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往事 | 文革中的西缉虎营小学,繁华褪去见深情

2016-12-19 愚人牛语 太原道

到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已经少有了年轻时的冲动和异想,生活让我们洗净了旧日的铅华,渐渐地回归到本真。我注意到在日渐增加的白发和病痛同时,还增加了黎明时的活跃思维,尽管近期内的事情有时会突然间想不起来,但童年和少年时候的人和事以及细节却经常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小学三年级我随父母家搬家到仓园河26号,要找个学校转学,邻居告诉说“四完校”离得近,教得好。邻居所说的“四完校”就是与我有大半生缘分的太原市西缉虎营小学。这所学校距今已有百年,清朝末年名叫阳曲县第一农业学校,1914年改为阳曲县第二高小(那时太原市就叫阳曲县),1950年更名为太原市第四完校,1956年更名为西缉虎营小学。


█ 西缉虎营修缮前的普光寺,曾经是西缉虎营小学所在地


那天我被领到了学校操场东边那排古老房子中的一间办公室,有位老师给我出了两道简单的语文和算术题,我回答完以后就被安排到了教学楼的七班教室,从此以后白翠玉老师就成了我的班主任。

 

刚到班上,学校要开运动会。我很想参加,就向白老师提出了申请,白老师当着同学们面对我的跳远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我跳得很糟,没有被选上。从此,我的运动能力被打上了烙印,此生再也没有过参加运动会的记录。

 

我所在的七班是全年级最乱的班,除非上白老师的课没有人敢捣乱,其他老师的课总是乱哄哄的,自然我的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天白老师在全班讲评了一篇学生的优秀作文,这个学生就是我。从此我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以至于此生特别爱好堆砌方块字。

 

在我转学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和同学们先是在漫天飘舞的传单中挣来抢去;之后就跟在游斗“阶级敌人和黑五类”队伍里看红卫兵抄家;后来学校停课了,学校的楼顶上架起了机枪,当时我们那个高兴呀,因为终于可以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了。过了好久,学校通知复课,复课后我们也光荣地戴上了“红小兵”的臂章,尽管那个棱形的臂章印制得非常粗糙,强烈的油墨味让人几乎窒息,但是每一个人心里都感觉非常神圣,我们发誓要用生命和鲜血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


█ 几年前的西缉虎营小学

 

复课以后的课本发生了变化,封面和扉页上印有毛主席的语录和口号,内容上都与当时社会实际紧密相连。语文不再有小猫钓鱼这样类型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红小兵与阶级敌人斗争的故事;算术课多是计算地主富农剥削农民之类的内容,比如贫农张大爷十三岁就给地主当长工,恶霸地主把他当牛马,残酷地剥削他,强迫他不停地推磨,平均每分钟推五圈,每天干18个小时。这个磨道直径是5尺,算一算张大爷每天走多少里?一年按365天算张大爷走多少里?

 

1969年秋天,我们在迷迷糊糊间结束了小学生的学业。按照常理应该告别母校晋升中学去上初中了,但是在假期结束要开学的时候,学校通知我们继续在西缉虎营小学上“戴帽中学”。所谓“戴帽中学”就是在小学校进行中学的教育。当时中国整个社会局面极其混乱,初中以上的学生毕业以后无法就业,下边的学生就无法进入中学,不得已情况下教育部决定在小学举办中学,以解肠梗阻式的燃眉之急。这样,我们这一届学生就成了中国教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一的一届小学校里走出来的中学生。

 

应该说当时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把我们七个排(当时班叫排,全年级叫连,全校教团)全部安排在操场西北边新盖成的两排教室,并且配备了全校最好的老师。以后的三年里我们就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在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的情景有以下几个片段:

——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仗”的指令,经过全连同学和老师们的共同苦战,学校操场的北边修建了一座具有防空袭和舞台双重功能的砖式建筑。这座建筑凝聚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砖头是同学们从街道的嘎嘎角角角四处捡的,石灰是同学们步行几十里到西山上搬回青石头自己烧的,至今我还都清晰地记着防空洞工程最后时刻我们挑灯夜战的场景。虽然这座在现今会被认为是开玩笑的建筑早已拆除,但却是一座永远的丰碑深深扎根在我们这些人的心中。

——就在防空洞舞台上边,我们参加了一次又一次文艺演出。其中由笛子、二胡、低胡、扬琴、小提琴等杂牌乐器与百人合唱团组合而成的《沙家浜》选段,从形式到规模都成为当时校际比赛中高水平的节目。值得一说的是,我们其中一大部分人从此走上了对音乐和艺术的偏爱之路,且不说此后各自的生活道路和境况如何,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大家都生活在快乐之中。

——在太原市西山的上水峪村,我们参加了当时很流行的“学农劳动”。住农民的房间、吃农民的饭、喝农民的水、干农民的活,让我们对农村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以后上山下乡插队做了很好的铺垫。至今我的脑海里还经常浮现着返回学校途中,全排男生扛着架子车过汾河时的情景,当时的艰辛、劳累和危险都成为我们以后几十年中经常借用的经验。

——太原钢铁公司的废渣山上,我们经常以学工为名被安排去做拣废铁的劳动,冬天渣山上的寒风吹在身上和夏天太阳要把人要烤化了的感觉至今犹在。虽然我们没能看到工厂的设备和工人师傅,但是从废渣中刨出废钢铁的过程让我们有了体力劳动的锻炼,同时也有了收获劳动成果的体验。

