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讲解354:五十种阴魔是楞严经最大的特色、卖点,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五十阴魔01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05biikp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视频讲座:

五十阴魔 01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要宣布是不是?请上人宣布,一,只有一个吗?不用写一了。(师读:)826日,星期天,彰化斋僧大会礼请上人开示,欢迎大众同沾法喜。有意参加者,请至101室报名,当日上午九点集合,九点半出发,讲堂会提供游览车和午餐、晚餐的便当。此次行程由讲堂出发,到彰化听经完即返回高雄,机缘难逢,敬请把握。这个彰化斋僧,我们讲的全部都是“第一义谛”,是值得去的。那里面有很多重要的观念。我的讲经不喜欢重复,譬如说这一场大的演讲,邀请师父演讲,我不喜欢说在另外一场它一直在重复。所以,你听师父的讲课,听十片、一百片,是完全不同的。讲《金刚经》就是《金刚经》,讲《心经》就是《心经》,不会有一些......因为很多人他讲经不准备,他就一直重复......师父不会这样子的,所有的例子全部都是新的,所有的话题也不会重复;但是,不会离开正法。好!所以我是觉得值得去啦,而且免费,对不对?免费,哪有这么好的师父?只有我而已,要去哪里找?还提供便当,不错啦,请大家共襄盛举。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350页,《楞严经讲义》,第一个大标题非常重要:辨五魔,这个五魔就是色、受、想、行、识,再细分就是五十种阴魔。所以讲五阴魔就是色受想行识;讲五十种阴魔,就是指每一个区宇有十种阴魔。所以,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在座诸位,任何一部经典都有相通之处,譬如说:讲空,它就通大小乘,大乘讲空,小乘还是讲空。讲无相,小乘讲无相,大乘也是讲无相。讲无愿,无愿就是无求,小乘讲的、大乘讲的,还是一样。讲缘起性空,大乘也讲缘起性空。讲三法印,大小乘都讲三法印。讲一实相印,那么就是大乘比较特色,八大宗派,一实相印都有互相的牵连,每一本经典都有这样子,一实相印的互相一个理论。

现在这一本《楞严经》的里面的五十种阴魔,大藏经打开,没有任何一部经典讲五十种阴魔,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也就是说:这五十种阴魔,是末法的重要的一面镜子,当你贯通了五十种阴魔,你认识了它,你就不会对这个末法的稀奇古怪,被搞得昏头转向,莫衷一是,到底是谁是谁非,这个镜子一照就非常清楚!所以,《楞严经》最大的特色,应该讲它的卖点;我们说那个观光区都有一个卖点,《楞严经》最大的特色、卖点,就是五十种阴魔,五十种层次,一步一步的经过了过滤以后,到最后成就了无上菩提。简单讲:就必需经过这五十种关卡,同时去认识它,不被迷惑。因此这一本经,可以说,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没有一本经,五十种阴魔它是相通的,没有,统统没有。所以,这五十种阴魔,对末法时期的修行人尤其重要,尤其是我们今天。那么你认识它以后,如果你有这种境界,你也不会被迷惑;别人有这个境界,你也不会被迷惑。

譬如说:你走出去讲堂,如果有一个修行人、一个比丘,假设说从虚空当中,东边到西边,西边到东边,这世间人看:哇!很惊讶了,怎么有这种比丘有这种功夫呢?但是在《楞严经》看,没有什么。譬如说:你在家里讲话......你们姊妹在讲话,突然第二天师父告诉你说:你们姊妹在家,某月某日在家讲的内容是什么......哇!那姊妹吓一跳:我们这个上人有他心通怎么样子,我们师父是佛了!这个《楞严经》五十种阴魔一对照,没有什么,这只是短暂的而已。所以,你看了五十种阴魔以后,那一种正知、正见、正法,佛的知见一奠定,你绝对不会被蛊惑,也绝对不会对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感觉好奇、影响你的心,依然平淡如水。所以五十种阴魔是本经的特色、大的卖点,可以单独的出一套。我们看1350页,这是《楞严经》的最后一套。诸位,讲《义贯》的时候要加快脚步,讲《楞严经讲义》的时候,四个字:要放慢脚步。这个是不一样,古文。有一个居士说:唉!我这个看不懂,因为《楞严经》太深了,因为里面都是言文言。我说:难怪你看不懂,第一句话就讲错了,我读了那么多书,没听过言文言的,文言文啦!哪有什么言文言?对不对?没有听过那个言文言的。是不是?

