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左婉:我在盖茨基金会做公益

职业发展中心 清华职业辅导
2024-10-17

编者按


清华求学数年间,在考试周期间的坚强求生,在学生节与DDL之间的痛并快乐,在毕业论文与工作申请间多线作战,当离开清华的时候,这些毕业生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他们走上职场后获得了怎样有趣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学长学姐们讲述最真实的生涯故事,分享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


公益大概可以算作从大学起来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几条主线之一。“我力求客观,绝不冷漠。”大一《社会学概论》的课堂上老师打出这句话我始终记着,社会参与是思考社会问题解决方式的重要视角。大三时参与清华法律诊所,除了定期到北京法律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外,还作为代理人帮助一位河北来的农民工争取到拖欠几年的加班费和补偿。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通过个体的社会参与,能够为其他人带来好的改变。公益正是最直接的社会参与方式之一,意味着发现问题并寻求方法解决,意味着世界和社会如何变得更好的可能。


社会经济条件、性别、出生地等这些结构性因素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可能性,人的生活有时就像一场赌博,有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受命运眷顾,有的人则面临障碍重重。健康、教育以及性别领域的结构性不平等一直以来是我关注的议题,我也在寻找能够有效参与、减少不平等的实践机会。



图丨毕业季


“All lives have equal value.”这是印在工牌上的一句话,帮助人们实现健康而有成效的生活正是基金会的工作宗旨和目的。从还是基金会的暑期实习生开始到现在,我就主要参与公共健康和政策倡导领域的工作。疾病不仅是不平等的症状,也是不平等的原因,而公共健康就是推进平等的动力。疫苗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正是不二法门。在国内宫颈癌位列15-44岁女性常见恶性癌症的第二名(仅次于乳腺癌),每年十几万新发病例,数万女性因罹患宫颈癌死亡,而HPV疫苗恰恰是能够大大降低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的解决方案,为女性的求学、职业发展及其家庭提供健康保护。单纯依赖市场不足以解决问题,昂贵的接种费用(以HPV9价疫苗为例,三剂接种需四千元左右)、漫长的等待时间(疫苗接种往往要预约排队几个月之久)、甚至是对疫苗本身的闻所未闻(许多人从未听说过可以预防癌症的HPV疫苗),都导致了女性群体在获得疫苗方面的不平等,而宫颈癌这一女性特有的健康问题,也可在更大范围导致男女不平等。给9-15岁女性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最佳公共卫生措施,而要使全国9-15岁女性普遍接种到疫苗,该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就是我们小时候要打的各种疫苗)是唯一可行的路。支持国产疫苗的研发和上市,推动疾病负担和循证医学研究,再到推广疫苗接种的相关科普,一方面保护女性的健康,另一方面也为女性的未来发展和其家庭保驾护航。去年鄂尔多斯和厦门分别将HPV疫苗纳入地区免疫规划中(十多岁的女孩们可免费接种),这其实是送给贫困家庭少女们的最好礼物。



图丨与暑期实习同事的合影


2020年蔓延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公共健康成为热门话题。在疫情爆发后我作为北京办公室应急工作组的一员参与了疫情应对、医疗产品研发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相关工作,并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的弱势群体。除了病毒带来的健康威胁之外,相伴而来的经济灾难、贫富差距拉大等次生灾难也让不平等的问题更加棘手。如一位前辈所说,公共健康从不是单纯的医学命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医学、生物科技之外,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学乃至传播学等都对公共决策至关重要,需要更多的思考。除了对公共健康领域的热忱之外,我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跨学科背景与工作经验更好地帮助公共健康领域的投资和决策,寻找社会创新的更多可能性。


同样的思考也让我在疫情期间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了“光援计划”,让疫情期间没有电子设备的贫困学生可以有机会上网课,赶上教育进度。即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世界也没有变平。数字鸿沟因疫情变为数字深渊,一大批缺席的人失去了声音从而失去了存在的痕迹,性别平等也在不断拉大。当生存问题解决,教育就成为了推动发展的必经之路。除了解决疫情期间缺少上网课设备的燃眉之急外,我们所做的更关注于解决教育中固有的受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不平等现象,通过倡导二手设备捐赠和匹配相关网络资源提供接受教育以及优质教育的机会。



图丨光援计划的宣传海报


我一直很喜欢基金会去年GoalKeepers报告结尾的话,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该是一场赌博……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机会。等那一天到来时,一个人的未来将不再由随机因素来决定,比如说你出生在哪里或者有多少X染色体。事实上,任何人的未来都不该被预设,它将完全取决于你的梦想和努力。”


思考不平等的本质和解决路径,即使现在还没有找到最后的答案,但是通过努力,我们能够朝着一个更美好而平等的世界逐步靠近。而我希望自己也是这些努力的一部分。



个人简介

左婉,清华大学外文系本科毕业生,现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战略规划及管理顾问,疫情期间参与新冠疫情紧急应对工作组工作,曾任盖茨基金会健康创新及协作组初级顾问,公益项目“光援计划”联合创始人。


更多精彩


王晓亚:从校园学生记者到江苏卫视主持人

蔡达理:而见过了这一切之后,我还是想当一名工程师

范梓腾:在社工与科研的平衡中思索前行

石添硕:从对冲基金到哈佛读博,疫情之下坚守学术初心

马积良:从程序员到中学老师,只要你敢,路总能走出来

蔡泽州:留美两年,回到清华读博士

陈一麟:我在一线报道中成长

徐梦周:园子里普通人的考研那点事

税晓霖:离京六年后,我在魔都开了家儿童游戏治疗室

邓   诚:在在线教育行业的这八年

蔡   崴:我在纺织制造业的第十年

林三春:踏上星辰大海之征途

陆昕清:我在非洲做农业

胡维逊:从坦桑尼亚支教到联合国YPP,我将一直勇敢发声

修新羽:文艺青年成长史

姚   颂:创业的背后是我的大学

吴丹妮:记录历史瞬间 走向未知远方

李亚东:非洲三年,我采访过的那些故事

陈诗慧:高跟鞋印下的是感叹号,泥球鞋印下的是省略号

王文超:我渴望触碰云端

张佳敏:挑战学术话语权

宋云天:愿为萤火,发一点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华职业辅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