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神经契约No.13035|Eric专栏:神经契约支付、空间再生产&AR神经之城……

Eric 阅录评 2020-09-11


前情

空白合同1号《神经契约》17人签署神经契约

契约No.13016  契约No.13017  契约No.13018

契约No.13019  契约No.13020  契约No.13021

契约No.13022  契约No.13023  契约No.13024

神经交易公告牌第一期  契约No.13028

契约No.13030  契约No.13031  契约No.13032

契约No.13034&杭州圆桌论坛


神经契约

序号

13035


傅诺什与阅录屏签署神经契约

今日发布神经契约

No.13035:傅诺什&阅录屏


&


Eric专栏6:《 神经契约支付条款 》

Eric专栏7:《“空间的再生产”与“随机的可能性”》

Eric专栏8:《后续行动:展览呈现、Augmented Reality“神经之城”与“门徒计划” 》


鹿小姐按:Eric授权阅录评公号转载他撰写的完整版《神经契约与赛博空间大冒险》。今日,我们发出专栏6&7&8








Eric专栏






专栏A缘起掠影

文章a.缘起:开源城市2016(点击可阅读)

文章b.思考:让思想介入变革(点击可阅读)

文章c.新人格定义:wild studio(点击可阅读)

 

专栏B赛博出格行动

文章a.从A4纸到关于“格”的思考(点击可阅读)

文章b.关于“出格行动”(点击可阅读)

文章c.关于“支付”

 

专栏C开源协作

文章a.“空间的再生产”与“随机的可能性”

文章b.后续行动:展览呈现、Augmented Reality“神经之城”与“门徒计划”






专栏B-文章c









神经契约

支付条款



点击:神经交易公告牌第一期


嗯,到了较真儿的时候了。


合同是否执行,是支付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共同结果。

我不清楚《神经契约》计划中关于“支付”的本意和游戏规则(说实话开始没太看明白),但就针对上述“执行计划”,摆一摆我的支付方式吧,如果“乙方”不满意,继续协商。

 

支付(提供资源支持)的范围,包括不限于以下方式:

 


※101具新鲜、年轻的“肉身容器”。


哈哈哈,简单说,就是19岁到24岁区间的学生啦!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忽悠人时说得“学生资源”。


做教练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严苛的挑选和培育“种子”,我在二十多所大学里,经过两年的耐心挑选,培养着这样一群“异类青年”:不为赚钱、不为玩儿新鲜,不为秀朋友圈,只为了学到真本事、修炼真功夫而默默努力修炼的青年人。


和社会上喧嚣暴腾的、由小生意人背后驱动、蓄水消费者的“高校社团”、“学生俱乐部”不同,更和政治力量驱动的“创业大学生”不同,我带的这群学生,不注册社团、不接近政治,不相信“大词儿”,不陷入消费享乐主义的泥沼。他们是“隐秘机动部队”的风格,是“火影忍者”里面的四人小分队,是“海贼王”里结伴出海冒险的战友,但在现实世界,却又隐匿藏形、查无此人。


过去两年,我个人的肉身淡出了京津两地的“活跃场面”;潜伏于幕后、精心培训青年人。但“场面上跳舞的剧情”,我们完全了解、掌握动态,因为观众席中莫名多出了一群不显眼的“新面孔”...


So,在本次行动中,核心参与者可以体验到这群“饥渴的成长中”的青年肉身的能量了。


举个例子:每个“101青年”,都掌握随时拉动至少50个普通青年、参与活动、付诸行动的能力——想象一下吧,先锋艺术、实验项目,需要的恐怕第一要素就是“人”吧!

 


※≮50+本地“市级社会团体”的社会资源对接、公益项目协作支持


嗯嗯,还是得益于教练角色,我在为本地各类社会团体(正式注册的完善的社会团体与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运营指导与技术培训,也由此,掌握一线的信息:不同领域内社会组织的需求、行为能力、影响范围、社会视角,和背后的价值逻辑。


社会团体,是一种“神奇”的社会力量,甚至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他们包括各类商会、协会、研究会、学会、促进会,和公益基金组织。而且,我的合作范围只针对“正式注册、十年以上发展历史,且年检符合市级优秀社会团体标准”的,有实力的社团,不再包含那种“民间的、自封的联盟啥啥的”(CDS之类的优秀民间专业人士组织除外)。


