仅是给我们一些动人的遐想。
对人生未来的展望,从来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现在。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学者认为,濒死经历和对它的研究给活着的人们施加积极的影响。
也许可以说,受益最大的首先是濒死经历者本人。
濒死经历导致经历者发生深刻而长久的变化。这些人在有过这种特惠的经历之后,变得比常人更加脆弱,同时变得比常人更加坚强。变得脆弱的原因是他们曾经非常接近死亡,受了很大的创伤。在濒死经历之后,他们的身体状况通常处在危机之中,因为曾经是疾病或意外事故把他们送到了死亡边沿。变得坚强的原因,是他们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他们还变得更加善良,因为他们能够找到生命的真实意义。虽然濒死经历者们人各有志,但他们都有服务他人的基本愿望。只有在他们理解并接受了这条展现在他们前面的新路时,他们才会找到安宁。
有过濒死经历的人们还具有渴求知识和理解的特点。他们对世界的看法迅速转变;他们感觉自己属于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们认识这体系的轮廓,但他们觉得很需要了解这体系的机制。
此外,濒死经历之后,自爱和自尊会显著增强。濒死经历是一种强有力的疗法,就像快速疗法一样能使经历者原原本本地接受自己。自爱是对他人开放的关镀:我们若不能跟自己和平相处,也就无法转而去帮助我们的邻居。这种内心的平静是经历者收到的一份礼物。
濒死经历者们似乎都无意于故意让自己回到他们在濒死经历中体验过的那种奇妙状态,但他们一致表示对死亡无所畏惧他们知道,当时候到来,他们将重返那种可爱的状态,因此完全摆脱了对死亡的恐惧。而我们,作为人类,这种恐惧却是我们无可推卸的重负。
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不羡慕这些人的幸运。
那么,什么人有此殊荣体验濒死经历,感受极大的快乐和无可形容的幸福,了解什么是爱,并且携带真正的价值返回生活呢?难道只是出于偶然,在所有到过濒死状态的人们当中,只有少部分人(据统计为I0%至30%)会有濒死经历,而其他人却不会有?然而物理学研究似乎表明并不存在这种偶然性,绝对没有那么,原因是否在医学方面,是不是濒死的原因在起作用?显然也不是。统计学显示,这个30%的百分比是个常量,而与濒死状态的起因究竟是疾病、意外事故还是自杀未遂无关。我们是否应该放弃濒死的原因,到经历者的个性中去寻找解答?肯定是这样。科学家们已经作了广泛的研究,致力于分辨出共同的因素。肯尼斯·令博士担负起这个艰难的任务,似乎在经历者的童年背景中找到了一些线索。初始的结果似乎表明,与创伤性童年关联的精神或肉体所受的痛苦,起因于虐待或疾病,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这个假设得到证实,那么体验濒死经历的殊荣似乎是某种补偿,或者为了避免随意解释,不妨说仅仅是因为当事人具有接受这种经历的特殊能力。或许因为他们较为敏感,较为善于接纳,或者容易获得通往这种转变了的意识状态的途径。的确,理解力,尤其是智慧,通常来源于苦难。但是其余的70%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他们也有过濒死经历,只是埋葬在无意识之中了,被某种防卫机制封锁了?若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记忆这种经历并在其余生中从中获益的殊荣?是不是存在某种外部原因,某种选择过程?或者是因为一种无意识的个人能力或无能,使其无法对这种经历开放并得到它的赋予?现在没有人知道。要了解这些复杂的机制,困难是明摆着的。
无论如何,濒临死亡而能有濒死经历,是一个人的幸运。
他们的幸运影响了别人,影响了社会。
在我们的时代,许多可怜人得到了濒死经历者的安慰和照料。许多孤苦老人和行将就木的病残者,以及许多需要解除痛苦的普通人,从有过濒死经历的社会工作者那里得到过志愿给予的惠泽。
濒死研究使得濒死经历传播开来人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分享濒死经历的奇妙体验。我们虽然无法实地去感受,但可以透过“难以形容”的描述去想象。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获悉了来自濒死经历的许多启迪性的信息。
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爱心与求知”。
初闻此语,我们也许不禁愕然。然后回味。然后没有人会说这信息并不重要。
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有力的呼唤。
也是当今时代的福音。
第六章 尾声 透视死亡:人类的执着
提要:濒死研究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对于濒死经历的研究,在接触濒死病案之前的穆迪博士和其他医学家那里,或许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但是在无数濒死经历见诸报道之后,我们可以相信,这门科学研究的启动和发展,其实是势所必然。
濒死研究贯注着人类的执着。
濒死研究是引人入胜的。这个主题触动了每个人最深的本性。它所探讨的经历,是从人类存在的实质中显露出来,并向我们的命运召唤。因此它接触人类思想的所有领域,引导人们探究意识、记忆和大脑功能这样一些令人神往的题目。
濒死研究显然不能和其它任何研究课题同处一格。轮子的发明或重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类的进步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两者对于人类的存在并无意义。对濒死经历的探讨有一个明确的性质,它关系到人类的实质、命运和超越已知界限的发展。濒死经历一经出现,便立刻标志着无限的希望和最大的桃战,标志着人类透视死亡的执着追求。它对我们的魅力来源于一个事实: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对它作出圆满的解释。只有天生是无法解答的问题,才具有把我们的思想推向极限并在那里使之理想化的魔力。濒死经历给了我们一些片段,一些为我们执着地编织美好追求的无价之宝。
