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淺释97: 因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是故依行說次第 信乐最胜甚難得
譬如一切世間中 而有隨意妙寶珠
在前边所說的偈頌,要是眞有信心,生出深信、誓愿、实行。那么,你也能示現在諸佛面前,諸佛也能示現在你的面前,互相示現,这就是信心感应道交的力量。因为这個緣故,所以依照修行次第來說修行的法門。这种堅固的信乐,是最殊胜的、最難得的。这种信譬如在所有一切世間中,而有隨意的妙寶珠。由这如意妙寶珠中,能流出一切妙寶。由信的寶珠中,能流出一切妙法門,所以說信是修行最根本的法門。我們学佛法,一定要有眞正的信心。什么是眞正的信心?就是不自私不自利,沒有貪瞋痴,勤修戒定慧,这是具足眞信的根本條件。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持戒修学处
若常持戒修学处 則能具足諸功德
学佛的人,要常常对佛生信心,不可將信將疑,一定要時時信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这样,就能持戒精严,依法奉行,修行一切法門。假設能常持戒而不間断,依佛所說的法來修行,久而久之,就具足一切功德,就有早成佛的希望。所以要信心不退,向前精进,持戒修行。
戒能開发菩提本 学是勤修功德地
於戒及学常順行 一切如來所称美
戒就是止惡防非,也就是諸惡莫作,众善奉行。若能諸惡莫作,就是息滅貪瞋痴;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就是開发菩提的根本。若想觉悟,一定要持戒。若想持戒,一定要有信心。信才能持戒,持戒才是開发菩提觉路的一個根本法。学是学習,学習一切法。要想明白一切法,必須勤加学習。在论語上說:「学而時習之」学完之后,要時時溫習,这样才能「溫故而知新」。溫習以前所学的,然后便知新的学識。我們学佛法,要勤勞栽培功德,灌溉功德。好像栽培菩提树,增長菩提果一样的道理。要尊重戒律,依照戒律去修行。要学常順行,不犯戒律、不破戒律。能这样持戒修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会來称揚讚歎,常來護持你。
若常信奉於諸佛 則能興集大供养
若能興集大供养 彼人信佛不思議
信佛的人,要常常信仰諸佛、事奉諸佛,不可間断。如果忽进忽退,就无功德,也无成就。或者用种种香燭來供养諸佛,或者用种种华果來奉獻諸佛,天長日久,便成大供养。假設有人发广修供养的心,供养十方諸佛,將來成佛時,也有众生來供养。如果发广大心,修无量行,興集大供养,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在佛教的國家,有人供养千僧齋,所謂「一位罗漢一分齋,罗漢不來齋不來。」供养一千僧人,其中一定有一位罗漢來应供。若供养一位罗漢,胜过供养百千万出家人,因为罗漢是出世的聖人,所以能有无量功德。这個人,信奉諸佛的的功德,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有說不完数不尽那样多的功德。
若常信奉於尊法 則聞佛法无厭足
若聞佛法无厭足 彼人信法不思議
前边的偈頌,是信奉佛寶。現在的偈頌,是說信奉法寶。要信佛就应該信法。为什么?因为法是佛所說的。只信佛不信法,不能入佛法大海中。假設有人,常常信奉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因为有信的力量,所以聞佛法沒有厭倦和知足的時候。聽经聞法,不是天天能得到什么利益,能開什么样的智慧,不是这样的。眞正信佛法的人,不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什么样好处。心想得到利益、得到好处,还是有個貪心。应該在沒有貪心的情形之下,而能常聽法,把聽法當作生活必需品一样,如同吃飯穿衣睡觉,那样的重要,不要有所企求。如有所求,便是妄想。妄想生出來,便和道不相应。若能相应,便和道合而为一。那么,一切妄念都沒有了。这時,能止住一切妄念,不动一切妄念,那就是清淨。聽经聞法,不要起分別心,这部经我已聽过,不要再聽。那部经我未聽过,我要聽,这种思想是錯誤的。要曉得讲经的人,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見解。多聽一遍,便有一遍的好处,切不可生厭倦的心。假設聽聞佛法,沒有厭足的時候,那個人这样信奉一切尊法,会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在沒有得到之前,不可有所希望、有所貪求的心,本有智慧就能現前。