随便举几个对比性的例子:


浙江商会,和武术协会。前者是商会,规模、实力第一,由6000家浙江籍企业家组成,会员逾三万人。后者是体育运动协会,一个数据:会员5万人以上,涵盖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和武术有关”的门类。


食文化研究会,和酒业协会。哈哈哈,不用多说哈,前者包含几乎所有国家级、特级厨师,民间小吃掌门人;后者,就是你能想象到的“和酒有关”的资源宝藏了。


国学研究会和青年企业家联合会(青联),前者垄断了一堆老教授、学阀、研究专家(有点儿无聊),包括各种信众万千的“国学大师”、和尚老道啥啥的;后者是一群“心气儿旺盛、力比多过剩”的青年生意人,嗯,力比多过剩,总是好事情。


诸如此类吧。也包括很多致力于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慈善、公益类专业机构。


我挑选了五十多家,可能与本次计划有高度关联,或有合作可能性的社团,等待思想者与艺术家们的点燃(如果乙方用得上的话)。

 


※简单一点儿,活动发生期间,乙方团队,和乙方邀请的艺术家、思想家、设计师...来天津的所有招待费用(例如“七七势变”行动中,每周末组团来天津的“TwoDay”行动,美食、住宿,市内交通,茶歇招待),一律由我方承担。

 


※三类建筑街区、物理空间的“特许使用权”:这个不用解释,反正就是我们搞定计划内的“场地使用”这个事儿,无论需要多大成本、代价,总之我来搞定。

 


※计划内所涉及的装置、装饰品、广告等制作成本,以及展览展示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都由我方负责提供。计划外的,比如其它艺术家想在本地完成的艺术创作或行为,可根据具体计划协商,我方积极提供资源支持,并对“神作”提供直接的制作成本支持。



※最后一个(我能想到的)支付形式:城市赛博空间进入秘钥





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精神世界是不可限制的。甚至,连揣测都是一种冒犯和冒傻气。


所以,我提供最后一种“支付”形式:就是无论乙方还是其它参与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只要你们提出“对表现你们的意图有用”,需要任何一种特殊的场景、进入任何一个物理空间,对接任何一位肉身载体...我们都会全力以赴、不择手段的去帮你达成所愿。


举个例子:

也许,你想“在监狱的牢房里,和一群护士、社工、coser,一起举办一场豪华的法式宫廷盛宴”,用以表达你对某种社会现象意境的引喻...


也许,你想“在地下金库里举办一次关于空间爆炸的实验”...


也许,你想邀请一群艺术家,举办一场马球赛、或登上真实的大舞台、扮成各种历史人物,来一场京剧艺术“群英会”(或者在庆王府来一场“牡丹亭”),顺便发布post-life伦理预言”...


或者,你想简单的登录市政大厅、法院庭审大厅,器官移植的手术室现场,举办个人思想发布或任何恐怖的行为艺术...


Fine,随你,你提出要求,我去帮你达成所愿。

 

嗯,这不是talk big ,除了真实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以外,我会竭尽所能支持你达成任何计划。思想层面的犯罪意向的模拟,也是完全可以的(用不着真的杀人啥的就行,因为处理尸体太麻烦,尽管医学院的学生和器官移植中心都强烈需要新的尸体)。

 

这也就是我最大诚意的表达:为了新思想和新文化的落地,竭尽所能、义无反顾。

 

希望以上的支付能力,可以支持契约的执行。








专栏C-文章a







“空间的再生产”

与“随机的可能性”


对于“思想界”之外的人,一般能够理解的,不是“定义”和“概念”,而已与其“已知经验”相关的,例子或方案。这种认知障碍或者说认知能力的差距,让我们在“开源协作”章节的本文编撰中,要翻转回到更“白话”的表达方式。


但“白话”也白不到哪儿去。

 

“开源协作”的白话表述,就是:


1、整个艺术创作和实践计划的过程,是可以被“公开”的;


2、除了参与的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由《神经契约》甲乙双方共同邀请之外,我们在执行阶段将设置“邀请执行委员会”机制,开放公开邀请制、推荐制和自荐制(资质审核),尽量增加高质量的事件参与者(作品创作者)的队伍人数、扩大创作力来源;


