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14 :个性会害惨一个人,佛性会救一个人,要放弃个性开发佛性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14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79aztm5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14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云何国土乱(37)?云何作有见(38)?】“云何国土乱”?“国土”就是世间这个国土,会有战乱,为什么这个世间,这个国土会有战乱呢?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啦,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Ⅱ,第二次世界大战。诸位,你知不知道韩战,考大家,韩战在一九几年爆发,韩战,你知道在西元几年爆发韩战吗,一九五O爆发韩战,打了三年多,到一九五三。我请问越战(越南的战争)在西元几年开始打,越南的战争,一九五四。在一九五四开始打越战,韩战的时候,死了南北韩将近千万人,美国参战,中国大陆也参战,死了将近二、三十万的美军,还有中国大陆的军队,毛 zu xi 派兵过去打了,来,我现在再问一个问题,请问南北韩以北纬几度作为界线,三十八,北纬三十八度线。Thst is right,没有疑问吗?对,没有错。好!现在问你,南越跟北越,还没有统一的时候,越南,南越跟北越以北纬几度,作为南越跟北越(分界线),北纬几度,不会了,我知道你三十八度会啦,下面这句,你就绝对不会的,北纬十七度。做法师,没那么简单,当法师你就要精通一切世、出世间法。

“云何作有见”?这句话特别的重要,云何作有见,意思就是,云何以万法本空,万法本来就是第一义谛大空,而众生却在第一义谛大空本空当中,作有见。诸位,这个有知见,就会有争执,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有争执知见,诸位,补上,有法的争执知见,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着空?为什么有的人着有?整句的意思就是,为什么众生以本来空无自性,第一义谛大空,万法不可得当中,还执有法的争执。意思就是,众生的争执实在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万法趋向于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万法趋向于第一义谛大空,众生所有的执着,都在跟自己过意不去,所以你这一辈子最大的敌人,就是你内心深处那种执着的知见。这个是你一辈子最大的执着,卡在你内心深处的观念,就是你一辈子的敌人,当你内心深处卡在(某)一种观念跟知见的时候,你容不下其他的看法跟知见,诸位,你的敌人不在外面,你的敌人在你内心的深处,诸位,我们为什么在法上有争执,是因为我们对法没开悟、没见性,没透视,所以我们认为有法、有空,有空法、有断见,着于断见、常见,或者落于无常、或者落于常,落于有、落于空,这个叫做知见,落于知见。

所以六祖讲:诤与道相违,你看,一语就道破了,诤与道相违,诤旁边加一个言部,我们说斗争的争,斗争的争左边还加一个言部,诤与道相违,如果你跟别人诤有,诤无、诤是、诤非、诤善、诤恶,这个诤就表示,你还没有降伏自我,没有降伏自我就会跟别人诤个有啊,无啊,简单讲:就是世间人讲常常上法院啦,动不动就要告你,这个叫做诤不断,如果一个悟道的人,你要叫他去告别人,这个大概很难啦。除非他有生命威胁,譬如说有人,这是假设说:要霸占我们整个文殊讲堂的财产,当然这个就不可以啊。所以说:诤与道相违,这个不是,现在你把这个文殊讲堂霸占了,我这些比丘住哪里,怎么来结夏安居啊。这个可跟诤不一样的,这个是举个例子,不到最重要关键来讲的话,那么不影响到我们的生命,也不影响到我们的财产,你要叫一个开悟见性的人,去跟你诤一个是非长短,这个几乎不可能,不可能。

【注释】“国土”:就是即世间。“乱”:就是即战乱。“作有见”:即于空无一法中作有法之见。为什么?为什么作有法,因为他不了解(诸法)空无自性,趋向于空性,所以他认为有法之见,所以众生,他就一定会看到什么就执着什么。譬如说:一个小女孩,一个小女孩你跟她说:她在唱这个歌,幼儿园的小姑娘,小小姑娘,唱哥哥爸爸真伟大,就跳舞给你看,你说:唉呦!你好可爱,跳舞跳得很漂亮,哇!她就一直摇、摇给你看,因为你赞叹她、支持她。如果你跟她讲说:你跳那个什么舞,难看死了,不要在阿姨面前出现,下次要在我面前消失,知道吗?这个小女孩就会哭得很惨,鸣!我不被承认,我跳的舞好难看,四、五岁的孩子,那个荣耀就会变成生命,着有。是不是?人要有荣誉感,但是这个荣誉是虚幻不实在的。

