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西非遗34:手掌推出光亮如镜的平遥推光漆器

2016-05-03 牛晓珉 太原道


 

在上古时代,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漆树,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很早就学会提炼漆树的汁液髹饰木制或皮制器皿。平遥推光漆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


█ 工艺师在演示平遥漆器制作工艺(詹彦拍摄)

 

1956年,我省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了一件较完整的汉代人物故事彩绘屏风,朱漆底上勾墨线轮廓,内填黄、白、青、绿、橙、红、灰等色,这些色彩是地道的北方漆器。它与平遥古代漆器在用料上、风格上很接近。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巡游玄中寺时,见雕梁画栋,佛桌、坐椅等漆器制品奇巧别致,经询问得知为平遥艺人所制,于是在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平遥木匠、漆工等艺匠三十余人,参与修建著名的文成宫大昭寺。平遥漆器兴旺于明清至民国中期,当时城内有14家生产漆器的店铺,还有两家专卖生漆的店,有一家做金银箔的店。1937年日军入侵平遥后,平遥漆器店铺全部关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3月,平遥县推光漆器厂成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进厂献艺带徒,平遥推光漆器工艺进入黄金发展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平遥漆器产品陆续进入国际市场,销往欧、美、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有影响的出口创汇产品。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部都陈列和收藏着平遥推光漆器,是我省具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1986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漆器评比大会在平遥推光漆器厂召开,平遥漆器获国家银杯奖,1989年获国家金杯奖。上世纪90年代之后,化学漆及腰果漆的大量使用,使天然大漆工艺逐渐退出漆器行业,导致漆器水平大幅度下降。


█ 平遥漆器推光工艺(詹彦拍摄)


█ 漆器博物馆展出的漆器(詹彦拍摄)

 

在我省晋中一带,曾经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两套漆器家具,尤其是出嫁的闺女都有一套像样的漆器家具做嫁妆。平遥漆器产品多是漆器家具,通常有箱柜类、桌几类、屏风类、盘盒类等。工艺有描金彩绘、雕刻镶嵌、堆鼓罩漆、刻灰雕填等。从漆树上采集下来的汁液须经过特定的炼制方可使用,传统漆器使用的罩漆,是用天然桐油和天然大漆经一定的配方制成熟漆使用,漆器髹漆前需在木胎上披麻、挂灰,通常使用三种灰浆,一是生漆土籽灰,二是猪血灰,三是黄土胶灰。生漆灰需褙布,猪血灰需披麻,黄土胶灰需褙纸,然后挂灰。挂灰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程序,通常要挂四道灰以上,有一套特别的工艺。


█ 平遥漆器堆鼓工艺(詹彦拍摄)


█ 2012年9月25日,平遥漆艺传承人薛生金的弟子雷幸超用手抹上麻油、砖灰,给漆器“推光”(范敏达拍摄)

 

使用天然大漆,用普通的毛刷是不行的,必须用一种叫漆栓的特制的髹饰工具。高档漆栓用少女的头发制作,乍看是约一尺长、三寸宽、三分厚的一只硬板,使用时需用特制的刀切开一端,叫开栓,一般的漆器艺人制作不了这种工具。



█ 平遥漆艺传承人薛生金的弟子张勇兴为一幅漆画上色(范敏达拍摄)

 

天然大漆的干燥过程不仅仅是水分的自然蒸发,还需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所以,漆器在每上一道漆之后,要在特制的阴房中阴干。传统推光漆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一般所说的推光漆是指最后一道面漆用手掌推磨、抛光的工序。通常的作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为了增加漆面的黑度,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然后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


█ 平遥漆艺传承人薛生金的弟子雷幸超为一幅漆画上色(范敏达拍摄)


█ 平遥漆艺传承人薛生金的弟子张勇兴用手抹匀漆画上的颜色(范敏达拍摄)

 

一些漆器制作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化学漆和腰果漆,其耐久性、色泽、附着力、抗热、可雕等理化性能以及漆层厚度、漆的品质等艺术附加值和工艺要求等都不能和天然大漆相比。为避免这种以次充好现象,2007920日,平遥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平遥推光漆器行业监管服务推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紧紧围绕保护传统、守恒品质、创新发展主线,建立符合平遥推光漆器行业特点、技艺传承、人才培养的行业管理和服务体系。薛生金及其徒弟梁中秀分别于1993年和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山西非遗01:阅读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

山西非遗02:阅读泽州中秋习俗

山西非遗03:左权开花调,独特的太行山歌

山西非遗04:清和元头脑,传说傅山调制的药膳八珍汤

山西非遗05:晋剧——山西人的中路梆子

山西非遗06:河曲民歌,民歌之乡的酸曲

山西非遗07:晋南威风锣鼓,威武雄壮的民间打击乐表演

山西非遗08:洪洞走亲习俗,延续千年的“接姑姑迎娘娘”

山西非遗09:蒲州梆子(蒲剧),山西戏曲的最早源流

山西非遗10:耍孩儿,雁北地区独特的“咳咳腔”

山西非遗11: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

山西非遗12:襄汾天塔狮舞,决战天塔之巅的狮王争霸

山西非遗13:源于宫廷音乐与庙堂音乐的上党八音会

山西非遗14:流行于晋东南的“大戏”上党梆子

山西非遗15:雁门民居营造技艺,造就有别于晋商大院的真正“民”居

山西非遗16:五台山佛乐,与五台山佛教共生共荣

山西非遗17:源自李世民《秦王破阵乐》的绛州鼓乐

山西非遗18:稷山县独有的走兽高跷

山西非遗19:火爆热烈的翼城花鼓

山西非遗20:文水鈲子,先民与命运抗争的独特表现形式

山西非遗21:阳城生铁冶铸技艺,中国式铁范铸造的“活化石”

山西非遗22:“天下独一团”的灵丘罗罗腔

山西非遗23:孝义碗碗腔与“无孝不成戏”

山西非遗24:孝义皮影戏,最早的光影艺术

山西非遗25:平阳木版年画,中国年文化的产物

山西非遗26:清徐彩门楼,春节里的街头艺术品

山西非遗27:璀璨绽放的民俗奇葩——榆次南庄架火

山西非遗28:红红火火的旺火,祈盼一年的兴旺发达

山西非遗29:广场舞的先驱朔州秧歌戏

山西非遗30:由汉唐道歌演化而来的晋北道情

山西非遗31:锣鼓杂戏,纯爷们的古老戏剧

山西非遗32:板式丰富旋律优美的潞安大鼓

山西非遗33:来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中阳剪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