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修者的三项工作(深度好文)

德加尼亚禅师 维安正念小站 2019-04-02

禅修是心的工作,不是身体的工作。不是说你盘腿而坐,眼睛紧闭就是在禅修,如果禅修的心没有在工作,盘腿而坐也只不过是摆摆样子而已。


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主页君从德加尼亚禅师的书籍中摘录整理的,完整的书籍资料下载请点击:《德加尼亚禅师 | 百度云盘资料汇总》


重推这篇文章,又加了点内容。无论你是禅修新手还是老司机,相信看完此文都会得到新的启发。


随喜你培育正念的善行,一起加油吧~





一、正见、正确的态度和正思维


禅修的心必须是善心,如果带着贪瞋痴来禅修的话,就不是正确的修习。有时候我们很努力地去禅修,但却不知道心的态度是怎样。其实,此时很可能是带着贪的动机来禅修。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强调禅修的心态一定要正确,要用善的心去禅修,这是十分重要的。


正见

Paññā是智慧的意思,禅修时,正见“非常”重要。只有当某种智慧存在时,烦恼才不会侵入心中。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心中必须具有的智慧是信息(闻慧sutamayā paññā)。 


这是你从阅读、听开示和讨论中得到的正确的信息。心中必须具有的另外一种智慧是好奇心和兴趣,即那种一心一意想要理解的愿望。所以当你觉知的时候,不要盲目地觉知!明智地去觉知!运用你的理智是思慧(cintāmayā paññā)的一部分。


一个公司的老总如果没有对他的生意的不同领域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把握,他能够成功地运营他的公司吗?运用不完整的信息只会使他作出错误的决策。同样的道理,我们需要完整的信息来发展智慧,需要完整的信息来让智慧作决定。所以,在正念禅修中,心需要乐意和任何目标——并且是所有目标产生联系。如果我们只看到一部分的身心过程,图像是不完整的。


正确的态度

你需要观察的目标是身和心,以及身心的本性。心受的性质、心的性质、心的工作方式、心的运作模式、以及心的特征都包括在里面。当你把这些感受、身和(或者)心作为目标观察时,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如果你把这些身心目标观察为“法性”,而不是当成“我”或者“我的”,这就是正见。当你观察你自己的时候,你观察身体,你也观察心。身体里正在发生什么?热、冷、硬、软或者痒的感觉只在你身上发生吗?不是的。每一个人都会经验到它们。情绪、幸福、忧伤、安慰和精神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发生在心里。当人人都能够经验到这些东西时,你怎能把它们当作“你的”呢?它们是自然法的显现,自然的状态,并且也是观察目标。把它们当作法性;并不是只有你才会这样的。


把热当作热,并不是“你”感到热。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热和冷,每一个人都会经验到情绪。拥有这种正确的态度“非常”重要。只有当你拥有这种正见和正确的态度时,你才能正确地禅修。


你曾经愤怒过吗?当你愤怒的时候,你想“我现在很愤怒”,什么会发生呢?愤怒会增长。当你把愤怒当作自己的——认为“这是我的愤怒”时,愤怒会增长。当人们悲伤时,他们说“我现在很忧郁,我情绪低落”,然后他们真的变得抑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态度和想法已经把悲伤当作“他们的悲伤”。


如果你只是把悲伤当作心的性质的一个方面,你会感觉到好很多。是“心”在悲伤,但是不是“我的心”在悲伤。不是“我想要,我不满足”。是心在愤怒或者想要。当心中有这种正见的时候,烦恼就比较难增长。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首先采纳正见的原因。有正见的觉知被称为正确的觉知(sammā-sati)。你需要采用这种信息和知识来开始你的禅修。


一切都是法

「一切都是法」是指当智慧现前,它能认知到一切都是自然法,能看到这些现象的本质。禅修时无论接触到什么所缘目标,智能都会了知为自然法。我们的身体和心是自然法、因缘法,其他众生的身体和心也是一样。


所有的现象都是法,「看」是法,「听」是法,「闻」、「触」等所有六根门能知的东西都是自然法。譬如眼睛的看到,是眼睛和色尘的撞击产生眼识,这些都是因缘法。 没有智慧,看就是「我」看,听就是「我」听, 是「我的」身体、「我的」心,「我」嗅到,「我」尝到。如果用瞋心去看,所见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 厌恶。如果用善心去看,所见的一切就是如实 的。所以问题取决于我们用什么眼光去看待事情?没有智慧的时候,看见什么都不会明白那是因缘法。


为什么练习正念禅修呢?

你想知道真理,事物的真实样子;这就是你保持觉知的原因。不要忘掉这个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觉知?因为在有觉知的时候智慧才有机会生起,才有选择的余地;否则,我们的行为都只是惯性反应,基本上所有的惯性反应都是由烦恼所驱使的。有一分的智慧,烦恼就会减少一分;有十分智慧的增长,烦恼也就减弱了十分。正见和正思惟非常重要,在八正道中列于第一位和第二位,接着正语、正业等道支才会跟着来。


正见指的是明白身心生起的所有现象皆是「自然的」,并不是「我」或属于「我的」。正思惟不意味着要一直想、想、想,而是把思惟带到正确的方向,往正确的方向去想。



二、善巧的去觉知


正念的意思是不忘失。正念的意思是记得。你不忘失什么?你不要忘记什么是正确的和健康的。它同时也意味着不要忘记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所缘。去觉知并不是说我们从以前不存在的事物中创造出觉知来。正念是不忘失——正念不是用力去专注。对你来说,正确的目标就是你的身和心的经验。


