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祖坛经浅释19:佛法是治众生一切执着的情;若执着情没有了就不需要佛法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20 (此视频是mp3上传没有图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652x9zk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坛经浅释19:宣化上人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碍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

“志诚再启师曰”:志诚听六祖大师讲得这么玄妙,他又对六祖大师说了,“如何是不立义”:怎么是一法不立的意思呢?这一个法也不立的道理,我还没有明白。“师曰”:六祖大师说,你“自性无非”:自性里,没有一切不对的事情,没有一切的恶,“无碍”:没有一切的障碍,“无乱”:乱,就是迷;无乱,也就不迷。迷是什么呢?就是颠倒。你不颠倒,就是你不要认为你的手向下是倒,向上是正。手向下,也不是倒,向上,也不是正,无正无倒,这就是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念念都是智慧,常常生智慧。所以六祖大师说:“始知自性,常生智慧。”这就是常生般若。“常离法相”:把一切的法相,都离开了,不执着法相。“自由自在”:这个时候,自由自在。自由,来去自由;自在,来去自在。“纵横尽得”:纵,你往前跳也可以;横,你打横着也可以。你说上天就上天,你说下地就下地,这是纵。横,你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到极乐世界去;你说到东方琉璃世界去,就到琉璃世界去。尽得,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合法的。“有何可立”:若这样子的话,有什么可立的呢?所以我说一法不立的。“自性自悟”:你自己的性,要你自己悟,“顿悟顿修”:你即刻悟,你就即刻修,“亦无渐次”:没有什么一步一步的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所以我才说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空了。“诸法寂灭”:诸法都到寂灭相上去了。“有何次第”:你有什么次第可说呢?哪有说第一、第二的呢?

“志诚礼拜”:志诚法师听六祖开示后,又叩头顶礼。“愿为执侍”:志诚就弃暗投明,间谍也反正了。反正就是以前本来是不正,现在到正的地方来了,这叫弃暗投明。以前是神秀派来的间谍,现在投降,给六祖大师做工作。做什么工作呢?执侍。就是天天六祖大师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的服劳执役,无论什么事情,他都做。“朝夕不懈”:早晨到晚间,一天做苦工,他也不懈怠。他因为知道,六祖大师当初都是做苦工换来的,舂八个多月米,才得到祖师;我现在服侍祖师也要很勤劳的,不可以懒惰,所以朝夕不懈。不懈就是不懈怠、不懒惰。“诚吉州,太和人”:志诚,是江西吉州太和县的人。

前边这一段经文,是神秀大师派出一个特务,想要来盗法。在中国唐朝那时候,在佛教里,就这么样复杂,人存心就这么样不正当,想去偷盗佛法。下面这一段经文,就是神秀那些党徒,派了一个刺客,就是暗杀的,来想要暗杀。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拔剑加害。祖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僧志彻”:有一个和尚叫志彻。但是志彻是以后的名字,他以前不是出家人;这个“志彻”,是皈依六祖之后,六祖给他起的名字。是“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他原来在家时是姓张,名字叫行昌。“少任侠”:他少年的时候,欢喜行侠作义,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武术非常好,很有功夫的,往上一蹦,可以跳一、两丈高,轻功很熟练。所以在这时候,神秀的党徒就用钱雇他去把六祖给杀了。“自南北分化”:自从有南顿北渐,南能北秀,这两宗分化的时候;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这“二宗主”:就是六祖大师和神秀大师,“虽亡彼我”:他们虽然也没有人相、我相。彼,就是人相,我,就是我相,他们两个祖师,都没有这种的观念。“而徒侣竞起爱憎”:但是他们两个的徒弟经上也没有说明白,徒侣,就是神秀大师的徒侣;竞起爱憎。大家就竞了,好像前边就讥讽六祖大师,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他怎么可以做祖师呢?神秀座下的弟子,就这样讥讽,毁谤六祖。

