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即开发,成长即成功

卢志文 守望新教育 2019-08-31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基金会之星火教师

新教育实验成长故事系列之一

 

教师即开发,成长即成功

——《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丛书》序

作者|卢志文 

 

新教育实验,有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专模式”,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


专业阅读,属于专家引领,是教师与理论的对话,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瞭望;


专业写作,属于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


专业发展共同体,属于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站在同伴的肩膀上腾飞。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这句话最好地诠释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共同体”的价值和意义。


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有120 多个县域实验区,和3500多所实验学校,各种各样的共同体,成千上万。甚至,整个新教育实验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大的共同体。在新教育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共同体中,有一个共同体,很特殊。她的名字叫“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共同体”。


有人这样概括她的“特殊性”:一是来自不同的“地”,三十多位老师分散在十多个省份不同的学校;二是有一盏共同的“灯”,他们都是新教育实验的追随者和践行者;三是每年一次难得的“聚”,他们在线上相逢、相研、相励,一年才有一次线下的聚研;四是共有一个网上的“家”,共同体的牌子挂在一个叫“QQ群”的特殊地方,这是他们共同的家,也是新人“约会”的老地方;五是维护一个通守的“约”,别看成员身处多地,极少谋面,却有严厉的“江湖规矩”,是个有梦想、有组织、有纪律、有活力的“四有”团队;六是避开“一对多模式”的“讲”,这个共同体实行的是“以团带团”的“多对多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一对多讲座。


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共同体,用理想和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三专模式”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不二通道。




云南普洱,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更是一个很远的地方。2015年8月1日至5日,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团队用了两天时间,跋山涉水来到了普洱彝族景东自治县,给全县及周边县市的初中语文教师做培训。这次培训是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团队在全国做的第18期活动。在这期培训期间,来自大山深处文井镇中学的王蕊老师深受鼓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导师交流讨教,还留下导师们的通讯方式,期待继续请教学习。因为王蕊老师如此好学上进,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团队愿意将其吸纳为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成员,以后持续跟进培训。进入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王蕊老师欣喜不已,看到共同体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她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到目前为止,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共同体已经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名青年教师。


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项目是由新教育基金会资助的一项公益性教师培训项目。2013年至今已在全国十多个省举行了30多次培训活动。此项目以“走进乡村、贴近一线、互动踊跃、后续跟进”的特点,汇聚一线优秀教师的智慧带动乡村一线青年教师的发展,已渐渐成为深受一线乡村青年教师好评的公益培训项目。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是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在全国各地进行公益培训时,通过推荐与遴选吸纳的当地优秀青年教师与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项目导师团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目前,新教育星火名师工作室有11名导师,均为江浙名师,33名星火教师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如河南、重庆、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甘肃等省份。




来自陕西宝鸡的刘尧是刚走上工作岗位3年的新老师。因为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团队在宝鸡的活动,他作为“铁杆粉丝”成为了新教育星火教师共同体成员。在共同体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进步很大,不仅发表了教学论文,还获得了教学竞赛奖励,更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刘尧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导师刘祥。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有一个导师团队,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全国新生代语文教师的代表刘祥就是其中一员。刘祥在他的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年度叙事中这样写道:“可以说,这是一个新型而独特的学习共同体。我很高兴成为导师团的一员。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不一般。”刘祥所说的“我的团长”就是被共同体成员“官称”为团长的刘恩樵老师;“我的团”就是新教育成长共同体的导师团队。


刘恩樵,是新教育实验教育在线论坛的资深总版主。现在的他,已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有了正高级教师职称。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他是筹划者和牵头人。他在新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将新教育实验教育在线论坛上的优秀骨干教师力量整合起来,到中西部最需要的乡村学校给教师做公益培训,然后,又从走进乡村现场的培训走到利用网络的对少量教师跟踪培训,摸索出了一条组建团队、利用网络、面向全国的多快好省的教师培养新形式。


这件事最早的起点,是当初新教育实验的“西部义务支教”活动。2003年在云南安宁、贵州遵义,2004年,在陕西延安、定边、宁夏中宁……在西安往延安的绿皮火车上,朱永新老师卷缩在铺位上,那个被汗水湿透的后背,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永远忘不掉。那次,他亲自做的领队。


刘恩樵老师,我习惯称呼他大潮河。作为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牵头人,他为了这个共同体的持续、稳定、有效地发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倾注了很多的精力,也一直乐此不疲。他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能够帮助青年老师成长。”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尊称他“团长”。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最大特点是“以团带团”,即以导师团带星火团,它有别于一般共同体的“以一带多”的宣讲模式。在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内部有这样的机制,一方面,11位导师组成的导师团是30位星火教师的共同导师,另一方面,每一位导师又与两至三位星火教师青蓝结对。这样看上去无组织的团队却又非常有秩序。这是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保证。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导师目前有11位,都是江浙名师,有的是特级教师,有的是正高级教师,有的还是县区的教研员。尽管他们的身份不同,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公益之心,都有关爱青年教师的情怀,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积极投身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项目,去外地上课讲座不收一分钱的课酬,他们自愿将自己新出的书赠送给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利用晚上九点以后的时间在网上给星火教师讲座,他们倾心为星火教师磨课,为星火教师修改论文,将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与星火教师分享……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QQ里,每天都是热闹的。“热闹”来自于导师与星火教师之间亲近的交流与探讨,来自于源自教学一线的真实问题的碰撞。网络研讨在一定程度优于面对面的研讨,更为自然、快捷、高效。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无所不能。在虚拟的网上,做实在的事情。网络给我们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新教育星火共同体是网络时代的产儿,更是幸运儿。”确实如此,来自湖南郴州的李亮辉老师道出了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又一显著特点。导师与星火教师都处在不同的省份,相距千里,未曾过面,而他们竟然可以打破区域界限,打破时空界限,成立新型的学习共同体,这也是“互联网+”的另一种实践。