3、任一“艺术行为”和“行为艺术”,都欢迎更加多样性的参与者——例如,空间主人可以主动邀请艺术家到自己的领域展开艺术创作,并为此支付成本;学生可以申请参与到任一艺术事件现场,或创作过程当中,零距离感受艺术家的魅力,获得亲历亲知的启发。在执行阶段,我们会设立相对完善和高效率的“对接机制”,鼓励、和促进艺术元素与社会资源的多样性涌入。


4、相关艺术创作的知识产权,归属于该项目的发起者和核心创作者。但创作者本人可以决定其“知识产权开源的程度与方式”——例如联合创作权的开放,或产出物的分配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进一步把上述“原则”归类为两个“行为理解”范畴:

 


※“空间的再生产”


词语来自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但简单描述就是——任一物理空间(无论是一个居所,一个店铺,还是一栋建筑、一个建筑群落,甚至一个村落或城市),都需要(可以)借助“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等等有创造力的思想源头)的发挥、创想、行为、表达...来实现价值进化。


比如,一栋原本废弃的旧建筑物,使用价值已经衰落。但艺术家出现,在其间举办“游牧艺术展”,吸引艺术爱好者、研修者、批评者,和媒体角色的关注与参与;持续下去,这一建筑就增加了“艺术空间”,甚至“思想空间”的价值和功能性,甚至进化为最具个性的艺术馆、艺术家工作室。


商业机构比较容易理解这种“内容介入”带来的价值提升,但对于商业机构的对接将更加谨慎,以免陷入“商业绑架艺术思想”的泥沼。


总之,这样一种“价值提升模型”和“实践场景”当中,需要以下要素来杂交:


⑴物理空间的使用权(持有者)

⑵物理空间价值阐释(历史性的、艺术性的、独特性的解读者)

⑶艺术家、思想家、设计师的介入(新价值的创作者)

⑷创作素材与成本的提供(赞助者)

⑸参与创作过程的人(学生、助理或“群众演员”)

⑹观察、研究与迭代性评价或价值诠释(跨领域学者与研究者)

⑺媒体介入与新闻传播(媒体人或媒体属性者)

⑻可持续性与现实价值放大(赞助者,利益相关人或新的协作者)

 

如果凑齐了以上“八门”,八种要素,一次“空间再生产”行为才能够得到质量和现实价值层面的飞跃;没缺少一个要素,价值影响便减少几分...


因此,不难理解在这一范畴内的“开源协作”逻辑了吧?

我们需要凑齐这八类要素,来确保艺术创作的整个流程是完整且高质量的,从而达到“多方共赢”的理想成果。所以,欢迎拥有这“八类价值属性”的人,参与到协作当中,也鼓励每个参与者同样去寻找、推荐“其它属性”的拥有者。


集齐八种要素,每个空间都有机会实现价值层面的“八门遁甲”——价值升维,突破想象力。

 

 

※“随机的可能性”

 

艺术家们也是需要(欢迎)经历不确定性和意外性的刺激的。


对的,这是一群非常欢迎被激发的群体,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太多杰作,都是在“不可复制”的特殊机缘条件激发下所产生的“不可名状的神作”。


比如:

一次旅途中意外的艳遇;

一个城市历史建筑遗迹中翻到的旧相册;

一连串计划外的外出和跨界人物的遭遇;

一次触发灵性思维和跨时空感受的灵异体验... ...

 

So,和以往的“面对游戏消费者设置解密游戏”的套路不同,我们这次将围绕“艺术家们”,设置一种“诱导出现随机性、意外性创作灵感”的活动机制;活动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委员会将成立“意外触发设计小组”,对接各路本地资源持有者、招待者、赞助商,和思维活跃跳脱不凡的学生们,为确定来访的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们,设计开发各种“可能性”。

 

有奇思妙想的,请速来贡献你的才智吧!让我们本地的小伙伴们,一起群策群力,为即将到访的这群大神们,准备一场“难忘终生”的赛博冒险之旅!






专栏C-文章b









后续行动:

展览呈现等 


完整标题→后续行动:展览呈现、Augmented Reality“神经之城”与“门徒计划”

 


立冬发布。

冬至起航。

立春闭幕。

惊蛰复盘。

 

显然,对于拥有庞大信息量的“超体岳路平”,这种时间安排上的局限,还是“不过瘾”的。所以我们还将有更多的“后续行动”,也许并不需要“肉身的岳路平”更多出现,但超体化的岳路平将在这些行动中继续“纵横捭阖”。

 

赛博思想+神经之城


如果用“信息容器”来比喻的话,这个容器载体实在是太...可装入的信息实在是太...


