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作谈丨忠于原著还是丢了精髓?《白鹿原》的改编失败了吗

2017-06-27 任珊 编剧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历经一个月的热播,《白鹿原》于上周收官。自《欢乐颂2》播完后,这部史诗剧牢牢占据了卫视收视冠军宝座,网播量也突破了70亿次。在豆瓣上,《白鹿原》的评分高达8.9分,成为了上半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


对于《白鹿原》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筹备16年,立项10年,拍摄227天,后期制作一年多,这部电视剧才登上了电视荧屏。无论是从剧情、人物塑造、主演演技还是剧中细节来看,《白鹿原》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被观众称为“五星佳作”。


不过,也有观众提出了质疑,认为《白鹿原》削弱了原著的魔幻主义色彩,同时加入了太多的创新情节,有过度改编之嫌。也有人认为,《白鹿原》的剧情改编不够贴近观众,缺乏对观众心理需求的回应,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结局。那么,《白鹿原》电视剧到底算不算是失败的改编呢?


《白鹿原》的唯一缺憾是过度改编?


说起来,《白鹿原》可能是上半年最为“命途多舛”的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原本定在4月16日开播,恰好撞上了收视率屡破纪录的爆款剧《人民的名义》。历经停播之后,《白鹿原》在5月10日复播,又正面撞上了人气剧《欢乐颂2》,惨遭后者的收视碾压。



随着剧情的深入,《白鹿原》的收视率低开高走。自6月3日起,《白鹿原》的收视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欢乐颂2》收官后,《白鹿原》终于登上了卫视收视冠军的宝座。6月21日,《白鹿原》迎来了收官之夜。截止到收官时,该剧的全网播放量已超过70亿次。


相较于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白鹿原》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口碑扑街的《欢乐颂2》,实时收视率屡次突破2%,收官时的全网播放量高达220亿。同样遭遇观众吐槽的《择天记》,首播收视率就突破了1%,收官时的全网网播量高达257亿。


尽管如此,《白鹿原》的制作水准是有口皆碑的。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文学巨匠陈忠实的同名小说,展现了渭河平原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从大大小小的事件中刻画出了中国最真实的民族精神和人物群像。凭借跌宕的剧情,过硬的演技,走心的细节和电影质感的画面,《白鹿原》在豆瓣上拿下了8.9分的高分,超过60%的评分网友给出了五星好评。



这部电视剧是完全按照“匠人精神”去制作的,投资2.2亿,筹备16年,剧本七易其稿,拍摄周期达8个多月,后期制作超过一年。拍摄前,为找到剧中角色的感觉,《白鹿原》的一众演员被赶到了农村,一住就是20天,白天跟着农民干农活,晚上聚在一起聊剧本。拍摄过程中,导演对每一个表演细节都是精益求精。在该剧的纪录片中,饰演白孝文的翟天临曾提到,剧本只有0.4页纸的一场戏,导演和几位演员整整对了3个小时的戏。


虽然《白鹿原》体现出的匠人精神在当下十分难得,但不代表这部电视剧是十全十美的。有观众认为,《白鹿原》对原著的改动篇幅过大,没有体现原著的精髓。也有观众认为,《白鹿原》不够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导致了自身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那么,《白鹿原》对原著的改编,到底算不算是这部电视剧的“败笔”呢?


《白鹿原》改编了哪些地方?


《白鹿原》原著是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长达50万字。由于原著的篇幅浩大、人物繁多、线索复杂,曾被称为“最难改编的小说”。2012年,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版《白鹿原》,就曾因为在情节取舍方面出现问题,导致电影的主题模糊、叙事混乱,被网友群嘲为“田小娥和四个男人的故事”。



相较于电影而言,电视剧不受篇幅的限制,在承载的容量上更具灵活性,可以把原著所讲述的故事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原著的故事已经相当丰满,电视剧版《白鹿原》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在还原历史感的同时,进行了改编和丰富,加入了大量的创新情节。这也使《白鹿原》遭到了不少原著粉的讨伐。那么,电视剧《白鹿原》进行了哪些重要改编呢?


1、削弱了原著的魔幻色彩


尽管《白鹿原》的原著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但令很多读者印象深刻的,却是书中的魔幻色彩。原著小说一开头,便讲述了一个十分魔幻的故事——主角白嘉轩一生娶了七个老婆,前六个都离奇死亡。白嘉轩把这件事归结为风水不好,绞尽脑汁设计让死对头鹿子霖换地给他,因为他认为这块地上藏着传说中的福星“白鹿精灵”。


诸如此类的故事,在原著中还有很多。鹿三杀死田小娥后,白鹿原上很快出现了瘟疫。并不知道此事的鹿三妻子和仙草,先后梦见小娥被鹿三所杀,被杀场景和事实毫无二致。这一细节表明,这场瘟疫实际是田小娥对白鹿原的复仇和申冤。后来,田小娥的冤魂附到了鹿三身上,借鹿三之口表达她对白鹿原的愤怒、嘲弄和复仇的愿望。



