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修定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空法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之五  显见无还

二十九页最后一行:【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从这个地方看起。经文紧接着前面的意思,在前面,经文里面告诉我们,这是教阿难是仔细省察这个妄心,就是六尘缘影之心的真实性。如果这个心离尘,它还有分别性,有独立的性,当然这就是真的。如果离了尘境无分别性,那就证明了六尘缘影的心是虚妄而不实在的。这一段经经文: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如是」是指上面所讲的色声而言,乃至这是比类其余的。那么换句话说,六识缘六尘境界,正如同前面所说的色声一样的道理。「分别都无」,这是说,纵然前面六种分别都无,这是讲什么呢?离开六尘,比我们凡夫的境界要高得多,我们凡夫没有离开六尘啊。有的人他有相当的定功夫,眼见色不分别色相,耳闻声不分别声相,分别都无啊。那是不是见了性了呢?分别都无啊,是不是见性?如果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不分别,要认为这就是自性,这是错误的。如果以此之外别有自性啊,也是错误的。那么下面就举出这一类的人,

【非色非空,】「非色」是指离外面的五尘境界,不属于色法。「非空」是指执著内为我,不属于空啊,内有我啊。外离尘,非色;内有我,非空。这种境界在唯识里面讲,正是第七识缘第八带质境。换句话说,还是分别,还不是自性。它能离境界相,它没有离法相,法相比境界相还要来得微细,这种境界就是佛所说的「法尘影事」啊。古德有比喻,好像那个水,这个江水,看到好像很平静,表面上很平静,下面流动得很快。这种人那个功夫,表面上看到他,他离了相了,他有相当的定功,实际上内里面生灭的念头起伏,他自己也不能觉察到,所以不是见性的境界。

【拘舍离等,昧为冥谛。】「拘舍离」是六师外道之一。这些外道人住在这个境界里面,以为这个境界就是涅槃,以为这是穷离尽性到了尽头了。所以外道建立二十五有,这是第一个,这是最高的一个境界了,「冥谛」。冥谛下来,是建立「神我」,这个比那个神我,神我在中国俗话讲灵魂,这个比那个还要深一层,到了顶头了。「冥谛」这个意思,实在是与我们《幼学琼林》呢,那个天文里面的第一句话很接近,「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那个冥谛大概就是混沌的意思,混沌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无明啊,「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么我们诸位去想一想呢,佛法里面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是指「根本无明」,八地菩萨才见到啊。而八地菩萨那个见性的功夫,差不多快要圆满了。

所以由此可知,六师外道建立的冥谛还到不了这个境界。为什么呢?他们的功夫连阿罗汉都不如。这个境界,佛在经典里面跟我们说,是无想天的境界,是四空天的境界。功夫到四空天了,四空天里面的真相不能明了,迷迷糊糊啊,所以称之为冥谛啊。功夫到此地再不求上进了,所以他不如二乘。所以这个地方这个冥谛,实在是类似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这个是比较上接近。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是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是「发业润生无明」。所以破这个无明,只证阿罗汉果,只断见思烦恼,出三界,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还是存在的,界外的烦恼还是没有断的。那么我们看这是小乘的功夫。

这个外道冥谛,连小乘人这一点发业润生的无明,他也没破。那么换句话说,用十二因缘法来观察的话,十二因缘,他没有断得了。他的功夫,我们可以说是伏断而已呀。他有相当的定功,他能够控制,没有能断,所以这是外道,依旧属于邪见分别,并没有证得心性。他见到的境界是非色非空的境界,不了解境界的真实相,称之为冥谛。

「拘舍离」,就是「末伽离」的异名,前面我们曾经读过。不了解事实真相,发生这样的误会,那么在二十五谛里头建立这个谛。冥就是糊里糊涂,真相不能够辨别。他以为这个就是太初了,宇宙的渊源了,宇宙就是从这儿开始的了。所以这个跟我们幼学里面讲的混沌初开,那个混沌的味道差不多。谛就是真理,以为这个是第一个真理。这是当时佛陀在世,印度外道建立这个最高的谛理。那么他们说,从冥初生觉,这是万法之源始,所以把这个理啊,是尊之为顶点了,这是最高的真理,唯一的真理了。是他们亲证的境界。

那么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他们那个境界啊,只不过是见到「非色非空」。在唯识里面讲,正是第七识攀缘第八识。是个什么相呢?六粗里面的相续相。确实,这个功夫是相当高了,但是这个要晓得,没见性,何况第六意识呢?第六意识是有间断的,不是个相续相,念念迁流啊。冥谛都不能够执著为自性,第六意识怎么可以把它当作真心呢?真心是常住的,不生不灭。冥谛是相续相,是相似的常住,不是真的常住。真的常住里头没有相续相,所以相续相是似真非真呢。那么我们唯识里面讲到第七识恒审思量,恒就是相续。第六识呢,审而非恒,审就是分别。它没有相续相,一会儿分别东,一会儿分别西。那么它的相是间断的相,这是我们得要认识清楚啊。

