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世界】 德国美籍指挥家、钢琴家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
德国美籍指挥家、钢琴家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年9月15日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有一兄一妹。8岁入柏林斯特恩音乐学校学习,以“小莫扎特”见称。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m0136llzhts&width=670&height=502.5.5&auto=0
▲ 马勒《第九交响曲》(维也纳爱乐)
12岁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莫舍勒斯《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获得成功,继而又被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mann 1876-1957)的演出打动,立志作钢琴家。后受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ülow 1830-1894)影响,改志做指挥家。16岁作为学生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自己的《平静的海与顺利的航行》。
1894年3月21日他以歌剧指挥身份在科隆歌剧院首次登台(先为人声教练),指挥罗尔津(Gustav Albert Lortzing 1801-1851)《军械士(Der Waffenschmied)。同年秋季他在汉堡歌剧院结识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第一歌剧指挥),先为合唱指挥,后为歌剧指挥。
这一时期,马勒纠正了他为保证音乐生动性(情感、戏剧性、诗意)牺牲精确性的错误,指点他保持节奏的高度精确是最充分体现瓦格纳戏剧表现力的最好办法,以及在严格的音乐范围内,努力表达情感有益无害。
布鲁诺·瓦尔特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演绎,是本世纪指挥家中的传奇,而他也一向对这部作品情有独钟,早在78转的录音时代,他就传有两版。其中1960年的录音被欧美乐评视为他指挥艺术的颠峰之作。在此片中,他驱使一腔热血,驾驭手下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展现出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性的演出,没有激昂,没有矫作,只是想尽办法把音乐中属于人的一面,尽情宣泄。
瓦尔特1962年2月17日因心脏病复发在贝弗利山的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为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瓦尔特把音符凿刻成音我,那温柔与人性的光辉是失落已久的真心。
Bruno · Walter
(born Bruno · Schlesinger)
1876.09.15 – 1962.02.17
从影像资料中了解到的瓦尔特似乎总是一幅祥和、谦顺的面孔,我甚至可以脑补出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在乐团排练时的情景——就像幼儿园大班老师在给小朋友们上课,“这里不这样来可不行哦~~”
瓦尔特是我最早认知的几位指挥家之一,很多曲子都是由瓦尔特的版本来入门的。回想一下我目前喜欢的指挥:朱里尼、阿巴多、舒特纳、切利、库贝利克、伯姆,他们或稳健朴实、或自然流动、或抒情真挚、或优雅细腻,但不同的风格中总会找到与瓦尔特相同的一面。如果把指挥家简单的分为“软硬弱强”两派,我想一定是瓦尔特影响了我去选择偏爱“软弱温和”的这一派。
布鲁诺·瓦尔特
——以献身音乐为最高目标的伟大音乐家
英国著名指挥家阿德里安·布尔特(Adrian Boult)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布鲁诺·瓦尔特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指挥家,他是一位极其真诚而质朴的大艺术家,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影响是十分富有魅力的,因为他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就是献身于音乐”。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艺术当中,布鲁诺·瓦尔特是最著名的五大指挥家之一,他为人的坦诚,技艺的精湛以及艺术趣味的高尚,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以上英国指挥家布尔特对他所作出的既客观又热情的,且又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布鲁诺·瓦尔特是活跃于上世纪早期的德国指挥家,他于1876年出生在柏林,早年曾在柏林的施特恩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和指挥,最初,瓦尔特曾希望自己成为大钢琴演奏家,但在一次听了当时的大指挥家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ülow)指挥的一场音乐会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启发,终于决心成为指挥家。瓦尔特最早开始正式指挥是在他18岁时,后来,他有幸结识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并从1894年到1907年一直跟随着马勒充当着他的助手和副指挥。这期间他无论是从对音乐的理解上还是对指挥技艺的掌握上,都深受马勒的影响和教益,难怪他以后成为上世纪最重要的马勒作品解释者。瓦尔特从1901年担任维也纳宫庭歌剧院的副指挥时起,就可以说是正式的步入其指挥艺术生涯当中了,到了1922年,瓦尔特已是老资格的德国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了,以后他又相继担任了柏林市立歌剧院、莱比锡布商工会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以后,身为犹太血统的布鲁诺·瓦尔特不得不离开德国,他来到了维也纳,担任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这时的瓦尔特,已经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了,但是,随着奥地利被法西斯德国的占领,瓦尔特又不得不向其它国家流亡。他先于1938年移居到法国,然后在第二年到了美国,并很快加入了美国籍。在美国,年过六旬的瓦尔特重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大都会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并且还经常往来于美国与英国之间,指挥著名的伦敦爱乐乐团的交响音乐会和科文特花园歌剧院的歌剧演出。在瓦尔特步人晚年时,也就是在他逝世的前四年,他移居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并在那里招集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组成了后来富有盛名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他与这个乐团一起灌制了大量的优秀唱片,今天人们所听到的许多珍品都是他指挥这些乐团录制的。
