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想知道的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都在这里!(内附直播福利)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2022-08-20


你听说过清华的“写作与沟通”课吗?

有!我一直在关注。

那你知道这门课到底“长”啥样么?

今天来“揭秘”!同时送福利!


福利来啦



想上一堂清华“写作与沟通”课?

没问题!安排!

我们特别邀请到

清华大学写作中心团队

带来一场精彩的公开直播课


此次授课团队有

清华大学写作中心主任 梅赐琪

清华大学写作中心教师 李成晴

清华大学写作中心教师 曹柳星


3月30日(周一)14:00-15:00

清华官方微博、B站、快手

学堂在线、腾讯新闻客户端

准时直播


有趣、生动、颇具挑战性的课堂

等你来上

我们不见不散!



1

解答


“写作与沟通”课是什么?


“写作与沟通”课程,清华大学自2018开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将全面覆盖大一新生,并力争面向全体同学提供相关课程和咨询帮助。


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跨学科知识主题和小班探讨的形式,同学们始于兴趣,合于思考,久于训练,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无学科门槛,有学理深度”的表达和交流。




2

特色


课程的主要特色是?


课程主要特色是“主题式、小班制、高互动、深度浸润”。课程以不同内容主题为切入点,采用每班15人左右的小班组织教学,依托高强度的文献阅读、小班研讨、一对一面批指导、写作工坊等方式,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说理性文章的写作和展示,旨在通过深度浸润学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内容


课堂上的8大类27个研讨主题:

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在课上围绕以下主题模块进行小班探讨:(点击每个标题可查看详情)

主题模块一

“学古探微”

1

《史记》与司马迁

2

古代生活

3

从《聊斋》到《山海经》

主题模块二

“往事记忆”

4

西南联大

5

中国电影与时代话语变迁

6

九十年代

主题模块三

“时代棱镜”

7

美是什么

8

游戏与人

9

偶像

10

消费

主题模块四

“空间观察”

11

城市

12

北京

13

博物馆

主题模块五

“探索生命” 

14

想象转基因

15

未来医疗

16

健康

17

解码动物

主题模块六

“天工开物”

18

诺贝尔奖

19

结构

20

工程师

21

切尔诺贝利

主题模块七

“社群与社会”

22

个与群

23

性别视角

24

社交网络

主题模块八

“网络与未来”

25

万物互联的世界

26

网络文化工业

27

智能生活



01

课堂主题如何敲定?教学目的是?


对写作中心的老师们而言,选择主题是一个不断取舍打磨的过程。主题选择的灵感和方向,与感性认识、日常经验有关,更因为它本身具备了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可以进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深度研究的可能。


授课教师王缅这样归纳自己选择“城市”主题的五个出发点:“跨学科特点以呼应通识教育目的,全球视野以提升国际化意识,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兴趣,专业领域以进行深入指导,高质量丰富素材以架构完整知识体系。”


面对同一个主题,同学们切入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多元的探究。不同的关注点恰恰体现了写作课主题的引导和启发,老师和同学们所形成的这一知识共同体不断探索背景话题的多种可能。


也许很多同学在选课时会对一些看起来专业性较强的主题产生疑虑,“城市”主题是不是只适合学习建筑或者规划的同学们去选择呢?


其实并非如此


为了帮助跨学科的同学们更好地挖掘出与写作课主题相关的具体研究选题,王缅以5本经典书目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几位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来解读城市。面对一座城市,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都有自己所关注的侧面,不同学科为人们带来日益丰富而多样的研究成果。随着对于主题的理解更加立体丰富,同学们能够不断反思内在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在真正的生活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这门课程所教授的远不止是写作,还有我们的思考方式、观察方式写作风格、读书习惯本质上仍然是需要我们用内心领悟的。”化93刘文轩同学的体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写作课的培养理念。


一年多的探索与实验过程中,“以写作中心专职教师为主、院系合作教师为辅,按照统一课程要求展开的写作与沟通系列研讨课程”的教学方式日渐成熟。


缔造了“写作课是编程老师教的”这一佳话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写作课兼职教师邓俊辉认为,写作课的主题探究,能够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专业伦理和技术边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他更强调要用心感受不同学科的美,不要在真正做事时被专业限制了思维。


02

在线教学,有哪些新突破?


