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活

2017-08-24 刘卫兵 守候微光

1987年南京,望着街头人来人往的小姑娘。如今世界变了,小姑娘早该变成大姑娘了。



刘卫兵 |摄影写文


今夏京城的暑热厉害,雨水也不少。入秋后,一场连一场大大小小的雨渐渐带走了高温,也带来了难得的好天气。环境与人确实有某种默契,天好人心情也容易好。


天高云淡,睹物思远。从现在想到过去,再从过去想到今天和明天。其实摄影也是如此,影像在记录现实的同时也记录下历史和未来。从这个意思上说,翻看过去的老照片是在回忆过去,也是在思考现在和将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上大学时,学校流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走出大学的校园课堂,感受和了解社会大课堂的真实生活。那几年,一到寒暑假我就闲不住,要么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么约上同学到各地走走。1986年的暑假,我们到河南濮阳参加社会实践,坐了一晚上火车,一下车到附近的街上找个小饭馆吃烩面。河边的小饭馆低矮破旧,吃饭的碗又大又破,旁边的庄稼人呼噜呼噜地几口吃完一碗,我们却慢吞吞吃了老半天。同学说,这就是人家农民和你们小知识分子的差距。


那时学生出去玩没钱住旅店,多数是找同学关系蹭住在大学宿舍。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到杭州去玩,晚上找同学托关系住在杭州大学(后来并入浙江大学)。杭州的景美人美,就是天气太湿热,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凌晨后好不容易睡着了,睡得正香时,突然听到敲门声,迷迷糊糊爬起来一看,是学校保卫处来查夜。


我们几个穿着裤衩被叫起来检查学生证,查完了心里都害怕,幸亏杭州大学保卫处的没把我们轰出去。回来躺下再睡,哪儿还睡得着!那次,我们一路玩了好几个省市,到了宁波时,身上带的钱都花完了,我们几个蹲在小旅馆傻了眼,怎么回北京啊。恰巧遇上北京来的同路者,一商量,我咬牙把母亲戴了多年的表押给人家,借了几十块钱坐火车才回到北京。


记得那时出去半个月,跑几个地方,每个人也就花两三百块钱。带着一台借来的破相机,还买不起胶卷,一路下来也拍不了几个胶卷。20年后自己再去杭州,躺在高档宾馆里想起当年的那些经历,有苦涩也有甜蜜。



1987年前后,人大同学拎着铁锹到玉渊潭公园植树。那时学生外出实习劳动的机会不少,也锻炼出比较强的劳动和生活能力。



1988年,安徽大别山金寨,跟大学同班好友在乡村河塘捕鱼,捕完鱼回来煮上一锅,那味道比现在的海鲜美多了。跟大学同班好友到他家住了几天,日子虽苦,穷并快乐。小时候俺在京郊房山窦店生活时,没少去河塘抓鱼。



1987年前后,北京玉渊潭公园(过去也称八一湖公园)的爷孙俩。缺少汽车的时代,这种三轮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不少方便。如今谁还会骑这种车?



1988年安徽金寨,那年代没有空调风扇,大热天,别说农村,就是城市的孩子也常常光着屁股,凉快又接地气。遗憾的是过去拍的老照片很多找不到了,有些还堆在箱子,无暇整理。



1988年,安徽金寨,妇女和她的孩子。改革开放初,农村到处是土路、土坯房、土炕。



1987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时纪念馆刚建成两年,馆里人不多,挺安静。这批参观者中好像有日本人。人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和文化,要读好理论之书,更要读好现实和生活之书。



1988年安徽金寨,农舍前的喇叭花。那时拍照片,总想把照片拍的美些再美些,成天想着学校学的那些光圈快门、构图用光、虚实特写之类理论。后来慢慢知道,世界有多大,摄影就有多大,“美”不是摄影的唯一标准和目标。



1988年的暑假,我和同学陶源明、赵泽润等去他们的安徽老家旅游,去了金寨、滁州、明光、合肥等地。所到的农村,基本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家家都是大土炕,烧柴禾做饭,黑乎乎的家具不知使了几辈子,除了收音机,没有任何电器。人们穿着多是自己做的灰白色粗布衣服,小孩子光着屁股到处跑。就这样,当地人还说日子能过就行了。这情景和我七八十年代回河北任丘老家见到的情景差不多。如今,这里的生活早已大变样,那里的人们生活肯定好多了。


安徽农村是中国最早进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地方,当时的中国农村正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改革,城市中的企业也在经历着改革的阵痛。1988年初,我到北京市窦店砖瓦厂广播电台实习。那家砖厂是建国初前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号称亚洲最大的砖厂,主要生产各种红砖和珍珠岩。当时北京很多建筑用的红砖都是那里生产的,曾经辉煌一时。到了八十年代末,企业开始不景气,人们没什么事可干,整天坐在屋子里听周围的人发牢骚。几年后,伴着自己长大的砖瓦厂像许多国有企业一样倒闭了。


1988年上半年,我来到新华社湖北分社实习,老记者花铠多次带我们采访葛洲坝水利、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等,一住就是十多天。刚开始自己采访有些漫不经心,早晨出发时还迟到,被老头狠狠批评了一通。晚上采访回来,花铠建议我们把白天采访的资料整理一下写篇通讯,提供给报纸。那天晚上,人家都睡了,自己使劲儿写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清早把几千字的文字稿交上去时,老头乐着拍拍我肩膀说:“好样的!”