若常信奉清淨僧 則得信心不退轉
若得信心不退轉 彼人信力无能动
清淨僧是沒有妄想、欲念、三毒的心,而有戒定慧三种力。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境界,可以把不清淨境界轉为清淨,把染汚法轉为清淨法。又能把五濁惡世轉为五种清淨善世。十方世界的清淨僧,包括菩薩、罗漢、緣觉在內。淺言之,凡是沒有染汚思想,就是清淨僧。假設能常常信奉親近清淨僧,以自己的性命來供养三寶,以身口意三业清淨來供养三寶,有了这种的信心,就不会向后退轉。得到三不退的境界:①念不退:不生退轉的念頭。②行不退:只向前修行,不会向后退轉。③位不退:入菩薩的位,不退到二乘的位。假設能得到信心不退轉的時候,那個发菩提心的人,他的信力是无法可以搖动。修道人,无论遇到什么境界而不动心,这就是信力堅固的证明。
若得信力无能动 則得諸根淨明利
若得諸根淨明利 則能遠離惡知識
信力是五分之一。有信力,不会見異思遷。有精进力,不会半途而廢。有念力,念念不忘菩提心。有定力,能夠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搖动。有慧力,就能認識境界。五力就是五种力量,來帮助五眼(信、进、念、定、慧)生長。假設得到信力无能动,就得到种种的善根清淨而明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沒有毛病。如果得到諸根清淨明利,这時,眼观色,不被色尘所迷。耳聽声,不被声尘所迷。鼻嗅香,不被香尘所迷。舌嚐味,不被味尘所迷。身觉觸,不被觸尘所迷。意知法,不被法尘所迷。这样,就得到大智慧,就能遠離旁門左道、天魔外道,和一切惡知識。什么是惡知識?就是邪知邪見,自私自利,一切为自己的利益著想。什么是善知識?就是正知正見,大公无私,能捨身救众生,不为自己私人的利益打算。普徧教化众生,以众生的苦为自己的苦,代表众生來受苦。所謂「如一众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如果还有一個众生沒有成佛,就不到常寂光淨土去休息。愿一切众生離苦得乐,早日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善知識的作風。
若能遠離惡知識 則得親近善知識
若得親近善知識 則能修集广大善
得到諸根淨明利的人,就有擇法眼,能分別那個是善知識,那個是惡知識,这样,就能遠離惡知識。而能親近善知識、親近清淨福田僧。若能親近善知識,就能修集广大无边的善事,而成就广大的善业。
若能修集广大善 彼人成就大因力
若人成就大因力 則得殊胜決定解
能親近善知識,要聽善知識的教导,就能修習广大善。修广大善的人,能成就大因力(成佛)。这個人,能成就成佛的大因力,就得到最特別最殊胜的決定解(大智慧)。也就是說只有一种的解法,沒有兩种解法,是決定的解,不可懷疑的。
若得殊胜決定解 則为諸佛所護念
若为諸佛所護念 則能发起菩提心
假設能得到殊胜決定解的智慧,就有信心,而沒有懷疑心,就能感到十方諸佛來護念。佛的光和你的光相通达,就把黑暗的愚痴破了,得到大光明藏。假設能为諸佛所護念,就將八識轉为大圓鏡智,物來則映,物去則淨。能这样子,为十方諸佛加持,就能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修无上道,成无上果。
若能发起菩提心 則能勤修佛功德
若能勤修佛功德 則得生在如來家