如今已是写作课开课的第四个学期,受疫情影响,配合学校教学调整安排,写作课改在线上,朋辈学习平台“写作云工坊”和写作课“克隆班”全新上线加盟助阵,又会为写作课的课程体系增添哪些新的色彩?


2月17日,清华迎来在线开课第一天。当天上午第一大节,王缅和同学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旁听人”——校党委书记陈旭,大家共同围绕“城市”主题进行探讨,本学期的写作与沟通课也开始了新的脚步


如今,新的在线授课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室内师生之间面对面直接交流的传统模式,而写作课恰恰又需要课堂上更多的表达交流时间。老师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呢


开课主题为“健康”的苏婧老师结合教学形式的调整,除了沿用一些经典的文本,也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增强了同学们对于主题的代入感。


另外,在写作课整体的安排中,小组讨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线下的课程中,授课教师本身很难完全地观察掌握所有同学的讨论发言情况,但是在线上,同学们利用多种交流工具——微信语音、群聊电话等等,老师可以加入到每一个小组,及时地了解到同学们的讨论进度和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除了小组讨论,面批也是写作课的一大特色。面批,指的是针对学生的每篇短文、长文,教师均会在细致批改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不少于30分钟的一对一当面批改讨论,帮助学生打磨文章。


线下面批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以前在线下,同学们难免会有一点拘谨。”现在暂时调整为线上进行,“学生会有更自然开放的表达”。但是苏婧同时也坦言,没有面对面的交流,可能会缺少对于同学表情的观察,从而遗失一些直接而细微的反馈。在总结自己线上授课的感受时,苏婧说道:“学生们也是老师不断改进教学的动力。要绞尽脑汁让线上教学穿越技术的屏障,到达学生的心田。”


03

云工坊、克隆班,同携手、共进步!


除了课内的老师讲授和师生交流部分之外,写作课的课外学习环节又将如何在线上实现呢?


写作中心在开学第二周推出了全新上线的朋辈学习平台“写作云工坊”。每一次的云工坊都会由写作中心的一名专职教师主持,同时邀请两名往年已经选修过写作课的同学担任前辈主播,通过经验分享、直播问答、讨论区答疑等方式为同学们的课外学习提供支持。


“云工坊中的分享内容都十分充实,很有收获。但是如何把以个人经验为背景的分享干货真正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化于心,还需要课后进一步的思考和消化。”新雅91的杨珂涵在总结自己参与云工坊的感受时说道。


在写作课线上授课期间,清华大学写作中心的严程、程祥钰两位老师还为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三个“克隆班”。第四周的第一次克隆班课程上,清华的同学们对华中农业大学的“云同学”们表示了热烈欢迎;课后,参加克隆班的同学和老师们也给予了积极反馈。程祥钰记录下了当天的感受:“随着内容推进,大家逐渐沉浸到‘无声的互动’中。我们知道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与阐释正在与华农的朋友们发生共振,我们也努力将这种共振的效果最大化,大家真切地体会到了携手共进的魅力。”


写作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验,教学方式日臻成熟,针对不同的教学挑战作出了积极的应对和调整完善


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梅赐琪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开设‘写作与沟通’课,目的还不止于能力的培养,更看重的是全人的塑造,让学生在‘顶天立地’的同时,还能够回到人与人之间。”


纵横正有凌云笔,我们期待也相信,写作课会成为帮助同学们不断追求真知灼见、勇于并善于表达观点的助力,在通识教育培养的课程设计中,书写出新的篇章。



往期回顾

成功分离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清华大学与深圳三院发布最新合作成果

你们不在,我替你们好好逛清华,喵~


清华学子笔记大赏!听说你们还想看!

Our Story!“2020春·留住记忆”期待您的作品!

点击查看👆




策划 | 程曦 张莉 赵姝婧

文 | 李一安

图片设计 | 李娜 张思远 刘泽玉

编辑 | 赵姝婧 程曦

特别鸣谢: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