来!看下去,看经文,第十六套,接下来到最后,统统共一套,217页,统统是第十六套,有一点像十番显见的篇幅;但因为中间切不断,没办法,所以这个最后一套,篇幅还算有一点点份量,但是很好。

[丁二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分二戊初无问自说五阴魔境  二因请重明五阴生灭  戊初分三己初普告魔境当识二会众顶礼钦承三正以详陈魔事  己初分三庚初  最后真慈不尽  二详标微细魔事  三敕令谛听许说  今初]  经文:【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我今已说,真修行法。】这一段把它贯串一下。即时如来,将罢法座,就是讲到一个段落了,准备要离座了、离席了。于师子......师子,我们通常称为无畏,无畏师,无畏师,无畏的一个座位叫做师子。师子床,这个师子床就是师子床上了,师子床的上面,当然这是表法的。“揽”就是把手按在,按在哪里呢?七宝几,这个“几”就是小凳子,简单讲:七宝几——镶有七宝的小凳子,做什么呢?就是讲经桌。回紫金山,我们通常把佛陀的这个三十二相称为紫金山,这个紫金山比喻佛陀的色身,三十二相,回其如紫金山之三十二相身。再来又回来,本来将罢法座,又回来。凭,“凭”就是又再来,凭倚,这个“倚”就是靠着,就是又再坐下来,本来将罢法座,现在又坐下来,要讲五十种阴魔。

这一段不是一般人能够问的,除了无问佛自说以外,没有一个人有这个能力可以问五十种阴魔。简单讲:无问自说,这个意义重大,就像《弥陀经》一样,《弥陀经》也是无问自说;这个五十种阴魔,是没有一个弟子有能力问的。所以,这五十种阴魔唯佛能知、唯佛能了。所以说: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三果以下,初果、二果、三果称为有学;缘觉,修十二因缘;声闻,修四谛的。这些所谓小乘的人,今日回心,趣大菩提,大菩提就是究竟佛道,无上的妙觉。我今已经说法,真修行法——奢摩他讲过了、三摩讲过了、禅那也讲过了,这些菩萨的阶位也讲过了,十习因、六交报也讲过了,统统讲过了。我今已说,真修行法,都告诉大家了。

那么整段我再贯穿一遍:那个时候,佛陀本来要离开了法座,因此又在无畏的师子床上,手就按在讲经桌子的七宝几,回转过来他如紫金山的色身,三十二相,再一次来,又靠着椅子坐下来。普告大众及阿难言:你们三果以下的有学,修十二因缘的缘觉乘,修四谛法的声闻乘,今天难能可贵,大家都能回心趣向大菩提,无上妙觉,如来赞叹,而且我也已经说了真实的修行方法。整段贯串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此无问自说之文,]无问自说就是弟子没有能力问,不是不想问,是没有这个能力,根本就不了解五十种阴魔,从哪儿问起呢?[以阿难但知请定,而定中所发微细魔事,非己智力,所能发问。佛知欲修楞严大定,魔军必来阻挠,若不辨明,五阴魔境令识,以保护正修,免致堕落。故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床以师子名者,表其无畏也,几以七宝称者,视其贵重也。回紫金山者:如来丈六金躯,圆光遍照,犹如金山。再来凭倚者:即最后真慈不尽,不待请而自说也。于是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此乃经家叙述也。]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者:乃曲为有学,是以特举耳。]把它举出来。[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者:此叙过去,虽发回小向大之心,舍小乘法,趣大菩提,无上觉道,可谓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矣。]诸位,这一段有典故的,语出于《诗经.小雅.伐木》,这个乔木本来就是一种枝干高大的树木。本来是指说:这个黄莺由这个幽深的山谷移出来,然后迁居在高大的乔木上。后来有人搬家,或者是庆贺人家迁升、迁居,或者是升官,都会说......我们说:乔迁之喜,有没有?就是出自这个。这个“乔”是指乔木,乔迁之喜。所以,就是只要你有换地方,或者是升官了,都会用到这个。所以说这个黄莺由幽深的山谷移出,乔居在高大的乔木上,后来用以庆贺人的迁居或者是升官,这个语出《诗经.小雅.伐木》。[我今已说,真修行法者:吾现今已为汝演说,真实修行之法,即反闻工夫,]反闻闻自性的功夫。闻性具足了圆满、通达,还有常,[闻性具足圆、通、常三真实故。依此而修,决定不谬,但其中未说魔事,不得不详为辨明令识也。]这个“识”就是一定要彻底的了解,免得着魔。