六祖大师座下的,也有真心相信六祖大师的:“我们的祖师,虽然不认字,但是他得了无师智,你们不应该这么毁谤我们。”于是乎,就两边竞起爱憎。六祖大师的徒众,可没有想去杀神秀;但是神秀的徒众,就妒忌六祖,因为他是真正五祖大师的衣钵传人,所以就很妒忌他。而各人的徒弟,都爱护自己的师父,就憎恶对方。我相信徒侣竞起爱憎的心,神秀那边,是厉害一点;六祖大师这边呢?是忍耐多过憎恶,都是忍着,由他毁谤去啰!当时毁谤六祖的,也变着方法毁谤,什么谣言都有。有的说是:“六祖大师,是个打猎的,杀生害命,什么都干的,他做什么祖师啊?”又有说:“他原来是个贼嘛!”有的又这样说,说:“不是贼,我知道他不是一个做土匪的。他原来是一个斩柴佬嘛!在家里一天到晚,就到山上去斩柴,卖几个钱回来,买点儿米,他有什么本事呢?只不过南边这些人,拿着他做招牌,来这么样子讲嘛!”所以用种种的方法,破坏六祖。总而言之,就说他:“我知道的,到黄梅那个地方去,人人都知道,他是个獦獠。他有什么智慧?没有智慧的!这些人都是以盲引盲的,在那儿盲修瞎炼。”就这么用种种方法,破坏六祖。

“时北宗门人”:在这个时候,神秀的徒弟,大约太多了,有几千那么多。“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自己立自己的师父,做祖师。他虽然没有得到衣钵,但是说他就是第六代祖师,五祖是第五代,神秀就是第六代,他这一些徒弟,就把他捧上做第六代祖师。为什么捧他师父做第六代祖师?他们希望做第七代嘛!你若没有第六代,第七代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呢?好像没有爸爸,怎么会有儿子呢?所以一定要先找出一个爸爸来,几千个徒弟就封他:我们承认,你就是第六代祖师,不要紧的。大家就来捧他师父做祖师。

“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忌”不是妒忌,是忌惮;忌惮,就是忌讳,不敢公开这么样子来讲,只在他自己庙上这么样子,大家来拥护他,不敢往外边讲。为什么呢?外边有第五祖传衣钵给第六祖,他呢?没有衣钵,怎么可以做第六代祖师呢?所以恐怕这件事为天下闻。“乃嘱行昌”:于是乎,他们就派行昌到六祖那地方去,把六祖杀了,把他衣钵抢过来。行昌真是有很大的武术,非常纯熟,当时他的绰号,叫什么呢?叫“飞猫”,就像个猫似的,会飞的cat。为什么叫飞猫呢?言其他到什么地方,无声无息。他到你的房里,你还不知道呢!好像猫来了,你听不见他走路。那么猫不会飞,都跑得很快了,何况他这个猫,不单走得轻,而且还会飞。这是当时他的绰号,叫“飞猫张”。但是这个绰号,你在书上找不着的,这除非你在当时,才知道他叫这个绰号。那个时候,你或者在那个地方,知道当时的情形,就会知道的。就嘱咐飞猫张,“来刺师”:到南华寺,去杀六祖。你看!以前派了一些人去放火,现在又派了一个刺客,要来杀他,为什么呢?就是若把六祖杀了,神秀就可做第六祖。虽然现在他们捧神秀、拥护神秀,做第六祖,是门关上,在里边人知道,外边不敢讲的。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证据。如果把六祖杀了呢?神秀就可以名正言顺继祖师位,就可以做祖师。他师父做了第六代祖师,他们就可以做祖师的弟子,可以做第七代祖师。

