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伤风险
药事网—中国药学会和《健康报》共同评选出的全国排名第一的医院药学服务平台。北京药学会最具人气药学科普公众号。通过"知识众筹"模式汇聚全国三甲医院最富经验的药师与医生为您在线咨询!欢迎点击标题下蓝字“药事网”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订阅关注和使用。
编者按:
药品存在两重性,它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特定疾病/症状和特定人群而言,考虑到患者群体的治疗需求,药品所带来的治疗利益大于可预见的风险,一般认为这个药品是安全的。药品上市前的审评和上市后的再评价,均是对药品治疗利益和固有风险的综合评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第七十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注意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伤不良反应。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是一类补肾壮骨药,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
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开展对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并要求企业修订药品说明书,提示肝损伤风险。此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持续密切监测该品种,近期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期连续用药、老年患者用药等可能会增加这种风险。
警惕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引起的肝损伤风险
仙灵骨葆口服制剂是一类补肾壮骨药,具有滋补肝肾、接骨续筋、强身健骨的功效,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
一、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情况
2004年01月01日-2016年07月2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共收到仙灵骨葆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报告2665例,其中严重报告81例(3.1%)。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系统损害(55.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2%)、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5.5%)等,不良反应表现包括恶心、呕吐、皮疹、瘙痒、腹痛、腹泻、腹胀、心悸、胸闷、肝功能异常、肝细胞损害等。
二、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在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肝胆系统损害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总体报告中的相应比例,不良反应表现包括肝酶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升高、肝细胞损害等。肝胆系统损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中45-64岁患者占40.5%,65岁以上患者占51.9%。 大多数(60.7%)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中的用药时间在30天以上。
典型病例1:患者女,56岁,因颈椎、腰椎疼痛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约2个月后出现眼黄、尿黄、乏力、纳差,查肝生化指标:总胆红素:63.1μmol/L、谷丙转氨酶:832 U/L、谷草转氨酶:744 U/L,查肝炎病毒学,自身免疫性肝炎指标均呈阴性。停用仙灵骨葆胶囊,给予保肝对症治疗,2周后肝生化指标:总胆红素:19.77 μmol/L、谷丙转氨酶:156 U/L、谷草转氨酶:73 U/L。
典型病例2:患者女,60岁,12月12日因“骨盆骨折”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次年1月2日前出现乏力,食纳差,进食量减少至正常时的三分之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四次胃内容物,尿色发黄,渐加深如浓茶水样。1月12日查肝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753.8 U/L、谷草转氨酶:1001.8 U/L、碱性磷酸酶:267.6 U/L、γ-谷氨酰转移酶:105.7 U/L、血白蛋白:37.3 g/L、总胆红素:116.1 μmol/L。随以“肝功能异常”收入院,入院后嘱休息,停服仙灵骨葆胶囊,给予保肝对症治疗。1月27日复查肝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 44 U/L、谷草转氨酶: 36 U/L、碱性磷酸酶:131 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66 U/L、总胆红素:36.3 μmol/L,好转出院。
典型病例3:患者女,79岁,因腰椎间盘突出自服仙灵骨葆胶囊。4个月后自觉乏力、纳差,尿为浓茶色,且皮肤黄染,12月7日查生化指标:总胆红素:405μmol/L、直接胆红素:237μmol/L、谷丙转氨酶:1250 U/L、谷草转氨酶:1351 U/L、γ-谷氨酰转移酶:129 U/L、碱性磷酸酶:128 U/L、血白蛋白:28 g/L、球蛋白:25 g/L、凝血酶原时间:37.3 s,活动度<40%。12月8日以“肝损待查”收入院,11日患者尿色黄,出现烦躁、意识模糊、病理征阳性等肝性脑病表现,医院采取积极治疗,截止报告时(12月15日)患者症状尚未好转。
三、建议
(一)医务人员在使用仙灵骨葆口服制剂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疾病史及用药史,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可导致肝损伤的药品,对有肝病史或肝生化指标异常的患者,应避免使用仙灵骨葆口服制剂。
(二)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生化指标;若出现肝生化指标异常或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上腹胀痛、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等可能与肝损伤有关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修订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药品说明书,更新相关的用药风险信息,如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以有效的方式将仙灵骨葆口服制剂的用药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大合理用药宣传,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来源: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中国医药报(微信号:zgyybweixin)可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文/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 图/来源于网络
欢迎扫码咨询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老年用药|婴儿用药|儿童雾化|降糖药|降脂药|退烧药|抗菌药|抗过敏|激素|靶向药物|首剂加倍|双硫仑样反应|便秘|腹泻|咳嗽有痰|烧烫伤|痛风|减肥|补钙|眼红眼痛|心脏病|流感|免疫力|补肾|更年期|缓控释片|假期用药|吗丁啉|低钠盐|美林|病毒灵|冬虫夏草|优甲乐|骨质疏松|儿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