【义贯】为何世间(“国土”)会有战“乱”?为何众生会于空无一法中执有诸法之见?(此“作有见”实为一切争执,及国土有战乱之主因,以见有法可执取、可争,故兴战而争,若不见一法,见法实相,则国土无争无乱矣。)所以要是说:全世界的高层的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有一点佛的这个思想,不错,他对这个和平,就露出一线的曙光,一线的曙光。所以说:这个佛法把它扩大开来,那么慢慢慢慢地,看看我们学历高的,高层的领导能不能来学学佛,像我们昨天又接到一个博士,德国的法学博士,哇!又e-mail过来了,她跟他老公,说明年初一要来皈依,最近不晓得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高学历的,博士、硕士e-mail过来,哇!这个法传开来,师父真的很安慰,非常的安慰。法学博士不简单,法学博士也不容易,不过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诸佛妙理也无关于学历,法学博士也对这个法上,他们那个法是法律,跟我们这个法是不一样的,她在这个德国拿到博士学位,不过她能够转向于佛陀的正法呀,师父!替她高兴。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39)?】意思就是,如何才能证悟到不生灭的境界,能够达到不生灭的境界,当然就是圣人了。“云何不生灭”,就是说:如何才能达到、证悟到不生灭圣人的境界,当有一天,我们证悟了不生灭圣人的境界的时候,便能观照世间万法。“世”,就是世间万法,如虚空华。虚空本身并没有华,虚空的华是无体性的,是妄想所产生的,是虚空当中当然没有华,也就是在我们本性当中,其实是没有相的,可是在缘起,我们看到这个缘起法里面,好像有种种的假相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万法其实是众生妄见之相,本无所有,这一句话是在强调这个。

那么,我们《楞严经》讲完了,对于虚空华就不陌生,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如何”,就是云何,如何才能达到、证入到不生灭圣人的境界,当一个人达到圣人的境界,他的心就可以观照,很清楚的观照,世间的万法,如虚空中的华,而这虚空中的华,是无体无相的,因为这个虚空中的万法,其实是众生妄见之相,本无所有。所以,在座诸位,你就很清楚,你今天看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是什么?是虚空华。你今天看到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是什么?是虚空华。你今天看到了鸟兽虫鱼,是什么?是虚空华。你今天看到了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是什么?是虚空华。你今天用天文望远镜,哈伯望远镜看到无量无边的这个星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银河系啦,是什么?是虚空华。

因此,在座诸位,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真理,不管你坐太空船到外太空去,都会用得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我们这个地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到土星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到木星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这个太空船开到另外一个银河系去,磁场不一样,重力不一样,没有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心中拥有佛陀的真理,不管你走到哪里,你的心境都是一样的,简单讲:开悟的人、大悟的人、见性的人,就是在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看,完全在看这一颗心,出国也没有东西可以看,喜马拉雅山很高海拔几千公尺,你们要去朝圣很好,喜马拉雅山,如果世界未日,真的世界未日了,行星撞地球粉碎了,也不存在,也是缘起。是不是?那么你到底要去哪里咧?动物是不是缘起?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植物是不是缘起?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矿物是不是缘起?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么所有的这个地球,现在不管你是到西班牙巴塞隆纳去啦,或者是到格陵兰啦,或者南极洲看那个企鹅,走路很慢的那个企鹅,都是缘起、都是性空,有一次,我听我姊夫讲的啦,他们说:他跟我大姊,因为他们很少出国啦,有人说要出去,去澳大利亚走一走囉,好,那就去走一走,去玩、走一走,开车子开了很远、很远,开了多久,开了六七个钟头,喔!整团的人说:开来这里要做什么,他们说要看企鹅,从海上要回来,企鹅找个时间去捕鱼、去吃鱼,吃完了之后,用餐用完了,要回来养育牠的儿女,结果他们没有学佛,喔!就这样很呕气不爽,我姊夫说:是要我们来看什么,他们说:看企鹅,企鹅上滩的时候,他说:坐了七个小时,来看牠左右摇晃,走了一下子,嘎!坐了七、八个钟头游览车,竟然来看企鹅上岸,喔!下面那句我不能讲。这样这个世间够无聊了吧,真的不晓得要玩什么。对不对?

如果说:如果你今天来讲的话,譬如说:到台湾有机的果园,有机果园、有机蔬菜,你去那边逛一逛,逛一逛的时候,你花一点钱,看看人家有机怎么栽培,坐下来,有机水果端来了,晚上炒几盘有机的蔬菜给你吃,这个比去看企鹅好多了,吃了这个蔬菜还有Power,所以这人啊实在是无聊,以前我们这里,文殊讲堂刚刚在建筑的时候,有一个工人,他没有学佛,大家都叫他小高,他没有学佛,他说:慧律法师您知道吗,我有一次去韩国,我说:你为什么告诉我你去韩国,他说:您知道吗?开始坐游览车,开始一直绕绕……绕那个山,绕到山的最高点停下来,他说:喔!你们看,看那个很遥远的地方,那个海中一个小岛,他说:再开回来,再四个钟头,他说:慧律法师您想想看,这样绕一圈八个钟头,跑到最(高)山上,看到远远的一个小岛,要看小岛,我们澎湖就很多了,哎呀!那个出国都是骗人的啦。你在台湾看得到的,你全世界都看得到啦。都没有什么地方好玩的,说得也是。所以说:我们众生因为迷茫,讲了这个就知道,众生因为无聊、没学佛,也不晓得依靠什么东东,因此来过日子。