“师心通”:六祖大师当时,因为有他心通。我们现在道场里,有一个果地,他本来应该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他都应该有。但是他贪心不小,总想要证四果阿罗汉,要学着飞,说是他要到台湾受戒,不用搭飞机,能飞着就去了,叫我教他这个方法。我为什么说,我在车上也不讲话呢?有几次,我搭他车的时候,他就在车上要求我,要我教他飞身的法术。我说:“现在你何必学这个法术,有什么用呢?”他说他去受戒,不用买飞机票就去了。因为他有贪心,所以智慧还没有现前;因为他贪着要证果,贪着要飞身,要有神通,所以他的真正智慧,还没有正式开。

六祖大师,有他心通,“预知其事”:预先就知道;行昌从神秀大师那儿一来,他就知道了。“即置金十两”:他就预备了十两金子,“于座间”:放到他座位旁边。这个时候,你说危险不危险啊?你想一想这种情形。“时夜暮”:这一天晚间天黑了;夜暮,已经大约到十一、二点钟,啊!飞猫张来了!来了,真像个猫似的,手足也没有声音。“行昌入祖室”:就走到六祖休息睡觉的房子里。在这个时候,他到六祖大师的座前,“拔剑加害”:就将要拔出宝剑,杀六祖的时候,“祖舒颈就之”:六祖大师这时,你说怎么样啊?就把脖子伸长,就叫他砍。他才前面来了,六祖大师,就把脖子这么伸长地就着他,叫他砍,这叫“舒颈就之”。舒颈,就是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你来杀了,你来了,来杀了。虽然没有说,叫他杀,但是意思就是叫他杀。行昌这时候,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你是和尚,我也要杀,你是罗汉,我也要杀,你是祖师,我也要杀,就存一个杀心。因为他受神秀党徒的使命,他一定要完成使命;所以就把剑拔出来。你们说这个时候的局面,紧张不紧张?好像原子弹就要爆炸似的。“行昌挥刃者三”:行昌拿着宝剑,就这么照着六祖的脖子上,斩了三下,我这也斩不动的,但是我这是一把扇。斩了三次,也没有斩动。“悉无所损”:一点也没有伤损;砍了三剑,没有砍动六祖的脖子。你说这是什么道理?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飞猫张砍了三剑,六祖脖子也没有被损伤。“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说正剑也就是正法,不怕邪法,你的邪法,就是不能胜过正法,所谓“邪不胜正”。我这是正法,不怕你这个邪法,你虽然有宝剑,也不能奈我何。“只负汝金”:说我是欠你一点钱,在前生欠你十两金子;“不负汝命”:可是我不短你的命,我不欠你的命。“行昌惊仆”:飞猫张听见六祖大师这样讲,并且砍了三剑,也砍不动六祖大师脖子,所以就吓得惊仆。仆,就是吓倒那儿,就吓得昏死了。“久而方苏”:等到有一段时间,他苏醒过来,,“求哀悔过”:就认错说,大师啊!我真是对不起你,我太有罪啰!“即愿出家”:当时六祖大师和张行昌,也谈了很久的话。谈的是什么呢?六祖问他:“你为什么来做这种的事情呢?你为什么要杀我呢?”行昌说:“不是我想杀你,是神秀的徒弟,他说你是最坏的人,说你以前是做土匪的,又做打猎的,你又到山上去斩柴,是个穷人,现在在这个地方,就冒充六祖。所以我一听,这样子尽做坏事的人,我一定要杀了他!到这个地方,现在我的剑,砍不动你的脖子,我才知道他们都错啰!如果你没有道德,凭着我手剑这么快,怎么斩不动你的头呢?这一定你是有道德的高僧啊!所以现在我遇到大德高僧善知识,我看世间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意思,我也想跟你出家,我也拜你做师父啰!”飞猫张就讲了这么一套话。

“师遂与金”:六祖大师,就拿着预先预备的十两金子,说:“我这个钱给你,你拿去了。”“言汝且去”:说你要赶快点走啊,不然的话,“恐徒众翻害于汝”:恐怕这一些徒弟,他们都是爱护我的,如果知道你来杀我,他们也一定会杀了你的。你赶快拿金子,赶快走了。“汝可他日易形而来”:过几天那哪,你化化妆;易形,就是化化妆。这个“化妆”,就是叫他到旁的地方,出家做和尚,以和尚的身份再来。“吾当摄受”:我一定照顾你,我一定来教化你。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

