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7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梁小曼:世界此刻是极简主义的

2017-01-27 梁小曼 見山書齋

梁小曼,诗人,译者,现居深圳和上海。





梁小曼

诗八首


忆雁荡

         ——赠乔直与春波

 

再耽搁下去,恐怕那山水要消失

青色的细雨里交错的脚步

迟疑的脚步

将失去日后对倒悬大河的

循环放映

 

然而骡不着急,鸟儿也不着急

山径的蕨草更不着急。我们缓缓探入

听一个人回忆往事

那偶然的相遇,那必然的耽搁

正是时间的某处打结,开始

此刻的山水,以及山水的循环放映

 

因此,你无法一个人抵达龙湫

如同瓯江水带着南北朝的口音

那不曾被山水扫描的眼睛

和不曾被诗篇书写的山水

此刻都不存在。

我们缓缓探入,企图抵达龙湫

再一次赞美这条倒悬的大河,就像

一个人在往事的叙述里

再一次赞美他的爱人

 

青色的细雨里交错的脚步

我的记忆会消失于无

消失于另一处,连同山水的

过去与未来


 

葡萄

 

为春夜水墨而惊讶

叙事的乌有乡

被无间奏的鸟语浸洗

你的眼睑抬起

世界此刻是极简主义的

 

裸睡的人有神秘呼应

大雾的修辞熟透了葡萄

母语不断返回声音

如同葡萄籽,总落入泥土

 

叙事的乌有乡

被无间奏的鸟语浸洗

葡萄籽的梦,从风景醒来

 

 

黄昏

 

“纹理的回忆”——

所需之铁不可多于鹅黄

 

菠萝蜜树下碎裂的影子

姑娘们的笑含黄金与橡胶

 

她们饮酒作乐,圆桌之舞

光阴如蜜,如决明花器

 

落日缓慢,东南的老虎踌躇

姑娘们笑如麋鹿,远山之雪闪光

 

“唯美酒与爱情不能辜负”

她们纵歌,相拥,耳鬓厮磨

 

“欢愉的回忆”——

所需之铁不可多于鹅黄

 

反复闪退的词语,衰老的机器

陪伴晦暗的黄昏

 

山影逼近,要独享你的欢愉

姑娘和金色的笑消失于机器

 

它趔趄的深渊里,传来——

寂静的回响

 

 

致李白

 

那枚铜币将火焰反射回鱼凫

拔剑东望的少年,岂不知

 

越过鸟径与盘旋的河流

便半世浮沉,客死他乡

 

然而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山水,比流亡更古老

 

天将日暮时下起了雪

看,乱是山水之状语

 

梦里只有秦州旅人邀你相会

你说,欠我十里桃花,万家酒

 

 

远山

 

疏影说,诗总来自地铁……

想起隧道里孤独的人,他的目的地轮回套轮回,再轮回

山顶基塔是海沟缆线的延伸而你的哭泣

被绿水青蛙辨认以回忆,不,并非19世纪的声音——

青铜器的时代更远,比远山之上的浮云更迷离

 

暴风雨饱满的情欲扑来,落地玻璃隐匿不了激烈的回忆

 

地铁的复调与重量,不比远山扑来的风雨更饱满,能察觉两者之间最深邃距离的必是

墙角那一只,它负责一声定音

 

 

体面生活

 

他的声音

被烫金的《刑法哲学》

压得很薄。

“人们在过一个奇怪的节日

戴着面具做爱”

“街上,还有松鼠吗?”

“亲爱的,它们和老年人一样

体面生活。”

 

深居简出

度过每一个夜晚

如一棵树度过深秋



Sebastian

 

你不曾躲过树林之箭

却从另一个星球回来

 

由塞纳河上岸

当时,夕阳在你身后

 

寻找,总在他处

你因此而懂得我的目光

 

归来的陌生人,遇上

故乡的过客


 

夏夜

 

路过夜深的花园

是两颗太阳

 

夜深了,光被收聚

在鹅卵石包围的草丛里

照亮昆虫的一生

 

白玉兰落下

散步的老人捡起来

 

残留一点余韵

风中消散,夏天的风

 

你说,林荫小路多美

海德格尔常走

 

暂别吧,在此地

分离之身与灯影重叠

后来的回忆已潜入




梁小曼

答《飞地》杂志十问

 

1、你的诗歌写作开始于哪年?为何会认为那个节点算得上是“开始”?

