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宽 | 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孙宽 宽余时光 2020-02-08

亲爱的读者朋友,父亲节快乐!祝愿天下所有父亲,无论他们在哪里,都能收到来自孩子们的问候!在这样的特别日子里,宽余时光一如既往地恬淡美好,一个关于父亲的故事,让它温暖您。

                               ——孙宽

为防止失联,

请您识别二维码

关注宽余时光



几年来,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跟风,所有的节日都是平凡一天。不过,每年父亲节我却一直都想写一个人,可他的故事太多,真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好。


某日,一位合作平台的管理员说,我发现你即使是小小的事情,也会反复仔细地核实,认真负责做好。其实她不知道,我实际上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得避免自己犯平时常犯的错误!不然不要答应,若答应了就一定要落实。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竟然越来越像他。我就又有了要写他的冲动。那么,也许写他的第一个故事,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吧?


我父亲去世后,我便有幸认了这位义父。我叫他老爸,他比我父亲年长1岁,却和我父亲性格正好是完全相反,简直好像两极的最顶端。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先天形成以外,通常还是后天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他们是多么不相同的两个人,但他们单纯美好、柔软而丰富的内心却是相通的。而我,永远都是他们两位父亲的女儿。


今天,我把这篇小文献给所有的父亲。有一种爱,好像信仰一样,它只来自于父亲。


——孙宽






纳博科夫有部小说叫做《玛丽》,他在序言里面写到“众所周知,初次进行创作的人具有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的强烈倾向,他把自己或者一个替代者放进他的第一部小说中,这样做与其说由于现成题材的吸引力,不如说是为了摆脱自我后可以去轻装从事更美好的事情。”

我读了这段话以后,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坚持一定要把自己埋了好像一生的故事都挖出来,而且还要挖得干干净净。只为有一天我能彻底摆脱自我,完全轻装前行。

                                                                                                             ——孙宽






我已经不记得他当时嚷嚷的具体内容了,总之他巨大的吼声震得楼都要塌了。不只我们住的整栋楼都听到了他吼我的声音,第二天我才知道后面一栋楼都听见了。我当时完全被他的怒吼吓傻,吓懵了。我连哭都哭不出声音,只能抽泣。只记得他说:“你还哭?哭就是以为自己有理!你当然有理由,一定得有理由,没有理由就更可恶了!但食言就是食言,任何理由也改变不了你食言的事实。你知不知道?我都要去报警了!”


这个怒声训斥我的人,就是我的老干爸。


那一年我13岁,他怒吼得前后几栋楼都知道的这件事,发生在我去他任副校长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附中读书的第二年。


那是个春末夏初的星期天,我被一个小朋友和她的家长邀请去农大最靠近的连队玩儿,因为没去过也不知道有多远,走时说大约晚上7点能回家。结果一群小孩玩得很开心,玩儿了一个下午都玩疯了。我大概是玩累了,吃饱饭我就趴人家炕上睡着了。


人家家长看我困成那样,没舍得叫我。待我醒来天已经黑了,我当时就吓坏了,这可怎么办?我知道回家晚了肯定要挨说的。那时也没电话,也没办法通知老爸。我赶紧连滚带爬地往家跑,大约快8点我才气喘吁吁地冲上楼,在二楼的楼梯上就看见三楼我家大门开着,老爸站在楼梯上正要下楼,一看见我就炸了。我知道自己会挨骂,但没想到他会这样严厉,完全不听我解释。


他当时正要去农大派出所,准备寻求民警帮助。在他看来我是个守信的孩子,所以晚了1个小时一定是出事了。他紧张得坐立不安,不知所措,作为监护人的责任确实重大。我能理解当时我的确让他着急了。但他看到我已经回来不就得了吗?还至于吼到楼塌吗?


真至于,太至于了!


在他看来,答应别人的事情,那就是板上钉钉子,那绝对是砸实凿死了的。多大和多小的事情没有区别,都是一种承诺,承诺就意味着要严格履行,就是雷打不动,炮轰不变的。不能遵守承诺已经非常不对了,还企图辩解?