只有心的本性和身体的本性。只有这两种。如果你没有忘记,你就拥有了觉知。如果你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你同样拥有觉知。那么,为了拥有觉知,你应该怎么做呢?许多人有这种想法:“噢,我的觉知不见了,我必须再去找到觉知”;然后他们必须把注意力导向某个目标上。这是一种非常累人的禅修方式。


我会给你一个更简单更轻松的方式:提醒你自己。当你努力“得到”觉知的时候,你也许会聚焦于某个目标。已经在打妄想的心现在努力去注意一个目标,这需要专注的精力。


而当你提醒自己的时候,心会去注意身和心,这样觉知就自动地在那儿了。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只要去问你自己:“现在我心里正在发生什么?”你会注意到某些东西?现在心里正在发生什么?它平静吗?激动吗?不安吗?发生着什么?你会明白你是可以讲出心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虽然只能很粗糙地描述。你会注意到:如果你想到心的话,觉知就会转向心。去觉知的意思就是这样。


把心转向内

心习惯于去觉知外部的现象。我们总是去注意发生在身心外面的事情,尤其是通过眼根。正念禅修把心转向内。怎样把心转向内呢?就在你刚刚开始考虑要把心转向在六根门头发生的事情时,心已经向内注意了。心会把它想到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这是心的本性。


如果你想到“我的手现在怎么了”,心不是会马上就去注意你的手吗?如果你问“我的头怎么了”,心又立即跑到了头上。做到这些,你又需要多少专注呢?


另外一个把心转向内的方法是:去觉知心在注意外面的目标,然后让心后退,回过来思考身体和心里正在发生什么。心的注意力就会回到身心上来。刚开始时,身体更容易被注意到,因为身体更粗显;但是随着禅修的进展,心也会很容易被观察到。我个人会更多地去注意观察心或者禅修的心。


禅修从你睡醒时开始

禅修从你早上刚刚醒来时就应该开始,而不仅仅是当你到达禅堂或者坐禅的时候。从早上刚一醒来的时刻就要想到自己。反思自己会怎样带着觉知来生活。如果你想到了自己,你就会有觉知。心的感受怎么样?心在思考什么?心在哪里?它在做什么?运用你现在拥有的信息和你所知道的心的特性。


从你早上刚一醒来的时刻就问自己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够这样做的话,难道你不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禅修吗?我就是这样开始禅修的。


从烦恼中放松下来

禅修的时候,不要让身心受苦。就像我留意到中国佛寺里的师父说中文的「休息」,禅修就是要放松、休息。心疲累是因为有烦恼,不让烦恼有机会生起,我指的放松是从烦恼中放松下来,让心变得轻松,并不是指放松那不放弃、持续地保持觉知的心。所以我总是强调所缘并不重要,禅修的心才重要。



三、持续觉知


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着,你都需要持续地去觉知你自己,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姿势中。不要让你的心处于懒散中,或者四处游荡。重要的是让心不停地工作,也就是说,持续地去觉知。不管你在做什么,保持觉知才是最重要的。持续地觉知需要正精进。在我们的诠释中,正精进是指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觉知。正精进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进。它不是那种集中精神专注在某事上的精进,而只是单纯地让心保持觉知。这应该不需要太多的精力。


你不需要知道你经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是去觉知,并且知道你觉知到了什么。经常问自己:“现在我觉知到了什么?”“我是正确地觉知,还是只是表面上知道?”这样会帮助你持续不断地保持正念。记住:觉知并不难——难的是持续地保持觉知。


正念的惯性


正念的惯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巩固并且增强你禅修的水平,但它只能通过连续不断的正念才能获得。当持续的正精进存在时,正念才能逐渐获得惯性,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当正念具有惯性时,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颗强大的心同时具有正念、正定和智慧。


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吧。不断地提醒自己去正念,你的正念将会变得越来越连续。


正精进


由于我们是从早到晚地整日修习,如果心过度专注的话,身心会很疲累的。因此要以放松自然的方式修习,不要让身心感到疲累。使用过多的精进力,导致身心疲累时,心便不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这样就不能持续地修习一整天。对于内观的修习,保持持续的觉知是很重要的。但切记不要用过多的精进力,否则到了黄昏的时候就会很疲倦,想睡觉。另一方面,如果用放松而持续的方式来修习,觉知力会自然而然地增加;当我们一天又一天地如此去修习,慢慢地觉知力便会自然增强,这就谓之正精进。

本文节选自《一切都是法》《别轻视烦恼》《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


精彩回顾

“我们是谁?”禅修版!不仅好笑到原地爆炸,更有深刻反思

禅坐中出现光芒,真的很厉害吗?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每天花两个小时练习内观禅修

TED精彩演讲 | 科学研究“我是谁”,颠覆了对人的解释

假如我不久即将死去

最古老却美得像诗一样的经文——《箭经The Arrow》

阿姜查:你是你自己的老师,观察自己,从内心找到实相

在灵性道路上,如何找一位好老师?谈一点个人小经验

当我们在追剧时,便忘记了修行!

修行需要一种长远的眼光

昂山素季:一位佛教善女人的自我修养


扫码关注



—心理咨询私人定制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愿世上所有相同愿景的人都可以在这里相遇!我是维安,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