伟大的美国作家赫受·梅尔维勒曾在他的名作《莫比·迪克》一书中写道“接近死亡,会使人人平等,会以最后的启示打动每一个人,这唯有来自死亡的作家才会讲得真切。”所谓“来自死亡的作家”,只是存在于这位19世纪作家的想象之中:而到了我们的时代,成千上万个“死”而复生的人们在讲述其濒死经历给人启示的性质。他们的故事令我们鼓舞,使我们吃惊,让我们迷惑不解,但我们再也无法割舍。我们的使命是理解,理解这些事情怎么会发生,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科学家们以他们的敏锐,把濒死研究带给了我们。濒死研究领域还会继续吸引哲学、科学、医学、心理学、宗教研究和其它领域的研究者和学者的注意,增强研究的力量。
我们无法预知濒死研究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可以断言的是,只要死亡之谜一天没有揭开,濒死研究会顽强地坚持下去。
因为,它符合全体人类的利益和执着愿望。
序言
天津市安定医院院长 冯志颖
对于人类自身生命来讲,没有什么比“死亡”还令人感到神秋。人死时会怎样?“死亡”究竟是什么样一种感觉?这就是扑朔迷离的濒死体验或濒死经历(Near-Death Experience,NDEs)所告诉我们的。赵蔚扬博士所著的《神秘的生命灵光》,就是作者将收集到的各类濒死体验现象加以描写和论述,以飨读者。
生、老、病、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容改变的客观事实,也是一个无法扭转的自然规律。人最终都逃脱不了死亡。然而,死亡的感受——濒死体验,我们无法从已经死去的人那里知晓,只能从经历“死亡”又重获生存的人中得知。
1892年,瑞士地质学家海姆根据爬山跌下者的报告,首先对濒死体验作了现象学的描述。此后100多年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而,“濒死体验”一词,我们听起来仍然较陌生。实际上,许多人在面临死亡时,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种感受。但能够叙述这种感受的,只能是那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或是处于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濒死体验就是他们在死亡威胁时的深刻主观体验。
濒死体验的研究,国外报告较多。国内研究虽刚刚起步,却也得出了相同的认识和结论。同国外报告比较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极为有趣。
国内的调查指出,半数以上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回忆说,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和宽慰,无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这危难之际,还有某种欢乐或愉快的感觉,并觉得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此时,生活往事有如播放影视,一幕一幕快速地翻转浮现于脑际,飞逝而过,且内容多是令人愉快的情节,如童年嬉逗趣事、婚恋场面、工作佳绩、获奖喜悦等。这种现象称为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某被调查的年轻姑娘回忆说:“当时,我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反而觉得思路特别清晰,思维的速度明显加快,一些往事如电影般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嬉笑打逗的欢乐,谈恋爱时与男友卿卿我我的甜蜜,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受到厂里表彰时的喜悦……这些往事一时间纷纷闪现在脑海中。在那危急的时刻,我却感到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欢乐。”
更有趣的是,近半数人有意识或“灵魂”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我们称其为“躯体外体验”或“离体体验”,有人将之比喻为“灵魂出窍”。他们强调自身功能的感觉是在身体之外的某处空间,而不是在大脑,并认为其生理的身躯是无活力和无思维的。甚至有的报告者还称,在自己生理身体之外的半空中或天花板上“看到”自身的形象。这种躯体外的自身形象也具有某些生命指征,如脉搏、呼吸等,有时还可返回到自己生理的身体中去,或同其以某种方式相连接,与自己生理的身体相比重量轻,但身高和年龄相同。也有称当时自己生理的身体并非健全,如丧失听力或缺少某个肢体等,而非真实的身体却不存在这种缺陷。一名被调查者这样描述“当时觉得自己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个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晃晃悠悠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
约2/3的人可以体验到情感消失,似麻木不仁、不知所措状,或仿佛是梦幻样的感觉,还有就是走到尽头,似乎到了世界边缘、地球极端,再向前已无路可走的感觉,犹豫至极,被迫“返回”,留在人间。约1/3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的感觉,称为“隧道体验”。有人还感到在这黑暗的坑道内行进已快到了尽头,看见了光亮“光明即将来临。”某被调查者称“(当时)似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渺无人烟,走向哪里?慌不择路时出现一个大黑洞,走进去不觉得害怕,洞里还溅起层层水花,走啊,走啊,在仿佛见到光亮时,我急速跑出了洞,又见到了天日……”
……
全文终
18 濒死体验研究书籍(2)《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17 濒死体验研究书籍(1)《神秘的生命灵光》第四章 生死大观园
16 拥抱自己 ▎理论与假说 ▎爱因斯坦和濒死经历 ▎实验室里在做什么?《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5 盖勒普…调查 ▎大脑漫游 《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4 他们不再沉默 ▎研究方法:科学,准科学,非科学 ▎前人说了什么《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三章 你好,神秘的灵光!