而且任何辩解都不过是推卸自己应该履行承诺的责任,也都不能改变破坏承诺的事实。况且我迟到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没有原因,就成了故意迟到,那简直就是罪该万死。





对于承诺,只有遵守履行或不遵守履行,就这么简单。


为把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根植在我心里,此事他大张旗鼓地教训了我若干日子。他反复强调:以后如果认为自己有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随便答应别人。无论何事,无论大小,无论答应了谁,童叟无欺。不过一旦答应,就是一种死诺。此后不管有没有原因,有什么原因,是承诺就一定要遵守履行。任何辩解和缘由都没有意义,都无法改变事实。破坏承诺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


没有任何人比别人更重要,也没有任何事情比另一件更重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和我们今天百般崇尚的“契约精神”相吻合。


那些根据个人需要随意破坏承诺,改变约定的人,总有成千上万个理由,归纳起来基本上都是自己比他人更重要,自定义的某件事比另一件重要。


因此,总有一些人即使约定好的也能随时变更(健康原因和突发事件除外),他们的“约定”其实都没有实际意义,或只对他们自己有意义而已。我老爸不允许我做这样的人。





在那个年龄,我很难能达到这样的理解程度。我只能噤若寒蝉,战战兢兢地听着,但心里觉得他实在太大惊小怪了,我就是回来晚了一会儿又不是故意的,我甚至还认为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我不是睡着了嘛!


我认为他对我过于严苛,完全不通人情,简直就是一个老倔头子的死结,直到我上高中才打开。我终于了解了他如此看重信守承诺背后的真正原因。


高中我开始谈恋爱,又怕他不同意,所以偷偷摸摸地经常从家里溜出去,还企图撒谎说学校有活动,结果最终被他在楼上仔细观察发现了。我以为这下他可能得天天吼我,事实上他不仅没吼我,反而平心静气地坐下跟我倾谈了数个小时。他给我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他是二战时期从泰国回来的归国华侨。他的亲叔叔是黄埔军校的烈士,所以他进入了黄埔军校烈士子弟校读书,当时的校长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他考取了中央大学历史系,随着中央大学的西迁与合并,他也接触到了共产党,随后秘密加入了地下党,为地下党组织工作。然而,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身份不幸暴露,所以组织决定让他转入后方,这样他就不得不中断学业,也必须和在中学就开始相恋,并相爱多年的初恋女友分开。


他为人生的理想放弃了一切,包括爱情。但在临别前他答应她,无论如何他都会保存这一份爱情,直到有一天他们能再度重逢。他答应革命胜利了就回来找她,非她不娶。一对情侣就此一别,生死不明。


为了这个承诺他终身未娶,虽然包括收养我,他还收养、赞助过其他若干个孩子及家庭,但他从未真正进入过婚姻状态,他的爱情从未移情给任何人。





他给我讲的这个故事,与其说是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


他一辈子都在寻找和等待他的爱人。抗战胜利后他就开始寻找,3年内战期间他继续寻找。内战胜利后,他打听来的消息有些令人失望,说她和她的家人被迫辗转去了台湾,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任何希望,他继续寻找,继续坚持等待。


当时党内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并不太多,所以他一直都是个颇受重视的文化兵,因为他的文字有光彩,也有温度,他就一直留在中央秘书处作文字秘书。他从未真正扛过枪打过仗,不过,这不代表拿笔杆子就不危险。


内战胜利后我们抗美援朝,他又去了北朝鲜3年。无数战友,甚至一位首长就牺牲在他的身旁。我相信能让他活下来的,可能就是对这段爱情的信念和那种来自于爱情的神秘力量。


他所描述的战争场面可比我们看过的电影恐怖多了。特别是在到处都是死人的战壕里,他从未放弃他心中的这个爱情信念,就是他给她的爱情承诺,他一定要活下来去实现它。


抗美援朝归国后,他很快要求从中央调到地方,主要因为在中央秘书处,他看到了越来越多他不习惯的人和事。他主动要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他被调到黑龙江文化部,当了文化部部长。别人的官儿是越做越大,他的官儿是越做越小;别人都从地方调到中央,他是主动从中央调离到地方的。1958年,10万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时候,他又从文化部调去了黑龙江垦区的第一所高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任副校长和图书馆馆长。