【注释】“虚空华”:谓生翳眼病之人,妄见空中有花,这个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的,妄见空中有华,称为虚空花,翳眼比喻众生智眼本净,为妄想所迷覆,故于一真法界中妄见有诸法生起,诸位,一真法界,叫做绝对的心性,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这个出自于《华严经》的海印三昧海印三昧就是一真法界了,故于一真法界中妄见有诸法生起,这个一真法界的重点在,其实是唯一真如之心,并没有来去生灭增减,这个来去生灭增减,就是妄见诸法生起,诸法灭掉。所以诸法,你只要看到诸法生生灭灭、增增减减,来来去去,这个都不是一颗真如的心。真如的心,绝对不会让你妄增妄减、妄生妄灭,妄来妄去,而所影响。为什么?来去生灭增减,此诸法犹如虚空华,本自无生,为什么?无生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空无自性故,诸法趋向于空无自性,以翳眼故见有生,因为眼睛有毛病,翳眼的意思就是:用现在来讲就是,真如心卡住了一层厚重的无明,所以师父前面已经讲过了,今天2012没有所谓的世界未日,只有心灵的未日,你今天卡在一层厚重的无明,就是心灵未日。以翳眼故见有生,诸法亦如是,以众生迷真故见妄。故若言见虚空华,即知有翳眼,亦知空华为自心妄见之相,本无所有。注意:自心妄见之相,你只要不动念去取舍,自心妄见就叫做自心真如,这个妄见就是有能所,妄见之相,妄见就是能,相就是所,只要有能所统统是自心妄见。所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这个意思。

【义贯】“云何”证悟“不生灭”之人,便可观一切“世”间犹“如虚空华”,无体无相?(因唯有悟无生者,始能解了虚空当中,本来就没有华之相,空华相,始能解了,空华相什么意思呢?始能解了虚空当中,空就是虚空当中,本无华之相,非凡小境界,不是凡夫,还有小乘之境界,小乘就是二乘人的境界故问“云何”。)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40)?】虽然这十个字,有得解释了,有得讲了。“云何”,就是说:世尊,说法令觉悟世间之人,有了说法,就有言说,云何世尊说法,令觉悟世间之人,意思就是,为何世尊说了种种的法,令世间之人觉悟,这就是这个意思,叫做云何觉世间。诸位,你单单看这五个字,实在是看不懂,“云何觉世间”?是什么意思咧?那一般人来看的话,最多最多……云何觉悟世间,是这样解读吗?却不是。是为什么佛世尊说法,令觉悟世间之人,欸!是这样解读的。接下来,第一个,说法觉悟,令世间人觉悟,就是有言说啦。

“云何说离字”?离字就是离文字相,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真正的悟道,又必须离于文字相,前面说:有言说,这一段又叫你要离言说,佛要叫人家离言说。云何说离字?云何如来又说你要契入悟道,悟入正道,又教导所有佛弟子,必须当下离文字,这是为什么?佛本身是不是有矛盾呢?前面说:云何觉世间,有说法、有言说,接下来这五个字,云何说离字,佛陀又告诉我们,你要悟道又必须离于文字相,才能契入实相,悟入正道,佛道,这到底有没有矛盾呢。一下有言说,一下子离于文字,世尊!你这前后有没有矛盾呢?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世尊说了种种法,令世间之人觉悟,站在有言说的角度来说,那么,为何佛又说:你想要悟入正道、佛道,又教导所有佛弟子,必须当下离于文字相,这是为什么呢?一下子有言说,一下子又离言说,为什么?佛本身是不是有矛盾之处呢。

【注释】“觉世间”:谓说法令世间人觉悟。“离字”:谓“离”文“字”语言相也。【义贯】为何世尊自以说种种法而令“世间”之人“觉”悟,然却又“说”:若欲自觉觉他,必须“离”于文“字”相,不著文字相?(言与无言,如何调合?)

◎【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41)?】这是第四十一个问题,“离妄想”就是能离妄想之人,那个到底是谁,能离妄想之人,那个人到底是谁,“云何”,就是为何,为何每次都用虚空来比喻咧?喻离念之心相等如虚空,意思就是离于妄想就是离念,那么离念就等如虚空,为什么佛常用虚空来比喻,离念的心相呢?意思就是,当我们离于语言相,离于文字相,离于妄想相,我们的心性,就像虚空的绝对的无相。为什么佛常常用这样子来比喻,那么整段十个字把它贯串起来就是说,能离妄想的是谁?那么离妄想当然就是无念囉,就是离念囉,离念就等同虚空,那么为何佛常常用虚空来比喻,不生不灭的、离念的、真如的心相,就是这个意思。【义贯】能“离妄想”之人是“谁”?离于妄想,就是即是离念,若离念,即等虚空界;故问:为何以“虚空譬”喻离念之心相?

◎【如实有几种(42)?几波罗蜜心(43)?】“如”就是真如,“实”就是实在,真如实在之理到底有几种呢?这个是讲理囉,那么几,就是有几种,那么有几种波罗蜜,中间加一个之心呢,波罗蜜当然就是行了,有六度要去做羅,真如实在之理,这是理羅,波罗蜜就是要去做羅,意思就是说,诸位,佛法、学佛不能只有讲讲道理而已,我懂得一些佛陀的道理,我就认为自己觉得很满足啊!要去做,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所以叫做几波罗蜜。你看,布施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你想要自度度他,你就必须修波罗蜜之心行。所以这前面是,如实有几种,就是讲理啊,几波罗蜜心,这是讲行。为什么呢?你懂得道理,你就要真的去做,理跟行、如果不配合,诸位,不是一个真的修行人。换句话说,佛教的可贵啊,就是在真正的去做。什么是修行人,做就对了,确实做就对,身、口、意清净啊,就是真正的去做,真正的舍,所以有的人说:师父啊!那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我跟他讲:不要说太多,做,好好的做就对了,道理懂了,你就是要如实地去做,要下功夫落实在事相上。