佛法有没有成就,实在就是在辨别真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妄心放下呢?就是不知道这是妄心。无始劫以来,我们就用的是意识心,总以为这个意识心啊,就是我们的真心。日常用事用它,修行证果用它。日常用事用它呢,还勉勉强强啊。说实在话,日用平常当中,我们有无尽的烦恼。烦恼从哪里产生的呢?就是从第六意识用事产生的。这是个妄心呢,可以用它,负作用太多。假如我们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我们以真心来用事,你的生活,就清净光明、快乐无比啊。为什么呢?真心里面不带烦恼,没有一丝毫的烦恼。

迷,迷在哪里啊?把妄心当作真心。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这是一层迷。把妄心当作真心,两层的迷惑。说实在的话还不止,我们还把心所当作真心,这是第三层的迷惑。喜怒哀乐是心所啊,不是心王啊。这个里面越分析呀,越复杂,去真心可以说远之远矣呀。这就是所谓是迷得太深,拨除很不容易。

在前几天,东海大学同学到这来上课。我们讲了八天,讲了一点唯识,那是唯识的皮毛啊。唯识的道理就是叫我们辨别真妄啊。真妄能够辨别了,佛法的目的是教我们取真舍妄,这才能有成就啊。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东西很难讲,我刚才说一个取、说一个舍,有取舍就是妄心啊。舍的是妄,取的还是妄。为什么呢?取是个妄心。所以这个东西,「向上一着」就开口不得,开口便错,动念皆乖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诸位要懂这个道理啊,向上一着,离开言语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向上一着,无话可说。向上一着才能见性,向上一着才是真心用事,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这个乐是真乐,不是苦乐之乐,是真乐,是清净心中本具之乐。

这些修外道的,迷失了方向,他们只能够离开粗重的五尘影事,就是粗重的这个境界相;微细的六尘影事啊,还是离不开。这个是他们的冥谛,在佛法里头,叫作灭法尘。法尘有两分,一分叫生法尘,一分叫灭法尘。他的心啊,还是缘法尘。那么他建立的神我,神我就是能缘的妄心,冥谛是所缘的灭法尘。这是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就是四空天的境界,不过如此而已呀。不但这些人,就连阿罗汉,佛在前面说了,他的功夫也只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你看看,跟那个四空天啊,我们看起来差不多,比他那个高一截,还是脱不了法执,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能见性。

那么我们一天到晚讲修行,一天到晚在讲用功,如果这个道理要是不了解,方向不能辨别清楚,那么我们所修的,诸位仔细想想看,能离开盲修瞎练吗?说盲修瞎练,我们心里听到不舒服。这是事实啊!如果承认了,我现在是在盲修瞎练,我还能改得过来。知道错了,还能改得过来。自己盲修瞎练,一昧还不承认,死不承认,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远没有改过的机会了,那就是错到底啦,还会有成就吗?!

怎么个修法呢?我们也常常提供诸位同修,最初方便,要把世缘看淡一些啊。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要是看重了,没有希望了。不但是佛道没有希望,就是这个外道啊,冥谛这个程度,都没有指望。你看看人家,舍了欲界才到色界;舍了色界,才到无色界,就是无色界的功夫啊。我们要是连欲界都舍不了,色界都没有份呢。跟这些外道相比,那功夫差得远啦。佛道,说实在话,连边都粘不上。那么这都是说的真实话啦。

真正学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时中,求心地清净,这个就是用功夫,修定呢。理一定要明了,理与事一定相应。事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一定要相应。功夫在哪里做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上,不动心,不起心。不起心就是不起念呢,这叫修行,这叫用功夫。首先呢,是以观照的功夫,理智啊,克服着你的妄心,不动心。功夫用久了,自然而然接触一切境界如如不动啊,这个时候就智慧现前了。诸位要晓得,不动心呢,与真心相应,真心是如如不动的,起心动念全是妄心。

那好了,你说我在这个境界里头,我现在不起心不动念了。给诸位说,还是妄心。什么妄心呢?你有一个不起心,你已经起心了,起了一个不起心;你已经动念了,动了一个不动念。还是错的!这个功夫做起来,当然不容易。实在讲,不容易啊,追根究底,是我们缺乏基本的训练,所以这些功夫用得都不得力啊。基本的训练就是根本智的训练,我们亏吃在这里呀。今天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对于根本智要下功夫去补习呀。如果不把这个根本智的功夫补习圆满,我们尽管怎样怒力呀,还是功亏一匮,不能成就。

