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进每月一事,重建道德生活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16届年会]


推进每月一事,重建道德生活

——海门实验区每月一事行动叙事

作者|许卫国


 今年新教育年会研讨的主题是推进每月一事。推进每月一事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是新教育人的独特创造。

 还是在2007年春天,新教育研究院委托海门新教育团队,结合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开始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那年3月,海门在三厂小学举行区域“习惯养成教育”推进会。会议出台了《区域好习惯养成教育行动指导纲要》,提出以“每月一事”项目为主要抓手推进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策略。2008年4月,海门又在海师附小召开“每月一事项目推进”现场会。2009年3月,海门又在三星小学举行了“习惯养成教育”现场研讨会,探讨每月一事的运作机制。2009年7月,海门总结“每月一事”实验成果,结集出版了《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一书。该书成为全国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项目操作手册。

 随后几年,每月一事在海门中小学、幼儿园成了一种常态。海门每年都在市、校两个层面组织每月一事研讨活动,并将每月一事纳入每年中小学素质教育百分考核的范围。

 去年新教育金堂年会把推进每月一事作为今年年会研讨的主题,随后,海门的每月一事行动研究又掀起了一个新热潮。这一年的探索,海门从实践研究和课程研发两个层面展开。

 在实践研究层面,海门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着力推进每月一事,作出新思考,创造新经验。今年4月22日至24日,海门举办了全国新教育实验开放周暨推进每月一事研讨会。新疆、内蒙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800多名新教育同仁参会。本次开放周有14所小学和幼儿园提供了研讨现场,5个教师进行了每月一事行动叙事,全面而生动地呈现了海门每月一事行动探索的实践成果。本次开放周还邀请了来自河北石家庄桥西,山东日照、滨州、莱芜、诸城,重庆长寿,江苏如东等实验区和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四小学、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等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进行了每月一事行动叙事,分享了全国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行动探索的经验。

 在课程研发层面,海门根据新教育每月一事项目的传统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聚焦核心素养,重新梳理了12个主题。12个主题分成三大板块:第一是“自我发展”板块,有节俭、守规、勤劳、健身、自信等五大主题;第二是社会交往的板块,有环保、公益、友善、感恩等四大主题;第三是文化学习板块,有审美、好学、自省等三大主题。具体内容架构如下:


素养类别

建议月份

每月一事

主题

指向

专 题

自我发展

1

让我们学会吃饭

节俭

讲俭省

节约 节制 简朴

2

让我们不闯红灯

守规

守规矩

遵纪 守法 诚信

5

让我们学会扫地

勤劳

爱劳动

自理 敬业 创造

7

让我们玩球去

健身

惜生命

运动 健康 坚持

11

让我们学会演讲

自信

我能行

乐观 勇敢 担当

社会交往

3

让我们不乱扔垃圾

环保

护环境

卫生 绿色 生态

4

让我们去做志愿者

公益

做好事

参与 互助 志愿

8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

友善

会交往

善良 沟通 合作

10

让我们给父母写信

感恩

有爱心

孝敬 尊师 爱国

文化学习

6

让我们学会表演

审美

懂艺术

感受 鉴赏 表现

9

让我们快乐阅读

好学

乐学习

好奇 专注 质疑

12

让我们记录生活

自省

善反思

计划 自律 自强


 这12主题分别安排在12个月进行。每个月的习惯养成主题下设有3个专题。如,10月份,每月一事主题是感恩,下设孝敬、尊师、爱国这3个专题。每一个主题分名词解释、行为规范、名言警句、参考故事、活动方案和体会感悟等6个部分架构课程内容。研发成果——《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新教育“每月一事”操作手册》一书已于年会前出版。这本操作手册是海门新教育人献给本届年会的一份珍贵礼物!

 近10年的每月一事行动探索,海门新教育人形成了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经验:

 一是形成了每月一事的操作范式,即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在每月一事的组织过程中,每个月的活动常常有一个仪式开启的程序。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环节,与主题评价融合进行。我后面7位老师的讲述,对这一操作范式有具体而丰富的呈现。

 二是形成了每月一事的策略系统。包括10种策略:融入生活、环境熏陶、阅读铺垫、学科融合、课堂渗透、规则引导、榜样示范、实践体验、家校合作和评价促进。

 我们认为每月一事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门课程,是一门关于习惯养成、完整人格培养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学协同渗透,书香校园、卓越口才、家校共育、文化立魂等新教育各大行动项目融合组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整合参与,环境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全面呈现的综合课程,并且是始终处于动态生成中的,不断被创造、丰富和完善的课程。课程即生活。每月一事的推进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道德生活重建的过程。生活的外延有多广,每月一事课程的外延就有多广。学生的生命体验有多深,每月一事课程的实施效果就有多大。每月一事行动目标的直接指向是习惯,再往深里走,是习惯中蕴含着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指帮助学生获得一生有用的习惯和价值观念。再往深里走,那就是建构学生内在的生命需要,使阅读、运动、劳动、行善等都成为学生生命的一种深度享受。在每月一事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积极的生命原型、建构系统的生活规则、获得正向的生命体验、培育健全的人格、朝向生命的幸福完整。

 近10年的每月一事行动探索,海门的许多中小学、幼儿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们的创造是对海门及全国新教育的积极贡献。

 如,海师附小把每月一事行动深度融入学校的童话教育特色之中。他们于2008年建立金钥匙公益基金,策划小金娃公益活动。8年来,金钥匙基金把爱的种子,源源不断地播撒到四面八方。去年3月,结合推进公益主题每月一事行动,策划了“情暖大凉山,心系小伙伴”挺进大凉山公益活动。海师附小师生代表乘上满载着衣物、爱心书包、课外读物的汽车,经过5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抵达了大凉山火烈乡地莫小学,慰问了山区孩子。

 又如,海门市证大小学从“让每一颗星星都闪亮”这一办学追求出发,结合学校的“星光教育”特色,在推进勤劳主题每月一事行动的过程中,研发了星光币劳动创业课程。他们在校园里发行星光币,成立星光银行、星光拍卖行、星光创业商店,实现了劳动教育、创业教育、理财教育的有机融合。

 再如,海门市东洲小学是一所新生活学校。“让艺术成为我们的生活情趣”是新生活文化的五大内涵之一。审美主题每月一事行动自然融合到了东洲小学师生的新生活之中。今年4月,他们又一次开展了“走在春天的大地上——审美文化主题月”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分年级组织了孩子们的审美体验和创造活动。一至六年级阶梯性的活动设计,给孩子们铺设了一条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到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美的历程”。

 在海门,近10年来因为每月一事引发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今天,我短短10分钟的讲述也无法穷尽海门新教育人在每月一事行动中所创造的经验。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海门新教育人将继续不懈探索,不断提升每月一事行动的新境界,积极重建充满德性的教育生活,努力帮助每一个有缘与我们相遇的孩子实现人格的完整和生命的幸福!          

                       

(文章作者:许卫国,新教育培训中心研究科科长;本文是他在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年会上的讲述。)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关注核心素养 开展每月一事]


    习惯养成第二天性

    什么是习惯?什么是习惯养成?

    如何切实推进每月一事?

    如何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如何改掉一个坏的习惯?

    儿童的命运与成人的觉醒

    賜时以光

    与美好相约同行

    从传记到传奇——为自己寻找生命的原型

    ......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幸福在哪里    

    如果没有遇见你

    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