接下来, [庚二  详标微细魔事]【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解释一下:你现在还没有办法认识修奢摩他,就是要修本性的本定,就是自性的本定,本性的自定,本性具足的这个三昧,叫做修奢摩他。所以,奢摩他叫做自性本定。毗婆舍那,翻译成中文叫做观照。也没办法微密的观照,毗婆舍那,我们称为止观、观照。所以,微细的魔事,只要魔境一现前,你都搞不清楚,汝不能识,没办法认识,就很容易跟着魔境走。洗心非正,“洗”就是洗除,“心”就是心垢,“非”就是非有,“正”就是正见。简单讲:洗除心垢就变成非有正见,如果不认识魔境,就必落于邪见。所以这中间加几个字就更清楚,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这个“正”的底下就加几个字就更清楚:若不识魔境,必落于邪见,那么整段就会一气呵成。

那么整段师父再贯串一遍,说:汝阿难到今天为止,仍然这些有学都没办法认识修本性自定的奢摩他,还有微密观照的毗婆舍那,因为不认识,所以就会有微细的魔事、魔境一直现前,以你们的功夫、境界完全不能认识它,所以,也没办法洗除心垢,就变成没有......“非”就是非有,“正”就是正见,就非有正见,就不具足有佛的正见了。中间就加进去:若不识魔境,必落于邪见,那么整句就很清楚了。

接下来,[问尚不知,]连问都没办法问了,[何况能识?但恐汝等,犹未能识。修习楞严大定,乃双举性修二定合称;奢摩他,即自性本定;毗婆舍那,即微密观照而修;而此性修定中,有种种微细魔事,]什么叫做微细?二个字,重点在哪里?重点在难以觉察,叫做微细。就是很难去发现它,叫做微细魔事。要是粗糙,一下就看得出来了;可是这个微细,一般人没注意,就会掉进去魔事、魔境。[若不预知,]如果不预先告知大家,[其何能避?]又怎么能够避开来呢?[设或魔境,倏尔现前,]突然跑出了这些修行的微细魔事,突然现前,[汝不能识,难免以邪为正,将妄作真也。洗心非正,落于邪见者:谓修定原为以定水,洗除心垢,若魔境不识,纵欲洗心,亦不得其正矣;不得其正,则必落于邪见,如下之五阴魔境,总由认邪为正,皆邪见也。]

1352页,第三行,【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底下总说,五十种阴魔会发现几个大纲,这些大纲是什么呢?阴魔就是你自己五阴所显现的、所产生的。魔境,简单讲:第一个叫做内魔,就是五阴所产生的内魔,这个不是外魔。或汝阴魔,就是你自己五阴所显现的境界,而不认识它,指的是内魔,不是外魔。接下来就是指外,或者是复,或复天魔所作,或者是外来的力量,因为修到了一阵子,内外有一点功夫了,这个天魔不让你成道,来找你麻烦,或者是天魔附身所作,而你不觉察,还以为自己成就无上之道,菩提之大道。或着鬼神之境,或者是跟鬼神的行径一模一样,好像类似鬼来附身,哇!能够讲经说法,说得头头是道,第一义谛、成佛啦,统统能讲,结果是鬼神来附身。或者是遭魑魅,魑魅就是精怪所捉弄了,这些精灵怪诞,外来的这些魑魅,精怪所捉弄。

然修行人如果心中不明白,那么怎么样?就是认识究竟是谁呢?造成这样的境界?如果你不明了说,到底你不明识这个究竟是谁,而造成今天的境界,你不了解,便会认为、认贼为子。什么叫认贼为子?就是把有害的当作可爱的人。这个观念很重要的,把有害的人当作是可爱的人。这些五十种阴魔、天魔、鬼神、魑魅,这些其实是贼,跟本性无关,结果你把这一些有害的当作是可爱的来看待,那么你就着魔了。整句师父再贯串一下,魔的产生,有时候,或者是你自己内在的五阴魔所产生的,它不是外魔。或者是由外来的天魔所作;或者是着鬼神之境;或者着魑魅精怪所弄,但是修行人心中不明识,究竟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境界,便会认贼为子,把有害的当作是可爱的人,整句的意思就是这样子。

