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小人物的大手笔

2016-11-02 康小明 太原道

 


一个小人物能做大事吗?过去我心里一直有疑问。我的好友王元生,让我改变了这个观念。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屯留县电业局的职工,可是在他平凡的一生中,却做过一件让我佩服、敬重和羡慕的壮举:他仅凭着初中文化程度,就参与写出了七集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剧本拍摄播出后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和元生聊起往事,他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表情。我觉得他讲得很有意思,故用文字记录下来,给更多的朋友分享。

元生1950年出生在屯留县的一个小山村。初中毕业后,在公社写了两年材料,1972年报名参军。正是这段部队生活,为元生以后写作战争电视剧,奠定了军事基础。元生所在的部队是2472214团,历史上打的仗很多,原属新四军,打过苏北七战七捷,打过孟良崮,打过淮海战役,打过朝鲜战争,出过许多战斗英雄。电影《南征北战》的历史战役中,24军是主力,电影《红日》中的军事顾问是214团的老团长。

复员后,元生到屯留电业局工作。业余时间,琢磨起了文学创作。他小时候,听过许多上党战役的故事。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屯留县文化馆郭中群认识,从此俩人开始合作创作。上党战役有两个战场,先是解放军围攻长治,习惯称潞安府。后来阎锡山派援兵解长治之围,刘邓调兵打阎军援兵,主战场在屯留县的老爷山。他俩先是创作了两部中篇评书《智取潞安府》和《血溅老爷山》,在《晋阳文艺》上连载。受到好评获奖。

评书连载完以后,元生觉得意犹未尽,只用文字的形式表现上党战役,有很大的局限性,看到的人比较少,不如电视剧便于展开篇幅细说、深说。于是他俩开始着手创作电视连续剧《上党战役》。

要写这种革命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基本事实要与原事件相符。仅凭听到的有关战斗故事,远不能满足创作的要求。要想真实全面地反映上党战役,全面掌握上党战役的有关史料,就必须得去云南陈赓所带部队十三军、十四军查阅资料、走访。1982年,元生的工资只有40元钱,没人给他报销旅差费。他只好请假借钱出行,遭到了一些人的冷嘲热讽。但是,元生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毛主席说过的那段话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毛主席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给予上党战役高度评价:“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的很好,‘争’的很好。”

资料搜集完整了,写作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元生是单位的材料会计,内部工程领料和社会上购买材料,都得他先开单,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岗位。而零敲碎打的时间,根本不适合搞创作。元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开明的领导,屯留县电业局党支部书记呼有生给了他大力支持。呼书记去党校学习几个月,就把自己的办公室提供给元生。晚上下班后,元生和郭中群就在书记的办公室里写到深夜凌晨两点以后。几个月后,电视剧本初稿写出来了。

剧本辗转送到分管文化的副省长张维庆手上,立即引起了他的重视。19831130日,张副省长在省政府二楼小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研究拍摄《上党战役》事项。参加人员有省委宣传部的领导、省广播电视厅领导、山西电视台、山西话剧团的有关人员、屯留县委和县文化局的领导,王元生和郭中群也参加了会议。

张维庆同志提出:电视剧要为抗日战争、重庆谈判、上党战役胜利四十周年献礼;山西是革命老区,有着辉煌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我们要开创革命战争电视剧的先河,在全国竖起一面旗帜。座谈会明确由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牵头,组成七人小组,两位作者郭中群、王元生执笔修改剧本,华而实同志协助剧本修改,1984年上半年完成剧本修改、定稿。1984年下半年到1985年一季度完成拍摄工作。拍摄经费由省政府解决,需要多少给多少。

随后,元生和他的合作伙伴郭中群就开始了在太原的剧本修改工作。他所在的单位也给予极大的支持。局领导多次看望他,送茶叶、送香烟。领导们知道,能把上党战役拍摄出来,也是上党地区电力部门的骄傲。

