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这首“黄色歌曲”掀起了怎样的狂澜 | 40载·40歌
1978至2018,是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中国音乐飞速发展的40年。解放的思想与开放的市场环境,都融入到了音符和节拍中,音乐把时代脉动和人们的思想共同记录。人们愈发活跃的精神需求,催生了一批批多元的音乐作品,这些旋律从收音机到大荧幕,从春晚舞台到广场上的群众文化,声音介质也从磁带到CD再到如今的数字格式……一切都在变化,精彩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从未改变。
当歌声再次响起,人们仍会不约而同,伴随节拍,细数岁月。这些流淌于岁月长河的旋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更迭而光环褪却,40年间,音符宛如时空隧道,联结着时代、联结着你我。本报遴选出改革开放40年间,每年最具代表性和现象级的一首歌曲,邀请乐评人、媒体人与大家共同探讨、重温。这些歌曲,有的成为时代经典,流传至今声声不息;有的成为那个时代的鲜明话题,为时代打上个性的烙印;有的颇具争议,引发音乐界甚至社会普遍范围内的文化大讨论……自今日开始,本报将推出“40载·40歌”系列报道,共40篇。我们将与大家在岁月的长河中重温那些曾经荡漾在耳畔、家喻户晓的旋律。
文 | 梁茂春
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歌星邓丽君出版了新专辑《甜蜜蜜》,其主打歌曲《甜蜜蜜》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在1979年香港“金唱片颁奖礼”上,《甜蜜蜜》唱片专辑荣获“白金唱片奖”。这首《甜蜜蜜》和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在水一方》等歌曲,在港台和东南亚广为传唱,也很快偷偷地被引进了大陆,开始在大陆以“地下”的方式迅速转录、传播。
《甜蜜蜜》最初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电影不久就被淡忘,但是主题曲却流传下来。《甜蜜蜜》的歌词是台湾大词人庄奴(1921-2016)写的,词句极其通俗化和口语化:“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有情人甜蜜的一笑,给对方送来无限美好的梦幻和联想,歌曲生动地表现了有情人在天缘相遇时的美妙感觉。那份灵魂触动,那种美妙神奇,那层生疏熟悉,全部的情感都是纯洁无瑕的。歌词只写了这“一点点”内容,却深深地唱进了人们的心里,引起广泛、长远的共鸣。
现在我们仍弄不清楚《甜蜜蜜》的曲调来自何处。流传的歌谱上大部分是写着“佚名曲”,即不知道作曲者是谁。也有歌谱上写着“印尼民谣”,更有少量歌谱上署着“汤尼曲”。但是“印尼民谣”和“汤尼曲”这两种说法都不太可信。它似乎不可能是“印尼民谣”,因为它太中国了,典型而标准的中国民歌风格。它的起始句和辽宁民歌《月芽五更》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后面的衍展又不相同。
它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也完全符合“正反合”的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原则。台湾流行音乐作曲家汤尼为邓丽君谱写的歌曲很多很多,如《小城故事》《原乡人》《月亮代表我的心》《月朦胧,鸟朦胧》《娜鲁湾情歌》《人约黄昏后》等等,都是在华人世界广为人知的歌曲。但是在汤尼的作品目录中,却不见《甜蜜蜜》这一首。《甜蜜蜜》曲调的来源,尚是一个未解之谜。
邓丽君演唱《甜蜜蜜》
《甜蜜蜜》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华人向往和渴望美好甜蜜生活的愿望。因此它能够迅速在世界华人圈流行和流传。而这个时间点,正是大陆结束十年“文革”和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十年“文革”中,爱情题材的歌曲在中国是完全被禁唱的,中外优秀的爱情歌曲都不能幸免,全部被当作“黄色歌曲”看待,一律遭到禁锢。十年中不能唱任何的爱情歌曲,这在中外音乐史上都是从来未发生过的事情。而健康、优美的爱情歌曲,却是音乐史上的永恒题材。当十多年不能唱爱情歌曲的中国青年,一下子从“地下”渠道接触到了邓丽君的歌曲之后,他们的音乐“饥渴感”就立即爆发出来了,年轻人于是对邓丽君的歌曲趋之若鹜。穿着喇叭裤的青年人,手提一台盒式录音机招摇过市,录音机里播放着盗版的《甜蜜蜜》等邓丽君的歌曲,成为街头的时髦一景。
这种现象大大惊动了当时音乐界领导层,有人惊呼“黄色音乐沉渣泛起了!”“‘黄祸’(指黄色歌曲)又来了!”有人说“音乐界是‘邓丽君专政’了”。形势紧急,似乎又要来一次“扫黄运动”。
