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策略与实践
欢迎点击以上蓝色字体
关注规划师杂志
导语
作者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规划师》杂志社副主编毛蒋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卢宇,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讲师潘新潮,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春炳在《规划师》2017年第4期撰文,珠江—西江经济带是国家开发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区域更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其产业布局将对未来沿江土地利用及城市经济发展形成重要影响。文章以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布局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空间布局理念与策略入手,结合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布局实践,验证所提出的空间布局理念及策略的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地优化沿江产业布局。
[ 关键词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7)04-0095-06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毛蒋兴,卢宇,潘新潮,等.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策略与实践[J].规划师,2017(4):95-100.
一 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的理念与策略
(一)沿江经济带的内涵
沿江经济带是以内河航道为发展主轴,以沿江公路、铁路为次发展轴,以内河港口和两岸的大中城市为生长点,以港口腹地为依托,以沿江主导产业为主体,采用以内河航运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沿岸城市之间、沿岸城市与腹地之间经济交流的带状经济区域。它是一种典型的交通经济带,一般是先形成产业带,再在产业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经济带。
沿江经济带作为由不同空间要素构成的空间经济系统,旨在通过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高度集聚来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其中,临港产业作为沿江经济带的主体部分,各产业部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与布局有利于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理念
1.尊重自然的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各国沿江、沿海开发的重点。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保护为主,兼顾休闲娱乐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协调促进的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因此,应结合当前新的经济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坚持“留白发展”,严格控制岸线利用,对沿江两岸的土地划定出专门的生态岸线控制范围区域,明确管理对象,强化岸线与规划的联系,防止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实现经济高效、协调、公平、多维发展。
2.集约高效的组团式发展
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要体现“聚”,即在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上体现为有效整合、集聚生产要素,对产业类型进行划分,以工业聚合企业群,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首先,发展产业集群,将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进行集中分布,增强沿江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其次,推进产业空间集聚,建立临港产业园区,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将临港型产业集中布置,避免工业用地遍地开花,实现集约化发展。依据产业园区所涉及的区域范围,可以分别布局不同类型的产业。
3.以交通为导向的布局优化
沿江经济带应充分发挥港区带动作用,配合产业发展,完善河网、公路、铁路和城市快速交通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系统,将河流、港口、工业区和城市中心有效连接,形成“点、线、面”的布局,实现生产要素高度流动化、市场信息高度透明化。
4.基于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多元布局
沿江开发是地方政府、各级企业、乡村集体和广大群众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过程。单一性质的沿江发展难以满足未来沿江区域整体开发的需求,必然转向建设复合型的综合城区。因此,应以契合本地内河港口发展前景为前提,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强港区建设,鼓励多元产业布局,完善城市、港口服务功能,强调港口建设与产业发展、港口建设与城镇发展、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对接和融合,实现港、产、城协调互动发展。
(三)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1.注重生态嵌入,促进经济与环境共生
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应坚持实施“生态 +”战略,注重协调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引入人居环境要素,强化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围绕独特的旅游资源条件,有效、有序开发沿江资源,坚持“产业提升、人居建设、生态旅游”并举的发展道路。同时,对引进项目进行“绿色审查”,对高能耗、高污染和附加值低的港口项目划定准入红线;改变单一岸线开发功能和粗放利用方式,逐步向多功能平衡开发、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利用转变,提高港口岸线的利用效率。
2.发展“前港后园”,推动用地集约利用
沿江经济带产业空间布局应以产业集群化为原则,以特色产品、特色资源为基础,在沿江区域形成各具特色、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和竞争性的产业集群。同时,沿江产业布局在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下,强调集中分散的土地发展战略,注重港区与临港产业园区的联合布置,横向发展产业用地,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仓储物流、现代制造、食品加工和循环经济等重点产业,形成不同产业集群的“前港后园”临港产业园区,带动岸线腹地纵向拓展开发,以拓展整个沿江区域的产业空间,实现有机增长、弹性拓展。
3.逐步完善沿江通道,实现要素快速流动
促进产业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加快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对其进行合理配置,而这种流动与配置则需要依托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沿江经济带以水陆联运为目标,以内河港口为经济衔接点,以水陆复合交通网络为经济轴线,建设经济、高效、便捷的支流航线以及港口与陆路相结合的立体交通,加大航道整治力度,重点对部分江段进行优化,实现区域内部的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加强与周围腹地的联系,打造沿江集聚经济带。
