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故事:他从修行洞走出,建立了高原上第一个零废弃中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Author 三江源协会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很环保的公众号吧
今天队长将为大家带来的环保故事是关于高原上第一个零废弃中心,以及他的创始人堪布降央西然。
那里是个让人神往的圣地,也将是我一定会到达的地方。
零废弃(Zero waste)是指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可以通过再利用和回收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关注拒绝和减少各类垃圾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一开始就把它们拒之门外。更多零垃圾相关理念可以戳这里:零垃圾(Zero Waste)真的可行么?或者加“零垃圾初体验ZeroWaste”公众号查看<学习手册>。
不过你知道吗?这个“不产生垃圾的零废弃梦想”竟然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在一位从闭关洞中走出的堪布带领下,被一群牧人们真正的实现了。
“零废弃环保中心”内部的模样
这里是尖作村,位于三江源澜沧江的源区,平均海拔4100米,属青海省玉树囊谦县,以畜牧业为主。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和亚洲各国的20亿人口提供水源,有“中华水塔”之称,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其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极具保护价值。无论是尖作村的牧人、修行人、还是到访的客人,都不能使用或者丢弃塑料制品、塑料包装,并需要自带碗筷,临走时还被邀请“打包”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
堪布站在建设中的“零废弃环保活动中心”前
(泥砖和木料是从玉树地震中废弃的房子里买来的)
尖作村里有一位闭关多年的堪布降央西然,是当地很有威望的藏医及禅修大师,他从闭关洞出来后,为牧人们讲解佛法、免费看病。2012年起,堪布接触到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SGR)的绿色健康项目,并于2013年成为SGR和阿拉善SEE的环保人。
降央西然堪布在闭关洞前
堪布意识到,外来垃圾已威胁到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随手丢弃的垃圾成为几代人生命期间都无法降解的“毒瘤”,污染了土壤大地、严重影响牧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健康。因此,他决定引导牧人们回归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堪布降央西然鼓励当地百姓收集使用祖辈传下的生活用具
2016年4月25日,降央西燃堪布组织德迦百姓成立了“德迦环保学堂”,并为社区设立了三个目标:“零废弃”、“利他心”、“有机食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牧民们重拾祖先的器皿,杜绝了塑料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建设起高原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零废弃社区。
2017年9月,腾讯“99公益日”,三江源保护协会发起了“让德迦实现零废弃”的众筹项目,希望以玉树地震中废弃的木材、地板、窗子作为材料为尖作村建立一座零废弃环保学堂(包括活动中心、环保教室、小展厅、住宿)。
很幸运,在784位爱心人士的共同支持下,顺利完成了筹款目标,最终筹集到81978.98元资金。登龍雲合在负责人Apple的带领下支持了所有软装的资金, 囊谦的桑宝老师为学堂捐赠了木地板。SGR的扎多老师邀请著名藏族建筑师军鎂扎西在选址与建筑方面给予建议。
冬日雪后的零废弃社区环保学堂
此景只应天上有~
2017年10月,SGR的东周老师与登龍雲合团队一行专家进入德迦社区指导安装为社区捐赠的生态旱厕,并设计了生态旱厕的建筑外观。此时,堪布已经带领僧尼与牧民一砖一瓦亲手盖好了房子。 装好的老窗子每一扇都来自不同的人家。
2017年11月中,为了收集有历史沉淀的既美观又环保的二手物件,东周老师和五之(三江源志愿者,迦入设计总监)在西宁采购了一批旧家具与旧器皿(登龍雲合团队再一次给力的提供了全部的资金支持)堪布、僧尼与牧民们也纷纷从自己家里带来传统的年代久远的生活用具。协会邀请了五之辅助堪布为学堂的室内装饰做布置。
现在,就一睹青藏高原乃至中国第一个零废弃环保中心的模样吧:
此景只应天上有
从外购二手家具、带来传统物品到尝试废物利用、旧物改造,学堂布置工作也给当地创造了一个探索零废弃生活方式,重新发现传统游牧文化之美的机会。
温暖舒适的羊毛地毯(公益人士演毅捐赠)与厚重实在的长木桌化身为落地榻榻米,面朝宁静开阔的山川图景,堪比南宋的《雪堂客话图》;散发着岁月痕迹的木制桌椅错落有致的摆放着,与捡来的高原枯枝干花一起静候访客的光临。