中国音乐界的再一次“扫黄运动”并没有开展起来,而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国内音乐界出现了一次声势浩大的通俗音乐大潮,形成了通俗歌曲的一个繁荣期。70年代末正是大陆通俗歌曲创作起步的阶段。邓丽君等歌星的“港台时代曲”带来的深刻影响明显可见。闭关锁国的封建国策被粉碎之后,人们摆脱了束缚多年的精神枷锁,在音乐中开始了对新的精神生活和新的审美观念的追求。大陆的作曲家们开始借鉴流行音乐这一体裁来谱写自己的通俗歌曲,于是相继产生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妹妹找哥泪花流》《太阳岛上》《美丽的心灵》等广为流传的通俗歌曲。
这些作品都可以用“抒情歌曲”来概括之,但是,它们确实具有了流行歌曲的某些原素和品格。为了避免“流行歌曲”这个带着历史贬意的名称,于是想出了“通俗歌曲”这个中性的、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新名词。
沈小岑在1984央视春晚上演唱《请到天涯海角来》
上世纪80年代初,通俗音乐创作进一步走向繁荣,大陆歌坛又涌现了《军港之夜》《牡丹之歌》《牧羊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小草》等一批具有新颖特点的通俗歌曲,并出现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相交融的新特点。直到1986年之后,大陆歌坛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一批带有西北陕甘地区音乐特色的流行歌曲如《一无所有》《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相继产生,使我们的流行歌曲中带有了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和社会反思特点,从思想上、艺术上将大陆的流行歌曲创作带入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阶段。
邓丽君等人的港台时代曲曾经对大陆的音乐生活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迫使或启发了大陆作曲家借鉴流行歌曲特点来谱写属于自己的通俗歌曲,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和艺术音乐、传统音乐一起发展壮大,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应该是新时期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明显的变化。艺术音乐、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中间的沟壑应该打通,它们之间应该做到相补有无、相互增益。
回到邓丽君和她的《甜蜜蜜》等流行歌曲这个话题上来。《甜蜜蜜》这首歌欢快而流畅,代表着邓丽君演唱的基本风格。她的歌声极其纯朴自然。听她唱歌,犹如听邻家女孩在歌唱,丝毫没有情感上的距离。矫揉造作是流行歌曲的大敌,邓丽君的歌声基本上是远离矫揉造作的,虽然她在流行音乐圈内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和感染。邓丽君的歌曲中也有孤独的痛苦,有深沉的忧伤,如《千言万语》《在水一方》《无语问苍天》等。这些歌曲也是邓丽君最受欢迎的作品,孤独和忧伤的情绪深深地触动了听众的内心深处,拨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弦。静寂孤清,无处话凄凉,这难道不是一种台湾音乐的时代声音吗?
邓丽君的歌声是俗中之大雅,通俗而不流气。唱出真情,唱出生命,唱出老百姓的情感,尤其是唱出底层百姓的心声,这是邓丽君的朴素追求。
希望音乐史研究能够关注邓丽君的歌曲,研究邓丽君的歌声,同时更要关注群众总体的流行音乐生活。
《祝酒歌》
演唱:李光曦
作词:韩伟
作曲:施光南
《绒花》 演唱:李谷一 作词:刘国富作曲:田农、王酩
《妹妹找哥泪花流》
演唱:李谷一
作词:凯传
作曲:王酩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演唱:于淑珍
作词:吕远
作曲:唐诃、秦志钰
《泉水叮咚响》
演唱:卞小贞
作词:马金星
作曲:吕远
《小城故事》
演唱:邓丽君
作词:庄奴
作曲:翁清溪
《蜗牛与黄鹂鸟》
演唱:银霞
作词:陈弘文
作曲:左宏元
- THE END -
推荐阅读
想混毕业?门都没有!中国音乐学院这个系的期末考试开启hard模式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