1984年秋季,电视剧开拍。剧组成立的第一站就来到屯留,在开拍宣誓大会上,剧组提出响亮的口号:用当年上党战役的精神拍摄《上党战役》,不辞劳苦,不计名利,再现当年情景,安慰英烈,鼓舞后人。当时,元生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拍摄电视剧,让元生见识了许多演艺圈的名人。导演孙伟已58岁,工作起来不分昼夜,还在剧中饰演校长的角色。主演兼副导演齐卡是维吾尔族人,有维族人的直率和吃苦精神。拍摄现场的组织指挥主要是他,既导又演,比其他的演职人员更辛苦。




孙飞鹏饰演第一角色陈赓。在上党地区很多人见过陈赓,不少人是他部队的兵,演员造型像不像很重要。为演好陈赓司令员,孙飞鹏专门到北京陈赓家中拜访陈赓夫人傅涯同志,元生也到过陈赓家里。孙飞鹏化妆后,得到陈赓夫人的认可。陈赓当年的警卫员赵小宝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见面就敬军礼说:“这就是首长。”陈赓有冷水浴的习惯,拍河边冷水浴已是深秋,穿毛衣都冷。为了艺术的真实,孙飞鹏脱掉上衣,光着脊背让警卫员往身上倒水。孙飞鹏把陈赓演活了。




胡庆士是兰州军区话剧团的演员,他在剧中饰敌19军军长史泽波。此前演过电影两千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造者《李冰》。胡庆士把史泽波顽固、精明的方面都表现出来了。




孙飞虎和张克瑶,曾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扮演蒋介石和毛泽东轰动全国,他俩也被邀请到剧组扮演重庆谈判的蒋介石和毛泽东。他们也为当年上党战役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

赵登峰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朱德元帅的特型演员,他不但演戏认真,干其它事儿也认真,每次拍戏,他都和年轻人一样上下车搬道具。

制片主任段成名是山西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上世纪五十年代给郭兰英伴奏过晋剧。他平易近人,在艺术上却是个非常严格的老人。

摄像张绍林当过兵,军装脱下了,军人的素质犹在,工作的苦劲、韧劲和钻劲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称他是“拼命三郎”。剧组筹备时副导演齐卡就说过:这个剧组没有张绍林不行。当时其它剧组也在争他。他在很出色的完成《上党战役》摄像之后,又导演拍摄了大型电视剧《三国演义》二十多集和电视剧《水浒》。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导演。




当年打上党战役是在秋天,电视剧拍摄也恰在秋天。上党地区,尤其在屯留这块地方,秋雨很多。当年打仗就是连天阴雨,1984年的拍摄也是这种天气。阴雨连绵的真实性十足,但给拍戏带来许多的困难和麻烦。当年的主战场在老爷山,为增加艺术感染力,老爷山战斗的戏就在老爷山拍摄。老爷山离剧组住地县城将近三十公里。当时的拍摄真是和下雨赛跑,错过这个秋季,那就错过了四十周年献礼。这段外景戏,所有剧组人员都吃了很多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怨。

这些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值得赞扬,这也是以上党战役精神为鼓舞而焕发的奉献精神。《上党战役》拍成了上乘之作,播出后受到普遍好评,全国得奖,山西得奖。作为编剧之一的王元生激动地数次落泪。

山西开创了革命战争电视剧的先河,在全国竖起一面旗帜。之后,山西又拍了《忻口战役》、《临汾战役》等电视剧,在山西的影响下,全国革命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进入高潮。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元生已经退休,但是他不想歇笔,他在研究易经的同时,还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魂》。我衷心地祝愿他再上一个台阶,在有生之年,给读者和观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我期待他的作品早日问世,也为有元生这样做大事的小人物朋友感到骄傲。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康小明:柔情的保民,黄河岸边的保德汉子

康小明:异人郑喜桂

康小明:母亲对保德家乡的回忆

康小明:他一生只说真话——怀念我的父亲康溥泉

康小明:铁姑娘春秋

康小明:编委楼里的编委们

康小明:那座山,那个人

康小明:尴尬人生

康小明:荷塘月色中的闰儿走了,只留下远去的背影

康小明:高高竖立在恒山火烧岭上的丰碑

康小明:神头泉边,逝去的电力城

康小明:一位知青和一个山西村庄的故事

康小明:文革期间随父母下放大同的旧事

康小明:我在五中“闹革命”

康小明:一座机关大院和大寨在历史漩涡中的碰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