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所爱的、所贪的、所想的便是红尘,把这一切放下算是看破红尘

体光老和尚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现在的禅堂还是这个样,一点没有增加,一点没有减少。古来人住禅堂,他好像很容易得点利益,现在我们住禅堂不及古人了,没别的,就是古人的道念他坚固一点,我们现在的道念要差一点,古人用功人认真一点,我们就是没有怎么认真。我们修行,要有一个踏实,有一个真实,要时时刻刻考验这个思想,是不是在道上,二六时中,是不是在道中行,在这个应事待物,一切境缘上,是不是能做得主,什么是主啊?在一切境风下,念头不打失,不被这个境风所约束,能不能这个样子去用功?这样用功就要认真了,就像古人,念念在道,心心不舍,念念都在道中行,心心无不是本地风光,要得佛法的好处,就要向真实中求,有一分真实的用功,就得一分实际的好处,假设是随随便便的,一会用功,一会又没用,没有认真,那得不到个什么实际,虽然是出家多少年了,谈到本分上还是不行!

本分上得一分好处都得是实际,不是论嘴巴子,也不是能说能讲,那还是不行,前靠真实,要把自己所受的戒律守住,自己所用的法门,要弄一个踏实,不管是参禅是念佛,要认真,要学古人,马祖他要想发明自己的大事,二十年不说话,印度那边的胁尊者,他虽然是年老出家,八十岁出家,可是他活的年纪大,他活一百六十岁,他从出家那一天就不睡觉。你看,我们是不是跟他们那样认真哪?跟他们那样认真就会得到他们那样的好处。

要踏踏实实得一个实际的好处,主要是放下,放下什么呢?就是这一天到晚放不下的事情放下,你有什么放不下,就把你什么放不下的放下,你一天当中起心动念处,你所爱的,你所贪的,你所想的,把这个放不下的放下,这就是实际。古人不是说吗?“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把你这个妄想执著放下,其实就是真实,再不要另外找了,不是另外再起心动念找一个真实,找一个功夫,放下来就是了!

那什么是看破红尘呢?就是一天到晚,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身上做的,嘴里吃的,眼观耳听的这一切,思想上有染心,有爱心,即是红尘在这一切时、一切处,没有染,没有爱,这就是出尘,当下即是,莫远求啊!把这一切放下,这个人哪,就算是看破红尘,催板!(体光老和尚开示摘录)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寿康宝鉴》原名《不可录》白话版 全

太上感应篇目录01--52(完)

提倡文昌法门的阴骘教育

不要做一个无聊的聪明人,管好自己嘴巴

如果一昧地多闻不修定没有用处,自己保自己都保不了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每个人都有资格比我拥有的多

理上大彻大悟的人在娑婆世界照样轮转,往生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

世间感情之苦是因为过去以同样方式伤害过对方

要治病先要忏悔,忏悔也是治病最好的良方

冤家宜解不宜结

常常不开心,又多病,是有业障拉扯

有句话叫做“你烧成灰都认得你”

婚姻、感情,乃至一个朝代的变更,都是怎么来就怎么去

作恶的人家会“恶鬼屯门”

大家多念法华经,能加持你不贪世俗世乐

每天留出一个时间段来念经,就能防止放逸

要健康最好做减法,饮食上要减法

不管多恶的人,只要能信佛了,都不能小看他

讲价还价的时候要给对方留下一些利润空间,这样对自己只有好处

近代四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助印经书者不要在经书后加上自己的名字

为什么说财为五家共有?

修行要识路头

淫欲心很重,这会不会影响往生净土?

三重境界的天人合一

看这个也不如法,看那个也不如法,你这就是为他人忙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