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大师中,瓦尔特是一位出名的温和派指挥家,这一点他和托斯卡尼尼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许正是由于两位艺术大师的不同性格所致。瓦尔特具有着伟大而谦和的人品和极为慈善的性格,他很善于和乐队队员们相处并由此得到他们的信赖和仰慕,他在排练时从不大声呵斥演奏员,而是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法和手段来获得他所期望的艺术效果,他的谦虚的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在老一辈指挥大师中是突出而少见的。
瓦尔特之所以被后人们极力的赞颂和崇拜,除了他那高超的指挥技艺和艺术情趣外,真诚质朴的艺术品质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他为人的宽容善良和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信念,都是人们所无比钦佩的。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就曾被瓦尔特那真诚而忠厚的善意所深深感动过。当时,托斯卡尼尼由于奥地利即将被纳粹德国占领以及他和另一位指挥大师富尔特文格勒之间的矛盾,一气之下拒绝参加于当年举行的著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瓦尔特闻讯后十分着急,他对托斯卡尼尼始终怀着由衷的敬意,而且非常希望托斯卡尼尼能够参加这一音乐盛会并指挥演出,于是便给托斯卡尼尼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恳切而直率的信,请求托斯卡尼尼改变主意,并且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将亲自登门拜访托斯卡尼尼,听取他的意见和条件,这种诚挚的态度终于感动了托斯卡尼尼,使他同意了参加当年举行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便成了指挥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瓦尔特在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瓦尔特是一位抒情气息浓厚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有着强烈的歌唱性,然而他却不同于一些激情过盛的浪漫派指挥家,他的指挥特点是温柔、亲切、朴素和热情,人们听完他指挥的作品后,首先的感觉是真挚、自然和流畅,没有半点娇柔造作的做作之感,因此,他解释的作品总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信服感。以致于他指挥演奏的许多作品在今天看来还是别人无法超越的典范,例如他在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演释上,就可以说是一种到达艺术顶点的经典演释,瓦尔特在指挥这部作品时,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典雅的抒情风格和极为适度的全面控制能力,将这部作品中那自然清新的音乐性,细致而干净流畅的表现了出来,他那精美的艺术再创造,使人们从中深刻地感觉到了作曲家内心丰富而纯朴的感情的流露,并通过音乐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和恬静的气息。
(瓦尔特在排练马勒《大地之歌》)
除此之外,瓦尔特对马勒的作品的解释,也是人所共知的权威解释。马勒可以说是瓦尔特在整个音乐艺术上的老师,瓦尔特从青年时代追随马勒时开始,就深受其艺术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由于瓦尔特对于马勒的思想及艺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解释的马勒作品有着很大的准确性。马勒的作品有着极其复杂的思想性和许多被人们认为是怪诞的味道,这一切都是马勒本人那脆弱的精神个性和敏感傍惶的思维所造成的,他的交响乐结构出奇的庞大,但音乐却极其的细腻和变化丰富,因此,这些交响曲是一般指挥家们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作品,然而瓦尔特却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天才的见解,所以,他在马勒还在世时就已经成了这位伟大作曲家的作品指挥权威了。这里还需要提到的是,马勒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大地之歌》和《第九交响曲》,都是由瓦尔特指挥首演的。此外,他还著有介绍马勒生平与艺术的《马勒其人与艺术》一书,这是一本研究和了解马勒情况的重要著作。
(瓦尔特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布鲁诺·瓦尔特不仅仅只善于指挥贝多芬和马勒的作品,他对莫扎特、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人的作品的解释,都是最具权威性的。这些作品,他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都曾灌制过极为出色的唱片,直到今天,它们还是世界唱片市场上非常热门的抢手货。
瓦尔特不仅在指挥艺术上是一位天才的大师,在对待指挥界中新人的培养和扶植上,他也是一位道德高尚和受人尊敬的师长,早在本世纪20年代他担任慕尼黑歌剧院的常任指挥时,就慧眼识才地发现了后来的另一位指挥大师卡尔·伯姆,当时的伯姆只是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但瓦尔特却看中了伯姆与众不同的杰出才华,因此他便邀请伯姆担任了慕尼黑歌剧院的第四任常任指挥,伯姆从1921年到1926年一直在慕尼黑歌剧院工作,在这期间他在指挥技艺方面曾深深的受益于瓦尔特,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瓦尔特可以说是发现和培养伯姆的好伯乐。
瓦尔特于1962年逝世,享年86岁。世界指挥界从此少了一位亲切、质朴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指挥大师,这对世界音乐界乃至全人来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以上文字摘自《20世纪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有删改)
往期介绍
经典回放
Classic replay
古典音乐 | 民歌民乐 | 中外流行 |
音乐导航
(可下拉翻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