12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人生《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返回:自定生死?《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良心与良知:生活回顾《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会见:生离还是死别?《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安宁和幸福感 ▎脱离身体:离体经历(OBE)《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现代医学发现了新大陆 ▎什么是濒死经历?《神秘的生命灵光》第二章 正阴阳门下:濒死经历
美国退休女工玛利亚濒死体验(NDE) ▎美国社会工作者夏普(NDE) ▎洪都拉斯种植农夫 拉夫(NDE)
法国小男孩斯比罗德·内尔(NDE) ▎美国越战士兵詹姆斯(NDE)▎普莱斯夫人(NDE)
丹尼恩·布林克雷濒死经历(NDE) ▎澳大利亚大学生玛格丽特(NDE)▎美国货运司机鲍勃(NDE)
小姑娘凯娣的濒死体验(NDE) ▎中国军官许铁城的濒死体验(NDE)
修证心得:第十九章 亡者超荐 ▎第二十章 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西藏生死书》第三篇 死亡与重生
序:探索未知领域 《看见生命:关于濒死体验的科学 一个医生的濒死体验报告》
妓女智赈灾民|狐妾自辩|清朝的濒死体验(NDE)《阅微草堂笔记》因果故事266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庆祝哈祖尔.巴巴.萨万.辛格诞辰164周年!附:哈祖尔故事四则
热烈庆祝巴巴.古林德.辛格.马哈拉吉(Baba Gurinder Singh,1954-至今)诞辰68周年!
热烈庆祝圣·达善·辛格(Sant Darshan Singh)师父诞辰101周年!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热烈庆祝圣.瑞金德.辛格诞辰七十六周年 !附:师父回印度达善视频 ▎2007年珍贵照片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2022年6月2日整理)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心智 教导汇集 续1(卡尔 夏白德 萨特古鲁 灵魂 圣人 注意力)(2022年6月1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灵魂 教导汇集(心智 注意力 眼中心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朝圣 礼拜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萨特古鲁 上帝)(2022年6月1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星光境 千瓣莲花 第一灵境 教导汇集(灵境 境域 回撤 入内)(2022年6月1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主 天父 至上意识 上帝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定 定力 专注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入内 回撤 死亡 活时死亡 活时修习死亡法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5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夏白德 音流 纳姆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6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相信 信靠 信仰 信心 教导汇集(2022年6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祈祷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29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眼中心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30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注意力 教导汇集(2022年7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萨特桑 Satsang)萨桑义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爱 资料汇总(2022年7月17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接纳性 接受性 谦卑 教导汇集(2022年7月2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感官 教导汇集(2022年8月1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达善(Darshan 、Dashan,达显、达圣、达瞻) 教导汇集(2022年9月15日整理)
Sant Mat 常见词语中英文对照 简释 附:Sant Mat内在诸境域名词的翻译和释义
素食人生 The Vegetarian Way of Life (素食者 素食主义 吃素 冥想)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情欲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13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桑义 印启弟子 印启 教导汇集(2022年10月28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梵天 超梵天(Parbrahm)教导汇集(境域 灵境 宇宙)(2022年11月5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宇宙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X知 化身 神明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1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五个圣名 圣名 教导汇集(2022年11月20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 关于 LH 教导汇集 3 (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Y识 至上Y识 Y念 念T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2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3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上S S父 明S S人 古L 教导汇集 (2022年12月9日整理)
Sant Mat LXD师关于 物质 物质世界 这个世界 世界 教导汇集(2022年12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维摩诘经》讲记(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全集 (文殊问疾 不二法门 菩萨行 法供养)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1人情之饮 ▎2茶道诸流 ▎3道禅相嬗 ▎4茶室清幽《茶之书》(上)
《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全集(蒂帕嬷 Dipa Ma 女罗汉)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