 

我的诗歌写作开始于2009年,在此以前我不曾写过任何一行诗,也不曾设想过诗歌创作。新世纪的头个十年,互联网里关于文学的论坛到处都是,我爱写散文,也经常在几个著名的文学论坛发表作品。到了2009年,因为散文的缘故,我跑到今天论坛注册,这是一个以诗歌和散文为重的论坛,由北岛亲自操办,当时我并不知道,也不太关心现代诗。但是,因为散文的缘故,我却认识了第一个诗人朋友北岛。第一次见面,他就赠我十几本往期的《今天》,柏桦的《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今天十年诗选《空白练习曲》和今天派诗人的回忆录《持灯的使者》,不仅如此,他连装书的环保袋都给我准备好了。我们最初的交流虽围绕着散文和摄影,后来却慢慢过渡到诗歌了。正是通过和诗人的接触,以及今天论坛带来的诗歌启蒙,现代诗与我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我开始领略到它的魅力与深奥。对于写作的人来说,很难抵挡这样一种挑战的诱惑,尤其是我这样好奇心发达的人。我就这样成了一个写诗的人,虽然这份诗歌机缘来得稍微晚了,让我想起聂鲁达的诗句:“是在某个岁数......诗到来寻找我。”

 

2、谈谈诗对你的意义。以及在你的写作生涯中,这种意义一以贯之,还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从刚开始写作至今已七年。这七年里,诗的意义在我内心缓慢地演变,最初的诗歌写作,对我来说,是一种语言的游戏与挑战,从中得到来自写作的满足感。写诗,就像我其他爱好,如摄影和语言,它是一束光去照亮更多的神秘。假如我是一个基督徒——事实上,我也差点成了基督徒,有过几年时间,我徘徊在“慕道者”的身份里,甚至去参加信徒的聚会——我会说,通过寻找语言,寻找诗意的写作练习,我企图建立与神的交流,因为它是多么依赖一种你无法预测,却自带光源的神秘性。无论是用镜头捕捉客观世界的影像还是用诗的语言去建构一个抽象的图形,都是接近神的一种方式。如今,诗的这层意义依旧延续,同时,它还在丰富与深化。随着诗艺的缓慢成长,诗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即使沉默,你也能感受到它一直在那里,等待呼唤,譬如,当我们想为某条河流,某棵树,某个友人写出只有诗才能更得心应手地表达的情感时。

 

3、你如何看待思想之于诗歌的意义?这个“思想”,可以包括作为精神资源的思想,或作为诗之表达内容的思想,等等。

 

在我的印象里,如果某些诗人或某些诗歌是以思想性成为话题,那么,我大抵是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暗示,即这些诗人或这些诗歌在艺术上乏善可陈。我很难去想象完全脱离思想的诗歌或者说,没有任何精神来源的诗歌。杜甫是一种精神资源,王维也是。思想并不局限于现实的范畴里,无论它是否关注现实,它都是现实的一部分,威廉姆斯说过,一句新诗,需要一个新的思想。我不会将思想独立于诗歌之外来思考它的意义,我想,诗人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足够成熟的技巧和语言来为思想的主题服务。

 

4、你的创作,在更多的时候,是随兴/性而为,还是在规划中稳步推进?

 

我想,我肯定不是那种规划中稳步推进来写诗的诗人。即兴的成分比较重,但写得越来越少,越来越慢。它一开始,往往是一个念头:我要写首关于什么的诗......接下来,我会为此想很久,这个想是完全伴随日复一日的生活,时不时地,我的脑子会浮现这个题目,设想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结束,它需要引入什么意象等等。这个过程持续数日或数月,直到某天我突然看见一条隐约的思路与最疏淡的轮廓呈现了,我会努力抓住它并尽快坐下来将它转换成语言的探索与组合。

 

5、谈谈多年以来的写作这件事带给你的乐趣?全方位的乐趣,或可以谈谈具体到上一个问题,选择的不同而涉及到的不同乐趣。

 

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满足了我的创作欲吧。而创作欲是什么,我想,可能是类似于繁殖的一种东西,或者说,它的替代。有一个词Meme,指文化基因传播,它与线粒体DNA的传播只是路径不同而已,但它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写作是写作者在复制他的副本,这些副本,既呈现了本相,更多却是要隐藏。这让我想起来电影《黑客帝国》里,那个能分身无数的反角。这种快乐,能联系到最早的童年经验。我想,每个孩子都玩过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游戏的规则就是成功地隐藏自己,如此简单的游戏就带给孩子巨大的快乐。写作也是如此,它以呈现与虚构的方式,一方面既揭示自我,以及自我都未必能意识到的内心世界,同时,这种揭示和呈现本身又必然带有修饰、改编和虚构或者甚至是遮蔽。这无疑是对自我的一种篡改和隐藏。有一次,我在香港听诗歌朗诵,背景墙上光影浮动,那是刻意为之的舞台效果,而我则突然设想自己用另一个名字,另一种语言,甚至虚构出另一个身份,以不同的国籍、性别,来呼应我当下身份所进行的写作。这个念头本身就带给我许多快乐,只是很快我意识到,上个世纪就有人做了这样的事情,而且登峰造极:那个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我只能遗憾地想象他的快乐,想象他在创造这些身份时,那种近似于犯罪的激情。

 

6、现代汉诗在它的早期(白话诗或狭义的“新诗”阶段)被提供了多种格律建构的方案,但在近几十年,这些方案被诗人们以实际行动所抛弃,而使得自由体诗成为当代诗的绝对主流。你如何理解自由体中的“自由”两字?

