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小泽征尔携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发生了什么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编者按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已经整整40年。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潮·涌”和“40载·40歌”系列报道,以此庆祝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这40年,也借此回望新中国音乐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革大发展。
“潮·涌”甄选出40年间的“十大古典音乐事件”,每周推两篇,共十篇;既有历史事件的回放,也有专家点评。
“40载·40歌”以评说每年最具现象级和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带大家在岁月长河中重温那些曾经荡漾在耳畔、家喻户晓的旋律;将连续推出40篇。
40年里,我们都曾是事件的参与者或旁观者。今天,就请和我们一起踏上寻访音乐的旅程,走进音乐的故事。
文 | 卜大炜 包原铱
历史或许注定了小泽征尔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1979年1月,当邓小平访问美国华盛顿时,中美建交刚刚1个月。小泽征尔正因感冒躺在波士顿的家中,他从电视上听到邓小平跟卡特说,要加强中美文化交流,中国将派京剧团赴美国演出,也欢迎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身为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小泽征尔兴奋异常,出生在沈阳的他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促成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是其一直以来的梦想。
成行
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的节目单
1978年12月16日,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后,双方即确定1979年3月15日至19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上海和北京的演出行程。波士顿交响乐团也因此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支来华的外国乐团。在为期一周的巡演中,波士顿交响乐团在上海和北京共举办了4场音乐会。除音乐会前的公开排练,他们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大师班。
197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读大一的张国勇对“小泽征尔”这个名字还没有概念。附中期间从未有机会聆听和演奏外国音乐的他,直到上大学不久才逐渐接触外国作品。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名号他是听过的,“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啊,所以得知他们要来上海的时候,学校里一下子就‘炸’开了。”如今已是中国中生代指挥代表之一的张国勇回忆,那场音乐会的票非常紧俏,很多老师和文艺工作者都未必有票,更何况是一名普通学生。“我记得我的票是从一个老师手上死缠烂打‘磨’来的。”这场在市府礼堂举行的音乐会,虽然受到了硬件上的诸多限制,却点燃了大家心中深埋了10年的渴望,“就像在沙漠里发现泉眼一般”。
就在3月15日的音乐会前,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全体演奏员在小泽征尔的带领下来到上海音乐学院,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学术交流活动。在指挥专业的教室内,张国勇与身边同学一起安静而又兴奋地等待着小泽征尔的到来。小泽征尔如舞蹈般的指挥动作,让向来接受严谨风格熏陶的中国学生目瞪口呆,也让张国勇有了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原来一个东方人也能在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担任总监,也可以把西方音乐掌握得这么好。音乐不分国界和种族,只要有实力,你就能够站上世界的舞台。
现场
1979年3月,小泽征尔(中)率波士顿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在首都体育馆进行联合演出。
卜大炜当时是中央歌剧院的一名演奏员,在他的记忆里,3月17日,首都体育馆的那场演出堪称全国古典音乐工作者的大聚会: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许多人甚至抱着总谱来看排练和演出。
首体第一场音乐会以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开始。由于不断有迟到的观众入场,整个曲子场子里就没有静下来,小泽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对此并不计较,埋头演奏。曲目中还有吴祖强等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对于这样一部不熟悉的大型作品,美国音乐家能迅速掌握并合作得滴水不漏,令中国同行赞叹不已。在首体的第二场音乐会,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约瑟夫·西尔沃斯坦从容地独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完美无暇。下半场,中央乐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同台演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演出中,小泽肢体语言丰富的指挥动作令音乐非常感人,每一曲都受到观众的热烈鼓掌,这时兴奋的小泽便会像获胜的运动员一样跑到观众席前招手致意。