网络是虚拟,但是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就在网络上进行着一项项有意义的交流研讨活动,具体地讲,共同体从十个方面展开培训与引领,有“十个一”:


一是建立一个QQ群。共同体QQ群,是信息传输、情感沟通,网络公开课、网络研修的阵地,它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导师与星火教师“约会”的老地方。


二是建立一个博客。他们设置了新教育星火教师博客,星火教师每周一篇随笔就在这里晾晒与收藏。每周检查公布博文发布情况,有效督促星火教师形成写作习惯,提升写作能力。


三是每周一篇随笔。星火教师必须做到每周完成一篇教育教学随笔。这是新教育星火教师的底线要求。今年的春学期,星火教师们将几年来的随笔做了整理与编辑,每人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四是每月一本书。星火教师每月阅读一本书。新教育基金会定期向星火教师赠送书籍。


五是每月一次网络公开课。每个月15日晚,全国各地的星火教师在家里打开QQ参与网上研讨,导师轮流在QQ群里举行讲座。每一期讲座结束后,有专人整理研讨记录,发给所有星火教师。到目前为主,这样的网络“公开课”已举行了四十多场;


六是每月一份研修通讯。每个月汇集星火教师的优秀教学文章,编辑《星火》电子刊广泛传播。截止2018年2月,《星火》已出刊52期。


七是每年阅读一本刊。新教育基金会每年向星火教师赠阅一本教学杂志供星火教师阅读。


八是每年线下研讨一次。每年选择全国重大教研活动,资助星火教师参与研讨。平时就是每人跟随一名导师。在新教育星火团队里,每一名星火教师都跟随一位导师。除了共同体集体安排的研讨活动之外,自己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惑或者需要上公开课等,都可以与导师进行单线联系,个别交流。


九是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校的资源状况,选在新教育十大行动的某一个项目,在自己的班级里或者学校做起来、动起来。如今,每一个星火教师都在实践在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中某一个项目。


十是每年完成一份成绩单。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每年度举行一次网络总结大会,每人需要完成一份年度专业发展成绩单。几年来,这些身处中西部乡村学校的教师个个都有成长,不仅成为当地的骨干教师,也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枚火种。


四川金堂县的孙向兵老师、云南普洱的王蕊老师都获得了“马云乡村教师奖”;王星辉老师在自己工作的湖南临武县频开讲座,成为县名师;刘尧老师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杨宁老师成为徐州新沂市新教育实验的标杆教师,等等,类似的成绩与成长,每一位星火教师都能罗列出一长串。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十个一”中,除“每年线下研讨一次”之外,都是借助网络进行的。网络研讨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新的形式,也是多快好省的形式。当然,网络只是工具而已,新教育星火共同体之所以能够稳定持续地运行着,主要原因还是依靠每一成员的热心、激情、信念与韧性。



“星火不仅要他人点燃,更要自己燃烧。”这是刘恩樵老师每次在群里活动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2016年4月,《中国教师报》在湖北武汉举行“全国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建设博览会”,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共同体,作为教师成长民间共同体创新探索的样本,在大会上做了《点燃星火,照亮希望》的TED。刘恩樵老师分享了团队成长的经验。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的导师们不仅仅是在专业发展的技术层面上将自己的心得与星火教师分享,更多的是以自己成长的经历与感悟,在精神层面上引领青年教师。精神引领与激情培育才是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真正的“特殊性”。



期待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共同体,继续一以贯之地彰显公益情怀,共同成人之美;继续弘扬“远望一盏灯,近看一团火”的星火精神,激发星火教师内在发展的原动力;继续坚持“一年引导入门,三年脱颖而出,五年相传薪火”的原则,带出更多在新教育实验理念指导下的优秀教师;继续坚持新教育的“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和“合作精神”,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努力将新教育星火共同体办好,给更多的农村一线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


点燃星火,照亮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星火教师们将几年来的随笔做了整理与编辑,每人都将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教师即开发,成长即成功”。教师开发学生,他们自己也需要被开发。教师助力孩子成长,他们自己更要活出孩子向往的样子。在这套由这30本书构成的“新教育星火教师成长丛书”即将付印之际,写下这些话,为这个特殊的共同体点赞并送上祝福。


是为序。



(文章来源于新教育基金会戚星云老师。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向作者、新教育基金会同仁和星火教师致敬!)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