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谈丨张永琛:行业大洗牌正悄然发生,会玩游戏的优先考虑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曾为《京华烟云》、《红处方》、《像雾像雨又像风》、《末代皇妃》等电视剧创作剧本的编剧张永琛是当今剧作家圈子中颇具影响力的编剧之一。两年前,张永琛创办了派乐影视传媒,将好莱坞编剧工作室的创作模式引进国内。
编剧张永琛
在今年的上海电视节上,记者与这位资深编剧谈起了当今电视剧行业种种困惑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在他眼中,编剧是影视剧产业的源头,如果对时代的变化不敏感,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如今,编剧行业的大洗牌正在悄然发生。感受时代的演变跟上时代的变化,是张永琛对自己的要求,他签约了27个编剧工作室和100多名成熟编剧,将剧本创作从个人的闭门造车改变为市场导向的团队协作;他奔波于中美之间,与好莱坞知名导演、编剧不断展开国际合作;他努力了解年轻人的世界,对游戏、二次元和VR影视侃侃而谈。
今年54岁的张永琛展现出旺盛的精力,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环境,他说自己很享受这个追逐的过程。而在拥抱新时代的同时,他又不忘这个传统手艺行的金科玉律,比如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始终不忘对好故事的追求,无论何时都不能简单地顺从观众、讨好市场,只有不断引领市场给观众惊喜,才是一个优秀编剧价值与智慧的体现。
张永琛编剧代表作《像雾像雨又像风》剧照
对话
张永琛
从闭门造车到团队协作
Q:在过去,影视编剧都是个人创作,为什么编剧公司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剧本创作?
A:这几年整个电视剧市场的创作模式、运营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剧兴起,这对编剧的挑战非常大。国内大部分编剧属于自由创作者,往往他们的作品都是等待大的制作公司发现、选择。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大部分编剧并不了解市场的需求,都是在家闭门创作,他们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喜欢来选取作品题材,往往容易与市场脱节。在市场倒推下,我们公司一步步往前走,引进了好莱坞的编剧工作室模式。
Q:相比编剧单兵作战,好莱坞编剧工作室的团队模式有什么优势?
A:在美国,好莱坞各大公司都有很多的专职编剧,他们是在公司进行创作的,往往是三到四个编剧组成一个工作室,由一名总编剧主导进行集体创作。这种创作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工作室所有编剧的长处。我们现在有100多个编剧,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兴趣、能力,搭建了27个工作室。这种团队模式现在看来比个体创作有巨大的优势,过去一部五六十集的大古装题材,一个编剧要两三年才能完成,光吃透资料可能就要一年半载。但现在资本市场不给你这么长时间,八到十个月就要拿出剧本,只有靠编剧团队协作才能完成。
团队协作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集体创作中互相碰撞、互相弥补,每一位编剧的经历、积累的知识、看过的作品,对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他们一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基本就涵盖了不同人群的审美,而且会把每一位编剧所擅长的方面融入作品中去,比一个人的创作更加丰富。我们还会把擅长写喜剧的编剧调到风格相对沉闷的项目中,这样可以做一些喜剧架构上的调整,互相丰富。可以说,在编剧团队创作上,我们尝到了甜头。
张永琛编剧代表作《京华烟云》剧照
Q:在好莱坞等电视剧制作发达的地区,电视剧制作都是实行编剧中心制,这种模式为什么在国内很难推广?
A:我们国内的电视剧制作从一开始发展走到今天,都不是编剧中心制,以前是导演中心制,现在是制片人中心制,其实背后就是资本做中心。在好莱坞电视剧创作这方面,基本上都是以编剧为中心。因为美国是由编剧发起电视剧项目的制作,编剧是甲方,而国内的情况大多数是投资方和平台先选定一部小说,然后交给编剧去开发,编剧是乙方。编剧中心制是一个可以保证剧作质量的运作模式,我相信在未来,至少会有一部分剧集按着这个模式去走,尤其在派乐,派乐现在鼓励每个编剧工作室要向独立工作室发展、运作,给他们机会,编剧可以去做制片人。
Q:最近电视剧市场出现了引进版权的风潮,但以《深夜食堂》为代表的一些改编剧播出后遭遇差评,原版粉丝和普通观众都不满意,你认为我们在引进版权电视剧改编上存在哪些问题?
A:近期国内影视剧购买海外版权的确非常热,但真正成功的改编真不多。《深夜食堂》出来之前,很多人充满期待。从编剧的角度说,我觉得它的改编落地没有处理好,不接地气。这给我们提了个醒,海外版权买来,改编落地一定要具有国剧的质感。另外,我们和海外接触中也发现,一些国外的版权方,尤其是日本的版权方,对国内电视剧改编的干预非常大,会提出很多要求。但我觉得这不是最聪明的做法,如果改编成为纯粹的翻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还得变成有国内质感的电视剧。
Q:这两年很多第一季口碑、收视俱佳的电视剧都做了续集,但往往出现续集质量大幅滑坡的问题。从编剧角度看,创作者应该如何把握好续集的创作?