到了电视剧中,大部分魔幻色彩的情节都给出了一个科学解释。白嘉轩六个妻子的神秘死亡直接跳过没拍,换地是因为白嘉轩知道地下有活水,瘟疫变成了偶发事件,原著中全知全能的朱先生,也减少了神秘气息,更像是一个学富五车,见识高于百姓的普通人。


这样的改编,把颇具神秘色彩《白鹿原》拉回了现实。为了通过审查,删减一些封建迷信的桥段,这可以理解。然而,原著的这些故事并非是宣传封建迷信,更多的是反映当时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愚昧思想。正是这些骇人听闻的故事,构成了中国乡村特有的“反文明”的历史图景。删改了这些情节,让电视剧失去了荒诞的意味,变得有些中规中矩。


2、弱化了原著的悲剧色彩


看完《白鹿原》小说的人,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部文学名著《红楼梦》。在《红楼梦》中,所有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儿女情长,最终都成为了过眼云烟。《白鹿原》同样也是如此。这部小说中,主角们所有的追求都化为了泡影,所有的抗争都是零和游戏。


原著中,白嘉轩代表的传统宗法制度,田福贤代表的地方自治,岳维山、鹿兆海代表的国民革命,鹿兆鹏、黑娃、白灵代表的造反夺权的革命者,全都走向了悲剧结局。小说中,鹿兆海、白灵和黑娃都死了,鹿兆鹏不知所踪。背信弃义的白孝文,反而成为了白鹿原最后的赢家,成为了滋水县的新任县长。



为了通过审查,电视剧版对不少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了改动,弱化了原著的悲剧色彩。其中,改动最大的是白灵的结局。在原著中,白灵是整部小说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角色,最终却死于一场肃反运动,被自己的同志活埋。一个人死于自己终生追求的信仰,这无疑是最大的讽刺。电视剧中,白灵死在了国共内战的战火中,悲剧色彩明显减弱。


相较于原著中作者冷眼旁观的叙述,电视剧版《白鹿原》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版本。原著的结尾,白嘉轩因白孝文杀死黑娃,气血蒙眼瞎了一只眼,鹿子霖疯癫而死,小说就结束了。电视剧的结局却是白嘉轩大义灭亲,检举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由鹿兆鹏带着自己和鹿子霖找到了白灵的女儿。这样的改编虽然足够积极向上,却消解了原著中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讽刺色彩。


3、主角形象的集体拔高


在《白鹿原》小说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正面人物,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反面人物。即使像是白嘉轩这样仁义的人,也有他狠毒的一面。总在算计他人的鹿子霖,同样有他的恻隐之心。一心闹革命的鹿兆鹏,为了革命不顾亲人和妻子的死活……所有人物都游走在善和之间的灰色地带,被各自的欲望牵引着,很难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



与小说相比,电视剧对主角形象进行了明显的“拔高”。剧中的白嘉轩善良、厚道、胸怀博大,不单是一个完美的男人,还是族人的“救世主”。他明知道石头设计绑架自己,仍然不计前嫌。为了拯救饥馑年代的族人,不惜跑到土匪窝借粮。可以说,电视剧里的白嘉轩除了容不得田小娥,简直就是一个以德报怨的“圣人”。


不光是白嘉轩,剧中的鹿兆鹏、鹿子霖、田小娥等人都明显经过了“美化”。鹿兆鹏从一个有理想无人性的革命者,几乎变成了“伟光正”的革命者。鹿子霖不像原著那么阴毒,甚至还有点可爱。田小娥不像原著那么有风情,变得柔弱可怜,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男权社会受害者。改编后的电视剧,更具有主旋律色彩,但也因为缺乏“狠劲”,失去了原著的韵味。


4、增加了“闹革命”的篇幅


由于陈忠实对城市的革命情况不甚了解,《白鹿原》小说对城中革命的着墨也不多。电视剧版本中,不但增加了不少“闹革命”的篇幅,白嘉轩等人对于革命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引发了不少争议。



尤其在最后的十几集中,电视剧大篇幅地讲述鹿兆鹏和白灵如何进行革命工作。虽然这些“革命戏”同样有精彩的部分,但很多观众认为,过多的革命桥段,让这部雄奇的乡村史诗剧变成了“谍战剧”和“抗日神剧”。有网友笑称,“白鹿原”都变成“红鹿原”了。


另一方面,陈忠实在原著中,对革命持以冷眼旁观的态度,因而写就了主角们的悲剧结局。而在电视剧中,可能是出于通过审查的需要,剧中的白嘉轩、朱先生全都成为了共产革命的间接拥护者,数次暗中帮助鹿兆鹏。这样的改编,虽然更具有主旋律色彩,却使电视剧失去了小说中立的态度。


