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0 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70

佛敕文殊拣选

下面经文是选择圆通了:【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这一句是利益阿难的,因为阿难是启请的,现在正式为他解答难题。后面的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这个几句话大慈大悲啊,为我们讲的,佛灭度以后这些众生,他想学佛,他想成就佛道,应该怎么修行法?所以这一卷是楞严经的精华啊,非常非常重要,我们怎么能够不留意呢?我们将这个经文一句一句地来看。

『于是』,这是承前启后的话。前面那一些信解悟入者,都入了一真法界,都成就了金刚三昧,可见得这个东西不是虚假的,是实在的,不是空口说说而已,而是这么多人都证得了。那么从前面这一段经文里面看,观世音菩萨说法,诸佛如来印证,诸佛如来给我们印证。这一切大众呢,现身说法,就给我们做见证,他们就入这个境界,这是给我们做证明啊。这是最完整、最好的开示,连证果的相都现出来了。

佛在这个时候,来给我们选择法门,我们还有什么话好讲呢!叫谁来给我们选择呢?叫智慧第一的人,文殊菩萨。那么先叫他看,你看看,前面这个二十五位无学,解行圆满的人,才叫无学,解行没有圆满,还要学啊。无学就好像说是毕业了,所有的功课学完了,没有再学的了,这些就是大乘佛法里面都毕业了,都无学了,这是诸大菩萨以及阿罗汉。这个阿罗汉,前满说过,大乘阿罗汉,就是法云地的菩萨。「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由此可知,他们成道有相当的时间了,每一个人叙说他自己最初修行成道的方便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叫做方便法门。都说自己修学的路,是真实圆通。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真实圆通。为什么呢?他们个个成就了,人人都得金刚三昧,人人都入一真法界。用的方法不一样,走的道路不相同,但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都证入一真法界。所以诸位要晓得,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法,由你选择!各人可以选择各人的方法。换句话说,这个里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方向、是目标。好像我昨天也提示过了,昨天有个王同学,今天没来,他是从美国刚刚回来的,他有些问题提出来问我。我告诉他,学佛,最重要的是目标。你学佛,你学的是什么?这一点总得要知道啊。好像走路,我到哪里去,我自己要清清楚楚。念佛、参禅、持戒、持咒,那是方法啊,那是手段啦,不是目的啊。

你们今天都是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的目的是什么?你说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错特错了!你能求得了西方极乐世界吗?!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手段。念佛的目的,是要求一心不乱啊。理一心不乱,就是金刚三昧,就证常寂光净土。这个没有搞清楚,你念什么佛啊。念佛的时候,还生烦恼,还起无明,还增长贪嗔痴,你们想想看,那个净土经典里头是这样教你的吗?!心净则土净啊,才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心地不清净,西方极乐世界,没份!为什么呢?你没有念到一心不乱嘛。几时念到一心了,就有份啦。你看,这是多么重要的道理。

你要是真正把这个目的、方向把握住了,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换句话说,七情五欲啊,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它会起现行,起现行怎么办呢?古德常说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起现行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叫念佛,这叫功夫啊。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所有的邪知邪见、一切妄念,给它打下去,把它压住。要晓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它的意思,是皈依无量觉。南无是皈依啊,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的意思,皈依无量觉啊。我们这一个妄念起来了,这是迷;赶紧从这个迷回过头来,不迷就是觉嘛,皈依觉啊。所以你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的皈依无量觉,把这意思整个翻译成中国文字,就是皈依无量觉啊。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我们要觉而不迷。起心动念就迷了,在境界里头不能够了了分明,也迷了。了了分明,不迷;不起心不动念,不迷。这叫正觉啊,这叫修行啊。

所以他们这个二十五位菩萨啊,个个修的是真圆通。圆是圆满,通是通达无碍,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圆通的意思。那么这些人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这个三句话,含的意思很多,不容易理解。

倒数第二行。【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从这几句话,我们就晓得楞严经里面向下这一章的经文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看过二十五位菩萨,实际上就是说二十五大类的修行方法,门门都能够证得圆通,换句话说,门门都能够证得佛果,实在说不上优劣差别。既然这些菩萨们所修行的实在说没有优劣,这个地方特别提出来表显他们所修的方法,也是平等法,可是在我们看起来啊,总是不一样。这个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用差别心去看平等法,那个法也变成差别了;我们用差别心去看平等相,相也差别了;我们用差别心去看平等的境界,境界也不平等了。境界原来是一真法界,平等的,我们是以分别心、执著心去看呢,把它看做十法界,看做无量无边的法界。所以,那个毛病啊,都是出在分别心。