——在学校教学楼一间从来没有当厕所使用过的厕所间里,老师带领我们建立了以7605为代号的糖化饲料菌苗生产线,然后在几天里24小时不间断地烧水供应蒸汽以促进菌苗的生长,同学们带着好奇和期望轮流值班精心呵护。虽然当时的条件简陋到不能再简陋,但在我们心中种下的是科学知识的幼苗,少年时科技知识的萌芽,随着时光已长成参天大树,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有所借用。 

——还有学校操场西边那座没有神像的古庙,在校的时候经常会有全年级活动在这里进行,毕业以后还经常会想到进去时那种肃穆的感觉,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从网上查到那是从汉代建安年间流传至今的普光寺。同学们也许都还记得音乐课大胡子刘老师在这里拉着手风琴教我们唱“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这首歌吧,琴声悠扬,童声朗朗依稀是在昨天。

——在学校期间我们这些学生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虽然当时的环境氛围是任何人都不好意思多看异性一眼,但是内心里却都经历了甜甜蜜蜜、朝思暮想的独自恋爱过程。出于我们年龄的特殊性,母校培养过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我们是唯一一届具有这方面情感的学生。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莫过于青涩年华,承载这个阶段的母校不能不让我们留有不能忘却的情感。

——当然,所有的回忆都离不开陪我们走过那段日子的老师们,尽管当时他们也只是和我们现在的孩子年龄相当。他们的名字是:张志海、阎占元、郭果堂、丁述靖、李佩华、周岩、张敦慧、王富堂老师,负责文艺队的音乐老师任爱芳、丁永贞、付雪坤、郭华媛、负责篮球队的体育老师王培义、王生智。 

——1972年年底,我们毕业了。毕业以后各自都朝着自己的梦想奔波,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把母校淡忘了。曾几何时,偶尔路过学校,目光会自然地向学校里边望去,心中涌上一种淡淡的惆怅。心想,等有机会一定进去看看学校变成了什么样子,一定去看看教过我们的老师。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想法,以至于这个想法延续了几十年。

——有一天我领着女儿路过学校,自豪地对她说,这就是我的母校。说这话的时候我依然寄希望于以后,然而以后的机会并不多。直到许多年以后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工作,独自一个人走到了学校门前。校门紧锁着,从门的边缘能够看到的是学校的教学楼上半部,还有就是普光寺的绿色屋顶。我在恍惚间整理着万千的思绪、任凭情感的波涛撞击着心扉,就那样默默地一直站到夜幕降临。 

——所幸的是,40多年来同学们雷打不动的聚会在一直延续,只有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才是最热闹和幸福的时刻。随着我们各自成家,各自立业;随着我们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随着我们各自工作地频繁变换,始终没有改变得是同学情深。


█ 修缮后的西缉虎营普光寺,东侧是西缉虎营小学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这些同学都已经走完和正在走完各自的职业生涯之路,我们的孩子的孩子也都正在走向童年和少年。半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使我们的身心从幼稚到成熟,还让我们懂得了对所有一切的感恩。感谢时代所赋予的灵感、感谢生活给予的磨励,感谢母校土壤的营养,感谢老师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不需要抱怨生活,更不需要抱怨时代。所有的过程都是量的积累、质的飞跃。正是我们有过的经历,才让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面对母校,我们无怨无悔,一切磨难、辛酸和痛苦都是我们丰富人生的积淀。我们这一届学生既不同于前人,更不同于来者,我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声地向母校报告:我们曾经的青春,灿若星辰;我们曾经的生活,绚丽夺目;我们50年的同学情深,早已融化在血红色的夕阳之中。

 

“铅华褪尽始见金,褪去浮华归本真”。略微把这句话文字改动一下,就形成了这篇文章的题目《繁华褪去见深情》,所谓的深情就是我们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情。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现在我们这些人正进入人生的第二青春期,虽然精力和体质无法与青年人相比,但是冷静、理性、沉着、厚重是我们的优势。此时此刻,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继续以豁达的胸怀、高远的视野、激越的豪情,充分地享受上苍所给予的馈赠,充分地聆听生命交响乐曲的华丽篇章吧!


█ 西缉虎营小学新大门


最后让我们用“健康”“快乐”四个字,

祝愿百年母校!

祝愿我们曾经的老师!

祝愿所有两鬓斑白的同学!

祝愿我们的孩子们!



山西忆旧之校园往事:

校园往事 | 我在太原师范学校的那些日子

家在太原 | 大关帝庙往事:庙里有个小学校

回忆西缉虎营小学的同学和那段美好的时光

五十年前的毕业照,那一段完整的往事

回忆我在太原三中上学的日子

新城街小学同学之间的那段缘

我的母校南肖墙小学

往事如烟——太原九一小学住校生活回忆

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家在太原:魂牵梦绕的太原九一小学

家在太原: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家在太原: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家在太原:三代人的青年路小学

家在太原:太原七中,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太原二十中,我的母校

狂热年代的太原十中,未被遗忘的天空

那些年,我们班的女孩和懵懵懂懂的爱情

文革时期的新建路小学,写在毕业试卷上的反动标语

我在五中闹革命

马未都新美园乌龙事件的主角是太原五中校友?

开窍:小记太原五中高92班

1966年的北固碾,那群躁动的少男少女

五中记忆:分配前的一次探索——日记摘抄

五中记忆:华侨学生印象记

五十年的悲欢离合——老太原二中同学大聚会纪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