[前则总标,此则详标一切魔境。或汝阴魔者:有通有别,通则五十种境界,皆名阴魔,并依五阴起故;别则色阴十种,但是初心自现,当无外魔。故云或汝阴魔也。受阴十种,已召外魔入心,而魔未现身也。想阴十种,方有天魔,及鬼神魑魅。此上二阴,皆由稍失正念,]只要着相,注意!稍失,只要你着相,那么就失去了正念。[引起外魔;故云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也。设使诸魔现起时,而心中若不明了辨识,或自认为圣,]我的境界跟佛一样了。[未得谓得;]还没有得到圣果,究竟菩提,就妄言说:我已经证到了圣果,究竟菩提。因为分不清楚,境界好像愈修愈高了,自我感觉良好了,就说:我已经证什么什么果了。[或认魔为圣,身命供养;皆是认贼为子,则丧法财,伤慧命,可不危哉!]认贼为子,现在也是了,如果你跟错了上人,那个上人到处讲神通、感应,而且都是鬼通,你还认为他是佛,那么你就会倾心,全力以赴的去供养他了,然后赞叹你的上人说:我这个上人有超过一般人的,他有什么大神通、他心通,然后夸大其词,就否定其他的比丘、比丘尼、一切修行人,就只有赞叹我心目中的这个上人,其他的都完全不看在眼里!

接下来,1352页,倒数第二行,【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这个我们讲了好几次了,直接了当解释一下:又复于中,得少为足,把第四禅天,初禅、二禅、三禅,到初禅说:我证初果。到二禅说:我证二果。到三禅说:我证三果。到四禅说:我证四果。无闻,就是没有闻慧的比丘,平常不多听经闻法,也不了解真正的境界是什么,叫做无闻慧的比丘。就妄言说,把四禅当作是四果阿罗汉,结果弄错了。天报已毕,这个时候生灭的无常衰相现前,因为不是无漏慧,是有漏,四禅是有漏,不是无漏的阿罗汉道,人空智。所以这个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说:你看,我亲身经验的,我证了四果阿罗汉还会退转,佛根本就是骗人的!因此就谤佛、谤法、谤僧,就谤阿罗汉。他说:没有真实的阿罗汉,阿罗汉也会退转!身遭后有,这个谤法的重罪,你是没办法承担的,堕阿鼻狱。

1353页, [又复明行识二阴。行阴所发,十种心魔;识阴所发,十种见魔;皆无外境,但是于自心中,妄生邪见,得少为足;]行阴所发的是十种阴魔,识阴所发的,也是内心自己的知见——见魔。[且更自言,满足菩提,不免轮坠。如第四禅,无闻比丘等:举一为例,以发明之。如无闻比丘,但修无想]定[,不务多闻;]不听经、不闻法,走错路都不知道。[报得四禅,便自妄言,已证小圣,阿罗汉果。天报已毕,想心复起,衰相现前;不知自己本未证果,反起谤辞,]“辞”就是种种言说,不当的言论。反而起毁谤的种种言说、不当的言论。[言我今已证阿罗汉果,身遭后有,谓佛妄说罗汉不受后有。因此谤佛,堕阿鼻狱。其害若此,可不畏哉!]

[《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师心自修,]依照自己私自修行。师心自修就是说:依照自己的感觉修,就从来不听经、不闻法,认为自己对的就修,就是这个意思。简单讲:就是自己画地自限,闭门造车,从来就不听经、不闻法,也不打开自己的视野,心中也不想对外去求求正法,所以叫做师心自修,叫做[无广闻慧,]没有广大的听经闻法的智慧,怎么样?[不识诸禅,]不了解三昧,真正的三昧。不识[三界地位,修得初禅,统谓初果;乃至四禅,便谓四果。命欲尽时,见中阴相,]产生中阴相,就是生灭相,[便生邪见,]涅槃本来就没有生灭法了,为什么我见到中阴相呢?[谤无涅槃,]佛骗我们的。[罗汉有生。]有生的意思:又复有生,又复,就接着还是有生了,并没有全部是寂灭,又产生了一个生,有生就一定有灭。[以是因缘,即堕泥犁狱中。]泥犁就是地狱。[盖经论一事,而详略异耳。二详标微细魔事竟。]详就是有的讲得比较详细,有的讲得比较简单,所以这个是出自《大智度论》的。