“行昌禀旨宵遁”:飞猫张听了,说:那都好了!晚间就跑了。宵,就是晚间,广东话叫漏夜;遁,就是跑,遁藏起来了。“后投僧出家”:以后飞猫张遇着一个和尚,就出家了。“具戒精进”:他受了具足戒后,非常精进,一点也不懒惰。“一日忆师之言”:有一天他想起六祖大师的话。什么话呢?就说叫他易形来,愿意摄受他。“远来礼觐”:所以在很远的地方,就又到南华寺来拜见六祖。觐,就是朝觐,诸侯去见天子,去见皇帝,就叫觐见;所以以后下面的人,去见上面的人,也叫觐见。“师曰:吾久念汝”:六祖大师说,你怎么这么久才回来呀!天天我都想念你呀!“汝来何晚”: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曰:昨蒙和尚舍罪”:志彻、就是张行昌,说:我在以前得蒙和尚您舍罪;你不怪罪我,你还把我罪舍了。“今虽出家”:我现在虽然出家,“苦行”:我愿意行苦行,“终难报德”:我觉得很难报答你的德行。“其惟传法度生乎”: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我来传承佛法,教化众生。我就要这样子做,才可以吧?

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今学人转加疑惑。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弟子常览涅槃经”:张行昌就说,弟子我我常常看《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我没明白什么是常?什么是无常?这个道理,我不懂,“乞和尚慈悲”:我求乞和尚大发慈悲,“略为解说”:你为我大略地解说解说。“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什么叫无常呢?无常就是佛性,佛性是无常的。“有常者”:什么叫有常呢?“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志彻,就是张行昌,听六祖大师说佛性是无常的,这一切的善恶和分别心,是有常,他就认为说错了。所以他说和尚所说的,大违经旨,和经文的意思,不相符合,是相违背的。

“师曰:吾传佛心印”:六祖大师说,我是传佛心印的人,我是传佛以心印心的法门。“安敢违于佛经”:我怎么敢违背佛经的道理呢?“曰:经说佛性是常”:志彻就说,《涅槃经》上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和尚说,佛性是无常的;“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这都是无常的,“和尚却言是常”:你现在却说,一切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这是常。“此即相违”:这和《涅槃经》的道理,完全都不相合了啊!“令学人转加疑惑”:这样子一讲,令学人我在迷中更迷了。转加疑惑,就是我以前有一种的疑,现在变成两种的疑了。以前我有一个不明白的疑,现在你讲这个道理,我更迷了,加一倍的迷。“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六祖大师说,《涅槃经》,我在以前听过无尽藏比丘尼读诵过一遍,“便为讲说”:我就给她讲解《涅槃经》,“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没有一个字、一个意思,不合乎《涅槃经》经文的,“乃至为汝,终无二说”:乃至于我现在给你讲,也没有两样的讲法,也是和以前的讲法,是一样的。“曰:学人识量浅昧”:志彻就说:学人我呀!我的知识,很浅昧的,很不明白的,“愿和尚委曲开示”:我请和尚您啊!再委曲婉转来开示我。

“师曰:汝知否”:六祖大师说,你知道吗?“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六祖大师说,佛说佛性是常,是对着一切执着无常的人说的;佛说无常,是对着执着一切有常说的。所以啊!假设你说佛性是常的话,更说什么善恶诸法呢?佛性,常就是常嘛!还有什么善恶诸法可说呢?乃至佛性若常的话,一切众生不早都成佛了?何必又说法来度众生呢?“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要是常的,为什么穷尽多少个大劫,也没有人真正发菩提心呢?常的嘛!常的,应该人人都发菩提心,人人都早成佛道了。“故吾说无常”:所以我才说佛性是无常。为什么呢?如果是常的,一切众生,都不要修行,就成佛了嘛!“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可是我说的无常,正是符合佛所说的真常不灭的道理。你懂了吗?

