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众生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下237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音广陈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五面,倒数第四行,我们将经文先念几句,对一对地方:【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从这个地方起。这是在我们这个本子,经文不分卷,在一般的经本,这是第六卷的开端。前面也曾经给诸位说过,《楞严经》的精华就在这一卷。这一卷里面包括了三大段。第一段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念的。这一章可以说是讲到修楞严大定一个最好的示范。
「大势至圆通章」是契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之机,所以那是特别的一章,不按顺序的。如果按顺序,这个「大势至章」是根大,七大里头,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个见就是根,属于根大,它应当要排在弥勒之前,弥勒是识大,顺序颠倒就是说它是特别法门。「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是六根里面的,在四科七大里面应当排在第二位,眼根接着就排耳根,它排在最后。这个意思是什么?显示观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娑婆世界的众生,换句话说,跟我们的确是志同道合。观世音菩萨在我们娑婆世界名气这么大,所谓是「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这是有原因的。我们与观音菩萨的确志同道合,他的修行方法最适合于我们。这是第一章,观世音菩萨他怎么修成佛的,这是提供我们修学最好的要领。
第二大段就是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这一章也很重要。二十五位菩萨各人说他的修行的方法,文殊菩萨代我们来选择,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代表我们来选择,他所选择的就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这是他选择的,代我们选择出来的。第三段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戒律的一门。真是这一部经是戒定慧三学都有了,耳根圆通章讲定学,文殊菩萨拣选属于慧学,后面这个四种清净明诲是戒学。所以过去我在香港讲《楞严经》的时候,遇到海仁老和尚,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了。海老在香港,人家称他为「首楞严王」,这是一生专攻《楞严》的。我去拜访他,我们讨论《楞严经》,他特别跟我说明,第六卷就是《楞严经》的精华,纵然没有能力,或者是没有时间读全经,能读这一卷就够了。所以说这一卷非常的重要。我在香港没有把楞严讲完,也是讲了两个段落。在九龙所讲的就是讲到前三卷,正好是我们以前讲的这一段。以后在香港光明讲堂讲的就是第六卷,就是讲的第六卷。换句话说,也是把《楞严经》的精华的部分给讲出来了。
希望诸位同修对于这一卷经要特别的留意,将来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经典里面所讲的都是属于原理原则,可以运用在任何一个法门上,尤其是修净土。观音、势至是阿弥陀佛的左右手,好像一个学校一样,如果阿弥陀佛是校长,观音菩萨就是教务主任,大势至菩萨就是训导主任,就是这样的性质。所以非常之重要,特别是于净土法门的相应。这是把第六卷的大意介绍给诸位。我们过去也曾经将圆瑛法师的注解,单单第六卷,我们好像曾经印过二千本的单行本,都送得差不多了,好像这个地方剩下来没有几本,连我们道场讲经做经本用都不够,所以我们依旧还用这个大本。这个本子有许多同学们都有,所以自己可以多多地研究研究注解,再到讲堂来听讲,你的收获自然就不一样。现在给诸位来讲这个经文。『尔时』,这是指大势至菩萨说他所以得道的因缘,就是「念佛圆通章」讲完了以后,这个时候,这就轮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
我们现在在此地简单地把菩萨的德号给诸位介绍一下,观音的「观」就是观照的意思,「音」是音声。不说听,而说观,这个意思就是说明,我们接触这个声尘,不用耳识,而用闻性,这就是观照。因此观照这两个字,千万不要误会只是眼根对色尘这是观照,那你把这个意思就解释得很狭义、很窄小。六根对六尘都叫做观照,只要你舍识用根,用根就叫做观照。这个用根是用根中之性,而不是用根中之识,要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前面这个二十四位菩萨,无论是他从根上修、从尘上修、从识上修,乃至于从七大修,他能够修到楞严大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无一不是用的观照的功夫。而到这一段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才给我们点出来。所以这个二十五圆通章,前面二十四章说得都简略,这一章说得就特别详细,经文也特别长,可见得它的重要性。