接下来, [庚三  敕令谛听许说]【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佛陀为什么要叫他加一个“仔细分别”呢?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谛听”?谛听就是说:麻烦你听经的时候不要打妄想。有的人很会玩,心里面就跑出去玩,他就:咦?喔!原来我还在文殊讲堂,眼睛看着《楞严(经)》,但是那个心就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眼睛还看着《楞严(经)》喔,常常会发生这种神游,像出游,神识出游,常常会有这种事情。 [《正脉》云:不但分别,而更许仔细者:一以魔相,幽微难见;]这个还不是粗鲁的凡夫可以了解的。[一以魔害,酷烈难堪;]为什么魔害酷烈难堪?“堪”就是承受。这个统统是引导你下地狱的,诸位!这个就是引导你下地狱的,你的法身慧命碰到了这个魔,那么叫做泡汤了,枉费你在修行了。[故劳真慈如此也。初普告魔境当识竟。]

1354页,这个是[己二  会众顶礼钦承]【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慈诲就是大慈悲心的教诲。[定中魔事,非如来智力,安能分别?]如果没有佛来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哪一个有能力去分别,说这个是魔境呢?是不是?[今蒙真慈,许以仔细分别,故阿难悚然起立,]这个念悚sǒng,突然就起立了。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并其合会同有学者,咸生欢喜之心,至诚顶礼,谢前许说,俯伏谛听慈诲,亦足见敬佛尊法之至意也。]印光大师说的那一句话,一辈子你都要背起来:佛法从恭敬心得,佛法从恭敬心受益,佛法从恭敬心了悟,唯恭敬心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个佛法不用恭敬心、虔诚心,用玩世不恭的心态来学佛,这个人无量劫都不会成道。所以佛在世,这些弟子要求佛法、佛陀开示,都一定绕佛三匝,长跪,这样子佛才为他们说法。

所以,在座诸位法师,如果你将来有因缘讲经说法,记得师父的话,一定要庄严的场面,要有威仪的场面,不要大家一边好像在吃饭,一边又像菜市场,然后有的坐、有的站,好像在听经,又好像没有在听经,诸位!那一种场面,只能算是一个结结缘,最好还是不要说,不适合讲经说法。所以师父去大学上课,我一定这样交代他们:诸位!我的课你们可以不用听,没有缘;但是,如果你坐下来的,一定要遵守我的规则。同时我看了一本心理学,说:一个演讲家,要懂得那个场合跟气氛,就是一定要把所有的人,譬如说这里有一千个人,那边坐一堆、那边坐一堆,一定要把他们规定全部都集中到前面来,后面统统不可以坐人,如果人很少的时候,这样演讲的人就可以集中火力,去看他们的脸跟反应。喔,所以演讲须知,演讲一定要知道的一个原则。再来,灯光一定要亮;再来,麦克风一定要详细、一定要清晰,不要讲到一半,叽......就像我到纽约,老和尚很慈悲,到了叫我去观音庙、观音寺里面去开示,那一些信徒也很乐意,然后他们就说:希望师父能够开示一下。我说:好好好!那是加州还是哪里。结果那个麦克风可能太久没用了,一讲的时候,咚!叽......一直叫,这个时候的法师还要面带笑容,不可以受到麦克风的影响。对不对?你那个时候如果作情绪的变化,法师的这个形象庄严就破功:这麦克风在搞什么!还没讲就先失败了,法师的庄严威仪、微笑就是在说法。你看,麦克风杂音那么大,我都没生气,哼哼哼!(师笑)你还要用笑脸去面对这个麦克风。我讲了二个钟头的时候,那支麦克风叫了一小时又二十分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是临时的,我们也不能有什么反应。对不对?就是这样子。

所以你要敬佛、要尊法,尤其会说法的法师,要了解那个气氛。所以有一次,这个警察叫我去演讲,这个好,上千的警察。那么因为这个署长交代下来了,要去教化警察了,好了!那就教化警察也没有关系,还不是警官喔,龟山那个警官学校师父去演讲过,哇!那个素质是真的很高!警官学校比警察还难考多了,警官学校都一定要大概要国立大学的程度,那个出来都是警官。师父去桃园龟山,你们知道吗?那个都是警官大学上课,哇!那个素质真的是高,没有话讲的,大家一坐起来,立正,我就:放轻松......去警察开示,是警察学校已经毕业了,在社会服务的那种警察。结果,我能理解,我去上课的时候,全部都是警察,底下有多少人、多少警察。结果因为他们执勤,可能抓坏人很辛苦,又是用在中午的时间,又是接近中午吃饱饭后的那个时间,来请师父演讲。

