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工冯星/广医李莹/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Mater.Lett.: 特异性脂滴成像红光AIE材料对阳性菌的快速成像与识别

老酒高分子 高分子科技 2022-09-26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细菌无处不在,人类与细菌相宿相生。抗生素可以迅速杀灭致病菌,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但抗生素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多重耐药细菌即“超级细菌”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临床病原菌分离鉴定存在效率低、准确率差等缺陷,大大降低了临床治疗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导致临床上病原菌呈现持续感染、反复发作等特征。因此,高效、快速精准靶向区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筛选和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图1. PH-ID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异性成像机制示意图。

细菌主要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为实现快速筛选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有效性,广东工业大学冯星副教授与广州医科大学李莹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开发了一种电荷中性、特异性脂滴成像的红光聚集诱导发光材料(PH-ID),能够在10分钟内实现G+的特异性染色和成像,成功染色的G+发出红色的荧光且肉眼可见,而PH-ID未对G-染色(图1)。本研究不但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红光AIE材料,可实现对阴性/阳性细菌的高效区分与准确筛选,为临床细菌监控提供新策略,而且通过深入阐明PH-ID对G+选择性成像机制,为AIEgens合理设计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新型抗菌药物创制提供技术手段和骨架结构。该工作以“Lipid Droplet-Specific R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Fast Light-Up of Gram-Positive Pathoge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为题发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ACS Materials Lett. 2022, 4, 1523−1530)。文章第一作者是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王晓慧和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宋玫蓉。该研究得到深圳大学王东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朱奎教授的帮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工业大学“青年百人计划”的支持。

 

图2.PH-ID对(A)革兰氏阳性菌和(B)革兰氏阴性菌染色成像图。

研究团队测试了AIE分子PH-ID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 (E. coli), 耐氨苄西林大肠杆菌E. coli ToP10), 多药耐药大肠杆菌(MDR E. coli),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 K. pneumoniae)染色和成像,发现10 min 内PH-ID染色革兰氏阳性菌,而提高浓度和染色时间均未对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图2)。

 

图3.(A)PH-ID与细菌膜商业染料共染荧光图。(B)微量热泳动(MST)测定PH-ID与细菌质膜膜磷脂成分的亲和力。

膜靶向是AIE材料抗菌治疗和细胞成像的重要机制,但AIE材料对细菌的特异性靶向机制尚不清晰。进一步探究PH-ID分子与细菌结合的潜在靶标,利用MST测试PH-ID与细菌质膜的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乙醇胺(PE),心磷脂(CL)和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磷脂磷脂酰胆碱(PC)的亲和力。PH-ID对PG、PE、CL、PC均表现出高亲和力,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25.8、25.0、16.6和16.1 μmol/L(图3B)。结果表明电中性的PH-ID主要通过疏水作用结合质膜磷脂分子。对于革兰阴性菌,其疏水屏障外膜可阻碍高疏水性的化合物进入细菌。PH-ID具有高疏水性(cLogP = 5.50),推测革兰阴性菌外膜阻碍了PH-ID与质膜表面磷脂结合。通过CRISPR基因编辑及突变诱导等生物学试验,构建LPS缺陷鲍曼不动杆菌,PH-ID成功染色LPS缺失鲍曼不动杆菌,说明革兰阴性菌的LPS是PH-ID对革兰阳性菌特异性的原因。因此,AIE分子PH-ID是膜靶向抗菌候选物的潜在来源,是阐明膜靶向抗菌作用机制的有效模式分子。研究结果为膜靶向AIEgens合理设计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terialslett.2c00551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团队王东教授 JACS: 近红外二区超分子金属有机笼用于多模态诊疗

唐本忠/王东/朱守俊团队 Matter:研发近红外二区AIE分子助力淋巴结成像及手术导航

唐本忠院士/王东教授和熊玉等 Mater. Horiz.:揭示静电和色散作用力对氢键交联型掺杂聚乙烯薄膜超长室温磷光的重要贡献

唐本忠院士/王东副教授团队:稳定的纯n电子树状大分子-构筑和理解簇发光体系的理想模板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 Macromolecules:发展了亲核炔类单体与醛基单体的聚合反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 JACS:基于C-H活化/环化聚合制备新型稠杂环聚合物及其在细胞内pH检测和癌细胞杀伤中的应用

港科大唐本忠院士/浙大张浩可团队《Nat. Commun.》: 聚集态光物理机制研究 - 二级空间相互作用

唐本忠院士/港科大杨晶磊教授/深大韩婷等:利用AIEgen负载的多功能微胶囊实现高分子材料的损伤 - 自修复全过程动态可视化监控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秦安军教授合作《ACS Nano》:一种通用的阳离子化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光动力治疗细菌感染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一石四鸟”的离子工程策略构筑多功能核壳有机硅纳米粒子用于智能诊疗一体化

唐本忠院士团队《Macromolecules》:基于新型多组分聚合实现四元杂环聚合物的多样性导向合成

秦安军教授、马东阁教授和唐本忠院士《ACS Mater. Lett.》:通过合理的AIE分子异构化工程提升非掺杂蓝光OLED效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和赵征教授 Angew综述:妙用分子运动构建高效光热/光声材料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教授 ACS Nano: 手性AIEgen可视化对映异构体识别与拆分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等团队《ACS Nano》封面:利用蛋白笼包裹AIE聚集体的光强化策略在膀胱癌中实现铂类化疗药物增敏235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课题组 JACS:AIE明星分子四苯基乙烯空间相互作用发光机理探究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和武大谢国华教授Angew: AIEgen实现溶液法制备外量子效率接近15%的近红外OLED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内大王建国教授团队《ACS Nano》:受体平面化和供体旋转策略构建近红外发光I型癌症光诊疗试剂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基于NIR-II AIEgen的多模态诊疗系统用于光热协同免疫抗肿瘤治疗

港中大(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Small Methods:原位电纺AIE纳米纤维用于创伤急救

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团队《Nat. Commun.》: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荧光手术导航大动物临床前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dv. Sci.:一锅法制备金属多酚网络包裹的AIE核壳纳米颗粒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唐本忠院士/深圳大学韩婷助理教授等《Adv. Sci.》:无金属催化的活化炔聚合在聚合物损伤自检测中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