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 陈寿灿提供
■ 内容指导 |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阳明先生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四民异业而同道。
陈寿灿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来到天堂杭州工作。从此,他以哲学的方式观察与认识世界,同时他也以镜像的方式表达其思维与认知。摄影既是他认知与表达的工具,亦是他认知与表达的方式。他以专题摄影的诉说方式来解读哲学与文化,同时是以中国传统哲学的审美理念体现于摄影之中,以意象作为中华美学的特色贯串于摄影创作之中。他以摄影打通感性与理性、自然与逻辑、伦理与美学的边界。陈寿灿在哲理、伦理、法理的研究与教学中,融入了镜像的应用。他的著作《畲族伦理的镜像与史话》,被评价为是以镜像人类学方法研究民族伦理代表;他主讲的《专题摄影的文化呈现》,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也是同内首门入选的摄影类课程。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住在西溪边上,他数以百数闯入西溪,以成千上万的图片粹炼也承载着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他认为,西湖让杭州美誉为人间天堂,西溪则将杭州带入人间天籁。他与西溪相知、相识,沧海桑田间,那青春时埋下的西溪情结在岁月沉淀中显得愈发深邃。自2007年《天籁西溪》第一版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再到2018年《天籁西溪》第二版的问世,他始终关注着西溪的新变与发展,并将西溪的嬗变更著于书中,用其独特的思想和领悟,诠释着西溪的自然、历史与人文,感受西溪天籁之境。生态西溪:自在与自然的和谐
陈寿灿摄取的生态西溪镜像,是自在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之境。
自在自然的西溪,是原生态的,是生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人化自然的西溪不断进入人的活动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西溪的美是自然之美,也是意境之美。看到西溪,就能想起中国画的笔墨和空白: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的笔;黑、浓、淡、干、湿之墨,虚实之间活画出的是自然灵动的气韵,留给人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印象,一种精神,一种无限的想象空间……那柔情缠绕的水,如恋爱中女子的柔肠,与大地缠绕,与房屋辉映,与天色交融,掬一捧浮萍,点一株睡莲,揉碎鸟儿的倒影,余霞散绮,澄江如练。那苍翠盛繁的树,或疏淡如烟,随风塑性,在深秋的霞晕中与西风与夕阳与远山调情;或铺洒如盖,曲曲盘盘,在暮春之夜里将爱浓到纵深,释放着无穷生命的鲜活。无论是“秋雪水韵”、“碧溪叠翠”,还是“蒹葭吐絮”、“秦亭山色”等等,皆体现出亘古如初,天荒地老的安谧与恬淡。
如果将西湖比宋词;钱塘江比唐诗;西溪则是还来不及修饰语言和情感的《诗经》:蒙昧、混沌又杂乱,杂乱中暗含着生命的秩序和神圣的清晰,或幽怨或热烈都率真直白,简单明了,如孩童般心无尘滓 。
陈寿灿拍摄的历史西溪,是规律与目的所共通的和合之境。历史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审美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
自新石器时代始,西溪便有了人类活动。唐宋时期,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使得西溪开始渐渐由天然的原生湿地转化为次生湿地。陈寿灿用变幻的光影向我们讲述西溪的历史烟尘。他镜头下的景致,总关相聚与离别,再小的桥,都通向远方;满怀希望和守望,希望远行,守望归来。穿越千年的物是人非,凄美有了沧桑和厚度,冰冷的青石镌刻的是不灭的记忆,记忆历史的烟云;是见证,见证人间的悲欢。那滚滚红尘中的一抹石青,仿若有了鲜活的生命,在一刹那感动人们麻木的心,让心灵湿润起来,感受到痛,感受到温情,感受到活着。也是这份沧桑,使人思接千古,叹“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同时,与自然和人生达成和解,赢得生命的高度。
天籁西溪(2022年)
陈寿灿镜头下的人文西溪,是诗意与栖居相融合的和美之境。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人生状态不是在虚无的来世,而就在他的栖居之所,就在生活的大地之上。西溪是诗意与栖居的结合,诗意就体现在栖居之中,栖居的土地充满着诗意。作为人文学者,陈寿灿更为注重的是美所承载的那份深厚的精神内涵。捕鱼、归樵、浇禾、担水、剪菜、庆节、念佛,这是西溪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简单而丰富,无忧而无惧,像是在弹奏一曲生活的歌谣。西溪是人间:渔者牧者耕者濯者,忙忙碌碌的小小的人的身影,于是有了房子,有了鸡犬,有了舟辑,有了千年的炊烟,有了古老的风俗……有了温暖灵动的人间气息;在一缕炊烟里,一篮净菜里,一声孩子的哭泣和喧闹里……西溪有了活泼跳跃的生命和历史。有了庵堂庙宇,文人墨迹,有了世俗生活中的融入和逃离,西溪便是别样的西溪。陈寿灿始终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不能让岁月的尘埃淹没西溪的身影。在这个充满变迁的时代,记录下西溪这方静默的风景,于他而言,这亦是一种使命,也即通过镜头定格下西溪的岁月故事。他希望西溪且留下的同时,将他所理解的美之意象留给杭州、留给世界。天籁不喧,大爱无声。他用那静默无言的镜头与清新如诉的文字,呈现天籁西溪的意象之美。美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永恒诉求,是无数的个体领略到的无数的偶然和瞬间。西溪,是指向天籁的意象之境。
天籁西溪(2006年)
天籁西溪(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