你知道吗?那些警察一坐下来(师拟打瞌睡状),警察也是人啊,他的色身也不是机器,不是像我当法师的,可以睡饱养足精神再来讲,他们不能这样,他们要去执勤啊!结果一看,统统在休息睡觉,有的坐在我最前面的不好意思睡觉,坐在后面的就比较山高皇帝远了,师父距离我那么远,那些后面的警察就......(师拟睡着状)所以我就说:这一场演讲真的是失败,失败。因为我也能理解,警察为这个社会的付出,我也能理解为维持这个社会的秩序,交通啊、种种的这个,警察事情也多,师父能理解,所以我不怪他们。所以我就说:嗯!这个以后警察要来邀请我演讲,还是稍微注意一下。所以前镇分局的局长,来了:慧律法师!您全国的知名度是这样子的,请慧律法师来我们前镇分局来演讲,讲给那些警察听。以前有答应过一次,效果不错,后来我去警察学校上过课以后就......不要啦,因为你们警察都很忙,我们不好意思啦,我想警察程度很好啊!所以第二次就没有再答应了。所以这个敬佛、敬法、敬僧,如果我看了那个气氛不对,就不知道该怎么讲了。

接下来, [己三  正以详陈魔事  分三  庚初标告劝成之由  二详分五阴魔相  三结示超证护持  庚初分二辛初惊动诸魔由定  二成就破乱由迷  辛初分二  壬初推真妄生灭相关  二示大定致魔之相壬初分四癸初先明本觉同佛  二次示妄生空界  三比况空界微茫  四归元必坏空界今初]【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解释一下:说: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诸位,有漏世界就是指依报,十二类生,前面讲的,就是报身,卵生、湿生、胎生、化生、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若有色、若无色、若非有色、若非无色等等,这十二类生,这个是正报。本觉的妙明之心,觉圆的心体,本与十方佛无二无别。中间加一个“本”字,或者是本来,就是觉圆心体,然后接下去二个字,做一下笔记:本来。那么就很清楚,本来与十方佛无二无别,这样语气就贯串起来了。

[佛见阿难,及诸大众,敬佛尊法之至意。遂告之曰:汝等当起慧照观察,了知有漏世界,依报也;十二类生,正报也;远由惑现,近由业招,]从远因来讲是由惑,惑就是业因。近由业招,业招就是业果。[故曰有漏,拣非无漏无为也。盖吾人自具如来藏性,乃本来自觉,即妙而明,即明而妙,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在座诸位,这八个字是善巧方便说,这八个字并不符合佛义,我已经讲过、解释过好几次了,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把它是当作大乘的一个方便用语,但是,不符合佛义。[觉性圆满,遍在诸佛心中,为生佛共依心体;故与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也。]

1355页[癸二  次示妄生空界]【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很难,应该讲完全看不懂,应该讲也完全听不懂它在讲什么东东。这一段稍微放慢脚步,解释一下:说:[由汝妄想],因为你的妄想,无量劫来这些微细的妄想,迷理是什么意思?”、“理”就是理体,迷的底下要加三个字,才懂得意思:迷“本有之”理体,这样你才看得懂。迷理是什么呢?迷本有之理体。喔!这个就是问题的所在,不了解我们本有的理体,本觉、本妙、本圆、本明,不知道。迷于本有之理体为咎,为咎就是无明就因此产生,这个“咎”就是问题的存在。接下来八个字的意思是说:因为你无始劫来的种种生相无明的种种的妄想,迷了本有的理体,这个所有的过错统统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接下来叫做[痴爱发生],“痴”就是无明,爱,注意!这个“爱”含有坚固的念头,就是“爱”后面加一个:念,更清楚,爱就是念,这个爱念非常的强烈,爱念发生,痴爱发生。简单讲:痴就是因为无明的迷惑,“痴”的底下再加二个字:更起,更起种种的爱念,“爱”后面要加一个念头,更起爱念发生,发生了什么?后面加四个字:阿赖耶识,发生了阿赖耶识,产生了,我们方便说:生灭跟不生灭和合。发生,发生什么?发生了“阿赖耶识”。接下来,[生发遍迷],生是指无明所生的业识,很微细的,无明所生的业识就一定要到最后的金刚地,十地才能断的。这个“发”是什么意思?发就是发能见的见分,生是指无明所生的业识,接下来又发生了能见的见分遍迷,迷什么?迷于外欲有所见。所发生的顽空的相分,所以有所见的相分,空性就产生了。