若能发起广大菩提心,就能勤修十方諸佛在因地所修的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就能生在如來家,作法王的眞子。我們发心修道,不要有個「希望」的妄想。希望得到什么,那就是貪心。有了貪心,就会障礙修道。这样的妄想,什么也得不到,反而耽誤了開悟的良机,所謂「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古德說:「无心便是道。」这种境界不容易做到,可是我們一定要做到。要自然做到,打破一切困苦艰难,无论什么的逆境,都要打破它。打破一切逆境,一定会成就佛果。
若得生在如來家 則善修行巧方便
若善修行巧方便 則得信乐心清淨
假設得到生在如來家,作为佛的弟子,为法身大士,就能善於修行一切權巧方便法門,來教化一切众生。如果能善修權巧方便法門來度脫一切众生,就能得到信力的快乐,心常清淨,沒有一切的煩惱。我們修道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有煩惱。如果不断煩惱,就是修八万大劫,也不可能成就道业,也得不到清淨信乐心,更得不到六根清淨。六根不清淨,天天顛顛倒倒,天天在打妄想。如果六根清淨,就有妙不可言的境界。
若得信乐心清淨 則得增上最胜心
若得增上最胜心 則常修習波罗蜜
假設得到信力,就常常快乐,心也清淨。一點煩惱沒有,一點无明也沒有,就得到增上最殊胜的菩提心。我們修道人,要常生快乐心、慈悲心、喜捨心,用这四无量心來利益他人。不但外財能布施,就是內財也能布施,这样,才是眞正勤修佛法的人。不要学外道的陰險行为,处处想要增加自己的勢力,只知利益自己,不知利益他人。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不管怎样,都去做;对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怎样也不肯去做。这样的表現,根本談不到是眞正教化众生的人。
如果能得到增上最胜的菩提心,就能常常修習十种波罗蜜,到彼岸的法門。要想修这种法門,首先要沒有自私心、我慢心、嫉妬心、障礙心。有人說:「自私是人的天性,怎能不自私呢?」就因为人人自私,所以把世界弄得烏烟瘴氣。如何能使世界清淨?就要觉悟一切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样的想,便不自私了。要反迷归觉,不跟六尘去跑。所謂「苦海无边,囘頭是岸。」这种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人人都不会做。說的時候,什么都懂;做的時候,什么都迷了!我們希望大家把煩惱无明放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也不著急、也不上火,順其自然,处之泰然,这才对佛法眞有所得。如果脾氣比世俗人还要大,那么,还修個什么?修道就是修沒有脾氣。各位要特別注意这一點:不发脾氣、不生煩惱。
若常修習波罗蜜 則能具足摩訶衍
若能具足摩訶衍 則能如法供养佛
假設常常修習种种波罗蜜,能利益一切众生。这样,就能具足摩訶衍,也就是大乘法。如果具足圓滿大乘法的法門,就能如法(懂得供养的規矩)來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若能如法供养佛 則能念佛心不动
若能念佛心不动 則常覩見无量佛
假設能按規矩來供养諸佛,就能念佛而心不动。如果如法供养三寶,念佛念法念僧不动心,就能常常見到十方无量諸佛。无量諸佛放光來照耀你的心光,光光相照,智慧融通。
若常覩見无量佛 則見如來体常住
若見如來体常住 則能知法永不滅
假設修行有了感应,常見到无量諸佛放光攝照你,就能見到如來的法身本体,常住於法界,无來无去。如果能見到如來法身常住不變,就能知道佛法是永遠不会消滅的。佛法雖然分为三個時期:①正法時代:佛在世的時候,所說的法,圓滿无缺,能住世五百年。②像法時代:此時期,佛法的精神不存在,但文字尚存在,住世一千年。③末法時代:佛法的眞理隱匿,正法衰落,此時期長达五千年之久。可是,法的本体是永遠不滅的。
若能知法永不滅 則得辯才无障礙
若得辯才无障礙 則能開演无边法
因为众生的业惑,所以才有正法、像法、末法的分別。若能知道法是永遠不滅,便会得到辯才无障礙。如果得到无礙辯才,就能演說无量妙法,開示众生。因为有这种妙辯才,所以讲经說法,沒有障礙,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分析事理,有條不紊,妙不可言,任何人也辯论不倒你。