“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又者,所有这一切诸法,假设是无常的话,“即物物皆有自性”:就是说一切的物类,都有自性;“容受生死”:既然都有自性,怎么还又可以受生死呢?它们就应该没有生死了。“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要是每一个人、每一种物,都有自性,有真常的性,它就不会普遍任何地方都有了。“故吾说常者”:我所对你说常的话,也“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也就是佛所说的真无常义。若讲起来,根本常和无常,都不是佛性。佛性呢?非常非无常,也不是常,也不是不常,这才是中道了义呢!现在为什么六祖大师说,佛性是无常,一切善恶分别心是有常呢?这都是对治执着而已。佛法,就是治众生一切执着的情;你若把执着情没有了,根本就不需要佛法。佛法非常、非无常。所以六祖大师是对机说法,对着张行昌来说这种的方法,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子。

“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凡夫,就是一般普通人;外道,是旁门左道。佛是完全为了凡夫外道,执着于邪常。“诸二乘人”:一切的声闻、缘觉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共成八种的颠倒。这八种的颠倒,本来是四种,不过人的思想不同,身份不同,所以就变成八种了;两种人有八种颠倒。这八种颠倒是什么呢?就是凡夫以苦为乐;苦,他说有乐。他非常计常、非净计净、非乐计乐、非我计我。本来不常的,他就说是常的。这一切的道理,都是由人而论,你若说常也可以,你说是不常也可以。但是他非常计常,不常他计常;非乐计乐,不是乐,他说这是乐;不是我,他计我;不是净,他计净。这是凡夫有的四种颠倒。二乘人呢?乐,他说是苦;常,他说是不常;我,他说无我;净,他说不净。声闻、缘觉二乘人,有这四种的颠倒。所以这合起来,叫八倒;这八种的颠倒,详细讲,要很久时间,现在就大概地讲一讲。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所以佛在《涅槃经》了义教中;《涅槃经》教义,是属于醍醐,属于了义,不是不了义。“破彼偏见”:就破凡夫和二乘人的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而明显地说出来,什么是真常,什么是真乐,什么是真我,什么是真净,讲这个道理。“汝今依言背义”:你现在依照佛所说的言,而违背佛的教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你以断灭的无常,和死板的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你用你凡夫的知见,来错解佛所说的这个最圆满、最微妙的,最后这种了义的教理。“纵览千遍”:你纵然看一千遍《涅槃经》,“有何所益”:有什么好处呢?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 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 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曰”:行昌听六祖大师一讲,忽然间,也不知道怎么,就开了悟了。所以他就说出一首偈颂,说“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说因为我守无常的心,所以佛说有常的性佛性,“不知方便者”:我不懂得佛所说法是方便的。“犹春池拾砾”:这个砾,有念“绍”音的,有念“立”音的,都可以的。砾,就是一块小石头。春池,就是春天的水池。犹春池拾砾,好像在春天水池里,捡一块小石头,这有什么用呢?根本一点用都没有。“我今不施功”:可是现在啊!我不要用什么功夫,我返本还原,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再什么功,也不用费了。“佛性而现前”:佛圆满的妙性就现前了;突然间,就明心见性开悟了。“非师相授与”:我开悟,不是祖师教给我的,不是祖师送给我的;“我亦无所得”:我开悟是开悟了,但是毫无所得;这种智慧,是我自己本有的。所以我什么也没得到,一法也没有得。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了,“汝今彻也”:说你现在真是开悟了,这就是给他印证。“宜名志彻”:我给你改个名字,就叫志彻,好不好啊?你欢喜叫这个名字吗?“彻礼谢而退”:志彻说:“喔!这个名字,可真好了!我谢谢祖师。”所以就叩个头,退到一边去。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