后来我们还到洪湖的船上采访了一所“水上学校”,一位年轻老师把破旧的船舱当教室,常年给几十个学生讲课。坐在晃晃悠悠的船上,望着宽阔的湖水,再看看身边这位老师和孩子,我一边寻找各种角度拍摄,一边想着他们的命运,心里不禁感动。临走时,同学们站在船板上向我们不停地挥手,直到我们走出很远。“望着湖上渐渐远去的小船,真希望他们能划向一个美好的地方。”我在那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1987年湖北,洪湖岸边,准备出发的渔船。如今一直喜欢听《洪湖水浪打浪》。每次听到这首歌,就想起30年前去洪湖采访的那些故事。



1988年湖北洪湖,水上小学,学生向我们挥手道别,直到我们走出好远。



1988年湖北洪湖,职业学校的学生跟老师学习养猪技术。老师讲得认真,学生听得用心,小猪们吃得也开心。有人说,中国要学习德国和日本,特别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1988年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大坝。我拍摄的第一张见报照片,刊登在《中国日报》一版。



1988年湖北,我们跟着老记者到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工地采访实习,突然发现有工人干活时受伤,同学冲过去帮着救人,俺跟着也冲过抓紧时间拍照。



1988年,清江隔河岩水利工程工地,同学帮着把受伤工人抬上车。



1988年湖北洪湖,一所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加劳动实习课,跟老师学习抛撒秧苗。当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经历过学工学农学军,到农村捡过麦穗,挖过防空洞和地窖。那时课堂上学不到什么东西,天天玩闹。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好了,可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玩的时间太少喽。



1988年湖北,俩男孩观看伯牙与子期雕塑。知音难得,千古传诵。 30年后,两个孩子都好吧 。



1987年,仰望黄山的蓝天白云。大学期间和同学爬黄山,那里的景色确实美,见到什么都想拍下来,可遗憾的是当时彩色胶卷太贵,不舍得用。来去两天,到处奔波找角度拍照,只拍了一两个胶卷,后来大部分底片还找不到了。要是现在,用手机就方便了。



1987年,黄山。听大学班主任摄影教授徐国兴老师说,他当年和摄影家黄翔一起到黄山,拍了好几个胶卷,回来别人要帮着冲洗,谁知冲洗出来一看,一片白茫茫。哈,先定影后显影,啥都看不见。干摄影的总会留有遗憾。



从湖北实习结束回到学校,我一头钻进暗房,自己冲洗胶卷、放大照片,还在人大校园办了个人摄影展,照片多是记录城乡百姓现实生活的。老记者说我从那时就“确定了平民视角的采访风格”。那时的黑白照片,虽然只有黑白灰三种色调,看着轻松、简单而温馨。不像看现在可能照相门槛低了,相机手机一拍一大堆,像花花绿绿的图片海洋一般,看得人有些眼晕。


大学时的那些故事和经历,对自己后来的成长和观念的形成影响不小。过去知道的中国仅仅在书本上,而现实中认识和感知的中国才是现实的。只有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才能真正认识了解,进而感知思考自己的国家。如今再翻开那时拍的老照片,感觉社会在变,国家在进步,我们的观念在改变。但是从大学到社会课堂中逐渐形成的那种家国天下的思想和情怀至今未变。



节选自《我们这30年——一个记者眼里的中国改革开放》(刘卫兵著)







编辑|王婷舒


 —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点击以下 关键字 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我是摄影记者  |

亚洲大学生摄影比赛入口 |

震后九寨

历史上最有名图片编辑去世|

大军列阵朱日和

海拔4200的藏校烈日和雪花共存的地方

雄安楼市离开北京 |北京租房记

再道一声 小平您好 翻开家庭相册

荷赛年度照片引发质疑 中国体操七次获奖

VR看展+访谈: 守候微光年度致敬影展 |

中青报2016年度照片场景2016

河北治霾 | 迷失在北京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

钢城故事 都市失眠者

《纽约时报》年度照片产生过程  | 

2016年度画册 马格南与美总统大选

90后保姆 青岛海鲜故事 |  上班下班 

政协主席台 | 两会电梯

贺延光的2015 |

日本,在被谁绑架 |耀邦百年 中青报老照片 | 

国庆这些年 | 大阅兵探营 | 阅兵细节 | 

中国青年报2015两会图片选 |

 摄影与留学 | 摄影与旅行摄影与自我

【头版半月图】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国外报纸头版中的APEC |

中国青年报2015年度照片|

历史向东 摄影向西 中国青年报大理影展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