[故有空性],诸位,把笔拿起来,一定要做笔记,这个你自己看绝对看不懂的。故有空,这个“空”的上面要加一个:虚,虚空。性就是虚空之性,这是指顽虚,说:迷妄有虚空,就产生了冥顽的、没有智慧的虚空,故有虚空之性。所以这个空性,你按照经典来讲,还以为是智慧的空性,就错,完全错,而且是错得离谱!所以这个空性是指虚空之性。这八个字的意思是说:生发遍迷,故有空性,生就是无明所产生的业识,更启发了能见的见分,这能见的见分欲有所见,而发生了顽空的相分,所以所见的相分,空性、虚空就产生了,所以,故有虚空之性,因为见分欲见,见分妄动欲见,所以就有虚空之性、顽空让你见,迷妄就产生了虚空。

接下去,[化迷不息],诸位,这样看不懂的,中间要加三个字,化迷的意思:辗转变化,化就是辗转又变化,叫做化。辗转变化,然后呢?迷不息就是痴迷相续,无法停止,不息就是没办法停止。所以,化迷不息的意思是:辗转变化,然后痴迷相续不息,没办法停止。中间再加二个字:因而,接着有世界产生,有这个色相的世界产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微尘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微尘国土。则此十方的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国土,非无漏者,因为都是业力来的,都是无明引力引出来的,当然就不是无漏的清净的国土了,这是有漏的六道轮回,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注意听!什么叫做迷呢?迷于本觉的真心叫做迷,顽就是顽因而起,就是我们那个内在里面的痴迷顽劣,没办法觉悟叫做顽,顽劣。[皆是迷顽],统统是迷于本觉真心,所以顽劣不醒。

接下来,因而起妄想,中间加“之所”安立,妄想安立就是妄想之所安立。这一段不好理解,也不好讲,所以我叫你们加的字,如果你们不加,这一段,那初学佛法更不用讲,老参的也不一定看得懂。我把整句这样贯串起来,如果你将来想要讲经的话,那么就要特别注意。或者是你要自习,听完经以后,回去自己要自习,要再看清楚,那么就一定要做一下笔记。诸位,懂得做笔记的人,它就会强化你的印象,他的觉性就会很容易的启动。所以,人不能懒惰的。有一种人程度是很好的,都从来不做笔记的。

我再把它解释一遍:由汝妄想,正因为你无量劫来,那些微细的一念不觉的妄想,迷本有之理体为咎,这个问题,“咎”就是过失、过错。因为迷本有之理体,由这个因为这样的过错、过失,所以,痴爱发生,因为无明的迷惑,更起爱念坚固的执着,所以产生了微细的阿赖耶识。生发遍迷故有空性,这个生,这个无明所生的业识,启动了能见的见分,这能见的见分,对外欲有所见,而发生了顽空的相分,故有所见的相分空性产生,所以,故有虚空之性。接下来,辗转变化,痴迷相续不息,因而有世界产生。那么十方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国土,并不是无漏清净的国土,都是因为迷于本觉的真心,顽劣的愚痴,因而起妄想之所安立。所以,这个世界从哪里来?从微细的妄想,接下来都是由粗糙的妄想、业力的感召变化,就辗转变化,终归的答案都是因为妄生,都是因为虚妄痴迷所产生的。

 [由汝无始妄想,迷本有之真理,以为过咎,此即无始无明。而无明妄想,各有本末;根本无明之性属痴,根本妄想之性属动,]属于动的。[二者同时,故同称无始。下乃详释。《指掌疏》云:痴即无明,以不如实知,]不如实,什么叫做不如实?不如实知就是:不知道一切法皆如,叫做以不如实知。因为没有空性的知,因为没有毕竟空寂的知,“知”就是了悟。以不如实,这个如实就是真如的实际,以不如实,没有办法了悟了真如实际,诸法毕竟空寂。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即名为痴。不觉心起动也,]从来没有去觉悟到他的微细的动念。[而有其念,即名为爱;如前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这八个字我们讲了无数次了。你一定要把本性必明,头上安头,安插一个明,那么是多余的,因为本性本觉本明。你现在必明,本性本觉,必明就是一定要加一个明,那么就是头上安头,这个就是妄为明觉了。[盖即指欲明觉体之念,为爱也。]爱就是念,爱念。