A:我觉得写续集,首先要规划好。有的续集电视剧出现的问题,明显是一开始就没想写续集,在第一季里其实故事都讲完了,结局已经封闭了,结果又出于市场反响或者资本的需要写第二季,就勉为其难了。如果事先规划好一部剧的模式和未来的走向,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问题,等电视剧火了再做戏就很难做了。
张永琛编剧代表作《末代皇妃》剧照
会玩游戏的编剧优先考虑
Q:移动终端迅速发展,电视剧市场也越来越关注年轻人收视群体,您是否认同得年轻群体得天下的说法,这会不会影响公司的制作方向?
A:说实话确实是这样,影视是以年轻受众为主的文化产品,现在电视剧尤其我们做剧本的,在剧本创作阶段,对阶层的划分不会有太多考虑,而是更多地考虑年龄层次的细分。比如从去年开始,传统谍战剧发展出了“偶像+谍战”的青春谍战剧样式,就是因为演员的年龄与收视群体的年龄相对应。
当下主流的互联网收视人群渐趋年轻化,观众口味的变化也是创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互联网上看剧集的都是15到25岁的年轻人,这是主流的互联网收视人群。前几天看到一句话很震撼,90后的叔叔阿姨,已经老了。
互联网收视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带来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创意点以及创作技法,比如以前没有周播剧的概念,现在大批的周播剧在兴起。周播剧和传统电视剧的结构方式、节奏把控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想在这一行走下去必须接受这种挑战。当然,这需要勇气、智慧,也需要各种知识的储备。我们三四年前做剧本是以电视台为主,到今年就反过来了,是以网络为主,电视台为辅。我们现在招编剧,会玩游戏的编剧优先考虑。
Q:为什么优先招收会玩游戏的编剧?
A:因为现在越来越多影视作品是游戏改编的,而且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变革也需要。我们下一步要探索开发VR剧本。全世界现在还没有VR剧本的模式,因为这是与传统剧本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传统剧本展现的是平面的、180度空间,编剧的想象空间都是在眼前,而VR剧本是沉浸式的、体验式的,是和游戏和电影的组合特别接近,观众推开左边一扇门和推开右边一扇门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才叫VR体验。
编剧张永琛
Q:电视剧行业这两年大发展,投资越来越大,但观众的感觉是作品的艺术水准没跟上,好故事难找,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如何创作出优质的剧本?
A:影视剧的本质是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梦想、愿望,这是最大的套路。在这个大套路面前如何创新,是每一个影视从业者都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在寻找好故事,比如张艺谋可以拿到行业最好的资源,但这些年他拍的电影,技术上越来越成熟,投入越来越大,背后资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但是故事拍出来越来越差。编剧这一两年会淘汰的非常快,因为现在影视剧的审美取向、价值观都在改变,如果跟不上肯定就要被淘汰。
我每天晚上都要打开邮箱看投稿,我最怵头的就是过去这个行业里老朋友的稿子,我为他们着急,也为他们心疼,他们写作经验很成熟,有生活质感,节奏把控不错,但有时候在创意点上不好,都是走的一些套路,没有新意,人物设置旧、写的事情旧,恰恰缺乏能够让现在的观众感同身受的东西。对我来说,我现在宁愿看那些新鲜的、有创意的剧本,哪怕它不成熟、技术含量低到连剧本都算不上。影视剧是拍给当代人看的,尤其是给年轻人看的,所以要打通跟现代观众沟通的桥梁。
Q:编剧的写作需要迎合观众吗,编剧和观众的关系应该怎么处理?
A:我觉得这里体现了编剧的职责和智慧,一个好编剧应该学会跟观众斗智斗勇。编剧是在创作一个影视的世界,让观众去欣赏,不应该顺从观众,应当给观众惊喜,这就是剧本创作的原则。如果一味地顺从观众的想法,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就很难收获意外之喜,这样的作品也就无法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选择看电影也好,看电视剧也好,除了寻找生活当中感同身受的经验之外,最大的其实还是梦想。满足他的梦想。所以既然是梦想,就是一定要在惊喜之外。你完全满足,或者顺从他,他反而不满足。这就是一个好编剧应该做的,也是编剧的职责。故事设置、人物命运的设置、节奏感的把握,好的编剧一定是研究透了观众的心理,不断给观众惊喜,才能体现编剧的智慧。
FIN
推荐阅读
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上)丨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下)丨《欢乐颂2》编剧袁子弹专访丨美剧《宿敌》编剧瑞恩·墨菲专访丨英剧《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专访丨《玉子》导演奉俊昊专访丨《春娇救志明》导演彭浩翔专访丨是枝裕和专访丨《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专访丨《喜欢你》导演陈可辛专访丨《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专访丨《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专访丨《剃刀边缘》编剧余飞专访丨编剧与中国式“电影工业”的关系是什么?丨编剧的任务是什么?丨做影视不容易,所以他们预言了八个趋势丨戛纳我们都知道,各种单元是什么?丨那些你不知道的电影院冷知识丨美国编剧协会:当我们谈论罢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丨《泰坦尼克号》公映20周年:但它并不是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