展厅墙面挂上了记录德迦社区建设的故事照片。特意选用油画布材质,照片的寿命也更长,更环保。而悬挂照片的每一根绳子都是德迦尼姑寺的阿尼们亲手编织的。是藏地传统用来编织黑帐篷的牦牛毛线,从收集、梳理,到捻线、阿尼们用了足足半天的时间才完成。
桌子上的花瓶,是用废纸和塑料瓶做的再生产品,特意从法国带过来展示,希望零废弃社区以后会有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再生产品,展示给访客的同时也为当地社区百姓带来灵感。
几个厚实的空架子立在展厅各处,正等待着未来的书籍、展品将其丰富。架子的材料来自在学堂建设中剩余的边角木料,由牧民们与僧人亲手制作而成。虽然大多数牧民都是第一次尝试木工,却在木头的锯切拼合中收获不少乐趣。
在堪布的创意下,这些剩余的边角木料后来又成了天然的花盆、别具一格的香插。
只要用心留意,便会发现角角落落都是当地的宝物。堪布邀请活佛,每一位环保组长,都贡献一个老物件,第二天大家争先恐后的带来了自家的“老古董”义务放在零废弃社区供大家使用。
曾经由牧人一针一线缝制的牛皮口袋,虽然千疮百孔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如今却成了立在地上插干花的容器,焕发了新生。
堪布亲手布置的佛堂(还未完全装饰完毕),他取来寺庙边挖掘出来的有上千年历史的玛尼石刻四臂观音像供奉在这里,并把把自己最珍贵的药师佛佛经供奉在佛像左边,动物组长从家里带来古老的印经版,稳稳当当地悬挂在右边。
藏医袋子,是马背上行医的传统藏医必须的装备
还有制作糌粑的石墨、马鞍、羊毛垫子、酥油桶…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它特别的故事。悬挂在梁上的,是堪布亲自参与制作,悉心保存多年的藏医袋子,是每位出师的行脚藏医必备的装备。皮子来自自然死亡白唇鹿,用古老传承的手艺缝制而成,密封性好,非常耐用,装藏药再适合不过。堪布曾经多少次背着它,骑在马背上,奔走在高山草原为牧民们看诊行医。
旧的木地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囊谦的桑宝和登龍雲合团队捐赠
看到学堂展厅的布置后,当地百姓又惊又喜:原来旧的家具也这么好看。有牧民甚至邀请东周老师和五之到家里去,希望把自己的家也恢复成以前传统的样子。
但实际上,每一位参与其中的伙伴都是设计师。
正如五之分享的,“游牧的文化核心就是牧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我们的灵感来源于牧人们千百年来的智慧。未来,大家还打算用二手衣服做拼布的门帘,用当地的石刻技艺做门牌,希望环保中心中融入传统元素的同时,也可以开放多元的应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再生设计。”
因为当地不擅长针线缝纫, 在SGR的介绍下将邀请甘宁帕卓巴手工艺合作社来帮忙,将旧衣服、旧布料改造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窗帘抱枕等生活用品。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减少长途运输里程,又能支持带动邻居社区的相互发展。
这里将成为当地学习交流的公共空间,也是未来对外传播零废弃环保理念的平台。
它就像一个载体,把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传统游牧生活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在布置上,学堂也遵循零废弃原则,尽量选用二手的材料。
堪布与协会的东周老师与环保组长们在中心的土灶前开会,商议未来社区发展
德迦环保学堂看似只是一栋有形的建筑,其背后是无形的社区凝聚力与认同感。
这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社区共建并非是阶段性的,它无法用一次两次的活动来实现;而需要的是每一位社区成员主动地参与、投入。唯有扎实地深耕,社区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德迦此刻已是天寒地冻,学堂共建的工作依然持续着。隔着屏幕看着来自德迦环保学堂分享的最新照片,依旧能感受到堪布、僧尼与牧民们满满的热情。德迦零废弃将是我们大家一辈子的承诺,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在德迦环保中心外,冬日里拍到的一组飞鸟,冥冥中仿佛倾诉着什么
零废弃中心凝聚着社会爱心人士、登龍雲合团队、参与项目建设者共同的心愿与梦想。
保护三江源!滴水成海,与您同行!
三江源保护协会与登龍雲合团队在德迦与堪布合影
撰稿人:书勤(登龍雲合),东周群培(三江源保护协会)
图片拍摄:东周群培 五之
---最后感谢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授权转载---
你的一点点改变可以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关心地球=关心自己
热爱自然=热爱自己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给我留言吧!
关注公众号,更多精彩文章等着你哦!
更多故事:
一个玻璃瓶装着4年的垃圾:Lauren Singer不产生垃圾的生活
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