【注释】“如实有几种”:此句唐译与魏译皆作:“真如有几种?”“如实”,就是即如实之理,亦即真如之理。“波罗蜜心”:即发心修行波罗蜜(到彼岸)之心,亦也就是即自度度他之心。“波罗蜜”即是度。【义贯】真“如实”在之理“在几种”?欲自度度他,而修六“波罗蜜”之“心”有几种?(真如为理,波罗蜜为行,理与行必须调配,故问有几种,以便应用。) 所以古德讲:知理若不行,不是真智慧。讲得真是好,如果你懂得道理,而不知道去做,那就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知理而不行,不是真智慧。这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要降伏自我,以无所住心,那就真的下功夫,去降伏自我,道理懂了,就必须去做。

◎【何因度诸地(44)?谁至无所受(45)?】“何因”就是以何原因,是什么原因呢?上根器的人,“度诸地”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度诸地就是一下子超越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叫做度诸地。一下子就超越了,简单讲就是,世尊,为什么有这么(多)上根器的人,圆顿根器的人,世尊,为什么这个圆顿根器的人,一下子就超越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不由阶位,顿超诸地,是为什么?所以,何因度诸地,意思就是,为什么一出世,有的人根器这么的利,圆顿的根器。“谁至无所受”?至就是达到,又谁能够达到佛果之证,“无所受”,这个受就是无所得,能够达到佛果之证,无所得的佛果之证,到底是谁。叫做谁至无所受,受就是得,谁能够达到佛的无所得的境界,是谁?那么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圆顿的根器,世尊是什么原因,有上根器的人一下子不经阶位,顿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而度诸地。为什么有这样根器的人,又到底是谁达到了无所得的佛果的极证,到底是谁咧?

【注释】“度诸地”:“度”是超越,“诸地”之“地”是地位,即十信以上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总名为地位,在此称“诸地”。“度诸地”即是不由阶次,顿超诸地之义。“无所受”:即是无所得,此为佛果之极证。

【义贯】以“何”原“因”具圆顿根机之人能不由阶次,而顿超“诸地”?又,能达无所得之极证者为谁?这个在告诉我们,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有圆顿地根器,有的人一出生,那个根器怎么那么的钝,为什么?所有的众生都在等待一个因缘,成佛修行的因缘,但是有的人等到了,因为人人都有佛性啊!就像在座诸位,你看,我没有叫你们来,你们自己来,你看,你们这种根器怎么得了。这是圆顿根器,要不是圆顿根器,你怎么坐得下来咧,有的人说,师父!您不要这样子讲,我们是来听结缘的而己,不要这样褒奖我们,增加我们的负担,这句话讲得真的很实在,意思就是,刚才师父讲的意思就是说:哎呀,师父!不要这么讲,我们是来听经是听结缘的啦,师父不要这样赞叹,变成我们心理的压力跟负担。讲的实在是实在话。因为一切的众生,要找到圆顿根器的人,还不是真的很多。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46)?】“何等”这个何就是如何,等就是能够达到,等就是等同,证入,如何能够达到、证入二无我的境界,“二无我”就是人空、法空,人法二空的境界叫做二无我,我们上个礼拜不是讲说无生法忍吗,无生忍是人空智,无法忍是法空智。无生法忍就是人空法空。贯穿起来叫做统统空,无生忍跟无法忍,贯穿起来叫做无生法忍。那么就是一个是人空、一个是法空,贯穿起来的境界就是空空的境界了

“云何尔焰净”?尔焰、就是所知障,就是智障,智慧的障碍,所知障。“净”就是净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何能净除所知障,诸位,这个所知障为什么要净除,这个所知障用的都是意识心,记忆、分别、妄念,所以说,这个世间就算你是学者,就算你是全世界,拿到全世界的博士学位,超博士也没关系,super Doctor 也没关系,统统是生死法。为什么?识心分别嘛,是不是高学历的就代表他断烦恼了生死呢?要不然那一天,为什么哈佛大学写e-mail过来说,我们要听慧律法师的光盘,要从那里听起,我们就请赵老师发一张过去,有次第的如何来看师父的光盘,或者是看那个网站,大陆就土豆网,台湾就you tude网站,有的是Face book,为什么哈佛大学还要写信来问师父说,我到底要从哪里看呢?我想听经闻法,要从哪里看起呢?今天讲的,德国的博士,法学博士,为什么要来问师父呢?很简单,(这个)佛法不是世间人有办法的,也不是你博士有办法的,为什么叫做智障,简单讲就是所知障,为什么叫所知呢?因为能所不断,能缘的识心分别,那个就是所知障,所知道的障碍了真如本性,能缘的识心分别就是所知障,建立了种种的观念,建立了种种的执着,建立了种种的知识,Knowledge而不是建立种种的智慧,所以为什么书读那么多,依然是生死的凡夫,官当得那么的大,依然是生死的凡夫,所以,为什么古来的国王,有的人要发心要出家,像清朝的皇帝,有的人也想要出家,为什么做到皇帝还想出家呢?因为知道那个是不究竟,只有操心,只有烦啊,官搞得那么大,是福还是祸呢?不知道,不一定,钱那么多,有断烦恼吗?没有,学历那么高,几个博士学位,有断烦恼吗?能了生死,出三界吗?没有,没有啊!这个世间没有办法解决生命的迷茫啦,一定要找佛法的。

