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烟台大学刘洪亮/中科院理化所江雷、田野团队 Matter:构建面向互溶液体的超浸润膜分离体系

小柯化学 高分子科技 2023-01-14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北京时间2022年3月3日,烟台大学刘洪亮教授团队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田野教授团队合作在Matter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论文,题为“Miscible organic liquid separation of superwetting membrane driven by synergistic polar/nonpolar interactions”。


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极性/非极性协同相互作用驱动的超浸润膜分离策略(PNISMS),成功地实现了对一系列不同极性范围互溶有机液体的低能耗、高通量分离。



互溶液/液分离在精细化工合成、医药生产和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液体回收、成品提纯等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关键单元操作。然而,目前已有的诸多互溶液/液分离技术仍存在分离能耗高、分离通量低或分离过程复杂等问题。近年来,超浸润分离膜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表现出低分离能耗、高分离通量和简易的分离操作等优点。然而,现阶段的超浸润分离膜只能实现对不互溶液/液混合体系的分离,对互溶液/液体系的分离仍面临极大的挑战。 


近日,烟台大学刘洪亮教授团队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田野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基于极性/非极性协同相互作用驱动的超浸润膜分离策略(PNISMS),成功地实现了对一系列不同极性范围互溶有机液体的低能耗、高通量分离。该研究为超浸润膜分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想法。


PNISMS实现了低能耗高通量有机互溶液体的分离。以甲苯/二甲基亚砜互溶液/液体系为例,通过构建低极性分离膜(STM-C16)和高极性诱导剂(FA)或高极性分离膜(STM-PMPC)和低极性诱导剂(HE)的超浸润膜分离系统,甲苯或二甲基亚砜可自发地从其均相混合液体中分离出来而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外界能量输入。通过综合调控诱导剂加入量和分离膜孔径,PNISMS可实现高达98%的分离效率,同时,甲苯和二甲基亚砜的分离通量分别高达8500 L m-2 h-1和1300 L m-2 h-1,高于已有有机液体膜分离技术(渗透蒸发或反渗透)两到三个数量级。


图1:PNISMS的设计。


图2:PNISMS对甲苯/二甲基亚砜互溶体系分离过程展示。


图3:PNISMS对甲苯/二甲基亚砜分离性能调控。


图4:极性/非极性相互作用驱动的分离机理探究。


分离依赖极性/非极性协同相互作用。作者系统地研究了分离膜和诱导剂的极性在分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相反极性的分离膜和诱导剂可同时分别与甲苯和二甲基亚砜形成强的非极性/极性相互作用,使甲苯(或二甲基亚砜)选择性浸润分离膜,而均相液体中的另一组分在诱导剂的拖拽下被有效阻挡,最终实现了互溶液体的有效分离。


图5:PNISMS对不同极性互溶液体分离的通用性。


分离方法的普适性。研究发现,PNISMS可实现对较宽极性范围有机液体互溶体系的高效分离。对于中低极性有机液体(δP'/D = 0.04-0.46)和中高极性有机液体(δP'/D = 0.79-1.05)组成的混合体系,通过构建低极性多孔膜(γP/D: 0-0.48)和高极性诱导剂(δP'/D ≥ 1.41)的超浸润膜分离体系,中低极性有机液体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同时,通过构建高极性多孔膜(γP/D: 0.48-1.57)和低极性诱导剂(δP'/D: ~ 0)的超浸润膜分离体系,中高极性有机液体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2.02.011


来源:小柯化学


相关进展

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和北航霍利军教授 Adv. Mater.:在弯液面诱导成膜法制备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

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Adv. Funct. Mater.》:在蓝相液晶光子晶体的高精度“活”图案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团队《Adv. Mater.》:在蓝相液晶光子晶体多模式激光器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王京霞研究员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裴为华研究员合作:基于水书写和电擦除的可重写PEDOT薄膜

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王京霞研究员与华理郑致刚教授《Nat. Commun.》:软超材料非扩散相变:从非晶态到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

中科院理化所王京霞研究员、江雷院士团队:多功能碳点光子晶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最新发现:金属-有机光子晶体电浸润过程中独特的形貌变化

中科院理化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学实验室在光子晶体超浸润性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等 Matter:实现了纳米孔门控的纳米级动态调控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课题组《ACS Nano》综述:仿生径迹蚀刻聚合物纳米通道 - 用于检测分析物的稳态生物传感器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高强Janus三维多孔膜成为“蓝色能源”的高效捕手

吉林大学姜振华教授与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合作在智能聚合物/氧化石墨烯的异质多孔膜及其离子传输性能方面取得进展

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王京霞研究员与华理郑致刚教授《Nat. Commun.》:软超材料非扩散相变:从非晶态到简单立方和体心立方结构

江雷院士团队Joule:实现仿生纳米多孔膜高效捕获“蓝色能源”

刘静研究员团队、江雷院士和王钻开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一种柔性毫-微-纳米多级刚毛结构,可实现液滴逆重力传输

陈学思、江雷等获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中心项目(13项)

江雷院士团队:量子限域超流体研究进展

江雷院士团队:有序组装构建导电纳米线阵列用于有机气体检测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和张锡奇副研究员提出基于量子限域超流体的有序组装反应过程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和张锡奇副研究员:纳米通道浸润性与应用取得新进展

江雷院士:仿生超浸润系统综述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首次提出“量子限域超流体”概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华伟教授、张德远教授与江雷院士合作:微纳结构表面液体超高速传输新原理
江雷院士:源于自然的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
中科院理化所江雷院士团队:高灵敏聚合物/AIE荧光气体传感器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理化所刘洪亮副研究员、江雷院士团队与兰州大学柳明珠教授合作:高性能铜网格柔性透明电极取得新进展 

免责声明: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