1356页, [由爱故真妄和合,变起赖耶本识,名曰发生;所谓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所以,在座诸位,什么是业?诸位,妄动就是业、妄念就是业。所以在座的很多居士就说:唉呀!师父,我业障很重,怎么个消业啊?念什么佛好?不,那就是因为你的妄念太多,妄动的执着太多,你就卡到了业。如果有一天,你就像佛陀一样,无所住、无所执着,再微细的妄念统统了悟了,那么业性本空,业就不存在了。所以很多居士来就告诉师父说:师父!我的业障很重!那我就问他:你的业障有几公斤呢?有一个女居士来,说:师父!我业障真的很重,麻烦您帮我消一下,消消灾。我说:行!我就伸手,她说:师父!您做什么?你把业障拿出来,我把你消一消啊!她说:我业障拿不出来。业障就是你的妄念,业障就是你的执着,业障就是你不可改变的习气,业障就是你不认命,业障就是你没智慧,业障就是你天天都产生分别心,业障就是你百般计较叫做业障,业障就是你不能离一切相,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就是业障。所以,业障者,来自一颗无明的心,这样就很清楚了,业性本空,没有智慧,你就业障时时刻刻都会产生,你怎么消也消不完。所以为什么师父劝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听经闻法呢?喔!了解了这一层,原来业障是起于那一颗无明的心。

接下来,[如前云: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是乃以立所为发生也。]立所就是立一个能所,有所就一定有能。[生发者:谓依前所生业识,]诸位!为什么称为业又识呢?这个名相取得太了不起了!识者执着也;识者分别也;识者痴迷也;识者了别也。这个识,执着的识就变成业,分别的识就变成业,微细的动念,妄、妄念就变成业。你看,这个业识实在是......这个名词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所以,有业,他就一定有识,有识,他就一定有业,业识,业识。这真的是太好了![发起能见见分,所谓依动故能见;]这个“动”要前面加一个“妄”字,依妄动故能见。在座诸位!我们现在没有大彻大悟的人,也没有圣者了,不是圣者;我现在告诉你:我们这个识,二六时中都是能所,在座诸位,识就是能变,识它就是会变化能所。

好!接下来你要注意听,识的功能叫做变,会变化出能所就是识,叫做识变,要注意听!白天的时候,诸位!眼睛、眼识能不能攀缘外在的色尘?能!耳朵的耳识,能不能攀缘外在的声尘?能!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识攀缘法尘,对不对?对,没有错!在座诸位!晚上睡觉的时候,眼睛有没有在看?没有!耳朵有没有在注意听?也没有!鼻子有没有注意去嗅?没有!嘴巴有没有在吃东西?没有!身体也没有去接触任何东西?有躺着床铺上,也没有啊。请问:晚上为什么会作梦?这里非常重要,没学过唯识学的:晚上为什么会作梦?很简单,识者变现能所。知道吗?识就是能变现能所叫做识。在座诸位!你们有没有作过梦?没有作过梦的请举手,当然是不可能啦,大家都作过梦。为什么你会有梦?因为只要你的识没有灭,没有开采成识性、不生不灭的识性,不管你白天晚上,那个识没有灭,就是能所一定不断,晚上你有没有作梦?有。那么你作梦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是真的?完全是真的嘛!对不对?(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300~34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300链接(未完)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200链接(未完)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楞严经讲解340:你没有忘掉这个色身,就一定会感得三灾,没有办法出三界

楞严经讲解341:今天听经闻法没看出什么结果,可是在你证阿罗汉果时就分利钝

楞严经讲解342:不管你在哪个时空扮演什么角色,记住要做最有利益众生的事

楞严经讲解343:在生灭无常的世间背叛与被背叛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智慧才是一生最可靠的

楞严经讲解344:淫欲是坠入三途的重大力道,你淫欲不断就是一直往下掉升不起来

楞严经讲解345:不管孝子贤孙有多好、夫妻感情多深,时间到时业力一转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楞严经讲解346:谁都不想看到对方傲慢的态度跟心态,傲慢只是自己麻醉自己而已

楞严经讲解347:要是掉进了地狱,除了佛和圣人能救你,世间人为你做功德诵经都没用

楞严经讲解348:在中阴身的人他不想去投胎,但中阴身最长的生命就是四十九天

楞严经讲解349:世间没有冤枉的事情, 业力是最公平的上帝,所以不用怨叹

楞严经讲解350:本经修楞严大定以淫欲为生死冤家,想要好的果报就一定要断淫

楞严经讲解351:从今天起绝对不发脾气,绝对不恨任何一个人,你的相似三昧就现前

楞严经讲解352:心中没有爱也没有恨就接近圣人的境界,喜欢的不执着、不喜欢的也不排斥

楞严经讲解353 : 只要你护持三宝,发愿弘传正法,就是大大的善业力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87目录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90链接(未完)

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18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340链接(未完)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浅释(全)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首楞严神咒注解整理(慧律法师版)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修福者必看: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净空法师讲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