所以,我们如果说是没有分别心了,不用分别心了,你看这个二十五位菩萨所修行的这个方法啦,也是平等平等,无二无别,正显示出如来藏性没有差别。那么这个是从真实相上说,可是我们凡夫毕竟是凡夫,要想证得平等,昨天我们在《华严经纶贯》里面提到,最低限度要证到圆初住菩萨。换句话说,圆初住以前,你用的心,还是第六意识,还是虚妄分别。那么这就显示出修行人的根性有利有钝,我们一般讲呢,善根有厚薄不一样。因此,佛菩萨从平等法里面示现不平等,示现不平等是应一切众生不同的善根福德,这个佛给我们做的因缘、增上缘也就不相同了。因此,这个佛法呢,就有大乘,有小乘。

如果就三谛来说,小乘教所包含的多半都是真谛,大乘教所说的呢,多半都是中道,这个是所谓差别不相同的地方。但是,小乘的真谛,大乘的中谛,都是普遍表现在一切众生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称之为俗谛。如果说真谛与俗谛是不相干的,这不是佛法。大乘法里面的中道,如果说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相干的话,那么诸位想想,你学这个中道,又有什么意思呢?实在说啊,三谛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啊。

像我们昨天在华严经讲这个四法界,真谛讲的是理,俗谛讲的是事,事离不开理,理也离不开事,理与事是一不是二。果然明白是一不是二了,那就叫中谛。由此可知,无论是大乘小乘,与我们的生活,一定是有密切的关系。本经前面二十五位菩萨所表现的,就是悟入十八界或者是七大,悟入之后才晓得,十八界与七大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说,这个法是平等,无有优劣,没有前后差别,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嘛。

可是,每一个人开悟的因缘不相同,每一个人证得的方法也不一样。某一种方法,甲可以证得,可以悟入,乙去用呢,他就没有办法证入。这一点呢,我们在讲堂里面也曾经给诸位讲过很多次,你要不用心,那就没有办法了。我还从比喻上讲过,就路回家啊。这个一真法界、一心不乱啦,好比这个圆的圆心啊,你自己立在圆周上任何一点上,你只要走一个直路,就到啦。本经里面所开示的,就好比这个圆周上,二十五位菩萨。他站在这个地方,他走这个路,回来了。站在此地的走这个路回来了,站在那边的,走那个路回来了,个个第一,个个证得。绝不是说,我看到他啊,他从那里证得了,哦,我要从这里走到那里,再来证得;走到那里了,又看到另一个他那里修那个法门,又到他那里去。就永远在这里转,永远转不到中心。

诸位要觉悟啊,我们今天修行所以不能证得,就是什么呢?在这个圆周周围打转转呢,今天看到,这个法门不错,明天看到,哎呀,那个人成就了。今天去学这个,明天去学那个八万四千法门,学来学去,永远不开悟,永远不能证得。学来学去,学多了怎么样呢?就是清凉大师所讲的,增长邪见。不学呢,是增长无明;学了,是增长邪见。不知道就路还家啊,不晓得这道理啊。

那么也许诸位说,哎,这个比喻我听得有懂得一点意思了,那么我现在啊,在这个圆周里头,我到底站在哪里呢?我要怎么个修法呢?答复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在经论里面,古来祖师大德在注疏语录当中,都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说出来了,你一听,哎,老生常谈,你又没有瞧得起。给你讲的,一门深入啊!你看二十五位菩萨所示现的,就是一门深入啊,他就学一样嘛,这一样就会、就能够到得了家嘛。你样样都要学,那就没办法啦。

那么我们看看我们现前所修学的,不要看别人,就说自己。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就是拿不定主意。哎,今天看到这个好,明天看到那个高明,所以不能成就。我给诸位讲过,不但解门要专,行门要专,连这个道场都要专。你不相信,你去看看古大德他们的成就。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这个莲社,他自己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那个地方的一条小溪,叫虎溪。他不出他的界限啊,所以他成就啊。

近代的印光大师,他给我们所示现的,他在自己求学期间,他住普陀山的藏经楼,没有出来弘法的时候,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以后出来弘法的时候,就住在苏州报恩寺,就是灵岩山,一直到他圆寂。所以,你一提到这个念佛道场,大家都晓得苏州的灵岩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啊。可见得,不但他行专,解专,他连道场也专。不攀缘,我们自己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求开悟,是要求证入,是要求了生死、超三界,目的在此地啊。不是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是求世间功名富贵。

出家人呢,也不能存一个心啊,哦,我要做一个开山祖师。你有这种心,就跟世间人的名闻利养、功名富贵,没有两样。好,你开山了,你建了一个大庙了,庙建得非常庄严。到了庙建好了之后,差不多你的寿命也没有了,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呢?嗨呀,这个地方我辛辛苦苦建的啊,又舍不得放下。你舍不得放下,这个寺庙里面又没有夫妇住在里头,那你怎么能投胎呢?可是那个寺庙里头啊,有蟑螂,有老鼠,好,你就去投那个胎了。

去年我在南部讲经,给诸位讲过,小港那个地方,有一个庙,那个庙里养的一只狗,那个狗就是那个庙过去的住持投胎,这个事情南部都知道。他为什么会到那个庙里头去投畜生胎呢?因为他舍不得他那个庙,他那个庙建得好辛苦啊,一生的辛苦经营的,他舍不得啊。所以,佛在戒经里面教给我们,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教诫弟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那个树下住两晚都不行吗?!就是怕你起贪爱之心。你对于那个处所一贪爱,你就出不了轮回啦。