“有一童子”:这个童子,不是普通的童子,是为法忘躯、为法不辞劳苦的童子,“名神会”:名字叫神会。“襄阳高氏子”:湖北襄阳姓高的儿子,“年十三”:只十三岁。“自玉泉来参礼”:从湖北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那个地方来参礼。小童子虽然是童子,但是胸怀大志,心量很广大的。他在神秀那儿一看,就知道神秀大师,没有真正明白佛法;所以他从那儿,就跑到广东来。大约都有一、两千里路,他走路把脚也走出泡来,脚也走坏了。甚至也没有穿鞋,打赤脚走,或者被砖块,或者玻璃,把脚都扎破;破了,他把身上衣服扯下,把脚包好,还走!走几千里路,他就像没那么回事似的,就像没有走路一样。到六祖大师这儿来,来给六祖叩头。六祖一看,他这样辛苦,衣服也破了,穿得破破烂烂的,脚也都走坏了。

所以“师曰”:六祖大师,就问他说“知识”:六祖大师对一个小孩子,也叫善知识,说:善知识你啊!“远来艰辛”:你这么远来,太艰难,又辛苦啰!走路太辛苦你啰!“还将得本来否”:你是不是得到本来的面目啊?你得到本来面目、没有得到本来面目啊?“若有本”:你若得到本来,得到佛性,你明心见性了,“则合识主”:你就应该认识主人。主人是什么呢?就是佛性。“试说看”:你现在试试说一说来看!

小孩子很调皮的,他就说了,“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说我以“无所住”,为我的本来面目,我的见性,就是主人。“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六祖大师,听他这样一讲,说:沙弥啊!你尽学人家说话。取次语,就是学人家说话,很莽撞的,不知以为知,不明以为明,不见以为见,就是学人家口头禅。取次语,也就是口头禅,就是:啊!这沙弥尽说口头禅呢!你尽说人家说剩下的话。人家说完了,你又说这话,不是你自己的自性流露出来的,这叫取次语。

“会乃问曰”:你看!小孩子,胆子可不小,他和祖师敢来辩论!神会就问六祖,说“和尚坐禅,还见不见”:说你坐禅的时候,见不见啊?他反问六祖。哈!你看这个小孩子!最调皮,这小孩子很不好教化的。他这么一说见不见,“师以拄杖打三下”:六祖大师,当然不能和他一般见识;拿着拄杖因为六祖拄着拄杖,就是stick,就打神会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说,我打你,你痛不痛啊?不知道这小孩子那时候,害怕不害怕呢?被人打了三下,不知有没有哭呢?

“对曰”:神会就说了,“亦痛亦不痛”:说我也痛、也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六祖大师听他说亦痛亦不痛,六祖大师也就说,你问我坐禅见不见吗?我也见、也不见。