对吧?


So,行动必然将继续。也许需要“降临到更多城市”吧。

 

在此先抛出三个我目前比较确定性要执行(并继续承担成本)的“后续行动”例子,抛砖引玉。

 

 

※展览呈现


这个环节没什么可多说的;反正就是要把各种行迹、影像,想方设法,展示呈现出来。嗯,就是会策办一系列视觉艺术展和多媒体展,持续,持续,至少持续几个月吧。


这个环节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也是一种“影响力延续性俄必需”吧。毕竟,网上信息世界的“新陈代谢”速度太快、频率太快,线下“普通人”的世界,还是需要更多、更久的“眼见为实”。


展览计划将结合若干所本地高校“视觉传达系”专业学院的实践项目,尽可能策办出移动展、和特展。在更多空间陈设展出,并激发青年艺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尽可能持续发挥后续“不可知”的作用。

 


※Augmented Reality“神经之城”

 

不好意思,这也是“结合教学目的”的一个简单动作。

把“神经之城”这次整体行动达成的各种成果,进行数据库化建模,并通过开发增强现实游戏软件,使其成为一个可供下载的、支持智能手机应用的“套件”——在任何真实世界场景之上,附着(空降)“神经之城”的场景、和游戏引导。


技术并不复杂。需要的是海量的信息数据,和更多的“游戏设定”。


开发过程将与三所高校的“AR实验室”计划融合,进行基础素材库建设与模型建设。最终的集成、定义、和商业价值归属,将以岳路平、王子一老师的团队为核心,当然,架构和策划这个角色,也包括我啦。


开发过程会比较无聊和缓慢,但应用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嗯,值得折腾一下。

 


※“门徒计划”

 

Disciple &  Mentor

 

对于具有“灵性”潜质的年轻肉身来说,毫无悬念的,现行应试教育无法满足他/她们的成长需求(实际上是做到了有效的扼杀所有天赋异禀者的潜力)。


我不信任所有现行应试教育在这个层面上的表现,解决方案是集体性的失效的。但现实经验中,确实又随处可见这种即将面临“穿越新文化奇点”挑战的“新人类们”——他/她们前方的命运,同样是毫无悬念的充满挑战。


为此,我思考了很多年。Wild studio 本身就是一种致力于实验开发出“新教育模型”的尝试。


恢复教育的“古制”,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定义“古制”,是一种可能成功的实验方案。


So,我尝试抛出这次的“门徒计划”,但并不在《神经契约》的范畴内。仅供岳路平老师和更多先锋的、跨界的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们参考,自愿选择是否参与、提供支持。

 

计划的框架大略如下:

 

101 位“年轻的肉身”:有一定的天赋异禀,思考或感知能力,并致力于突破所在现实的局限性,完成跨专业、跨学科、跨文化、跨社会阶层的成长修行。

 

101位“思想者、艺术家、设计师”:很简单,能够理解、认同、参与、支持岳路平&王子一赛博运动相关行为的,卓有成就或特立独行的社会人物。

 

前者是门徒

后者是导师

 

当出现双方选择名单后,各自提出“意愿”与“愿望”;

导师们要用行动,证明自身的行动的价值和堪为导师的资质(无疑,社会上曾经的评价标准,在这一计划中是无效的。某高校的教授,很可能毫无“成为导师”的价值)


同时,导师,是有“传承需求”的一群人,而不仅仅是“牛气哄哄的名人”。

 

另一方面,门徒们要通过参与导师们的实践行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当下价值,和“拜师诚意”(我们并不设置需要用金钱、社会关系背书等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机制,那也是可疑且不公平的;行动,是唯一有效的证明自己的途径)

 

综上,期望在此次“七周艺术实践”过程中,参与者会自动高效率的协作,自由匹配,互相见证,最终完成“壶中配坎离”的新型“Disciple &  Mentor”关系的创立。

 

说简单也简单。但“必须靠行动本身证明彼此的价值和诚意”,这一条对于如今的社会环境来说,也是一个难如登天的门槛。

 

更多细节,逐渐公布。就是这样喽!


如果你也想签订一份“神经契约”,请给我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