5、加入了大量的创新情节


除了增加了城中革命的篇幅,《白鹿原》电视剧还加入了不少创新情节。剧中第一个外出闯荡的石头,就是电视剧原创的角色。石头勾结绑匪绑架白嘉轩和鹿子霖,白嘉轩却原谅了石头的所作所为,恰好烘托出了白嘉轩对族人的仁义。白嘉轩找土匪借粮同样也是原创情节,编剧用这个情节,置换了小说中的饥馑年代饿殍遍野的惨景。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一带而过的傻子二豆,在电视剧中成为了一个大放异彩的角色。二豆疯疯癫癫,歪嘴斜眼,连句像样的台词都没有,却见证了白鹿原所有的悲欢离合,偶尔还会有一些“有情有义”的表现。这个角色的存在,也增强了农村图景的真实性,很多人看到他,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傻子。


不仅如此,原著中一笔带过的白灵裹脚、黑娃骗岳父娶小娥等事件,也在电视剧中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从中刻画出了白灵、黑娃、鹿兆鹏、白孝文等人的不同性格,增加了电视剧的戏剧性。这些创新情节都比较精彩,为电视剧增添了几分温暖的底色。


《白鹿原》的改编失败了吗?


《白鹿原》播出过程中,虽然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剧的制作水准交口称赞,还是有不少原著粉表现出了对电视剧改编过多的不满。那么,《白鹿原》电视剧的改编到底算不算成功呢?


其实,原著粉所期望的100%还原小说,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出于文学叙事向影像叙事转变的需要,电视剧必然会进行情节上的增删。小说虚写的部分,需要电视剧来补实。小说可以有闲笔,电视剧则视闲笔为大敌,必须把每一场戏都尽可能拍得精彩。


此前,周迅主演的《红高粱》加入了兄弟反目、三角恋爱、豪门争宠等戏剧化的情节,迅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了电视剧的可看度。《白鹿原》加入的大部分创新情节,如石头勾结绑匪,白嘉轩向土匪借粮,黑娃帮助白灵不被裹脚,同样是为了强化戏剧冲突,让电视剧变得更加好看,不能算是“过度改编”。



出于过审的考虑,《白鹿原》的很多改编也是迫不得已的。如果完全按照原著来拍,这部电视剧可能根本无法登上电视荧屏。淡化了原著中的历史斗争、封建迷信、情色部分,增加了主旋律的桥段,给电视剧增加一层温暖的底色,这才能保证我们能看到这部《白鹿原》。


相较于电影,电视剧版本对原著的还原度已经相当高了。小说中的主线情节和关键台词,都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对主要角色性格和命运的改动也能自圆其说。鹿子霖虽然不如原著中阴毒,但喜剧色彩的表演同样使这个角色深入人心。田小娥虽然不如原著有风情,但楚楚可怜的形象也能够唤起观众的同情。就连原著中着墨不多的田福贤、杨排长等角色,在电视剧中也有了鲜明的个性,即使抛开原著来看,这些角色同样是立得住脚的。


此外,《白鹿原》并非没有回应当下观众的心理需求。剧中的白嘉轩和鹿子霖,正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好CP,给观众带来了亲切感。在原著中,他们的互动并没有像剧中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喜感。而白孝文和田小娥的“恋情”,也颇有言情剧中“错爱一生”的意味,或许是为了迎合了女性观众的观剧需求。


不过,《白鹿原》的改编的确存在着很多缺憾。在小说中,陈忠实毫不避讳地展示着中国乡村曾经的愚昧与保守,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充满了悲凉的宿命感。荒诞感和悲凉感,正是原著小说的底色。改编成电视剧之后,整个故事被笼罩在了一层柔光滤镜之下。尤其是剧终好人得保,坏人遭报的结局,显得十分草率,失去了原著中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尽管如此,《白鹿原》能够登上电视荧屏,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在满屏尽是大IP和小鲜肉的当下,能有投资方和主创团队肯为这一个冷门题材投入巨资、劳心劳力,这本身已经是一件值得敬重的事情。即使《白鹿原》的改编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也依然瑕不掩瑜,足以成为文学经典改编可供参考的一个范本。


   FIN   


相关文章


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上)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下) 丨《欢乐颂2》编剧袁子弹专访美剧《宿敌》编剧瑞恩·墨菲专访英剧《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专访《玉子》导演奉俊昊专访《春娇救志明》导演彭浩翔专访是枝裕和专访《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专访《喜欢你》导演陈可辛专访《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专访《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专访《剃刀边缘》编剧余飞专访编剧与中国式“电影工业”的关系是什么?编剧的任务是什么?做影视不容易,所以他们预言了八个趋势戛纳我们都知道,各种单元是什么?那些你不知道的电影院冷知识美国编剧协会:当我们谈论罢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泰坦尼克号》公映20周年:但它并不是一个好故事



   推荐阅读  


白鹿原 : 芦苇电影剧本+剧本创作笔记



著者:芦苇

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七易其稿 历时五载

另附剧本创作笔记 剖析小说电影化改编思路

陈忠实题字推荐 独家访谈揭秘创作始末

 

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