【注释】“二无我”:即人无我(人空),就是五蕴空与法无我(法空)。就是万法皆空,无生忍,无法忍,贯串起来叫无生法忍,师父上个礼拜讲过了。“尔焰”:就是即智障,或者叫做理障。什么叫做理障呢?就是对无生理不了解,而妄识分别,妄,虚妄的识心分别,一直强烈的观念,所以,有座诸位,什么是众生,活在自己的感觉,活在自己的知见,活在自己的观念,死在自己个性,诸位,个性会害死人,佛性会解脱一个人,今天你为什么来学佛,就是要放掉你的个性。有一个妈妈,希望她的儿女好,怎么样,告诉她儿子少看电脑,少看网路,怎么样,这个儿子能听,这个女儿个性非常的倔强,这个女儿不听,我也不是干坏事情,怎么样,回来,成绩考不好了,爸爸妈妈就骂了,你这个成绩搞什么东东,考这样子,一年、二年、三年,这个姑娘脾气非常拗,她家又很有钱,开车去怎么样,去冲撞,开车到大海不煞车,就冲到大海去,淹死了。这个爸爸妈妈还不知道怎么哭,所以说,个性会害惨一个人,佛性会救一个人,修学佛道要放弃个性,要开发佛性,所以,在座诸位啊,法师或者是男居士、女居士,或者是你刚学佛的姑娘啊,记住那个个性不可以太拗,太拥有自己的看法呀,很难去改变它,所以我们这一辈子,害惨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个性。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把我们的个性放柔软一点,诸位,把我们的个性放柔软一点,我们的幸福就来了。你不是要找幸福吗?很简单,放下你的个性,寻找我们的佛性,用柔软的身段来面对这个世间。幸福哪里来,幸福就从这个智慧来,智慧里来。这个佛法就是这么的好。

【义贯】如何即是达人法二空之境界?如何方能净除智障?

◎【诸智有几种(47)?几戒众生性(48)?】“诸智”就是圣智,诸圣人的智慧共有几种,圣人的智慧到底分为几种,佛所制定的戒律共有几种,这几戒众生性,几、就是几种,戒、就是戒律。众生性就是适应众生的根性,叫做众生性。就是共有几种戒律来适应众生的根性,譬如说:三皈依,三皈依也是一种戒,不皈依外道典籍,对不对?不可以皈依外道典籍,在座诸位,你今天你来皈依三宝,你就不可以去看外道的邪魔外道,乩童啊,灵魂来附身的,这个都不行,或者是外道,会破坏你正知正见的,破坏你般若智慧的,这个都不能去碰,所以皈依三宝,不可以皈依邪魔,不可以皈依外道,这都不可以去碰,这是佛制定的,因为你没有那个能耐去分辨嘛。

那么五戒呢?如果我皈依以后呢?我觉得我能够持这个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诸位,这个五戒在上班的人很难持啊,做生意人,你能持不妄语戒吗?很难的,譬如说,你在卖这个珠宝,或者是你在菜市场卖这个衣服,或者卖这个水果,你碰到人,你一定跟她讲,欧巴桑(日语发音)来买水果啦,他说:你这个水果还好而已,不怎么好啊,欸,我这个一斤卖你五十块,够便宜了,刚刚那个欧吉桑(日语发音)跟我讲,我那个时候一斤卖他七十块欸,没有这件事,根本没有这回事,事情都是自己编的。所以要做生意不打妄语的很难,非常的难。学佛有时候打一个良善的妄语,譬如说,你要去哪里?儿子,你要去哪里,我去高雄百货公司走一走,结果,这个孩子特别有善根,转一转赶快来文殊讲堂听经,这个就没有关系了,为什么?这个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你走对地方嘛。是不是?还不能老实讲,老实讲的话,回去要藤条侍候。满清十大酷刑,当然不可以,是不是,这个是打一个方便妄语,学佛是可以原谅的。

我们学佛也是善巧方便,所以,你的功夫够那受五戒,八关斋戒是最好的,这个八关斋戒时间短、功德大,明天就是八关斋戒了,八关斋戒以过午为斋戒的戒体,这个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六十万世衣食无忧,我看到那个经典,一日一夜八关斋戒,六十万世衣食无忧,这样可好了,衣食无忧,若以些功德,回向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喔,若以此持八关斋戒的功德一日一夜回向极乐世界,中品中生。喔!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明天的八关斋戒一定很多人,人要鼓励一下,明天八关斋戒一定会很多人,因为这个八关斋戒时间短功德又大。