观音这两个字是圆悟、圆应的德号,圆就是本圆,所谓说圆悟,换句话说,你本来就不迷。正如同佛在华严、圆觉会上给我们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圆悟就是本来悟,本来就感应,这观音。由此可知,这一个名号是我们自己性德之号,是我们自家性德之号,正是人人都是观音菩萨,人人都是观世音佛啊,哪个不是!虽然说是,可是我们的性德现在不显,这个不显是迷了,迷了之后不能够显示出来。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如何使我们本有的性德能够显现出来,这个是学佛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所以学佛跟世间所有的学术不相同,为什么?目标不一样,所以它的方法就不相同。如果学佛的人也用世间做学问的方法,那就错了,所得到的结果是世间的学术。要是清凉大师讲的话呢,叫增长邪见。我们仔细想一想,清凉大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学佛的目的是叫你明心见性啦,不是叫你懂得什么、知道些什么、你能够说得出些什么,不是的。这都不是它的目的,目的是明心见性。所以这个目标与世间做学问的目标不相同,它的方法当然不一样。
所以这个第一句从名号上就显出来,是叫你要悟,是叫你要相应,这个应就是相应。相应,梵语就叫做瑜伽,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在《华严经》里面的境界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这是性德之称。我们再说观,刚才给诸位说过,观是以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起观照的作用,像《心经》里面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我们今天见不到五蕴皆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用分别见,我们不是照见,我们是妄想见,所以见不到五蕴的真实相。这就是我们不开悟,不能见性,病根在此地啊。
这是说到一乘了义修学的纲领。观音菩萨的法门之所以能够契合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性,文殊菩萨说得好,「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那个是娑婆世界众生,不是讲少数,是讲大多数的,就一般讲,少数的那个例外,不说,耳根最利。你叫他看,他看不明白,他能够听得明白,耳根最利。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方法,他就是用这个耳根,所以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正好跟他是相应的,这个就是圆应的意思。但是观世音用的方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听到声音呢,用耳识,所以迷惑颠倒。观世音菩萨呢,用闻性,用闻性就叫做观照。识是迷,观是悟,所以这个里面有迷悟不同。在此地我们要把闻这个意思说一说,你看我们中国古人造字,这个闻,门字里面一个耳朵,你们想想这个意思。这个耳朵就像个门一样,音声达到耳朵这叫闻。可见得闻的本意啊,是我们耳根接触声尘,接触音声,这叫闻,是讲接触啊。我们讲听,听是什么?听就是耳识,耳识起的作用。虽然听清楚了,识是迷暗的,迷在声尘里面,只知其事,不达其理啊,这是凡夫。菩萨不一样,菩萨的耳根一接触音声,这个闻了怎么样呢?他不用耳识,他用闻性,用闻性闻一切音声呢,不但是一切事通达,决定没有差错,而且达理。
理是什么呢?理是一切万事万物的理体,事相上虽有,理体上是清净寂灭。所以一接触,他是立刻就明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啊。如果我们从色相上来说,相与无相不二;从音声上说,有声无声不二。因此他一切了然,在一切境界相里面呢,决定没有取着。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相是不了解其理,以为这个相是真实的,错认了万相,在一切境界相里头生染着之心,这是错误的根源。所以这个观呢,我们简单点可以说,耳根接触音声叫闻;一接触,通达其事理,这叫观。而这个地方特别取达理,理是甚深之理啊。我们今天科学、哲学里面所追求的一切宇宙万有的根源、本体,理就是本源,就是本体。从本体一直到现相,一剎那间全都通达,这叫观啦。所以一通达,哪有不自在!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嘛!对他自己本身来说,自在。他自在从哪来的?自在从观照来的。那么我们称观世音,这是讲从他修学方法上建立这个名号,他是用这个方法,讲观自在呢,是讲他得的受用上建的名号。
观世音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救苦救难,引申有这个意思,见到一切众生苦难的音声,寻声救苦,它有这个意思在。但是这个意思是引申的意思,它的本意,观世音是讲他修行的方法,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这个音声不说听而说观,观者,能观之智,我们要是以天台大师的话来说呢,就是「一境三谛」。你想到一境三谛,当然你马上就想到必定是用的一心三观。而一心三观是能观之智,一境三谛是所观之境,能观与所观不二,这就入进去了。如果能观之智、所观之境还是二,还不是一,换句话说,你在解悟,你没有能够证入,不是你自己的境界。必须能所是一,心境不二,这就叫证入。这个证入,在禅宗里面讲就叫见性。
你看《华严经》,《四十华严》叫「入法界」,入就是这个意思,能所不二、心境一如,这个是入。什么时候开始入呢?圆教初住就开始入了,换句话说,你要是一入这个境界,你最低限度,圆教初住菩萨,别教里头初地菩萨,登地了。那么你们大家听了之后也许会问了,我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办得到?你要问我,我可以答复你,有此可能。为什么不做肯定的答复?肯定决定在你自己,你自己肯干呢,那就决定可能;你自己不肯干呢,是你自己放弃了你的机会啊,是你自己舍弃了。那么好,我们很具体地给诸位说明,世就是世间,音就是音声,耳根所接触的。世间音声就是菩萨修行所观之境,刚才讲了就是一境三谛。他用的什么呢?他就是用的音声,就在这上面做功夫。诸位要晓得,这上面做功夫,功夫不间断。