若能開演无边法 則能慈愍度众生
若能慈愍度众生 則得堅固大悲心
假設能開示演說无量无边的妙法,就能发慈悲而怜憫的心,來度脫一切众生。如果能有慈憫心,就能得到堅固大悲心。这种大悲心,猶如金剛一般的堅固,永不会破壞。
若得堅固大悲心 則能愛乐甚深法
若能愛乐甚深法 則能捨離有为过
假設能得到堅固的大悲心,就能愛乐甚深微妙法。如果能把愛乐甚深法的心,超过情愛的心,就能捨離一切有为法。世間法就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所作为,也就是有相。出世間法就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无所作为,也就是无相。有相是虛妄,无相是眞实。我們修道人,要瞭解眞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眞空的道理,所以要時刻廻光返照,要修自性圓明。如果到圓明的程度,就是捨離有为法。有为法所造的过錯,就是貪。貪多了,就墮地獄、或作餓鬼、或轉畜生,所以說要捨離有为过。
若能捨離有为过 則離憍慢及放逸
若離憍慢及放逸 則能兼利一切众
假設能捨離有为的过錯,就能離開一切驕傲、我慢、放逸等。驕傲就是自大,總觉自己比任何人都強。我慢就是貢高,看不起任何人。放逸就是不守規矩。要学佛法,就要守規矩。如果能離開驕慢和放逸的行为,就能兼利益一切众生,也就是广度众生。
若能兼利一切众 則处生死无疲厭
若处生死无疲厭 則能勇健无能胜
菩薩为行菩薩道,雖然沒有了生死,但是不厭倦生死。为兼利一切众生,愿生生世世來娑婆世界教化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薩的思想。如果对生死不疲厭,就能勇猛向前,絕不向后。有健壯的力量,就能百戰百胜,所向无敵,戰胜一切天魔外道和魑魅魍魎。
若能勇健无能胜 則能发起大神通
若能发起大神通 則知一切众生行
假設能有勇猛健壯的力氣,就能戰胜一切敵人。也就能发起大神通的力量,降伏天魔,制諸外道。大神通就是感应道交。如果能发起大威力大神通,就知道一切众生所行所作,然后才能教化他們改惡向善。把不守規矩的行为改變过來,成为奉公守法的規矩人。
若知一切众生行 則能成就諸群生
若能成就諸群生 則得善攝众生智
假設知道一切众生的行为,又能观机說法,教化一切众生,隨順众生的根性,來說种种方便法門,就能成就諸群生的愿力,帮助他們得到利益。如果能成就諸众生的愿力,就得到善巧攝持众生的智慧。什么是善攝?就是用种种法門,來教导众生信仰心和欢喜心,使其生出智慧。攝持好像吸鐵石,能把一切鐵吸收在一起。教化众生的智慧,就是吸鐵石;被教化的众生,就是一切鐵。
若得善攝众生智 則能成就四攝法
若能成就四攝法 則與众生无限利
假設能得到善於攝受一切众生的智慧,就能成就四攝的法門。如果能成就四攝法,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然后才能給一切众生无限量的利益。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无相,是看不見的,也聽不到的。①布施:因为众生都有都有貪心,貪而无厭,所以要送禮物,便能有感情。有了感情,便可以藉机向众生說妙法。如果不給众生好处,那就沒有說法的机会。布施有三种,就是財施、法施、无畏施:(A)財施:用財物來布施於众生。財又有內財和外財兩种。內財就是皮肉筋骨、頭目腦髓和手足、五臟及六腑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布施給需要的众生。这是偉大的布施,眞正行菩薩道。
