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CC2023 | 何奔团队:经皮缘对缘修复技术治疗三尖瓣反流——TRILUMINATE Pivotal研究解读

范怡婷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研究背景

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大量三尖瓣反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前针对三尖瓣反流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利尿剂;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通常较高。关于右心系统的瓣膜的临床数据十分有限,目前我们对三尖瓣的认知大部分都从左心瓣膜的认识上推断而来。经皮缘对缘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三尖瓣反流的微创技术,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未经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所证实。

研究过程

TRILUMINATE Pivota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目的是评价经皮缘对缘修复系统TriClipTM在治疗三尖瓣反流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共纳入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80余家中心,以1:1随机入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经皮缘对缘修复TEER组)或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图1)。主要纳入标准为 1)有症状的重度三尖瓣反流;2)药物和/或器械治疗心衰稳定30天以上;3)外科手术中高危。主要排除标准为 1)其他瓣膜需要介入治疗;2)严重肺动脉高压;3)左心射血分数小于20%;4)解剖结构不适合TriClipTM系统。主要复合终点包括全因死亡或行三尖瓣外科手术;因心力衰竭住院;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 (KCCQ) 测量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改善定义为1年随访时KCCQ评分(范围为0至100,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至少增加15分。次要终点包括:1)30天内没有发生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原因死亡、新发肾功能衰竭、接受手术治疗的心内膜炎、与TriClipTM操作系统相关不良事件而需行非择期心血管手术)(仅试验组);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随访时KCCQ评分变化;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30天随访时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降低程度及KCCQ评分变化;4)试验组和对照组1年随访时的6分钟步行距离。

图1 研究入选工作流程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入组350名患者,每组175人。患者平均年龄为78岁,其中54.9%为女性(图2)。主要终点的结果有利于TEER组(胜率1.48;95%置信区间1.06-2.13;P=0.02)(图3)。死亡或三尖瓣手术的发生率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发生率在各组之间似乎没有差异(图4)。KCCQ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对照组提高了0.6±1.8分,而TEER组提高了12.3±1.8分(P<0.001)(图5)。30天随访,TEER组中87.0%的患者和对照组中4.8%患者的三尖瓣反流在中度以下(图6)。TEER手术是安全的(图7);30天随访时,接受TEER术的患者中,98.3%的患者没有发生重大不良事件(图8)。

图2 患者基本临床信息

图3 两组的主要复合终点

图4 两组的分层主要终点,包括外科手术率和因心衰再住院率

图5 随访1年时,两组KCCQ评分的变化情况

图6 两组在随访期间三尖瓣反流减少的程度

图7 TEER组的手术安全性

图8 两组的次要终点

研究结论

TEER术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能降低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何奔教授研究解读

这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说明TEER技术治疗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安全的;在大多数接受该手术的患者中,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在1年随访时降至中度以下。本项研究结果似乎优于之前的非随机注册研究。这种差异可能与介入及超声医生的经验、术中图像的优化和器械设计相关。TEER术后残余三尖瓣反流在1年随访时比较稳定,未有明显增加。

三尖瓣反流的减少能改善TEER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年随访时TEER组KCCQ评分平均增加约12分,而对照组仅增加1分左右。TEER组KCCQ评分提高大于15分的患者人数几乎是对照组的两倍。这项结果远远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1年随访时死亡率或心力衰竭住院率未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虽然这两项结果低于设计初期的预期值。可能的原因是入组患者合并症较多,而三尖瓣反流可能由许多不同的潜在病症引起,单纯使用TEER减少反流可能无法解决引起瓣膜病的根本原因。另外,延长随访时间可能会观察到差异性。另外可能的原因是,该项研究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进行,虽然研究者对主要终点进行了Covid-19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分析的结果相似,但疫情仍可能对临床结果存在影响。最后,研究是根据临床和三尖瓣解剖学标准进行患者纳入,因此,该结果并不适用于真实世界所有类型的三尖瓣反流患者。

然而,该研究仍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它为重度症状性三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除药物和手术之外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手术创伤小、术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简介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二级教授,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全国常委,结构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在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难度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预防房颤脑卒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皮二尖瓣修复手术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经历各类心导管手术超过2万例。研究兴趣围绕冠心病急性事件链的防治,从易损斑块到心肌再灌注损伤,从基础到临床多环节。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总影响因子500多分,论文H指数36。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ESC),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协会左心耳封堵学组组长。曾获“上海市十佳医生”,“中国十大口碑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范怡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向上滑动阅览

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联合培养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心脏影像亚专科执行主任。

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及研究,主要特长及研究方向是结构性心脏病、三维超声影像、三维打印和人工智能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

博士期间所在的研究团队是亚洲首个将三维打印技术应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团队。研究成果曾获得第四届亚太超声年会青年学者奖第一名及欧洲心血管影像年会最佳摘要,发表相关论文6篇,最高影响因子10分,并成功申请专利一项。多次以培训讲师的身份参与由香港中文大学和亚太超声心动图协会联合举办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超声工作坊授课。

迄今为止,已于国际性同行评审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分,并担任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结构性心脏病专栏的审稿专家。





向上滑动阅览

往期推荐




ACC2023丨李妍团队:脉冲场射频消融(PFA)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PULSED AF Pivotal研究解读




ACC2023|马为团队:探究HCM患者合理生活和运动方式—LIVE HCM研究解读




ACC2023|李妍团队:TEER治疗DMR—STS/ACC TVT注册研究解读 不积跬步难至千里,唯求至精方得始终




ACC2023|张英:评估Baxdrostat在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HALO试验解读




ACC2023|李为民团队:口服PCSK9抑制剂MK-0616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分析




ACC2023 | 何奔团队:心肌存活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功能恢复对临床结果的影响——REVIVD-BCIS2研究解读




ACC2023|马为团队:初步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预防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STOP CA试验解读




ACC2023|李为民团队:心衰的心肌缺血和存活成像--缺血性心衰试验中的其他影像模态




ACC2023 | 何奔团队:冠心病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引导的用药方案与高强度他汀治疗的比较




ACC2023|马为团队:醛固酮合酶抑制剂Baxdrostat对未控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仍待探索—HALO试验解读

ACC2023|吹响向三尖瓣介入冲锋的号角:TRILUMINATE研究解读

ACC2023|重磅研究日程公布!5个LBCT专场、3个FCR专场,您最关注哪些研究?






· END ·


版权及免责声明:

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医学专家学术传播、为医者发声的媒体平台,所有经“严道医声网”微信公众号、APP及网站发布的文章,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

1.严道医声网保留对内容进行技术性加工处理/删除的权利;

2.对转载、分享的内容,严道医声网会注明作者及来源;

3.所发布文章不代表严道医声网的立场/观点,如内容有误,欢迎指正;
4.针对无法确认出处的内容,若涉及版权、争议问题,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及时联系我们,给出内容所在网址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我们通过核实后会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
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并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获取更多资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 “严道医声APP”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严道医声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