“神会问”:这小孩子,可真是不好教化!神会又问了,“如何是亦见亦不见”:什么叫亦见、亦不见哪?“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说我啊!什么叫见?我常常见自己心里的妄想、过愆;心里打恶的妄想,打不好的妄想,我赶快就停止,“不见他人是非”:什么叫不见呢?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我不看旁人,哪个人对,哪个人不对!你们学佛法,要在这个地方注意,你都要亦见亦不见。见什么呢?要见自己的过错,不要见人家的过错,所谓:“他不好,他不对,他的冤孽他的罪。”你不要尽给人家看门口,好像狗似的。他自己什么也没有,完了,尽看着人家的门口。所以不要说人家的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因为这个,所以我说也见、也不见。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你说你也痛、也不痛,这是怎么样解法?“汝若不痛”:我打你,你若不痛,“同其木石”:就同木头、同石头是一样的;“若痛,则同凡夫”:你若痛,就和凡夫是一样的,你也没有开悟,“即起恚恨”:你一痛,心里就生烦恼,就生瞋恨,要发脾气了,要着火了。“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我对你讲。你以前所说见和不见,这是两边的道理;“痛不痛是生灭”:我问你痛不痛?这是生灭法。“汝自性且不见”:你自己的自性,还没有见,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的见性呢!“敢尔弄人”:你这么大胆,这样子来弄唆人,来和人家辩论!“神会礼拜”:神会一听,自己讲的道理,是不究竟、不圆满,所以就礼拜,这回就给六祖叩头,“悔谢”:认错谢罪。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师又曰”:六祖大师又说了,“汝若心迷不见”:说你心里若不明白,你没有能见性的话,你应该“问善知识觅路”:向善知识来请教怎么样修行,怎么样去用功。“汝若心悟”:你若心里开悟,“即自见性”:你自己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你明心见性了,就应该“依法修行”:你依照方法去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你现在自己迷,不知道你自己的本心。“却来问吾”:你却到我这个地方来问我“见与不见”:你问我见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我见性、不见性,我自己知道,我怎么可以代表你迷呢?你的迷,我代表不了啊!“汝若自见”:你若自己见性,你得到本来面目,“亦不代吾迷”:你也替代不了我的愚迷。“何不自知自见”:你为什么不自己回光返照,自己知道自己见不见呢?“乃问吾见与不见”:你现在向外驰求,你和我这儿来斗机锋,问我见不见;我见不见,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神会一听,自己真是搞错了!真是为什么这么大胆?小孩子太不自量了。所谓“圣人的门前卖百家姓”,到孔夫子的门口,去卖《百家姓》,说这本书是最有价值的,你们谁要买?这就是所谓“班门弄斧”,到鲁班的门前耍斧头。耍斧头,这做木的就用那斧子。鲁班,是中国建筑业的发明家,他做木的工夫,是最拿手的。“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向六祖大师求忏悔,说,请祖师原谅我!我错了,我小孩子,不懂事情啊,不要怪我啰!这么样子讲,叩了一百多个头。我太不知道天高地厚啰!就自己在六祖大师面前认错。“服勤给侍”:叩完了头后,就在这儿做工人,所有的工作,他都去做。“不离左右”:天天都跟着六祖大师,六祖大师讲经说法,他就当侍者。在当时六祖法会的座下,神会是年纪最轻的,所以他也是最调皮的人。(未完)

宣化上人讲述六祖法宝坛经浅释目录

六祖坛经浅释01: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

六祖坛经浅释02:不动肝火就是降龙;不生烦恼就是伏虎

六祖坛经浅释03:若放不下攀缘,你说懂得修行,那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六祖坛经浅释04: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爱上,去欲断爱,生死就会了

六祖坛经浅释05:明白佛法之后,切记不可以再做糊涂事!再做就是佛教的罪人

六祖坛经浅释06:这一切善恶都在自性里头包着,不要取,也不要舍

六祖坛经浅释07:情欲是伤害自己身体和生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令你愚痴的最重要的问题

六祖坛经浅释08:你若能断淫欲心,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慢慢的断就变成渐

六祖坛经浅释09: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这都是在修福,不可以将这个福说是功德

六祖坛经浅释10:虽然说带业往生,你还要自己自净其心才能有办法

六祖坛经浅释11:不是教你坐那儿不动,是教你动中修不动,教你在日用中不动

六祖坛经浅释12:真正修道要和钱离开,修道的僧人要持银钱戒

六祖坛经浅释13:心若平什么灾难都没有;意若有定了什么事情都吉祥

六祖坛经浅释14:诸佛心法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的顿教法门,于文字上没有关系

六祖坛经浅释15:法达念了三千部法华经,以为这功德高过一切,是被法华经所转

六祖坛经浅释16:听经诵经是小乘。解释经义是中乘。明白佛法还能去修行是大乘

六祖坛经浅释17:自己就说自己开悟了,自己给自己证明,这都是天然的外道

六祖坛经浅释18:顿渐的名目是因人而立;不是教有顿渐,是人有利根钝根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80链接(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3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