由此可知,修学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要想有成就,要把贪心放下啊。什么时候放下呢?现在就要放下。不要存了一个心,不行啊,现在我还要受用,等我死的时候再放下吧。到你临终一口气将要断的时候啊,你还是放不下,更放不下,不容易啊。所以要放下啊,就是现在就要放下,现在就不贪恋,与我们自己的修学,才会相应。换句话说,与诸法实相就相应。这是讲无论是修学大小乘,从这个地方下手,这个给我们讲的一个根本法。

虽然具足了基本的条件,这个法门里面,有契机,有不契机,这是要晓得的。我们从大类上来看,在中国,有念佛的,有参禅的,有持戒的,有修观的,这个观里面,通常讲是止观,有修这些的。这些大类,我们一定要了解,哪一类适合我们自己?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环境,适合于自己目前这个社会?我们都具足这些条件了,才来选择。否则的话,修学就免不了有困难。你比如说参禅,纵然自己有这个根性,必须有一位真正的禅德来指导你,就是要有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一定是要开悟的人,不然的话,你这个路走错了没有人救你啊。大家晓得,这个参禅容易着魔;持咒啊,也容易着魔。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方式啊,与鬼神往来很密切。你看持咒,咒语差不多都是跟鬼神打交道。好像我们在人世间一样,你这个交际很广,这些流氓啊,这些恶人啊,你也都跟它们打交道,往来得很密切,你得要有能力驾驭它啊。你没有能力驾驭它,必定有一天受它之害。禅与密,特别是密宗,与鬼神关系太密切了。那鬼神不好惹啦,你把它请来了,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啦。

那么与鬼神没有什么往来的,像念佛、持戒、修观,这个与鬼神没有什么打交道的,很少打交道。少往来,也少受其害啊。我们自己修学,有自信心,我们不接受它的帮助,它也就不会来找我们麻烦。你需要它帮助你,换句话说,有许多地方,必定它要干涉,它要来干扰你啊。正是所谓,有利必有弊。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得。

然后,佛晓得这个道理,在一切法门当中,让大智慧的文殊菩萨来给我们选择。可是楞严经里面有楞严经的标准,这是诸位要晓得的。哎呦,文殊菩萨选的是耳根圆通,我们也来修耳根圆通,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呢?因为你不是阿难嘛。经上不是说了吗,【我今欲令阿难开悟】,替阿难尊者选的啊,你是不是阿难呢?阿难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阿难是博学多闻,为这种人选的。所以经上讲,【谁当其根】,谁的修行法门可以恰当阿难尊者的根性。当然,阿难也是代表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绝大多数人的习气。

但是诸位必须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真正修行,是只取一门,是一门深入。我们古代的教学,给诸位说,只有一部经啦,周而复始,就讲一部经,他才能成就。虽然一切经尽通达,他还是天天就讲那一部经。在晚近,圆瑛法师在抗战之前呢,在上海建立圆明讲堂,办一个佛学院,叫楞严专宗学院,他那个佛学院,专讲楞严经。弘扬一部经,不是从圆瑛法师才开始啊。你们看看隋唐的时候,清凉大师专讲华严,他不讲别的;宗密大师,专讲圆觉;智者大师,专讲法华。一部讲完了,从头再来一次。

那么诸位想想,有必要吗?太有必要了。我们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我们在这几年当中,这个经讲得最多的,是六祖坛经。我在我们讲堂讲过一遍,在南部讲过一遍,从前在录音的时候我们讲过一遍,最近在录音当中又讲了一遍,从头到尾讲完全的讲过四遍。这个就是最近三年当中,图书馆建立以来,我们六祖坛经讲过四遍。这一次,我到香港去啊,也是讲六祖坛经,这是第五遍。我觉得第五遍呢,比前面四遍,都要殊胜,遍遍的境界不一样啊!这一遍讲完了,这个录音带做完了,这一想,再讲一遍的时候呢,这个意思又超越了这一部呢,境界比这一部又高了。

经的义趣,永无止境,他跟世间的东西不一样,一遍学完,以后再多学就没有味道啦,那个味有尽的时候。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所以,像江味农居士,他一生,就搞一部金刚经,你在他序文里面去看,他用四十年的时间。周止庵居士,两百六十个字的心经,他也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写成一本《心经诠注》,最近我们在翻印,你们大家都看到了。就是越讲越有味道,天天有新的意思显露出来,那就是六祖所谓的是「慧能心中常生智慧」,也就是说,他天天有悟处啊。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它道理在这个地方。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261 反闻就是不用心心所,舍识用根就是反闻闻自性

262 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了了分明是慧

263  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

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265  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先学舍身

266 广修供养就是舍身珍宝,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267 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所接引的耳根最利的众生

268 对于一切法门不要生高下想,只能够说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269 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