那么接下来,有很多人,如果说你的因缘到了,那么就继续受菩萨戒,诸位,菩萨戒最困难的,从我出家以来到今天为止,都一定重复问一个问题,师父!我今天要受菩萨戒,我媳妇生产,能不能煮荤食的给她吃,这个问题,从我出家、从我年轻的时候,二十多岁出家,每年问,每个月问,常常问,问到今天还是有人问这个问题,所以就告诉她,如果非煮不行,要不然你老公不原谅你,媳妇生了,你当这个婆婆的人,当然要煮一点营养品,除非要面临婚姻的变数,煮,要不然我跟你离婚,叫你回家吃自己,所以这个时候就没办法了,含着眼泪,你就要含着眼泪,要煮荤食给你媳妇吃,要是如果说不到那种境界,说不到离婚的境界,能免就尽量避免,现在台湾有那个坐月子的中心,你送去坐月子的中心,就是要给人家包啊,你去那边生产啊,也不用婆婆弄给你吃,就是花一点钱,请人家煮。就只有这样子囉,所以如果说你觉得受菩萨戒的因缘到了,可以不妨去受菩萨戒。

那么一般去受菩萨戒的话,年轻人,我认为还是要考虑考虑,年轻人受了这个菩萨戒,很容易犯的就是淫戒,欲望一来,他控制不住,有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要去受这个菩萨戒,我跟他讲:你要考虑一下喔,你才二十多喔,他说:师父为什么?你受了戒以后,你就会知道,哇!他受了戒以后,晚上常常有那个影像,不清净的影像,他说:哎呀!这个实在难是难克制,不好去克制这种东西,我说:我就告诉你了,稍微年岁大一点点,再来受菩萨戒,最好是单亲,这是最好,譬如说你独身,你受菩萨戒,没有干扰,很好。还有老公死了,或者老婆死了,这个太棒了。我不是说希望你老公、老婆早一点死,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单身好,如果说你现在还有婚姻家庭的日子,因为我们是在家居士,要有履行这个责任跟义务嘛,这个在法律是有保障的嘛!法律是要履行这个婚姻的合约。就是要履行家庭的责任,那么你不能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是不可以的,为了家庭的和乐,这个时候呢?如果你这个六斋日,能够持不淫戒,因为这一关是世间人觉得最难的,又不要去看不净的影片、书籍,去看这个影像,统统不要去碰,能够断男女的,那么你就够资格。如果你的脑筋里面,还有妄想很多,男女的影像还很多,这个你稍微要冷静一下,很容易就犯戒的。诸圣智共有几种,佛制定戒律共有几种戒律,适应众生之根性。

【注释】“几戒众生性”:众生之根性欲乐各不同,如来制戒为适合众生根性,故问戒及众生根性各有几种。【义贯】圣“智”共“有几种”?佛所制“戒”共有几种以适应“众生”之根“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49)?谁生诸语言(50)?众生种种性(51)?】意思是说:是谁生出诸世间一切的珍宝之性,譬如说:像摩尼真珠等等,又是谁起种种世间的语言,到底是谁创立的,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谁创立(了)世间种种的语言,接下来说:“众生种种性”“性”就是根性,为何众生的根性会差这么的多,有的是圆顿根性,有的是下劣的根性,究竟是谁令它生起的,意思就是说:众生的根性为什么会差这么的多。整句把它贯串起来是说:是谁生出诸世间一切的珍宝,就像摩尼真珠这一类的,又是谁起种种世间的语言,创立世间种种的语言,接下来,众生的根性,为什么差如此的多,究竟是谁使之然也,就是究竟是谁生起的。谁使之然也。【注释】“宝”:为珠宝。“摩尼”:即摩尼珠;为如意宝珠。【义贯】世间之一切珍宝如摩尼珠等,以及世间语言,众生种种根性,究竟是谁生起的?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52)?】“明处”就是五明,后面会讲到,所谓;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等一下会解释到,说五明处及伎术,这个伎术的伎跟我们提手旁的技术,字是一样的。种种技术,五明处以及世间的种种技术,最先是由谁所显示,这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这个显示就是说传授的意思,“显示”,谁把它创立出来,同时把它传授出去,不要说技术了,做一个面包都得要有人发明,所以,世间的发明家还是了不起的。“谁之所显示”显示、就是传授,最先是谁所传授的呢?整句的意思是说:五种学术,“五明处”以及世间种种技艺方术,最先是谁所传授的,就是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

【注释】“明处”:即就是五明,为印度最主要的五种学术。称为“明处”这是指此五者为学术中人所必须“明”了之“处”。五明(或者叫做五明处)为:一、声明,即文字音韵学;就是说你对文字上,因为文字是无声的语言,所以这文字,还有音韵学,是高音、是低音、是中音,像我们中国来讲的话,就是说轻音,第二音、第三音、第四音,音、银、引、印,或者屋、吴、武、物,有种种的音律学、音韵学,还有包括波的长、短,是不是?所以这个学音乐的人,像我们以前隔壁的,常常一个学声乐的早上起来就,啊……(师父学唱)吵到实在都睡不着,每天都是,啊……然后到最后就是,啊……像学莎士比亚的歌剧院一样的,啊……是哪一家的猪没杀死,怎么会叫这种声音那么难听,哎呀!人家在学音乐,原来音乐是这样学的,每天都是唱那个,还有一个,台湾有一个学英文,学那个英文,每天在马路旁边念英文,他选一个最吵的地方学英文,每天英文课本拿起来,就念英文,念单字,哇!这个真是配服,文字也好,音韵学也好。第二个叫做工巧明,二、工巧明,即就是工技学;像我们现在很多的技术学院,不过现在的工巧明,跟以前不一样,现在的工巧明讲求传授理论,而且要创造,现在的工巧都重视一种创造和发明,工巧明就是工技学。