不要像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不徹底,曾经布施一隻眼睛,可是捨不得布施第二隻眼睛。而生退轉心,这是「我相」沒有空。如果沒有「我相」的執著,什么都可以捨的,这就是「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說它空又不空,說它有相又无相,这才是如來眞正的教義,这才是无上的布施。外財就是金銀財寶、國城妻子,这是身外之物,更要布施給需要的人,只有有人需要,皆心甘情愿的布施,絕对不吝嗇。为利益众生,一切都要捨得,甚至为法忘軀,在所不惜,这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作風。(B)法施:就是讲经說法,教化众生,是供养中最大的、布施中最大的,所以法施为第一。翻譯经典、出版经典,也是法施。替佛教勞心勞力者,都是法施。有形相的布施为財施,无形相的布施为法施。(C)无畏施:如果有人在恐怖中,生大畏懼心,乃用善言來安慰。甚至在水深火熱之中,用自己身体去救他出火坑和深淵,这种行为就是无畏施,这是乐善好施的精神。
②愛語:就是用慈愛及柔和的語言來攝引众生,來勸导众生,令聞者欢喜。这样便容易攝受,但切不可用甜言蜜語來欺騙众生。如果对人只說半句不好聽的話,令人聽之而心寒,所謂「惡語半句六月寒」,說好話能令人感觉舒服,对你生好感,相信你所說的話和所行的事,都是正確而正當,而不起懷疑。这時对他說佛法的道理,一定能依法修行。③利行:就是做些对众生有利益的行为,这样才能发生作用。令众生相信你的行为是正大光明,而无自私,他一定会向你学習。④同事:就是共同在一起作事业。換言之,想度那类众生,就示現那类众生身,和他做同样的工作。这样就容易接近,有机会說法施教。例如想度土匪改邪归正,就現土匪身,和土匪在一起,用种种方便法門,慢慢的感化土匪改惡向善,以上是四攝法大概的意思。
若與众生无限利 則具最胜智方便
若具最胜智方便 則住勇猛无上道
假設能給众生无限量的利益,这時,就具足最殊胜智慧的方便法門。如果具足这种最胜智方便,就能常住在勇猛无上道。
若住勇猛无上道 則能摧殄諸魔力
若能摧殄諸魔力 則能超出四魔境
假設住在勇猛精进无上佛道的境界,就能摧殄一切魔力。如果能摧殄一切魔力,就能超出四种魔的境界。一切魔力,就是天魔、神魔、鬼魔、人魔等。①天魔:就是天上的魔。如果行人財關未破,天魔就用种种財寶來引誘,令生貪心,擾乱其修行的清淨心。这是在八識田中的种子,还沒有降伏,还有根本无明,所以沒有把握,隨境而轉,就作了魔子魔孫、魔民魔女,作为天魔的眷屬。如果色關未破,天魔就找机会來障礙修道,現出美貌的女人或英俊的男人,在你的面前表演各种姿態,令你著迷而发狂,失去道业,被天魔攝去,作为他們的眷屬。②神魔:就是有神通的魔。他不一定住在天上,或者住在大海的島上,或者住在深山大树下。他見到修道人,就來找麻煩,和修道人闘法,比較高下。道主者能降伏魔;反之,假若被魔所伏,便作为它的眷屬。
③鬼魔:就是害人的魔鬼。不但來找麻煩,而且还害人慧命,令修道人的心不安寧,或者令失道心。在楞严经上說,有五十种陰魔能擾乱修道的心。因之,无论遇到什么境界,要有定力,不可动其心,被境所轉。④人魔:就是嫉妬障礙人修道的人。在專一修道的時候,他或好故意來找麻煩,障礙你修道,令你发脾氣、生煩惱、动无明。凡是有这种的行为,就是人魔。清涼國師在疏文上說:「捨分段故无蘊魔,无捨命故无死魔,惑不現行故超煩惱魔,觉佛十力故超天魔。」因为这個蘊魔把人纏住,得不到解脫。現捨了分段生死,所以就沒有蘊魔。沒有捨命,所以沒有死魔。遇到境界不迷惑,觉得很平常,就沒有煩惱魔。若能觉悟佛的十力,便能超过天魔的力量。
我們众生被色受想行識五蘊纏縛,不能解脫。这五蘊變成五种魔力,所以要超出这五种境界,又要超出死魔的境界。人在死的時候,四大分張,各囘本位,身体就空了。又有煩惱魔,就是貪瞋痴慢疑五种基本煩惱。貪就是对順境起喜愛心,瞋就是对逆境起瞋恨心,痴就是不明白眞正的道理。慢就是誇耀自己,輕視他人。疑就是不相信任何人所說的話。这五种行为能惱害身心,也是修道人的絆腳石。又有天魔來障礙修道、迷惑修道。若能明白佛的十力道理,天魔也就沒有辦法來擾乱修道心。(未完)
华严经淺释91 : 凡是教你吃虧,就是善知識;教你佔便宜,就是惡知識
华严经淺释93 : 在家的菩薩应发的愿;出家菩萨受戒时应发的愿;坐禪時应发的愿
华严经淺释94 : 將行披掛時所发六愿;澡潄盥洗的時所发七愿;乞食行道時所发的五十五愿
华严经淺释95: 乞食所发的五愿,習誦旋禮時所发的十愿,,寤寐安息時所发的三愿,
华严经淺释96 : 无论到什么時候佛法都是由僧人來傳;而非有学問者所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