加演曲目有《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其中的板胡独奏由大提琴第一谱台的Martin Hoherman担任,老先生滑音、抹弦都用上了,一招一式学得惟妙惟肖。他很会调动现场气氛,在排练和演出中,拉完了独奏都会掏出一块大白手帕来擦额头上的汗,观众见状更是掌声大作。加演曲目还有《星条旗永不落》,波士顿的同行们演奏起来手舞足蹈,低音提琴手们扇动着双臂。最后一个音符刚落下,两个乐团的乐手比划着干杯的动作,相约在晚宴上一起喝上一杯,小泽征尔在掌声雷动中绕场一周向观众挥手。此后,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红塔礼堂还举行了另一场音乐会。在那里,小泽回归更为传统的指挥风格,在演奏中极为投入。核心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音乐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全曲一气呵成。第三乐章的高潮处,低音大号用“花舌”吹奏,处理得不同凡响。
善意
访华演出结束,人们簇拥在机场为波士顿交响乐团和小泽征尔送行。
国门初开的1979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还有着巨大隔阂,但热情却让他们彼此走近。在首体地下篮球馆举办交流活动时,热情的美国乐手不但悉心讲解,还把带来的大量乐谱、乐器零件和琴弦送给中央乐团的各声部长,这些当时在国内是很珍贵难觅的。
“巨大的热情”也是波士顿交响乐团副低音提琴手拉瑞对中国的感受,“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欢迎我们。当时我们很难用语言沟通,但只要我演示了动作,我们就能彼此理解。说音乐是国际语言也许有点老掉牙,但作为演奏员我们的确有自己的语言。”
波士顿交响乐团与上海交响乐团老乐手35年后再聚首。
1979年在北京市卫生局工作的王二民,通过单位开的介绍信排队买到了首体演出的团体票。作为一个热衷于西方音乐的门外汉,他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几乎看遍了到访北京的外国乐团演出。而那一次,他第一次听到《草原英雄小姐妹》。“在那之前我只爱听古典音乐,对民族音乐一点都不了解。但自那之后,我一直都很爱这首琵琶曲。”
如今,世界知名乐团到中国商演已司空见惯。不过,张国勇由衷感叹,如当年那般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的中国学生和释放无限善意的外国演奏者再难一见,那是积蓄太久之后感情的集中爆发。
观 潮
交响乐艺术的交流是人与人的交流
文 | 卜大炜
交响乐传入中国已逾百年,由于是外来艺术形式,因此,无论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都需要与外界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和创作队伍,但来访的交响乐团(包括歌剧院)仅限于来自苏联、蒙古和东欧等社会主义阵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前期,伦敦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打开了中国与西方交响乐团交流的另一扇大门。
尽管已有上述三个乐团来访在先,但改革开放伊始,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到访在交响乐领域交流的深度和影响力,在中外音乐交流史上是非常重要的篇章。来自中美两个文化背景的交响乐团不仅并肩坐在一起演奏经典交响乐曲目,更有了两国演奏员、指挥家的密切接触。乐手们技艺切磋、互赠乐器;中央乐团指挥韩中杰还在家中接待小泽征尔,包饺子、留宿彻夜长谈,这些都成为美谈佳话。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艺术水准与中国方面相比自然毋庸赘言,但他们没有以师长自居,也没有西方文化至上的态度。我们从他们的演奏中得到了深深的启迪,无论是小泽征尔的指挥方式,还是乐团首席约瑟夫·西尔沃斯坦的独奏境界,以及乐团的合奏意识,都为我们的乐手树立了艺术参照。还有值得指出的是,小泽征尔对于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态度。对比其后来华的卡拉扬,小泽征尔以援助者的身姿出现,而非卡拉扬那样的教化者态度。例如卡拉扬对迟到的中国观众面露愠色,而小泽征尔抱着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我想,这和他在中国出生并度过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其后数年间,小泽征尔为中国人民带来许多难以忘怀的音乐,人们对他越来越熟悉了,也理解他当年在首体的那些“亢奋”举动,其实是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小泽征尔是最热爱中国人民、最理解中国人情感世界的世界级指挥家。
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来华,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交响乐艺术,更清晰地了解到西方交响乐的演奏理念。他们的音乐会和访问活动开启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更为开放的中外音乐交流新时代,并在中国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其意义超越了音乐领域。音乐的交流最终是归于人与人的交流,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访华之所以成为真情之旅,常被人谈起,也正在于此。
- THE END -
推荐阅读
他摘得多个国际重量级声乐比赛金奖,他的歌声值得一品再品 | 人物
想混毕业?门都没有!中国音乐学院这个系的期末考试开启hard模式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直接发送“订阅报纸”到后台。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