4.促进港、产、城融合,完善产业发展功能
沿江经济带以港口为媒介,“叠加”岸线与区位优势,联动发展产业、空间和用地,实现“一个港口服务一个园区、带动一个城区”,完成“单一港口城市”向“港、产、城深度融合”转变。以港口—陆路物流网络为骨架,以临港物流基地为发展极,加快沿江区域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工业园区、港口与城镇的一体化发展,打通与周边地区及腹地的货物联系通道,以“港口带动、园区驱动、两岸联动”引导产业“出城进港”,实现“以港带园、以园聚产、以产兴城”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二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实践
(一)基本概况
珠江—西江经济带历史上就是贯通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轴线之一,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面向东盟开发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已形成了钢铁冶金、汽车机械、电力能源、船舶修造、有色金属、建材及木材加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九大临港产业。
武宣黔江段位于西江黄金水道中游,上接柳江、红水河,下汇西江,直通珠三角地区,是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北通道、中通道的咽喉,是珠江—西江经济带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汇聚的重要节点。研究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有助于推进其沿江产业的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的产业互动、共建沿江综合经济产业带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空间布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整体概况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用地以农业用地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二塘镇、黄茆镇和金鸡乡;其次是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二塘镇、武宣镇,其中工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二塘镇及黔东工业区周边;其余为未利用地,分布比较零散。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的产业发展结构为“二三一”结构,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城及沿江两岸,产业职能分化初显,总体呈现“一心、一带、三区”的格局,“一心”即县城服务中心,“一带”即特色种植带,“三区”即北部农业发展区、沿江产业集聚区、中部及东部的旅游业发展区(图1)。第一产业主要布局在郊区及各乡镇 ( 东乡镇、三里镇、桐岭镇、禄新镇、思灵乡和通挽镇)的特色农业基地,集聚形成特色种植带( 图 2);冶金、建材、制糖、农林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以及纺织服装、机械39 39065 39 15535 0 0 2997 0 0:00:13 0:00:05 0:00:08 3118pan>加工、矿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沿黔江两岸分布形成沿江产业集聚区;商贸服务业主要布局在县城中心,运输物流业沿江呈带状发展(图3);旅游业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武宣镇、三里镇、桐岭镇和东乡镇(图4)。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的现状生态岸线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岸线保护区所占比重较大,可开发利用程度高;二类岸线控制利用区零散分布于河岸两侧;三类岸线开发利用区主要分布于金鸡乡、二塘镇、中心城区沿岸、河西工业区和黔西黔东工业区,其中港口码头岸线总长 5458m,利用率仅占4.04%。
2.存在问题
(1) 用地结构单一,土地集约度不高。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总体用地结构比较单一,土地布局分散,生产用地与生活用地混杂,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土地立体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现有产业发展以农产品生产销售、初级加工及矿产品加工为主,服务业比重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吸引作用和辐射效应不强。
(2)生态岸线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保护力度不足。沿江岸线地区多为园地、林地和农用地,生态环境较佳,岸线资源丰富,但利用形式单一,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同时,岸线的盲目开发和管理薄弱,导致自然生态岸线被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侵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生态岸线的资源价值。
(3) 现代产业体系未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一是沿江产业以矿产资源的运输为主,港口服务业、沿江旅游业等发展相对滞后,矿产品开发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比重较高,工业以采掘业、初级原料工业为主,船舶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比重不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同时,产业园区内部产业的发展也有待调整,还未形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产业集群和比较完善的分工体系。二是农产品加工、建材、冶炼和制糖等产业被列为经济带上广西七市的主导产业,造成了沿江产业园区产业定位趋同、港口周边用地粗放利用、临港空间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一些需要依赖港口区位优势发展的大运输量、大吞吐量的临港产业项目的布局发展,无法实现区域产业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
(4)产业配套设施较弱,水陆联运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功能配置水平不高,产业园区的生产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沿江区域的水陆联运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内河与陆路交通的衔接,航道优势无法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
(三)产业空间布局
考虑到现状用地布局混乱,主导产业不明确,产业链尚未形成,港园结合不紧密,岸线利用不集约,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应坚持生态性、集聚性和多元性发展原则,在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上采用分散和集聚相结合的方式,一是依托原有工业园区布局,对园区功能进行重新整合;二是依托沿江岸线资源及集疏运系统,以主导产业布局为主体,明确工业园区的功能分区,并对其他相关产业进行集中布局。同时,在各沿江主导产业布局的基础上,依托工业园区布局相应的码头作业区及物流园区,以满足工业园区的物流需求。