可是目前来修根本智,有相当的困难。为什么呢?我们不甘心呢,不甘心就麻烦了。叫你这个天天去背书,不叫你听经,也不叫你念佛,也不叫你参禅,要天天背书,天天学着伺候人。诸位想想甘心吗?!从前在家做学生,叫学生伺候老师,伺候师母,还得要伺候老师的儿子、女儿,就跟做下人一样啊。伺候得不好,老师骂了几声,没有话说,那个老师的儿子、女儿还要骂你,你要不要忍受呢?都得要受!学什么?学忍辱波罗蜜啊。你看佛在金刚经跟我们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没有忍辱的功夫,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想成佛,哪一尊佛都不例外,修忍辱,专修忍辱要修五百世。你看释迦牟尼佛金刚经讲的,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专修忍辱。然后才能精进啊!

所以从前这个教育,小孩跟老师,一方面求根本智,背书;再一方面,就是在老师那里折磨,修忍辱。从小就能什么事都能忍,有涵养啊。遇到事的时候,心里他才如如不动啊。出家了,也是五年学戒,跟在家教育一样,根本教学,五年当中背诵经典。再就是寺院里头的杂务事情,伺候你师父,伺候师兄弟。寺院里头比我先出家的,比我先受戒的,我就得要伺候他,所谓是「先入佛门为长老」啊。他是先入门的,我是后来的,后来就要伺候先到的。那么诸位晓得,每个人,凡夫,习气都不一样,说是寺庙那么多人,要叫大家都满意,做不到啊,所以那个气啊,也就够受的啦。真正有成就的人,他能够忍受得了,都有成就。受不了的,就淘汰掉了,自然就淘汰掉了。你们诸位去看看《禅林宝训》,那些全是我们的善知识啊,全是教我们基本功夫的啊。所以五年以后,这个功夫有了相当程度了,根本智也有了相当基础了,才准许听经,准许你参禅、念佛。没有说是一出家就听经,就参禅念佛啊。现在如果叫你这样子出家,呆不了三天,就跑掉了,所以不行啊。现在不但是一出家要听经呢,上台讲经才行呢,才过瘾呢。上了台,胡说八道,胡造谣言,所以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那么我们懂得这个原理,晓得这个原理的重要性,那么现在说,必须要补习,要认真地去补习。晓得这个基础教育是成功的根本,不在这上干,不能成就,这个是千真万确的话。那么讲堂里面讲经重在听经,不必用功夫。听懂了很好,听不懂不要去思维,不要去研究。为什么呢?思维研究都是用的妄心,第六意识心,你不会开智慧的。一遍一遍地听,懂多少算多少,不懂就算了。再听第二遍,听第三遍,用清净心来熏习,在基础上认真地修学。诸位要是这样,五年之后啊,就不一样啦,大大的不相同!

那么在这一生当中要开悟,决定可能,纵然不能是彻悟,大悟我想是应当可以证得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理一心达不到,事一心可以能做得到的。纵然事一心做不到,功夫成一片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毫无疑惑的。那么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确定,能够去的,我们这一生没空过啊,这一生有价值。那么这就是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个步骤,要辨别真妄。

佛说这一段话,主要的目的,就是破一切众生能缘的妄心。一切众生把能攀缘的这个心,当做自己的真心,听法用这个心来听。前面佛说过了,用攀缘心来听法,所听的是什么?法尘呢,不是法性啊。你看世尊对阿难尊者这个开示,说这个话的的口气,对阿难尊者很失望啊。听这么多年的经,还是用攀缘心,全听的是法尘,没有悟法性呀。

由此可知,基本的训练,是训练用真心。这个训练成熟了,真心能够念念现前了,自然开悟,一切法明了。真心闻法,闻的是法性,决非法尘。法性是觉的,法性是明的,所以说是根尘一接触,就生无量智慧啊。而用妄心,妄心是不觉,缘外面法尘,法尘也是迷惑的。迷与迷相应,当中生无明烦恼啊。这一点道理,我们在经论上看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明白。随此如何取舍,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自己还没有建立、没有成就、没有基础之前,只跟一个老师学

自己见性了,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众生

整个百法只解释佛的一句话「一切法无我」

学佛可以多读、可以多听、可以多看,决不要研究

凡是随语生解的,都是死在言下

法为见性而说,见了性了,法也不要了

佛法所在之处,是我们大家有福,尤其是讲大经

学佛的人若不修清净心做善事,绝大多数是到那个神道里头去

四大之色跟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身相,这是人生的本源

心动了才有十方三世,心要真正静下来就超越时间空间

是、非都没有了,是、不是两边都离开就对了

受持的妙诀:离言说相持,离文字相持,离心缘相持

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80 链接集合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历史链接集合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45目录链接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