第三、叫做医方明,即就是医学;那么现在中医、西医,那就很多了,这个医学方面,印度有印度的治疗方式,中国有中国的治疗方式,那么各个土著有各个土著的方式,因为这个医学必须要根据时间、空间,还有地方,所用的方法都尽量用当地的。譬如说:你今天在亚马逊河,你中毒的时候,你怎么处理,如果在台湾是怎么样处理,不一样,所以这个医学方面千百种,简单讲,你认识不完。再来,你今天你医学,譬如说:我们开的这个,诸位,我们今天都是炎黄子孙,黄皮肤的,在座诸位,如果我们今天在医学,如果是黄皮肤的,今天你开这个中药给黄皮肤的吃,你跑到非洲去,非洲,那个黑黑的,皮肤都黑黑的,这个黄皮肤的药吃会好,你到非洲去开那个给黑人吃,他吃那个中药有的不会好,如果你今天你这个医学,中医在台湾或者中国病人会好,你到亚马逊河去,那边原住民他不会好。这个绝对不是说……这个医学上有很多很多,内在存在的奥妙,那绝对不是说,你这方面,医理方面,就有办法治全世界的务个种族,没有办法。

第四、叫做因明,即就是逻辑学;大家都知道推论的,第五、叫做内明,“内明”就是让内心更明,简单讲:叫做智慧学,智慧学就是内明,所以我们称为内典,这个内就是指心,让内心更明、更有智慧叫做内明,亦即(也就是)各家学者的专长,譬如说:宋儒诸子百家等等,宋明的理学,诸子百家,这个也是从内心里面下手的,如婆罗门以四吠陀为内明,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经为内明。这内明分为究竟跟不究竟,究竟,还有不究竟,有的内明,它不究竟,像一般的儒学,宋明的理学,诸子百家,不是像佛的毕竟空寂,佛教这种内明是显现无量亿劫来,隐藏最深处的佛性,换句话说:佛法是人生宇宙当中,最究竟,最究竟的,所以你去问西方的人,你跟他讲:比如说,Confucius 孔子是哪一种人,西方人,他一定告诉你,philosopher 哲学家,philosopher他们认为孔子是一种哲学家,跟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他们的角度是一样的。那么如果你问,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陀,他们西方人就说,佛陀大觉悟的人。就不是哲学,这是大觉悟的圣人。这个就天壤之别了,我们不是说:我们自己儒教不好,儒家重视人这个角度,五伦纲常、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个四维八德,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也很好,佛教的思想是究竟彻底的解脱,不一样的。

一个就是在生灭法里面,尽量把他做到一个人类所能做的一个角度,一个是彻底底打破人类内心的迷茫跟无明,不只是做人,内心里面还要解脱。当然孔子的这些弟子都很不简单,像颜渊、一簟食、居陋巷,颜渊、颜回居陋巷,一簟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在佛教里面讲就是圣贤,知足常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居陋巷、一簟食、一瓢饮,你看这个就跟佛陀修的苦行一模地一样,是不是。所以为什么说:孔子的座下有七十二贤,但是佛陀的座下有一千两百五十位圣人。什么叫圣人,证四果阿罗汉,大阿罗汉的圣人,还不是贤能的人,是圣人。

“伎术”:“伎”同“技”字。伎术即种种世间方外之技艺学术。这个方外目前找不到一个名词,这个方外就是格子以外的。就是用我们现在讲的,用现在我们语言来讲叫做特殊,特殊的技术,方外,譬如说:我们出家人,写信给家人,就要写方外,释慧律。就是我不是世间人,我是方格子以外的人,不是世间人。不限于一定的格子叫方外,我们已经剃度出家了,所以如果我们写信给家里人就写方外,所以这个叫做特殊技艺学术。

【义贯】五种学术(五“明处”)以“及”世间种种“技”艺方“术”,最先是由“谁”所传授的?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53)云何名为论?(54)】这个“伽陀”我们以前讲过叫做孤起颂,孤起颂跟重颂不一样,孤起颂就是跟前面的长行文,没有任何的关系,孤起就是单独起来的,独立的。单独起来与长行文没有任何的关系,一下子就讲偈颂,叫做伽陀。“有”就是共有,这伽陀偈颂就是孤起的偈颂,跟长行文没有关系的孤起颂,共有几种。而长颂,长颂就是篇幅比较长的,叫做长颂,一句一句,但是篇幅很长,以及短句,短句之颂,各有几种。佛在讲经说法常常用伽陀,或者是长颂,或者是短句,长颂及短句各有几种。“成为有几种”就是如来所成就之法或者理,“成”就是成就,所以这个《楞伽经》用字实在是太少、太简单,不容易去理解,“成”就是如来所成就之法,或者如来所成就之理,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注意,这个重点在解释这些法的论有几种,也就是解释如来所成就的理的,解释如来所成就的法就是论,“论”就是祖师对佛法的诠释叫做论。《摄大乘论》《观所缘缘论》《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成唯实论》《大智度论》哇!那个论很多了。《瑜伽师地论》这个论就很多了。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孤起的偈颂,跟重颂不一样孤起颂,共有几种,而长颂以及短句之颂各有几种,如来所成就的法,也就是如来所成就的理为有几种,解释这些法的论到底又有几种,“云何名为论”如何是解释如来的论,像《大般若经》大般若经里面就有,注释叫《大智度论》什么叫《大智度论》呢?《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诠释就是把它重点拿出来,再继续讨论。《大智度论》一百卷讲什么呢?就是重复的一直诠释摩诃般若。大般若经,解释《大般若经》(的)就是《大智度论》