你要是说我们在眼根上用功夫的话,它会间断,为什么?眼根,你见到前见不到后,所以你做功夫的时候功夫不圆满,你这一睡觉,眼睛一闭,前面也看不见了;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就间断了。耳根不间断,能听到这边,也能听那边,能听到上面,又能听下面,它没有障碍;睡了觉了,人家叫你一声,哎,也听见,它也不妨碍。譬如你睡觉,人家写你的名字,写三个大字给你看,看不见,你不会醒来,大声叫你一声,你就醒来了。你看,睡觉的时候耳根管用,眼根不管用。所以耳根所具足的功德是圆圆满满的,前面讲过,一千二百功德,圆圆满满呢。它这是从四方讲,这个意思后面有,到文殊菩萨拣选圆通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圆满功德。这个办法就是一心三观,就是天台大师所讲的一心三观。那么天台大师发明了一心三观,与《楞严经》修行的方法,特别是观世音菩萨耳根这个办法,的确很相应。
所以智者大师在世的时候,这些外国出家人到天台山来拜访他,听到他讲的这个修学法门,非常赞叹,认为他所讲的这个法门呢,与西土《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方法很相似。所以才知道有个《楞严经》。这个故事前面讲过,此地不要重复了。这个世间,再给诸位说,世间在佛经上讲有三种,就是有三类。第一种叫「器世间」,器世间,我们今天所讲的环境,我们依报的环境。譬如像风的音声,雨的声音,流水的声音,这都是属于器世间,甚至于像我们现在所用机械发的声音,都是属于器世间,这是一类。所以这个音声呢,一天到晚都不间断,你要是以这个为境界来观照的话,你的功夫不间断,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佛经里面讲器世间非常广大,从我们现前所接触到的,一直到我们所接触不到的。譬如经里面讲的,菩萨的净土,诸佛的净土,像《弥陀经》里面所说的所谓是凡圣同居土,这是我们现前的环境,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叫做器世间。这是一大类。
第二大类叫做「有情世间」,也叫做众生世间,这个众生是专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包括哪些呢?包括六道的凡夫,从天一直到地狱,这是六道凡夫。他们所发出来的种种音声也是没有间断。我们先说这两种,这个音声从哪里生出来的?前面七大我们只讲了一种,其余的略掉了,诸位自己细细一看你就明了,是如来藏中,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啦。因此,你要会听音声,不必听人的音声,大自然的这个音声一听,就晓得这些众生他们的状况。为什么?因为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正报变现出来的。我们这个中元法会刚刚完,每天念《地藏经》,《地藏经》前面引用《华严经》第四会里头一段话,「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这个器世间种种音声,就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清净,变现出来的音自然是和雅;自性要不清净,变现的声音就是噪音啊,粗糙啊。境是心变,所以境也需要心转。这就是所谓达理,一闻到这个音声,你能够通达这个道理,哦,原来是我们如来藏中,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心应量,循业发现,这么一回事情。你这一通达,你这个心多清净,不会为外面境界转啦;你要是不通达这个道理,你就会随着境界转。人家说几句恭维你的话,嗬哟,就是眉飞色舞,高兴得不得了,骂你几句啊。要哭半天。为什么呢?你不懂这个道理,心随境转,苦不堪言,这太苦了。
本经前面佛讲过,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与众生差别的地方在哪里?一个是被境界转,一个是转境界。那个能转境界的,他达理啊;不能转境界,就是不达理,不达理的人就为境界所转。你们如果再念念古书,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到其它的国家去游览一下,听听他们的说话,听听他们的唱歌,他这个国家的兴衰就完全了解。他从哪里了解?他从音声上了解的。你看看这种学问多大,能够看到一个人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存亡。国之存亡,家之兴衰,你个人一生的成败,不必问啊,听听你的音声就晓得。这不是神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而我们怎么?我们没有这个修养,没有这个本事,而这个本事的确是我们的本能,本能失掉了。
以前李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这也是一个事实。前清,清朝中叶,有一个医生,这个医生非常高明,他看病啊,听你说话的这个声音,就能断定你多少年之后你会害什么病。这个东西说起来太奇怪了,看你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你会得什么病,叫你要小心。这个要给外国人讲,外国人不会相信,简直变成神话啦。其实我们想想有道理,这是心思极细,观察入微啊,他从经验当中得到的。譬如一个老手机械师,修汽车的机械师,那个汽车没有打开,你只要一发动,他一听音声,他就晓得哪个地方螺丝松了,你再跑多少里的时候,哪个地方会发生故障,他就晓得。他为什么知道?他听多了,他有经验,哪个地方有一点点毛病,它的音声就不对,我们听不出来,他听得出来。这个说起来大家相信,的确这些机械老手他真的有这个经验。
譬如从前那些将军,他在战场上久了,一听到枪声,他就晓得是哪一种型式,多大的口径,他就知道,知道是我们自己使用的还是敌人使用的。我们平常一个人听不出来,一听这个音声,枪的声音,你晓得它是什么型式的枪,听不出来。经验丰富啊!所以这是有道理的,不是神话。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