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剧谈丨《明月几时有》编剧何冀平:香港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故事

2017-07-05 张岳悦 编剧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方兰泪眼与母辞别


由许鞍华导演,周迅、鲍起静、春夏三位金像影后领衔主演,彭于晏、霍建华、郭涛、蒋雯丽等联合主演,以香港沦陷3年零8个月作为背景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已于7月1日上映。电影背后,是著名编剧何冀平的香港情怀:香港人需要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也需要弘扬正气的故事。

 

电影《明月几时有》讲述了1941年末香港沦陷时期的故事。在3年零8个月内,日军疯狂抢掠并搜捕滞留在港的文化人。抗日组织东江游击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营救文化人冲破日军封锁追捕,撤离香港。沦陷期间,以往富裕的香港顿变成无粮无水的空城。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与母亲(叶德娴饰)在湾仔一栋小楼内艰难度日。学校停课,刚与恋人李锦荣(霍建华饰)分手的方兰意外卷入营救作家茅盾的行动,并认识了游击队短枪队队长刘黑仔(彭于晏饰)。刘黑仔赏识她沉着机敏,决意招揽她加入游击队,方兰为游击队建立市区秘密联络站,在日军严密封锁下,冒险传送重要情报、解救被捕志士。方兰母亲知道女儿在游击队工作后非常担心 ,为使女儿少一分危险,甘愿代送情报却不幸被捕。为救母亲,方兰迫不得已求助已转投日本宪兵的旧情人李锦荣......


霍建华认真听导演说戏


以浓情打动观众

 

“许鞍华一直想拍一个这样的故事,而我则刚好知道这段历史,机会实属难得。”二人一拍即合,为了写这个故事,何冀平3年前便着手做资料搜集工作,在海量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有趣的片段,“有些史料是重复的,但每个作者叙述的角度不同,所以都要阅读。我们也去东莞实地考察,寻找亲身经历过事件的老婆婆回忆当年香港的情况,还尝试寻找撰写过资料的作者交谈......”她逐渐从茫然一片的史料中找到了方向:“开始想写完整的‘香港沦陷大营救’故事,但为了避免过度情节化,最后选择只在电影开头一段中作为背景事件来引用,从而道出女主角加入游击队的原因,再叙述之后的事情。”


编剧何冀平


“大营救的事很多香港人都知道,却是一知半解,选择怎样的方式重现这段历史可以被香港观众接受,在众多史料中选择怎样的部分重点叙述,怎样为这段‘主旋律’的故事找到并不那么‘主旋律’的合适的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最终我将故事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以人物和情感作为聚焦点,融合深刻的亲情、爱情、友情的元素,一部电影最打动观众的是人物和真情实感,而不是主题。”她坦言,自己其实并不会因应知名导演的风格而改变剧本内容,“当然,许鞍华也是一个很注重‘情’和女性视角的导演。但无论是和许鞍华还是之前和徐克、陈可辛、姜文等导演的合作,我都坚持写自己的东西,当我把剧本给了导演,我也相信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商业创作磨炼技巧

 

访问后不久,何冀平即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一起去新加坡再演出名剧《天下第一楼》,场场爆满引起轰动。《天下第一楼》是她继《好运大厦》之后在人艺的第二部作品,获奖无数,不断应邀去世界各地演出。她17岁开始写剧本至今,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在北京人艺成为专职编剧,1988年因家庭原因来港,1997年受聘为香港话剧团驻团编剧,为其创作《德龄与慈喜》、《开市大吉》、《明月何曾是两乡》等优秀剧本。


何冀平参与编剧《龙门飞甲》剧照


虽定居在香港,她依然心系北京人艺,当张和平院长找她为人艺60周年写关于现代北京的原创剧本时,她几经犹豫却最终应承了下来,“犹豫是因为我对写现代北京并不擅长,但我身为人艺培养出来的作家,对它感情深厚,这件事我不能推却。”于是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写出千字提纲并在艺委会一致通过,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初稿,《甲子园》最终诞生。她毫不讳言自己写剧本不仅靠技巧,还需要揣摩别人的心思,“在香港近30年的时间里,我也做了许多商业化的创作,于是无论是监制还是导演来找我,我基本都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从北京到香港,两地的经历和文化对她的创作皆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她戏称自己现在的创作是“来料加工”,“总有很多deadline激发着我的灵感,一些剧的开镜和演出时间都已确定,剧本必须要按时完成。无论是否有灵感,我都习惯坐在电脑前不断地写,最终便有作品出来”。

 

编剧界青黄不接

 

自17岁开始写剧本至今,何冀平的创作从未停歇,即使身在香港,她也不断受邀为内地写电影和电视剧,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并直言虽然在编剧教育方面的投资不断增长,但编剧界有严重的青黄不接的现象,好剧本愈来愈少。“有人可以写出古灵精怪的故事,却没有一个正面的主题,偶尔有一两部这样的剧还勉强可以接受,但不能所有的剧都是这样。”究其原因,她表示,并非单一因素影响,乃与整个演艺圈的生态息息相关,无论怎样的剧本,请明星来演都会有一批人叫好,长此以往编剧们便沉浸于自我欣赏与满足中原地踏步,“例如现在最流行的IP剧其实制作很匆忙,找一班人匆忙地写出剧本,匆忙地找‘小鲜肉’来拍摄。历史剧不合历史,现实剧又空泛地没有反映现实问题。另外一个原因则关乎编剧的个人修养,若编剧自己的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又怎会在剧本中传达正面信息给观众?”


何冀平参与编剧《投名状》剧照


“香港的观众说,只有何冀平的舞台剧,我才敢带着全家人来看,既传达正面讯息,又有故事情节,连小孩子都可以被吸引而看下去。现今的舞台剧观众愈来愈多,可粗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也随之增长,有些也并不是因为剧情需要,纯粹成为了吸引观众的噱头。”舞台剧老少咸宜是何冀平的骄傲,“心要正,作品才能正。”她感叹道。从舞台剧到音乐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本等作品众多,她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舞台剧,“舞台剧的结构难度最高,以编剧为中心,很多舞台剧编剧千古留名。现在也有愈来愈多的电影演员喜欢做舞台剧,因为在其中他们可以连贯而一气呵成地表演,表达浓郁丰富的感情,也是对功底的考验”。


   FIN   


推荐阅读


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上)国内一线编剧访谈(下)《欢乐颂2》编剧袁子弹专访美剧《宿敌》编剧瑞恩·墨菲专访英剧《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专访《玉子》导演奉俊昊专访《春娇救志明》导演彭浩翔专访是枝裕和专访《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专访《喜欢你》导演陈可辛专访《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专访《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专访《剃刀边缘》编剧余飞专访编剧与中国式“电影工业”的关系是什么?编剧的任务是什么?做影视不容易,所以他们预言了八个趋势戛纳我们都知道,各种单元是什么?那些你不知道的电影院冷知识美国编剧协会:当我们谈论罢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泰坦尼克号》公映20周年:但它并不是一个好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