【注释】“伽陀”:亦即偈颂,亦称孤起,与重颂不同。孤起颂为单有颂,没有长行;重颂则为在长行后,再以偈颂重宣一次长行所说之大义。“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成”,为就是成就之义的意思,的意思【亦即】也就是如来所成就之理。“论”为解释如来所成就之理者。【义贯】孤起的偈颂(“伽陀”)共“有几种?长颂及短句”颂各有几种?如来所“成”就的法“有几种”?解释这些法的“论”又有几种?最后这两句,魏译作:“法复有几种,解义复有几?”“解义”就是解释佛所成就的法的论,叫做解义。解释佛陀的义理的论,到底有几种。唐译作:唐朝的翻译是说:“道理几不同,意思就是说:佛所悟的这个道理正法,到底有几种不同,解释几差别?”解释如来正法的论,又有几种差别。

◎【云何生饮食(55),及生诸爱欲(56)?】为何在毕竟空寂的法,还会产生饮食,强烈饮食的执着,还有产生种种男女的爱欲,令众生难割难舍,生死誓死不相舍离,是为什么呢?经典讲了一句话,听起来骇人听闻,经典说:我们为了世间的情爱,包括母女、母子啦,男女的爱欲、分离,当他分开的时候,掉眼泪,在佛经里面讲了一句骇人听闻的话说:我们把累劫来男女要分开,哭泣掉眼泪的水,把它集合起来,会像四大海的海水那么多,我们生生世世,因为爱人要离开我们,而痛哭流涕,所流的眼泪,把它集合起来,有四大的海水那么的多,哇!我们一辈子所流的泪也没有五十西西,这一杯的话,这一杯水,你来喝一口,你要哭多久,才有这一杯,是不是?说我们无量劫以来所哭的眼泪,泪水集合起来,犹如四大海水。哇!那我们哭多少,哭到眼睛都红肿了。

再来,说我们生生世世,死了以后把我们这个骨头,把它堆起来,无量劫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样轮回,死了以后,骨头把它堆起来,犹如须弥山这么高,我们现在就是叫做死不怕,要不然的话,如果说,你能够看到经典这一句,真的是毛骨悚然,我们这一辈子生生世世,最看不破的,就是饮食、还有男女。诸位,在这个饮食跟男女,在这个医学上来讲,它是非理性的东西,就是小朋友,小宝贝一出生,他就要喝奶,他就自动会吃奶,他不需要人家教,长大以后,自然就会繁衍后代,也不需要人家教,所以在医学上来讲,饮食跟男女,它是非理性的东西。就像我们的胃,我们的胃一出生就是会蠕动,不管你有没有食物,它就会蠕动,譬如说,你要尿尿,你要大小便,是那么的自然,长大以后你就会分泌荷尔蒙,自自然然的你就会繁衍后代,从医学上的角度来讲,这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对修学佛道的人来讲,它会干扰我们的清净心,那么整句意思我再把它念一下,就说:为何会产生饮食的需求,又为何会产生男女种种的爱欲,令众生难割难舍。为什么?

【义贯】:为何有“饮食”产“生”?众生为何会有种种“爱欲”产“生”?此为问饮食、男女。盖经云:一切众生依食而住;又云: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正”为得之义。众生因为有男女的淫欲,才得到这个生命义为众生皆因淫欲而得性命)。因此,饮食与爱欲为众生性命之最要者:饮食以维持此一期报身之性命,得以延续,(未完)

楞伽经 01:达摩祖师来到汉地正法眼藏的传承就是以《楞伽经》为印心之据

楞伽经02 :人的那个得失心态很可怕的,修行没有那么简单的

楞伽经03 :修行人心中没有恨,只有因缘:有缘还是无缘

楞伽经 04:女人都犯一个很严重毛病就是需要人来爱我,这个期盼就叫作妄想

楞伽经05 :这部《楞伽经》是一切佛成佛以后一定会讲的,这个是成佛的重点

楞伽经06 :你还有一个众生不去原谅他,你就不能成佛

楞伽经07 :就算你做了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识性是依他起的不可得

楞伽经08:你今天心境跟佛一样,你的心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你的心

楞伽经09 :肯牺牲这个色身的,法身慧命就会活过来

楞伽经10 :经是指佛的心,讲经说法就是显示佛陀的证量境界让你契入

楞伽经11 :见缘起即见道,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条件所构成的就是无相

楞伽经12 :行善得五十分,包容恶的五十分,这样加起来才叫做一百分

楞伽经13 :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