 

自由体中的自由,在我看来,是相对于格律约束的一个表述,诗歌的写作不再被格律与押韵所约束,在语言的选取上有着更开阔的视野,但诗有其内在之逻辑,它应该高度自治并统一,无论是隐喻的逻辑,音乐性的逻辑,或诗意的逻辑,它就像一座建筑,设计者拥有选取不同材料、形式和风格的自由,但最终它受限于万有引力和美学。诗歌也是如此,诗人的智慧与技艺正是通过所谓自由而经受考验。

 

7、谈谈你在创作一首诗的时候,对断行、分节或标点使用的具体考量:在大多数时候是出于不加反省的惯习,或依赖于某种无法言明的直觉,或有自己谨慎而细致思虑过的一套方案?最好举例说明。

 

我在翻译朱利塔的长篇组诗《大海》时,曾就初步完成的译作反复诵读,并据此对译诗进行涉及到断行的微调。我对诗歌的断行与分节,主要依赖于对节奏感的把握,首先,从声音来说,它具有某种节奏,或者快,或者慢,断行决定了速度,而分节是呼吸。节奏感之外,才是视觉上的考虑。总的来说,我尚未有成熟的方案,我还在摸索当中。我2010年写过一首短诗,游戏之作。此诗的好玩在于它发明了一个(转第三节),将断行与分节强行引入一个类似博尔赫斯的环形迷宫里。

 

结核

 

这一把暗锁
关上后,一列火车便遽然
转向。之后(转第三节)

通向十九世纪的虚泛
最纤细的光
在人们的脸色上
攀比
(济慈:热情会杀了我)

迷人而危险的远方
等待着一个又一个的
脚步
光润的孩子她从不回望

(请将我的嗅盐拿来)
对苍白的爱
系住了天堂的羽毛
和园中的玫瑰

  

8、你业已创造的作品中,有多少长诗?未来的写作规划里是否有创作长诗的打算?你又如何处理长/短之间的关系?

 

不曾创作过长诗。我想,我暂时没有任何写长诗的打算。

 

9、相比于1980年代的文化史诗热,你又如何看待近年来局部的长诗/史诗热(譬如众多一线诗人近年来所热衷的长诗实践或“大国写作”;譬如由诗人蝼冢主编的《现代汉语史诗丛刊》,体量多达29册、30万行,其中的《在河之洲》长达8卷、9万行)?

 

我对他人的写作没有太多想法,我想,无论这些作品能否最终获得承认和接纳,写作本身值得尊重,如何写作则是写作者的自由与权利。但我也相信,一个诗人必须从短诗开始。有次,一个陌生的诗人将他的诗集寄给我,期待我的阅读与反馈。我打开书后发现是一本长诗集,只好抱歉地放弃。一个诗人若还没有很好的、具有说服力的短诗写作,我不赞同他贸然进入长诗的领域。

 

10、在自由与谨慎之间,在跳荡与精微之间,诗一直在考验诗人的平衡能力。这种平衡能力,不是使作品变成风格妥协之产物的能力,而是让诗人明确自身擅长和局限之边界的能力,即对文本的控制力。当然,这是一种惯常的说辞,不同的诗人应该有更为“私家”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控制力”的理解?

 

我在许多当代诗人甚至是著名的当代诗人那里都能看见“控制力”的不足。控制力的实质,我感觉还是一种音乐性,一个控制力好的诗人是具有强大直觉且对节奏具有绝对敏感的人。我有限的阅读经验里,只有极少数的当代诗人真正对文本有着精准的控制力,而这一点是特别能通过长诗的写作而体现出来,它由此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巅峰的,如同托马斯的诗句“醒是梦中往外跳伞”——当然,得要安稳着陆。



[本辑梁小曼诗和答问均见《飞地》第十六辑“自由与跳荡”,特此鸣谢!]


________

相关阅读

时间即乡愁

梁小曼:缅怀那座受伤的城市

清平:暗海上怪兽灰白

王寅:近作十首

骆一禾:修远 · 美神

张枣 : 大地之歌

茱萸:九枝灯与炉端夜饮

江汀:世界已经存在了很久

朱琺:工作·想象·妖恠

商禽:海拔以上的感情

痖弦:深渊

雅克·普列维尔:你笑容的红马

波拉尼奥:骷髅在跳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