1.以生态为本,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农业资源和土地资源,应充分考虑生态建设在城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实际出发,以上游的金鸡乡—黄茆镇为主,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支持和鼓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黔江港口运输及对外交通道路运输,完善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与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大农业产业链,在特色农业区打造中心城区与外部区域合作的转移集聚区,带动周边镇的产业发展。
同时,严格控制过多的沿江岸线发展,鼓励横向发展,对黔江两岸的土地划定出专门的生态岸线控制范围区域,以减少对岸线的破坏。在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和严格控制岸线的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的岸线规划布局,以指导城市建设(图5)。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应以江为带,结合重要的景观节点,构筑良好的景观风貌,即以双狮—五马拦江风景区为绿地中心,以马鞍山公园、土荫塘公园、书房山公园、滨江公园和城东公园等为依托,以纵横交错的道路绿化带为骨架,形成“点、带、网”紧密联系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2.以江为媒,实现产业组团发展
结合生态建设、产业空间聚集以及点轴发展等原则与理论,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的主导产业主要形成“一轴四组团”的空间格局。 “一轴”为沿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发展的综合产业轴。“四组团”为沿江布局的四个产业组团。其中,现代农业生产组团位于金鸡乡—黄茆镇,通过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区弥补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生态较为脆弱的不足,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发展的新增力量;现代服务业组团位于中心城区与二塘樟村港口物流园区,主要依托樟村港口物流园区的优势,发展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等;工业生产组团主要整合河西工业园、黔东工业园和黔西工业园的相关产业,发展矿产品加工、制糖、建材和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生态旅游组团主要是抓住大藤峡水利枢纽发展的契机,在黔江下游三里镇境内发展生态旅游,打造观光旅游区 (图6)。
同时,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按照“前港后园”模式进行点—轴联动布局,注重港区与临港产业园区的联合布置:充分发挥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的航运优势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采选与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建材、船舶制造等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形成樟村、龙丛两个不同产业集群的“前港后园”临港产业园区,推动与西江经济带地区的产业协作发展,培育若干跨区域产业集群;结合旅游码头,构建以黔江为轴,以港区、码头为出发点的点—轴联动格局(图7)。
3.以交通为先导,实现区域融合发展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以内河港口为经济衔接点,以水陆联动为交通网络动脉,利用廉价、便捷、有效的支流航线及港口陆路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统筹规划交通骨干网络系统,构建水陆联动的新交通格局,奠定沿江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基础。
在港口码头建设方面,加快港口码头、航道、沿江公路、疏港公路铁路和沿江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黔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优势,承担大运量、远距离的货物运输,在沿江布局配套基础设施;推进龙丛作业区的建设,完善和升级樟村作业区、草鱼塘作业区,主要解决对内的货物运输问题,服务于周边的工业园区,形成“港—园”结合的综合货物运输系统;沿江呈链式布局金鸡码头、鱼步码头、朗村渡口、东田建材码头和黔江码头等,形成完整的水上物流运输及观光旅游系统,实现区域的互联互通(图8)。
在公路网络建设方面,采用生活性交通与生产性交通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组织方式,建立与产业布局和土地利用相适应的,以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主轴、二级公路为骨架,串联各产业园区、辐射各乡镇、联接周边县市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四)产城融合,实现产业多元发展
为提高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除了引导产业集聚,还应实现土地的混合开发、产业的多元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应在沿江已确定的主体功能用地中加入商业、娱乐及绿地等其他性质用地,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等其他产业。
现代物流业重点布局在龙丛港区、樟村港区,两港区均有集散客货流通的开敞空间,配套仓储用地,重点打造以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建材、冶金和制糖为主的产业物流体系,完善供应 ( 输入 )—生产—销售 ( 输出 ) 一体化物流链,更好地实现与市场的对接( 图 9)。
商贸服务业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及樟村港区,整体以带状商业为主、点状商业为辅,同时承接各个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发展,以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现象(图10)。
生态休闲旅游业主要沿江布局,重要旅游景点错落在江边及中心城区,沿江顺势打造以七星河湿地公园、双狮—五马拦江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景观节点,构筑滨江休闲旅游带;同时,利用东部的生态乡村资源,打造县城—三里—东乡陆路旅游线路、桂平—武宣水上旅游线路,促进观光旅游产品之间的融合发展(图11)。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17年4期
《珠江—西江经济带武宣段产业空间布局策略与实践》
原创不易,请尊重作者的版权
转载到其他平台请后台回复“转载”字样获取转载事宜,感谢!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3】中心城区 E 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PM】基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半城镇化地区城市更新模式研究
【专题研究1】“互联网 +”引领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探究 ——以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为例
【专题研究2】传统村落综合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山门村综合规划为例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