他之所以选择这样清心寡欲的极简生活,主要也是因为寻找到爱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虽然爱情的火焰从未熄灭过,但他却只能把这炽热的爱情永远埋藏在心底,信守着非她不娶的承诺。





我觉得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回来的人,是懂得敬畏生命的,也是非常令人敬畏的。当时在农大,他的名字永远都是如雷贯耳,甚至是用来吓唬不听话的小朋友的。他的名字等同于正义和威严,令得违法乱纪的人闻风丧胆;同时他也把对生命的热爱,把生命的温度传播给每一个在他身边的人。


我至今仍然记得他给我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他眼睛里既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又燃烧炙热的火花,那是爱情的火花,或者是一种对爱情的永恒信念,那样纯粹剔透,洁净美好,不含任何瑕疵,仿佛世上的一切繁华似锦在那束火花面前都微不足道,都黯然失色。


在我读高中的年代,能够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并支持孩子谈恋爱的家长确实为数不多。他的坦诚宽容、善解人意,以及对爱情的崇尚和信仰都是最前卫的。我是非常幸运的,我的生命确实无比幸运才能遇到这样的人——这位我心目中永远尊为父亲的人。


他始终坚信爱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美好的感情,人类不同于绝大数动物的主要标志,就是我们人类才拥有并不懈追求的高尚情感。爱情更是使文学、艺术能够世代相传,并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刻骨铭心的唯一源泉。


人一生所遇到的爱情中,少年时代的爱情可能最短暂,但也最纯洁美好。既然爱情是这样稍纵即逝的,我们就更应该勇敢地追求,充分地拥抱它、享受它。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看到他对我少年时期的教育和影响正慢慢地开花结果。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微小,不足一提的承诺或约定,比如一个约会、约会守时、答应别人的事情早做计划并按时间排序,而不能自定义其重要与否等此类小事件,坚持自己的原则,基本贯穿了我的生活。


同时,这也把我一次又一次地从砂砾中筛选了出来,最终留在我生命里,并和我保持亲密关系的人,都是像他一样的人,既严格信守承诺,又宽容待人和善解人意。


人生最终就是不断归零,不断摆脱烦杂回归极简的过程。他在我13岁时的那顿狂吼,注定是要把我从烦杂混沌中吼醒的。现在我可以非常骄傲地告诉他,在他引领的极简道路上,我会继续走得阔步昂扬。


故事后记:上个世纪末,老爸的女朋友通过校友会,终于找到了他......她当年没有随家人去台湾,而是留了下来,等待他和寻找他......有关老爸的故事待续。     

        








请珍惜原创,尊重作者的劳动,

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

法律顾问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唐新波律师


...................................................................


宽余时光阅读推荐

其他文章请添加关注继续浏览

(ID: kuanyushiguang-sky)


孙宽 | 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悲悯,对生命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使我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孙宽 | 生老病死是生命常态,除了坦然接受无常,我们还应做好哪些准备?

孙宽 | “禁书”要不要禁?

孙宽 | 教孩子做饭,就是教孩子做人

孙宽 | 我们为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己?——我的整容小史(上)

孙宽 | 我们为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己?——我的整容小史(下)



孙宽:原名孙宽余,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做过播音主持,经商从教;曾在香港、新西兰、美国、新加坡等地工作和学习;现旅行和自由写作,定居新加坡。2016新年前创办微信公号《宽余时光》,目前已发文300余篇,部分作品曾发表于新加坡和国内报刊杂志。


孙宽的私人微信号:

kuanyushiguang

宽余时光公号ID:

kuanyushiguang-sky



识别二维码在此赞赏孙宽

叩谢!

敬请留下您尊贵的姓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